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二中201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桎梏(g) 戛然而止(jia)角逐(jue)提纲挈领(qie) B.粗犷( guang)煞费苦心(shd)哺育(p0) 断壁残垣(yuan) C.脸颊(jia)瓜熟蒂落(ti) 狩猎(shou)虚与委蛇(y1) D.赡养(shdn)怙恶不悛(quan)造诣(yi) 叱咤风云(cha)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三鹿集团在婴幼儿奶粉中加入大量三聚氰胺以降低生产成本,这种做法无异于是杀鸡 取卵 B.2009年中国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 盛宴 C.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 全是个性使然 D.台湾前领导人陈水扁参与洗钱活动,并有贪污行为,现被羁押禁见,实属昝由自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因此应发展和重视家庭教育 B.气候恶化从多方面直接显示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失衡,也告诉人们如果不采取措施, 工业化就会导致人类难以逆转的绝境 C.在新课改活动中,许多学校围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课改活动, 全面提高了教师课改的认识和技能 D.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来自14个国家的21艘海军舰艇20日齐 聚中国青岛,拉开了多国海军活动的序幕 4.把横线上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不仅彼得堡保罗要塞像是浮在水面上的一座石头城,整个彼得堡都像是水上的石头 城。 水道和岩石,构成了彼得堡这座城市的整体印象 ①许多重要建筑的外墙也都是花岗岩墙体 ②市内交织着68道河道 ③彼得 堡市由42个岛屿组成④河道上有大大小小380多座石桥 ⑤两岸全都用 花岗岩砌了石驳岸 A.③②①④⑤ B.②⑤④③① C.③②⑤④①D.②④⑤①③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庄浪二中 2010 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0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桎梏.(gù) 戛.然而止(jiá) 角.逐(jué) 提纲挈.领(qiè) B.粗犷.(guǎng) 煞.费苦心(shà) 哺.育(pǔ) 断壁残垣.(yuán) C.脸颊.(jiá) 瓜熟蒂.落(tì) 狩.猎(shòu) 虚与委蛇.(yí) D.赡.养(shàn) 怙恶不悛.(quān) 造诣.(yì) 叱咤.风云(ch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三鹿集团在婴幼儿奶粉中加入大量三聚氰胺以降低生产成本,这种做法无异于是杀鸡.. 取卵..。 B.2009 年中国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 ....的视觉 盛宴。 C.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 ....,太过张扬,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 全是个性使然。 D.台湾前领导人陈水扁参与洗钱活动,并有贪污行为,现被羁押禁见,实属咎由自取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因此应发展和重视家庭教育。 B.气候恶化从多方面直接显示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失衡,也告诉人们如果不采取措施, 工业化就会导致人类难以逆转的绝境。 C.在新课改活动中,许多学校围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课改活动, 全面提高了教师课改的认识和技能。 D.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 60 周年,来自 14 个国家的 21 艘海军舰艇 20 日齐 聚中国青岛,拉开了多国海军活动的序幕。 4.把横线上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 不仅彼得堡保罗要塞像是浮在水面上的一座石头城,整个彼得堡都像是水上的石头 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道和岩石,构成了彼得堡这座城市的整体印象。 ①许多重要建筑的外墙也都是花岗岩墙体 ②市内交织着 68 道河道 ③彼得 堡市由42个岛屿组成 ④河道上有大大小小380多座石桥 ⑤两岸全都用 花岗岩砌了石驳岸 A.③②①④⑤ B. ②⑤④③① C.③②⑤④① D. ②④⑤①③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7 题。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当代环境伦理学是个富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新学科,形成了多种理论模式和学说。 这些模式、学说既包括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即浅环境论,也包括非人类中心主义即深环境论, 还有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的整体价值观方面与深环境论中的环 境整体主义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 更承认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和道德代理人的责任,以及一定社会中人类行为的环境道德规 范。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采取了一种整合的态度。它汲 取了生命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等非人类中心主义关于“生物/生态具有内在价值”的思想, 承认自然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也具有内在价值,但又不把内在价值仅归于自然自身,而提高 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这样,由于人类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那么,不 仅是人类,还有自然,都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整体价值观的基础上,承认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类所特有的“能动作用”,承 认人类在这个统一整体中占有的“道德代理人”和环境管理者的地位。这样,就避免了非人 类中心主义在实践中所带来的困难,使之更具有适用性 在共同承认自然的固有价值和人类的实践能动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与自然的整体 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硏究表明,自然界(包 括人类社会在内)是一个有机整体,生命系统表现为网络格局。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从物种 层次、生态系统层次到生物圈层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任何生物都有内 在的目的性,都以其各自的方式在整体生态关系中实现其自然的善。因此,任何生物和自然 都拥有其自身的固有价值固有价值是种实体为获得自身的善而独立于人类评价者目的的 价值)生物和自然所拥有的固有价值应当使它们亨有道德地位并获得道德关怀,成为道德 顾客。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把道德共同体从人扩大到“人——自然″系统,把道德对象的范
当代环境伦理学是一个富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新学科,形成了多种理论模式和学说。 这些模式、学说既包括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即浅环境论,也包括非人类中心主义即深环境论, 还有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方面与深环境论中的环 境整体主义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 更承认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和道德代理人的责任,以及一定社会中人类行为的环境道德规 范。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采取了一种整合的态度。它汲 取了生命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等非人类中心主义关于“生物/生态具有内在价值”的思想, 承认自然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也具有内在价值,但又不把内在价值仅归于自然自身,而提高 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这样,由于人类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那么,不 仅是人类,还有自然,都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整体价值观的基础上,承认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类所特有的“能动作用”,承 认人类在这个统一整体中占有的“道德代理人”和环境管理者的地位。这样,就避免了非人 类中心主义在实践中所带来的困难,使之更具有适用性。 在共同承认自然的固有价值和人类的实践能动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与自然的整体 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包 括人类社会在内)是一个有机整体,生命系统表现为网络格局。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从物种 层次、生态系统层次到生物圈层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任何生物都有内 在的目的性,都以其各自的方式在整体生态关系中实现其自然的善。因此,任何生物和自然 都拥有其自身的固有价值(固有价值是一种实体为获得自身的善而独立于人类评价者目的的 价值)。生物和自然所拥有的固有价值应当使它们享有道德地位并获得道德关怀,成为道德 顾客。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把道德共同体从人扩大到“人——自然”系统,把道德对象的范
围从人类扩大到生物和自然。与此同时,由于只有人类才具有实践的能动性,才具有自觉的 道德意识,才能进行道德选择和做出道德决定,所以只有人是道德的主体。作为道德代理人 的人类,应当珍惜和爱护生物和自然,承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价值。因此 人类具有自觉维护生物和自然的责任。 5.下列说法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内容的一项是() A.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承认自然既有工具价值,也有内在价值。 B.生物和自然应当享有道德地位并获得道德关怀,成为道德顾客,人类应珍借、爱护 生物和自然 C.认为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都应该归于自然自身。 D.承认人类所特有的“能动作用”,人类是道德主体,是自然和生物的道德代理人,是 环境管理者。 6.以下对“深环境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归于自然本身,它强调人类的“道德代 理人”的责任。 B.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应归于自然本身,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 的整体。 C.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来自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 自然与人同样处于道德主体地位 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工具价值,这种价值来自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 人类是环境的管理者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环境论强调生物/生态具有内在价值,它与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之间构成矛盾。 B.浅环境论和深环境论在硏究人类与环境问题时所持的观点都有可取之处。 C.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整合了浅环境论和深环境论的思想,因而更合理,更先进, 也更适用。 D.浅环境论主张只有人类才有“能动作用”,因此人类是万物的主宰,可以随心所欲地 对待自然和生物。 三、(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 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 土,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 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
围从人类扩大到生物和自然。与此同时,由于只有人类才具有实践的能动性,才具有自觉的 道德意识,才能进行道德选择和做出道德决定,所以只有人是道德的主体。作为道德代理人 的人类,应当珍惜和爱护生物和自然,承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价值。因此, 人类具有自觉维护生物和自然的责任。 5.下列说法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内容的一项是 ( ) A.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承认自然既有工具价值,也有内在价值。 B.生物和自然应当享有道德地位并获得道德关怀,成为道德顾客,人类应珍惜、爱护 生物和自然。 C.认为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都应该归于自然自身。 D.承认人类所特有的“能动作用”,人类是道德主体,是自然和生物的道德代理人,是 环境管理者。 6.以下对“深环境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归于自然本身,它强调人类的“道德代 理人”的责任。 B.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应归于自然本身,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 的整体。 C.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来自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 自然与人同样处于道德主体地位。 D.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工具价值,这种价值来自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 人类是环境的管理者。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深环境论强调生物/生态具有内在价值,它与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之间构成矛盾。 B.浅环境论和深环境论在研究人类与环境问题时所持的观点都有可取之处。 C.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整合了浅环境论和深环境论的思想,因而更合理,更先进, 也更适用。 D.浅环境论主张只有人类才有“能动作用”,因此人类是万物的主宰,可以随心所欲地 对待自然和生物。 三、(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 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 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 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
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 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 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 必妄也。”道遇戌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 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 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 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 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日:“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 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 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祜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清理检査,清点察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卷甲而趋之 趋:驱赶 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 审:谨慎 C.方西鄙用兵 鄙:边境 D.王安石弛铜禁 弛:放松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①皆谓其论出姑息
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①,失久和之强敌, 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 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 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 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 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 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 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②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 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 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 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祜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清理检查,清点察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宜卷甲而趋.之 趋:驱赶 B.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 审:谨慎 C.方西鄙.用兵 鄙:边境 D.王安石弛.铜禁 弛:放松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 ) ①皆谓其论出姑息
②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③方平曰:“此必妄也。”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⑤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⑥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C.①④⑤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昊意图用文辞轻慢的书信让朝廷谴责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 张方平审时度势,反对草率用兵,结果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用 B.对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 朝外树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依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 兵,停止其它战争,正值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来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 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第II卷共11小题,共120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4分) 答(答答 (2)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3分) (3)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3分)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词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Φ人狂。 注:①嗾(su),用嘴发出的声音驱使狗。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②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③方平曰:“此必妄也。”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⑤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⑥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昊意图用文辞轻慢的书信让朝廷谴责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 张方平审时度势,反对草率用兵,结果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用。 B.对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 朝外树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依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 兵,停止其它战争,正值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来。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 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 的汴河。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注意:第 II 卷共 11 小题,共 120 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四、(23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4 分) 答: (2)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3 分) 答: (3)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3 分) 答: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秋词二首 刘禹锡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 ①嗾(sǒu),用嘴发出的声音驱使狗。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