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实验一“从泵到泵”密闭输油管路实验1、测绘管路的Q-H特性曲线2、用图解法求管路和泵站的联合工作点3、事故工况模拟实验(1)站间管路堵塞(2)站间管路漏油4、正常停泵站、事故停泵站和压力越站实验5、管路水击实验实验二泵站实验架实验1、输油工况下离心泵Q-H特性曲线测试2、泵特性调节(1)调节转速(2)进、出口阀门节流调节(3)车削叶轮直径(10%、20%)(4)回流调节3、磨擦生热现象的观察与分析4、操作条件下油品的粘温曲线测试5、泵站水击实验第2页共19页
第 2 页 共 19 页 目 录 实验一 “从泵到泵”密闭输油管路实验 1、测绘管路的 Q-H 特性曲线 2、用图解法求管路和泵站的联合工作点 3、事故工况模拟实验 (1) 站间管路堵塞 (2) 站间管路漏油 4、正常停泵站、事故停泵站和压力越站实验 5、管路水击实验 实验二 泵站实验架实验 1、输油工况下离心泵 Q-H 特性曲线测试 2、泵特性调节 (1)调节转速 (2)进、出口阀门节流调节 (3)车削叶轮直径(10%、20%) (4)回流调节 3、磨擦生热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4、操作条件下油品的粘温曲线测试 5、泵站水击实验
No.2No.1No.3No.40#No.1No.2No.3No.40#No.1~No.4-泵站1#~8#-输油泵0#为调速电机,离心油泵等组成风闸阀球阀-1OI流量计SO-储油罐电磁阀4单向P1-1,P1-2,P2-1~3,P3-1,P1~P8压力表T1,T2,T3为温度测量显示仪表口过滤器A液位计B超声波粘度计输油管路模拟实验总图“从泵到泵”密封输油管路实验实验一第3页共19页
第 3 页 共 19 页 压力表 输油泵 液位计 过滤器 超声波粘度计 泵站 闸阀 球阀 电磁阀 为温度测量显示仪表 为调速电机,离心油泵等组成 单向阀 流量计 储油罐 输油管路模拟实验总图 实验一 “从泵到泵”密封输油管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实验在管路实验架上进行,以变压器油为介质,模拟长距离输油管路从泵到泵密闭输油系统的水力特性。通过对各种水力现象的观察和测量,以达到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掌握不同工况下水力特性变化规律;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验原理:从泵到泵密闭输油流程是全线各泵站直接串联在一起,上站来油直接与下站输油泵的吸入管相连,整个管路形成一个密闭的、连续的水力系统。倘若前一站给出压头大于站间管路所需要的压头,则剩余压头就加在下一站输油泵的进口上,即提供了进口压头,而输油泵的出口压头则为进口压头和输油泵扬程之和。由于上一站影响下一站,全线形成统一的水力系统。每个输油站的工况(排量与压力)就决定于全线总的能量供应与消耗,即各站工况要由全线总的输油站特性和总的管路特性来判断。正常输油时,输油管上任一截面的流量相等,其数值为全线总泵站特性曲线和总管路特性曲线相交点的流量,称为工作点流量。从泵到泵密闭输油系统的特点为:①全线任一泵站或站间管路工况变化都会使全线的输量及各站进出口压力发生变化。②由全线输量变化而引起各站压力变化的幅度,随各站间管路特性曲线而不同,特性曲线陡的变化幅度就大。从泵到泵密闭输油流程的优点在于能减少轻质油品挥发损耗和利用余压节省动力以及简化了流程便于各泵站就地自控和实现全线集中控制等。(国外输油公司一般采用从泵到泵密闭输油流程。我国输油管起步较晚,由于条件的限制,目前仍然以旁接油罐的开式流程为主,新建的东一黄复线输油管路和改建后铁一大输油管路才开始采用从泵到泵密闭输油流程。)三、实验装置及设备1、实验架由首钻和三座中间站及末站串联组成。末站与首站共用一个储油罐,使油循环利用,每座泵站由两台离心泵串联组成,流程示意图如1-1。第4页共19页
第 4 页 共 19 页 一、实验目的: 实验在管路实验架上进行,以变压器油为介质,模拟长距离输油管路从泵到泵密闭输油系统的 水力特性。通过对各种水力现象的观察和测量,以达到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掌握不同工 况下水力特性变化规律;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从泵到泵密闭输油流程是全线各泵站直接串联在一起,上站来油直接与下站输油泵的吸入管相 连,整个管路形成一个密闭的、连续的水力系统。倘若前一站给出压头大于站间管路所需要的压头, 则剩余压头就加在下一站输油泵的进口上,即提供了进口压头,而输油泵的出口压头则为进口压头 和输油泵扬程之和。由于上一站影响下一站,全线形成统一的水力系统。每个输油站的工况(排量 与压力)就决定于全线总的能量供应与消耗,即各站工况要由全线总的输油站特性和总的管路特性 来判断。 正常输油时,输油管上任一截面的流量相等,其数值为全线总泵站特性曲线和总管路特性曲线 相交点的流量,称为工作点流量。 从泵到泵密闭输油系统的特点为:①全线任一泵站或站间管路工况变化都会使全线的输量及各 站进出口压力发生变化。②由全线输量变化而引起各站压力变化的幅度,随各站间管路特性曲线而 不同,特性曲线陡的变化幅度就大。 从泵到泵密闭输油流程的优点在于能减少轻质油品挥发损耗和利用余压节省动力以及简化了流 程便于各泵站就地自控和实现全线集中控制等。 (国外输油公司一般采用从泵到泵密闭输油流程。我国输油管起步较晚,由于条件的限制,目前 仍然以旁接油罐的开式流程为主,新建的东一黄复线输油管路和改建后铁一大输油管路才开始采用 从泵到泵密闭输油流程。) 三、实验装置及设备 1、 实验架由首钻和三座中间站及末站串联组成。末站与首站共用一个储油罐,使油循环利用,每 座泵站由两台离心泵串联组成,流程示意图如 1-1
oHIOIHNo.2No.3No.1No.41楼7#18#XIOTOXP1~P8压力表No.1~No.4-泵站1#~8#-输油泵SO-储油罐闸阀网球阀必电磁阀4单向阀口过滤器-IOI流量计2、仪器及设备(1)自吸式离心油泵,型号40CYZ-A-20,8台:注:①40-代表泵吸入口径,单位是毫米:C-代表能满足船用要求:Y-表示输送介质为油:Z-表示自吸:A-表示改进型;20-表示扬程,单位为米)。②泵型号与性能参数:流量(m2/h):6.3;(L/S):1.8;扬程(m):20;吸程(m):6.5;转速(r/min):2900;自吸能力(min/5m):1.9;轴功率(KW):0.87;电机功率(KW):1.1;泵吸入口径(mm):40;泵排出口径(mm):32;机组重量(Kg):85.③性能曲线图:第5页共19页
第 5 页 共 19 页 泵站 输油泵 储油罐 压力表 闸阀 球阀 电磁阀 单向阀 过滤器 流量计 2、仪器及设备 (1)自吸式离心油泵,型号 40CYZ–A–20,8 台: 注:①40–代表泵吸入口径,单位是毫米;C–代表能满足船用要求;Y–表示输送介质为油;Z– 表示自吸;A–表示改进型;20–表示扬程,单位为米)。 ②泵型号与性能参数: 流量(m 3 /h):6.3;(L/S):1.8; 扬程(m):20; 吸程(m):6.5; 转速(r/min):2900; 自吸能力(min/5m):1.9; 轴功率(KW):0.87; 电机功率(KW):1.1; 泵吸入口径(mm):40; 泵排出口径(mm):32; 机组重量(Kg):85. ③性能曲线图:
cS50.E.551.5.2JSTatayh(2)涡轮流量传感器,型号为LWGY-40:注:①LWGY口-表示用于液体流量测量的涡轮流量传感器,并且输出为电压脉冲信号:40-表示公称直径:②涡轮流量传感器性能参数:基本参数:公称直径(mm):40:流量范围(m3/h):2~20;最大工作压力(MPa):6.3:安装方式:螺纹;精确度:0.5;前置放大电源(V):+12V.介质温度:-20~+120°C;环境温度:-20~+50°C;供电电源:电压:12V±10%,电流:≤10mA:输出电压幅度:高电平≥8V,低电平≤0.8V;传输距离:传感器至显示仪表的距离可达1000m.(3)立式储罐一个,规格为1000×1000×1500(mm)。(4)玻璃管液位计HG5-1364~1370-80型:注:工作压力:≤1.0M;工作温度:≤200°C;针型阀的自动开闭压力:≥0.2MPa;夹套蒸汽压力为:≤0.6MPa;玻璃板的急变温差为:≤240°C;安装中心距L:800mm(5)管路采用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GB/T3091-93),型号Φ48×3.5(mm)。各站间管路见图1-2,第6页共19页
第 6 页 共 19 页 (2)涡轮流量传感器,型号为 LWGY-40: 注:①LWGY□–表示用于液体流量测量的涡轮流量传感器,并且输出为电压脉冲信号;40–表 示公称直径; ②涡轮流量传感器性能参数: 基本参数:公称直径(mm):40; 流量范围(m 3 /h):2~20; 最大工作压力(MPa):6.3; 安装方式:螺纹; 精确度:0.5; 前置放大电源(V):+12V. 介质温度:-20~+120 C; 环境温度:-20~+50 C; 供电电源:电压:12V 10%,电流:≤10mA; 输出电压幅度:高电平≥8V,低电平≤0.8V; 传输距离:传感器至显示仪表的距离可达 1000m. (3)立式储罐一个,规格为 1000×1000×1500(mm)。 (4)玻璃管液位计 HG5–1364~1370–80 型: 注:工作压力:≤1.0M; 工作温度:≤200 C; 针型阀的自动开闭压力:≥0.2MPa; 夹套蒸汽压力为:≤0.6MPa; 玻璃板的急变温差为:≤240 C; 安装中心距 L:800mm (5)管路采用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GB/T 3091–93),型号ф48×3.5(mm)。 各站间管路见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