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一)音程综合听辨 (一)大小、三和核的构唱与听辨 (三)无升降号单声部旋律视唱(四)均分节奏模打与记写 教学要求: 掌握1.音程的综合构唱与听辨 2.构唱、听辨大小三和弦: 3.C大调及a小调节拍、节奏较简单的单声部旋律视唱: 4.2/4、3/4、4/4拍均分节奏型模打与记写。 进授方式:分析、听辨、作业 第八章、听力视唱训练(三)(8学时) 教学内容: (一)音程和弦的综合听辨 (二)简单二声部旋律视唱 (三)切分节奏模打与记写 教学要求: 学握1.音程、和弦的综合构唱与听辨: 2.C大调及a小调节拍、节奏较复杂的单声部旋律视唱: 3.C大调节拍、节奏较简单的二声部旋律视唱: 4.2/4、3/4、4/4拍切分节奏的模打与记写。 讲授方式:分析、听辨、作业 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本课程第一学期为乐理知识的讲授部分,第二学期为听力视唱训练部分, 2.本课程需要配备五线谱黑板及钢琴。 四、考核方式 第一学期:闭卷考试(评分采用五级制ABCDE) 平时成绩:40% 出勤: 20分 平时作业成绩:20分 2.考试成绩:60% 第二学期:闭卷考试(评分采用百分制) 1.平时成绩: 400 90分 平时视唱成绩:20分 2.期末考试:60% 期末视唱成绩:30分 听力卷面成绩:30分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1)徐艳秋.《大学生音乐教程》.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2主要参老书: (2)李重光.《基本乐理》.北京: 高等教有出版社.1992, (3)码云.《通用视唱教程》.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撰写人:韩芳芳 审核人:史红彬 课程负责人:史红彬
11 教学内容:(一)音程综合听辨 (二)大小三和弦的构唱与听辨 (三)无升降号单声部旋律视唱 (四)均分节奏模打与记写 教学要求: 掌握 1.音程的综合构唱与听辨; 2.构唱、听辨大小三和弦; 3.C 大调及 a 小调节拍、节奏较简单的单声部旋律视唱; 4.2/4、3/4、4/4 拍均分节奏型模打与记写。 讲授方式:分析、听辨、作业。 第八章、听力视唱训练(三)(8 学时) 教学内容: (一)音程和弦的综合听辨 (二)简单二声部旋律视唱 (三)切分节奏模打与记写 教学要求: 掌握 1.音程、和弦的综合构唱与听辨; 2.C 大调及 a 小调节拍、节奏较复杂的单声部旋律视唱; 3.C 大调节拍、节奏较简单的二声部旋律视唱; 4.2/4、3/4、4/4 拍切分节奏的模打与记写。 讲授方式:分析、听辨、作业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本课程第一学期为乐理知识的讲授部分,第二学期为听力视唱训练部分, 2.本课程需要配备五线谱黑板及钢琴。 四、考核方式 第一学期:闭卷考试(评分采用五级制 A B C D F) 1.平时成绩:40% 出勤: 20 分 平时作业成绩:20 分 2.考试成绩:60% 第二学期:闭卷考试(评分采用百分制) 1.平时成绩:40% 出勤: 20 分 平时视唱成绩: 20 分 2.期末考试:60% 期末视唱成绩: 30 分 听力卷面成绩: 30 分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1)徐艳秋.《大学生音乐教程》.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2.主要参考书: (2)李重光.《基本乐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冯芸.《通用视唱教程》.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撰写人:韩芳芳 审核人:史红彬 课程负责人:史红彬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National Folk Dancing 总学时:28学时 讲授学时:28学时 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作品赏析、乐理视唱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它不受语言 文字限制,可以沟通感情、使舞者和观众心灵共振,具有语言文字和非语言文号 两种文化类型的特殊 本课程是以中国各民族中仍在流传的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探素它们之间的 内在联系与表现文化的规律,研究它们各自的文化特点与形成的各种因素。以“五 种文化类型”的划分即:以农耕文化型、草原文化性、海洋文化型、农牧文化型 绿洲文化型作为中国民间舞蹈的分类框架:以舞蹈的动态形象作为切入点,从自 然环境、社会生活、民族血缘关系、语言系属以及民族审美心理等诸多方面进行 分析、作综合性的文化论述。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 同创造的文化成果,是舞蹈文化的宝贵财富,在经济发展的现代社会里我们要有 继承与发展的责任感,以舞蹈基本理论为指导,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 题 第檬学州路码受深素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化的类型、舞蹈与其他艺术的异同: 第一节中民间舞文化 教学要求: 了解文化的两种类型,理解舞蹈的非语言文字文化特征,了解并 掌握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探索的意义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舞蹈文化中明确自己文 化之根的所在。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学(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二章:民间舞蹈的概念与文化特征(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间舞蹈的概念 第二节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 教学要求:了解民间舞蹈的特点和概念,结合实例分析民间舞蹈六种特性: 明确和理解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分析五种文化特征的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学(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三章:中国民间舞蹈的概祝与文化类型(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 第二节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类型及民俗文化特征
12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National Folk Dancing 总学时: 28 学时 讲授学时:28 学时 学分: 2 学分 先修课程: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作品赏析、乐理视唱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它不受语言 文字限制,可以沟通感情、使舞者和观众心灵共振,具有语言文字和非语言文字 两种文化类型的特殊性。 本课程是以中国各民族中仍在流传的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探索它们之间的 内在联系与表现文化的规律,研究它们各自的文化特点与形成的各种因素。以“五 种文化类型”的划分即:以农耕文化型、草原文化性、海洋文化型、农牧文化型、 绿洲文化型作为中国民间舞蹈的分类框架;以舞蹈的动态形象作为切入点,从自 然环境、社会生活、民族血缘关系、语言系属以及民族审美心理等诸多方面进行 分析、作综合性的文化论述。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 同创造的文化成果,是舞蹈文化的宝贵财富,在经济发展的现代社会里我们要有 继承与发展的责任感,以舞蹈基本理论为指导,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 题。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舞蹈的文化探索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化的类型、舞蹈与其他艺术的异同; 第二节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 教学要求:了解文化的两种类型,理解舞蹈的非语言文字文化特征,了解并 掌握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探索的意义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舞蹈文化中明确自己文 化之根的所在。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学(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二章:民间舞蹈的概念与文化特征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间舞蹈的概念 第二节 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 教学要求:了解民间舞蹈的特点和概念,结合实例分析民间舞蹈六种特性; 明确和理解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分析五种文化特征的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学(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三章: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与文化类型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 第二节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类型及民俗文化特征
教学要求:了解不同民族在各自历史文化、居住环境和社会结构条件下,形 成多姿多彩的不同文化类型。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学(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四章:中国原始舞蹈遗存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原始舞蹈遗存及其特点 第二节装满舞、藏传佛教寺庙舞露及东巴舞的文化特征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原始舞蹈遗存及其特点和给我们的启示,掌握萨满教、 藏传佛教寺庙舞蹈及东巴舞的文化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学(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五章:鼓舞文化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鼓舞一农耕舞蹈文化的开端 第二节鼓舞的种类与芦笙舞的不同色彩 教学要求:了解鼓舞的起源、理解它是农耕文化型舞蹈的开端,明确其文化 特征与表演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六章:农耕文化与汉族民间舞蹈 (6学时) 数学内容 第 节汉族民间舞蹈文化特点与艺术特色 三节灯节、灯舞与灯阵 第四节高跷与秧歌 第五节齐鲁文化与山东三大秧歌 第六节从辽南高跷到东北秧歌 第七节江南特色的花灯、花鼓与采茶 第八节兼融南北风韵的安微花鼓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耕文化型舞蹈的艺术特点,能够为汉族民 间舞蹈的表演寻找理论依据。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七章: 农耕文化与少数民族民间舞(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朝鲜族民间舞蹈 第二节傣族民间舞蹈及其他农耕民族的民间舞蹈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学习,了解不同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下两个不同民族 的物的文化特征 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八章:草原文化与游牧民族民间舞蹈(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博大深邃的学草原文化 第一节荧古族民间舞蹈和满游民间舞网 教学要求 了中闲北 方游牧民族的文化源流及舞蹈特点,明确、理解蒙古 族道具舞蹈的发展和满族舞蹈的主要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九章:海洋文化与沿海民族民间舞蹈(2学时) 13
13 教学要求:了解不同民族在各自历史文化、居住环境和社会结构条件下,形 成多姿多彩的不同文化类型。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学(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四章:中国原始舞蹈遗存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原始舞蹈遗存及其特点 第二节 萨满舞、藏传佛教寺庙舞蹈及东巴舞的文化特征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原始舞蹈遗存及其特点和给我们的启示,掌握萨满教、 藏传佛教寺庙舞蹈及东巴舞的文化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学(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五章:鼓舞文化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鼓舞—农耕舞蹈文化的开端 第二节 鼓舞的种类与芦笙舞的不同色彩 教学要求:了解鼓舞的起源、理解它是农耕文化型舞蹈的开端,明确其文化 特征与表演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六章:农耕文化与汉族民间舞蹈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二节 汉族民间舞蹈文化特点与艺术特色 第三节 灯节、灯舞与灯阵 第四节 高跷与秧歌 第五节 齐鲁文化与山东三大秧歌 第六节 从辽南高跷到东北秧歌 第七节 江南特色的花灯、花鼓与采茶 第八节 兼融南北风韵的安徽花鼓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耕文化型舞蹈的艺术特点,能够为汉族民 间舞蹈的表演寻找理论依据。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七章:农耕文化与少数民族民间舞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朝鲜族民间舞蹈 第二节 傣族民间舞蹈及其他农耕民族的民间舞蹈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学习,了解不同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下两个不同民族 的物的文化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八章:草原文化与游牧民族民间舞蹈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博大深邃的草原文化 第二节 蒙古族民间舞蹈和满族民间舞蹈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源流及舞蹈特点,明确、理解蒙古 族道具舞蹈的发展和满族舞蹈的主要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九章:海洋文化与沿海民族民间舞蹈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笋一节农排民族的人海和烤的心、太 第二节沿海民族的民间舞蹈及多元古拙的高山族舞蹈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中国漫长海岸线给各民族人们带来的丰 富的民间舞蹈文化,掌握中国海洋文化型民间舞蹈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十音,农牧文化与高原民族的民间舞蹈(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牧交融的舞蹈文化特征 第二节藏族民间舞蹈及其他高原民族的民间舞蹈 教学要求:了解高原舞蹈“一顺边”的美,了解藏族及其他高原民族的风格 特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一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十一 章:绿洲文化与西北民族的民间舞蹈 (2学时) 教学内容: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及丝绸古道与乐舞遗风 教学要求:了解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及风格特点,了解绿洲文化与 西域古风的其它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二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时代精神(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传承与融会贯通 第二节个性的艺术升华与时代精神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理解中国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中的审美心理。 授课方式 讲报 讨论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非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布置、完成课后思考题的方式,使学习在有限 的课程学时内得到延伸,确保完成学习任务。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 以课堂提问和平时思考题完成情况为平时成绩,以A、B、C、 D、F五级分制记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核:以卷面笔答的考试方式进行。以百分制记入。占总成绩的7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主要参考书: ,《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辽宁卷).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 薇马维丽.《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年 撰写人:赵晓莹 审核人:徐荣 课程负责人:徐荣
1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耕民族的人海和谐的心态 第二节 沿海民族的民间舞蹈及多元古拙的高山族舞蹈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中国漫长海岸线给各民族人们带来的丰 富的民间舞蹈文化,掌握中国海洋文化型民间舞蹈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十章:农牧文化与高原民族的民间舞蹈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牧交融的舞蹈文化特征 第二节 藏族民间舞蹈及其他高原民族的民间舞蹈 教学要求:了解高原舞蹈“一顺边”的美,了解藏族及其他高原民族的风格 特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一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十一章:绿洲文化与西北民族的民间舞蹈 (2 学时) 教学内容: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及丝绸古道与乐舞遗风 教学要求:了解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及风格特点,了解绿洲文化与 西域古风的其它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二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时代精神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承与融会贯通 第二节 个性的艺术升华与时代精神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理解中国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中的审美心理。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布置、完成课后思考题的方式,使学习在有限 的课程学时内得到延伸,确保完成学习任务。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以课堂提问和平时思考题完成情况为平时成绩,以 A、B、C、 D、F 五级分制记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 2.期末考核:以卷面笔答的考试方式进行。以百分制记入。占总成绩的 7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主要参考书: .《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辽宁卷).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 年. 马薇 马维丽.《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年. 撰写人:赵晓莹 审核人:徐荣 课程负责人:徐荣
《舞蹈作品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Dancing Worksl/,2/3/4 总学时:60学时 进授学时:60学时 学分 4学分 先修课程:天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课程简介 《舞蹈作品赏析》为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以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舞蹈名家、 名作为赏析对象,重点介绍、欣赏和分析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具有经 典意义和历史遗产价值的芭蕾舞剧作品、现代舞蹈作品等,使学生能够通过本 程的学习开阔专业视野、丰富专业修养、建构合理的专业知识层次。通过该课程 的学习力求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评论写作基本能力,提高查阅、搜集和检索专业资 料的能力。通过学习、讨论及专业动笔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在舞蹈学习的领域 内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间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以及学生的后续发 展奠 定的专 业理论基础 该课程分布在大学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一至四学期中,以单元授课的方式 进行,以便于学生集中时间观摩、赏析作品和完成写作及查阅资料。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学期:14学时 第一章:赏析早期芭蕾代表作《关不住的女儿》 (2学时) 教学内容:早期芭蕾发展情况,著名芭蕾改革家,《关不住的女儿》的创作 背景及作品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这一时期重要代表人物及相关名词解释。 授课方式:讲授、观摩及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二章:赏析浪漫芭蕾开端作品《仙女》 (4学时) 教学内容:浪漫芭蕾发展情况,《仙女》的创作背景及特点,它在浪漫芭蕾 时期的地位,塔里奥尼父女介绍。 教学要求:重点理解《仙女》是浪漫芭蕾开篇作品,了解该作品创作特点及 它对后世芭蕾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及观摩相结合。 第三章:欣赏浪漫芭蕾代表作品《吉赛尔》 (4学时 教学内容:《吉赛尔》在浪漫芭蕾阶段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后世芭蕾的影响, 教学要求:了解《吉赛尔》创作情况及其芭蕾代表人物。以课外欣赏方式了 解其它浪漫芭蕾作品:《葛蓓莉娅》、《西尔维娅》、《海盗》、《拿波里》等作品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及课内外观摩后作业相结合。 第四章:赏析古典芭蕾《天鹅湖》以及当代芭蕾〈天鹅湖》(男版)(4学时) 教学内容:古典芭蕾发展情况,“古典芭蕾之父1 彼蒂帕及其对这一时期的 贡献,《天鹈湖》的两个不同创作背景及人物介绍:当代芭蕾《天鹅湖》的创作 背景及编导介绍。 公
15 《舞蹈作品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Dancing Works1/2/3/4 总学时: 60 学时 讲授学时:60 学时 学分: 4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舞蹈作品赏析》为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以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舞蹈名家、 名作为赏析对象,重点介绍、欣赏和分析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具有经 典意义和历史遗产价值的芭蕾舞剧作品、现代舞蹈作品等,使学生能够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开阔专业视野、丰富专业修养、建构合理的专业知识层次。通过该课程 的学习力求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评论写作基本能力,提高查阅、搜集和检索专业资 料的能力。通过学习、讨论及专业动笔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在舞蹈学习的领域 内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以及学生的后续发 展奠定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 该课程分布在大学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一至四学期中,以单元授课的方式 进行,以便于学生集中时间观摩、赏析作品和完成写作及查阅资料。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学期:14 学时 第一章:赏析早期芭蕾代表作《关不住的女儿》 (2 学时) 教学内容:早期芭蕾发展情况,著名芭蕾改革家,《关不住的女儿》的创作 背景及作品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这一时期重要代表人物及相关名词解释。 授课方式:讲授、观摩及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二章:赏析浪漫芭蕾开端作品《仙女》 (4 学时) 教学内容:浪漫芭蕾发展情况,《仙女》的创作背景及特点,它在浪漫芭蕾 时期的地位,塔里奥尼父女介绍。 教学要求:重点理解《仙女》是浪漫芭蕾开篇作品,了解该作品创作特点及 它对后世芭蕾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及观摩相结合。 第三章:欣赏浪漫芭蕾代表作品《吉赛尔》 (4 学时) 教学内容:《吉赛尔》在浪漫芭蕾阶段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后世芭蕾的影响。 教学要求:了解《吉赛尔》创作情况及其芭蕾代表人物。以课外欣赏方式了 解其它浪漫芭蕾作品:《葛蓓莉娅》、《西尔维娅》、《海盗》、《拿波里》等作品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及课内外观摩后作业相结合。 第四章:赏析古典芭蕾《天鹅湖》以及当代芭蕾《天鹅湖》(男版)(4 学时) 教学内容:古典芭蕾发展情况,“古典芭蕾之父”彼蒂帕及其对这一时期的 贡献,《天鹅湖》的两个不同创作背景及人物介绍;当代芭蕾《天鹅湖》的创作 背景及编导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