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英语专科 zikaoenglish@l63com 湘夫人 作者:屈原,代表作《离骚》、《九歌》(本篇选自九歌,根据楚地祭祀用的乐歌改写而成)、《天问》、《九章》等,创造发展了“楚辞 全文结构(思念之情的四个层次) 1.降神:写湘君似乎看到湘夫人飘然降至湘水北岸的小洲,但期约未遇,心中充满忧伤。—一期约未遇的忧伤心情 2.迎神:描写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炙期待和反复追寻,表现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3.娱神: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接湘夫人的情景,显示出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无比向往。 4.送神:写湘夫人终究没有来,湘君十分遗憾地将衣物投入水中,以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以及因追寻不到,故作逍遥荣与以宽解自慰的心情。 (将衣物捐弃入河水市上古祭祀水神仪式的“送神”礼仪)。 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湘君 本诗的主要情感内容:湘君对湘夫人(神恋)的深挚爱情 本诗渗透出屈原的主要精神:自己对遭受排挤、打击、流放的忧伤情绪;对社会理想、完美人格的坚执追求精神(对美好理想的执著) 本诗的主要艺术特征:浪漫主义 本诗的抒情方法总结: 1.直抒胸臆:“目眇眇兮愁予”“思公子兮未敢言”“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2.融情入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通过描写周围秋色来渲染浓郁的愁情 3.因情造景:“鸟何卒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麇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通过描写事理颠倒的假想景象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4.借举止抒情:“登白烦兮骋望”、“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谍兮醴浦”。 筑室于水中”,描写布置新房时所用的手法:铺陈——张扬湘君心中的美好爱情理想 1.试说明“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为什么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答:秋风、水波、落叶皆深秋物色,秋风送寒,秋水带凉,落叶飘零,秋风扫落叶,水波飘落叶,落叶随水波,均秋寒秋衰景象,与湘君期约不遇的 失落忧伤心情同构相生,故而能收到以秋景染愁愁更浓的艺术效果,成为千古名句。 词语解释: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波:起波,波动
自考英语专科 zikaoenglish@163.com 湘夫人 作者:屈原,代表作《离骚》、《九歌》(本篇选自九歌,根据楚地祭祀用的乐歌改写而成)、《天问》、《九章》等,创造发展了“楚辞”。 全文结构(思念之情的四个层次): 1. 降神:写湘君似乎看到湘夫人飘然降至湘水北岸的小洲,但期约未遇,心中充满忧伤。——期约未遇的忧伤心情。 2. 迎神:描写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炙期待和反复追寻,表现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3. 娱神: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接湘夫人的情景,显示出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无比向往。 4. 送神:写湘夫人终究没有来,湘君十分遗憾地将衣物投入水中,以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以及因追寻不到,故作逍遥荣与以宽解自慰的心情。 (将衣物捐弃入河水市上古祭祀水神仪式的“送神”礼仪)。 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湘君 本诗的主要情感内容:湘君对湘夫人(神恋)的深挚爱情。 本诗渗透出屈原的主要精神:自己对遭受排挤、打击、流放的忧伤情绪;对社会理想、完美人格的坚执追求精神(对美好理想的执著)。 本诗的主要艺术特征:浪漫主义。 本诗的抒情方法总结: 1. 直抒胸臆:“目眇眇兮愁予”“思公子兮未敢言”“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2. 融情入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通过描写周围秋色来渲染浓郁的愁情。 3. 因情造景:“鸟何卒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通过描写事理颠倒的假想景象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4. 借举止抒情:“登白烦兮骋望”、“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谍兮醴浦”。 5. “筑室于水中”,描写布置新房时所用的手法:铺陈——张扬湘君心中的美好爱情理想。 1. 试说明“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为什么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答:秋风、水波、落叶皆深秋物色,秋风送寒,秋水带凉,落叶飘零,秋风扫落叶,水波飘落叶,落叶随水波,均秋寒秋衰景象,与湘君期约不遇的 失落忧伤心情同构相生,故而能收到以秋景染愁愁更浓的艺术效果,成为千古名句。 词语解释: 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波:起波,波动
自考英语专科 zikaoenglish@l63com 2.与佳期兮夕张 与:数佳期:佳人与佳期:与佳人相约会 3.鸟何卒兮频中 卒:聚集 4.夕济兮西筮 济:渡,渡过 5.事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搴:拔取遗:赠送 6.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骤:突然,一下子聊:权且 容与:从容散步
自考英语专科 zikaoenglish@163.com 2. 与佳期兮夕张 与:数 佳期:佳人 与佳期:与佳人相约会 3. 鸟何卒兮频中 卒:聚集 4. 夕济兮西筮 济:渡,渡过 5.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搴:拔取 遗:赠送 6.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骤:突然,一下子 聊:权且 容与:从容散步
自考英语专科 zikaoenglish@l63com 陌上桑 选自《汉乐府》,《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首创了五言诗。根据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都保存于郊庙歌 辞、鼓吹曲辞、相合歌辞和杂曲歌辞之中 这首民歌将民间流行的“赞美女”、“桑林戏”、“夸女婿”三类故事融为一体,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又坚贞、又聪 明的采桑女子形象,罗敷光彩照人的美貌,使“行者”、“少年”、“耕者”竟忘记了自己应做的事情,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 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 这首民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侧面烘托 罗敷之美 2.极力铺陈 1.采桑器具的精美芳洁|先渲染环境环境氛围的绚丽,日出东方,朝霞映照 3.幽默诙谐 2.服饰的鲜明华丽 再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美芳洁,服饰鲜明华丽 4.喜剧色彩 3.观者的失态 最后写旁观者为之倾倒,“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貌吸引,均有所失态,忘了自己该做的事 4.夫婿的高贵 (行文笔调特色) “夸夫”情节,以官压官,对症下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表现出罗敷的聪明机智,而且增加了诗篇的喜剧色彩。 刻画罗敷的形象: 侧面烘托:美丽 2.拒绝使君“共载”:坚贞 3.“夸夫婿”:机智 这首民歌的语言特色:清新活泼,幽默俏皮 这首民歌的写作特点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3.采用喜剧手法来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
自考英语专科 zikaoenglish@163.com 陌上桑 选自《汉乐府》,《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首创了五言诗。根据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都保存于郊庙歌 辞、鼓吹曲辞、相合歌辞和杂曲歌辞之中。 这首民歌将民间流行的“赞美女”、“桑林戏”、“夸女婿”三类故事融为一体,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又坚贞、又聪 明的采桑女子形象,罗敷光彩照人的美貌,使“行者”、“少年”、“耕者”竟忘记了自己应做的事情,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 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 这首民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1. 侧面烘托 2. 极力铺陈 3. 幽默诙谐 4. 喜剧色彩 (行文笔调特色) 刻画罗敷的形象: 1.采桑器具的精美芳洁 2.服饰的鲜明华丽 3.观者的失态 4.夫婿的高贵 写罗敷之美: 先渲染环境环境氛围的绚丽,日出东方,朝霞映照 再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美芳洁,服饰鲜明华丽 最后写旁观者为之倾倒,“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貌吸引,均有所失态,忘了自己该做的事 “夸夫”情节,以官压官,对症下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表现出罗敷的聪明机智,而且增加了诗篇的喜剧色彩。 1. 侧面烘托:美丽 2. 拒绝使君“共载”:坚贞 3. “夸夫婿”:机智 这首民歌的语言特色:清新活泼,幽默俏皮 这首民歌的写作特点: 1.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2.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3. 采用喜剧手法来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 词语解释
自考英语专科 zikaoenglish@l63com 隅 隅:角落 2.秦氏有好女 好女:美女 青丝为笼系 青丝:青色丝绳笼:篮子系:系篮 4.行者见罗敷 行者:过路人 5.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但:只,只是坐:因为,由于 6.五马立踟蹰 踟蹰:徘徊不前 7.问是谁家妹 姝:美丽的女子 8.东方千余骑 千余骑:众多骑马的随从 9.可直千万余 直:通“值”,价值 10.二十朝大夫 朝大夫:朝廷上的官员 1l.廉廉颇有须 廉廉:长长的 12.宁可共载不? 不:同“否 皆言夫婿殊
自考英语专科 zikaoenglish@163.com 1. 日出东南隅 隅:角落 2. 秦氏有好女 好女:美女 3. 青丝为笼系 青丝:青色丝绳 笼:篮子 系:系篮子的绳 4. 行者见罗敷 行者:过路人 5.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但:只,只是 坐:因为,由于 6. 五马立踟蹰 踟蹰:徘徊不前 7. 问是谁家姝 姝:美丽的女子 8. 东方千余骑 千余骑:众多骑马的随从 9. 可直千万余 直:通“值”,价值 10.二十朝大夫 朝大夫:朝廷上的官员 11. 廉廉颇有须 廉廉:长长的 12. 宁可共载不? 不:同“否” 13. 皆言夫婿殊 殊:出众
自考英语专科 zikaoenglish@l63com 饮酒 作者:陶渊明,代表作《归田园居》、《饮酒》、《读山海经》。王国维认为抒写“无我之境”的代表作。本诗是田园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功名的虚静“忘世”心态,有“大隐隐于世”的深致。——鄙弃功名,虚静忘世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等东落然见南一写静观购围影物的的数的物化“忘取心态有“物性即取“的数,一海自然。物忘我」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有“美在无意识之中”的深致。一潜心感悟,得意忘言 全诗的诗眼:心远。(分三层:“忘世”、“忘我”、“忘言”揭示“心远”的内涵和深度,三层意蕴层层推进 本诗的写作特点 1.语言质朴,富有韵味(风格特征/语言特点:平淡质朴) 意韵悠远,简洁含蓄 诗人的心态:归隐田园后超脱世俗,陶醉自然,悠然自得的心境 诗人的人生哲学:鄙弃功名,适意自然。 本诗的抒情方法: 直抒胸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借举止抒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借景抒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句辨析: 1.上下句之间有转折关系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体现诗人舍弃世俗功名利禄观念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强调“归隐在心志而不在形迹”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包涵“大隐隐于市”意味的诗句:心远地自偏
自考英语专科 zikaoenglish@163.com 饮酒 作者:陶渊明,代表作《归田园居》、《饮酒》、《读山海经》。王国维认为抒写“无我之境”的代表作。本诗是田园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功名的虚静“忘世”心态,有“大隐隐于世”的深致。——鄙弃功名,虚静忘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静观周围景物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有“物性即我”的深致。——陶醉自然,物化忘我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有“美在无意识之中”的深致。——潜心感悟,得意忘言 全诗的诗眼:心远。(分三层:“忘世”、“忘我”、“忘言”揭示“心远”的内涵和深度,三层意蕴层层推进) 本诗的写作特点: 1. 语言质朴,富有韵味(风格特征/语言特点:平淡质朴) 2. 意韵悠远,简洁含蓄 诗人的心态:归隐田园后超脱世俗,陶醉自然,悠然自得的心境。 诗人的人生哲学:鄙弃功名,适意自然。 本诗的抒情方法: 1. 直抒胸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 借举止抒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 借景抒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句辨析: 1.上下句之间有转折关系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体现诗人舍弃世俗功名利禄观念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强调“归隐在心志而不在形迹”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4.包涵“大隐隐于市”意味的诗句:心远地自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