自考英语专科 zikaoenglish@l63com 5.体现诗人陶醉于大自然,情景交融,自然天成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体现诗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得意忘言”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本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对此应如何评价? 答:这是一首意境深远的田园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返璞归真,陶醉自然,乃至步入 得“真意”而“忘言”的人生境界。在今天看来,这种生活态度与积极“入世”相比,不免有一些消沉情绪。 2.你认为作者所谓“真意”指的是什么? 答:“真意”指作者以隐逸生活中所体味出的人生的真正的意义,就是陶渊明超脱功名的虚静的人生观 3.请说说适意自然心态与本诗风格的关系 答:从虚静、到物化、再到“得意”,从忘世、到忘我、再到“忘言”,这是陶渊明适意自然人生晢学的深刻揭示,也是他返璞归真是个凤格的充分体 现。构成这首诗诗风的关键,是“无我”二字 4.“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有的版本作“望”字。对全诗意境来说,用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用“见”字更好。因为“见”字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悠然自得、自由惬意、被动的、无意识的心态,而这与全诗的主旨和意境是一致的。 “望”则显示出主动的、有意识的心态,与全诗的意境不和谐。 词语解释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建造房屋人境:人世间而:却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何能:为什么能够尔:如此,这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见:现,无意间看到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日夕:傍晚 相与还:结伴而归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山中景象,也指作者的隐逸生活 辩:作“辨”,辨明
自考英语专科 zikaoenglish@163.com 5.体现诗人陶醉于大自然,情景交融,自然天成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体现诗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得意忘言”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 本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对此应如何评价? 答:这是一首意境深远的田园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返璞归真,陶醉自然,乃至步入 得“真意”而“忘言”的人生境界。在今天看来,这种生活态度与积极“入世”相比,不免有一些消沉情绪。 2. 你认为作者所谓“真意”指的是什么? 答:“真意”指作者以隐逸生活中所体味出的人生的真正的意义,就是陶渊明超脱功名的虚静的人生观。 3. 请说说适意自然心态与本诗风格的关系。 答:从虚静、到物化、再到“得意”,从忘世、到忘我、再到“忘言”,这是陶渊明适意自然人生哲学的深刻揭示,也是他返璞归真是个风格的充分体 现。构成这首诗诗风的关键,是“无我”二字。 4.“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有的版本作“望”字。对全诗意境来说,用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用“见”字更好。因为“见”字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悠然自得、自由惬意、被动的、无意识的心态,而这与全诗的主旨和意境是一致的。 “望”则显示出主动的、有意识的心态,与全诗的意境不和谐。 词语解释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建造房屋 人境:人世间 而:却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何能:为什么能够 尔:如此,这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 见:现,无意间看到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 日夕:傍晚 相与还:结伴而归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此:山中景象,也指作者的隐逸生活 辩:作“辨”,辨明
自考英语专科 zikaoenglish@l63com 行路难 作者:李白,《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多写仕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懂直万钱 1-4:写诗人面对美味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出英雄失意得益于悲愤。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56:运用比兴手法写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8:借吕尚、伊尹的故事表明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9-12:有理想回到现实,真实再现了诗人的苦闷与彷徨。 行路难,行略庵,多歧路,今安在?1314借宗恋的话,表达乘风破浪实现抱负的信念,心情从苦闷和彷徨中再次振起,对未来充满乐观和希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划分的依据:诗人对理想执著的追求与黑暗的现实之间矛盾所形成的感情变化。 抒情方法: 1.借举止抒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愷直万钱。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典型行为举止,形象揭示英雄失意的抑郁 悲愤心情。 2.借象征抒情: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比兴,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况仕途艰难 3.借典故抒情:(1)事典: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示自己对前途仍充满信心。(2)言典: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借古人的亭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作特点 全诗情感起伏跌宕。(现实的压抑与内心的自信相互冲撞,希望和失望的交替起伏) 2.运用多种手法抒情。 主旨:表现了作者一方面对朝廷的昏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另一方面他又对前途充满希望
自考英语专科 zikaoenglish@163.com 行路难 作者:李白,《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多写仕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写诗人面对美味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出英雄失意得益于悲愤。 5-6:运用比兴手法写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7-8:借吕尚、伊尹的故事表明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9-12:有理想回到现实,真实再现了诗人的苦闷与彷徨。 13-14:借宗悫的话,表达乘风破浪实现抱负的信念,心情从苦闷和彷徨中再次振起,对未来充满乐观和希望。 划分的依据:诗人对理想执著的追求与黑暗的现实之间矛盾所形成的感情变化。 抒情方法: 1. 借举止抒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典型行为举止,形象揭示英雄失意的抑郁 悲愤心情。 2. 借象征抒情: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比兴,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况仕途艰难。 3. 借典故抒情:(1)事典: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示自己对前途仍充满信心。(2)言典: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主旨:表现了作者一方面对朝廷的昏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另一方面他又对前途充满希望。 写作特点: 1. 全诗情感起伏跌宕。(现实的压抑与内心的自信相互冲撞,希望和失望的交替起伏) 2. 运用多种手法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