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外国音乐史》教学大纲…6 《音乐欣赏》教学大纲..9 《乐理视唱》教学大纲 1 《广播电视学概论》教学大纲 1 《写作》教学大纲 9”4”。。4444。”4444”””44”·”4444.44””4…4·”444 .18 《传播学》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23 《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教学大纲. .26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大纲」 《导演基础》教学大纲 《台词》教 大钢 《表演》教学大纲..37 《新闻学》教学大纲 ...41 《采访学》教学大纲 .44 《色彩与构图》教学大纲 《电视摄像艺术》教学大纲 《电视画面编辑》教学大纲..54 《照明艺术》教学大纲. .56 《编导创作实践》教学大纲 .58 《节目策划》教学大纲。 60 《舞美设计》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64 《电视音乐音响》教学大纲 《影视精品读解》教学大纲 ...68 《广告学概论》教学大纲 《羊术品微析》教学大网 ………74 《声乐》教学 大纲 82 《形体》教学大 .84 《舞台表演实践》教学大纲, 《影视美学》教学大纲 《化北基础》数学大纲 04 《影视录音基础》教学大纲 96 《歌剧欣赏》教学大纲 .98 《音乐美学》教学大纲..102 《电脑音乐制作基础》教学大纲 ..105 《艺术实我》教学大纲 107 《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10g 《华业论文》教学大纲.110 《创新教育》教学大纲..116
目 录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1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3 《外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6 《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9 《乐理视唱》教学大纲 ...........................................12 《广播电视学概论》教学大纲 .....................................15 《写作》教学大纲 ...............................................18 《传播学》教学大纲 .............................................21 《古代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23 《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教学大纲 .................................26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大纲 ...................................29 《导演基础》教学大纲 ...........................................32 《台词》教学大纲 ...............................................35 《表演》教学大纲 ...............................................37 《新闻学》教学大纲 .............................................41 《采访学》教学大纲 .............................................44 《色彩与构图》教学大纲 .........................................46 《电视摄像艺术》教学大纲 .......................................51 《电视画面编辑》教学大纲 .......................................54 《照明艺术》教学大纲 ...........................................56 《编导创作实践》教学大纲 .......................................58 《节目策划》教学大纲 ...........................................60 《舞美设计》教学大纲 ...........................................62 《电视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64 《电视音乐音响》教学大纲 .......................................66 《影视精品读解》教学大纲 .......................................68 《广告学概论》教学大纲 .........................................74 《美术精品赏析》教学大纲 .......................................76 《声乐》教学大纲 ...............................................82 《形体》教学大纲 ...............................................84 《舞台表演实践》教学大纲 .......................................86 《影视美学》教学大纲 ...........................................92 《化妆基础》教学大纲 ...........................................94 《影视录音基础》教学大纲 .......................................96 《歌剧欣赏》教学大纲 ...........................................98 《音乐美学》教学大纲 ..........................................102 《电脑音乐制作基础》教学大纲 ..................................105 《艺术实践》教学大纲 ..........................................107 《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109 《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110 《创新教育》教学大纲 ..........................................116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Brief introduction of arts 总学时:28学时 讲授学时:28学时 学 分:2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音乐表演(文艺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艺术概论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 《艺术概论》 就是艺术理论。它简明概括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概述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 探索和揭示各种艺 术的基本规律, 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研究艺术 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课程共分六个部分:①艺术的本质特征:②艺术的门 类划分:③艺术的发生与发展:④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⑤艺术作品:⑥ 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功能。 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 明确学习艺术概论的意义,正确理解艺术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初步培养学 生运用艺术概论 本原理分析和认识艺术活动的现象和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 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艺术课程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4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 渗透的关系。 以及艺 术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地位、特征和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要求:掌握艺术概论的主要框架结构,掌握艺术的本质特征,了解以往 研究中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理论,理解艺术与政治、宗教、经济、道德、哲学之 间的关系。学握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 第二章: 艺术发展论 (4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起源的几种理论、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实践与艺术的 起源、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教学要求:掌握艺术起源的学说:墓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掌握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了解艺术发展规律(他律性和自律性),理解艺术的民族 性与世界性的相石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与 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 第三章:艺术门类论(6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门类的多样性、各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 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艺术门类的划分标准,掌握五大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理解 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 关系和影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 第四章:艺术创作论(5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家的涵义、艺术家的修养、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
1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Brief introduction of arts 总 学 时:28 学时 讲授学时:28 学时 学 分:2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音乐表演(文艺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艺术概论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 就是艺术理论。它简明概括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概述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 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的基本规律,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研究艺术 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课程共分六个部分:①艺术的本质特征;②艺术的门 类划分;③艺术的发生与发展;④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⑤艺术作品;⑥ 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功能。 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 明确学习艺术概论的意义,正确理解艺术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初步培养学 生运用艺术概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艺术活动的现象和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 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艺术课程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4 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 渗透的关系,以及艺术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地位、特征和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要求:掌握艺术概论的主要框架结构,掌握艺术的本质特征,了解以往 研究中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理论,理解艺术与政治、宗教、经济、道德、哲学之 间的关系。掌握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 第二章:艺术发展论 (4 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起源的几种理论、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实践与艺术的 起源、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教学要求:掌握艺术起源的学说:摹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掌握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了解艺术发展规律(他律性和自律性),理解艺术的民族 性与世界性的相互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 第三章:艺术门类论(6 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门类的多样性、各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 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艺术门类的划分标准,掌握五大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理解 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 第四章:艺术创作论(5 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家的涵义、艺术家的修养、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
创作过程及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艺术创作方法、流派、与艺术思潮。 教学要求,了解在艺术剑作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了解艺术创作的主要创 作方法,对各种创作主张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特别是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的创作方法的正确认识 解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的基础知识。理解艺术家的概 念,了解艺术家应该具有的修养与能力,了解什么是艺术创作。掌握艺术创作中 的三个阶段:艺术体哈、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了解梦术创作活动中的一些最基 木的心理活动因素。重点堂据形象思维定义、特点以及与抽象思维的异同,明白 它们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相互作用 授课方式 讲授与艺 术作 品赏析相结合 第五章:艺术作品论(5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和意境。 教学要求:掌握艺术作品的定义,了解艺术作品的构成情况。了解艺术作品 的构成因素有:内容、形式、主题、题材、 结构、手法等等。特别使学生掌握艺 术作品里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再现与表现的关系。掌握艺 术作品层次的具体内容、艺术意蕴及其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 第六章:艺术接受论(4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艺术的审美 功能 教学要求:掌握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之间的区别,了解艺术传播的基本方式 主要因素等等。掌握艺术批评的基础知识,能够简单的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与批 评。了解艺术欣赏的一般性过程:准备阶段、初级阶段、高级阶段:了解艺术传 播的五大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接受者、传播效果。通过 学习 掌握艺术批 的定义和主要特点 重点掌握艺术批评的作用在于正确评价 艺术作品的价值,使学生能够简单的进行艺术批评和艺术欣赏。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学期中间根据所学内容组织两次关于艺术的课堂讨论。 2.提交一篇艺术作品评论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30%,出勤:满勤为30分。旷课五次(含五次)以上取消考 试资格,五次以下1次扣1分。艺术评论:70分。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 2.期末考核:70%。撰写一篇论文。论文内容为课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1)王宏建.《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 2.主要参考书: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叶朗 《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撰写人:苗苗 审核人:史红彬 课程负责人:苗苗
2 创作过程及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艺术创作方法、流派、与艺术思潮。 教学要求:了解在艺术创作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了解艺术创作的主要创 作方法,对各种创作主张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特别是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的创作方法的正确认识。了解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的基础知识。理解艺术家的概 念,了解艺术家应该具有的修养与能力,了解什么是艺术创作。掌握艺术创作中 的三个阶段: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了解艺术创作活动中的一些最基 本的心理活动因素。重点掌握形象思维定义、特点以及与抽象思维的异同,明白 它们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相互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 第五章:艺术作品论(5 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和意境。 教学要求:掌握艺术作品的定义,了解艺术作品的构成情况。了解艺术作品 的构成因素有:内容、形式、主题、题材、结构、手法等等。特别使学生掌握艺 术作品里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再现与表现的关系。掌握艺 术作品层次的具体内容、艺术意蕴及其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 第六章:艺术接受论(4 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艺术的审美 功能。 教学要求:掌握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之间的区别,了解艺术传播的基本方式, 主要因素等等。掌握艺术批评的基础知识,能够简单的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与批 评。了解艺术欣赏的一般性过程:准备阶段、初级阶段、高级阶段;了解艺术传 播的五大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接受者、传播效果。通过 学习,掌握艺术批评的定义和主要特点,重点掌握艺术批评的作用在于正确评价 艺术作品的价值,使学生能够简单的进行艺术批评和艺术欣赏。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学期中间根据所学内容组织两次关于艺术的课堂讨论。 2.提交一篇艺术作品评论。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30%,出勤:满勤为 30 分。旷课五次(含五次)以上取消考 试资格,五次以下 1 次扣 1 分。艺术评论:70 分。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 2.期末考核:70%。撰写一篇论文。论文内容为课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1)王宏建.《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年. 2.主要参考书: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 撰写人:苗苗 审核人:史红彬 课程负责人:苗苗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Music 总学时:28学时 讲授学时:28学时 学 分:2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文艺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中国音乐史》是一门专门阐述中国音乐发展历史的学科,是音乐学(文艺 编导)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课之 ,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史论知识,提 高音乐素养 开阔艺术视野,使其对中国音乐文化传统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为 其专业学习、艺术实践和音乐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将从中国音乐文 化的发生、发展讲起,概略地讲述代表性的音乐家、作曲家、音乐流派 他们的生平、作品、创作道路和历史贡献以及各时期的乐器、演唱、创作逍路和 历史贡献等方面的知识概要,并结合音乐欣赏教学,为学生创造直接感受音乐作 品的体会, 使学生领略中国传统音乐之美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 第一章:上古音乐(先秦时期) (4学时) 教学内容:上古音乐(先秦时期) 教学要求:了解音乐的起源及其传说以及远古乐舞远古乐器的发展、 了解夏代音 乐文化的面貌和商代的 巫乐” 和“ 乐为 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解西周的雅乐的常识、了解“礼崩乐坏”的意义。了解一些当时的 曲目。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音响洗听 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 第二章:中古音乐(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和隋唐时期) (4学时) 教学内容:上古音乐(先秦时期) 教学要求:掌握西汉的国家音乐机构一“乐府”、熟悉西汉的歌舞音乐(琴曲和 琴歌)的发展、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音乐家、掌握隋、唐 的歌舞音乐的发展、了解隋、唐的乐器与器乐的发展以及音乐文化 交流的情况。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音响选听) 欣微:古曲:《广棱散》、《酒狂》、《梅花三弄》、《阳关三香》、《离骚》 第三章:近古音乐(宋、元时期) (8学时) 教学内容:近古音乐(宋 ,元时期 教学要求:掌握宋的词调歌曲与白石道人歌曲、了解宋的戏曲音乐、说唱音乐的 发展、熟悉元杂剧的发展、了解元代的南戏和散曲的发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3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Music 总 学 时:28 学时 讲授学时:28 学时 学 分: 2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文艺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中国音乐史》是一门专门阐述中国音乐发展历史的学科,是音乐学(文艺 编导)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课之一。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史论知识,提 高音乐素养、开阔艺术视野,使其对中国音乐文化传统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为 其专业学习、艺术实践和音乐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将从中国音乐文 化的发生、发展讲起,概略地讲述代表性的音乐家、作曲家、音乐流派------ 他们的生平、作品、创作道路和历史贡献以及各时期的乐器、演唱、创作道路和 历史贡献等方面的知识概要,并结合音乐欣赏教学,为学生创造直接感受音乐作 品的体会,使学生领略中国传统音乐之美。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 第一章:上古音乐(先秦时期) (4 学时) 教学内容:上古音乐(先秦时期 ) 教学要求:了解音乐的起源及其传说以及远古乐舞远古乐器的发展、了解夏代音 乐文化的面貌和商代的“巫乐”和“淫乐”对音乐发展的影响、了 解西周的雅乐的常识、了解“礼崩乐坏”的意义。了解一些当时的 曲目。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音响选听) 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 第二章:中古音乐(秦、汉、魏晋 、南北朝音乐和隋唐时期) (4 学时) 教学内容:上古音乐(先秦时期) 教学要求:掌握西汉的国家音乐机构—“乐府”、熟悉西汉的歌舞音乐(琴曲和 琴歌)的发展、了解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音乐家、掌握隋、唐 的歌舞音乐的发展、了解隋、唐的乐器与器乐的发展以及音乐文化 交流的情况。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音响选听) 欣赏:古曲:《广棱散》、《酒狂》、《梅花三弄》、《阳关三叠》、《离骚》 第三章:近古音乐(宋、元时期) (8 学时) 教学内容:近古音乐(宋、元时期) 教学要求:掌握宋的词调歌曲与白石道人歌曲、了解宋的戏曲音乐、说唱音乐的 发展、熟悉元杂剧的发展、了解元代的南戏和散曲的发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欣赏:古曲:《海青拿天鹅》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包括2学时的古代史部分) 第一意:明、清时期的音乐 (2学时) 教学内容:明 、清时小曲与琴歌以及器乐、明、清的说唱音乐、戏曲音乐、音 乐美学论者。 教学要求:了解明、清时小曲、熟悉明、清时琴歌、掌握明、清时器乐、掌 握明、清的说唱音乐、了解明、清的戏曲音乐、了解明、清的音 乐美学论著】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第二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新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民族器乐以及西祥音乐的传入与学堂乐歌的发展 (4学时)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新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民族器乐以及西洋音乐的传入与学堂乐歌的发展、学堂乐歌时期代表 性音乐家 一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愍以及本世纪以来我国传统音 乐的新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新民歌、说唱音乐、戏曲 音乐、民族器乐、掌握西洋音乐的传入与学堂乐歌的发展、掌握沈 心工的音乐作品和特点、掌握李叔同的音乐作品和特点、了解曾志 致的音乐作品和特占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音响选听) 欣赏:1、歌曲《问》2、歌曲《塞外村女》3、歌曲《送别》4、歌曲《义勇 军进行曲》5、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6、歌曲《玫瑰三愿》 7、歌曲《嘉陵江上》8、歌曲《延安颂》 第三章: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上)(下) (4学时) 教学内容: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的音乐现象、工农革命歌曲和根据地 的音乐、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音乐教育以及黄自等人的音 乐创作、“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 教学要求:熟悉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的音乐现象、工农革命歌曲、根 据地的音乐 解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音乐教有活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音响选听) 欣赏:1、华彦钧二胡曲《二泉映月》2、琵琶曲《十面埋伏》3、民族管 弦乐《春江花月夜》、《赛马》4、钢琴曲:贺绿汀的《牧童短笛》 第四章:抗日战争初期的音乐创作及作曲家贺绿汀等人及洗星海和其音乐创作 (2学时) 教学内容:抗日战争初期的音乐创作及作曲家贺绿汀等人及洗星海和其音乐创 作、国统区与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及解放区的音乐生活和各类音乐。 教学要求:了解抗日战争初期的音乐创作及作曲家贺绿汀等人的作品、熟悉洗星 海和其音乐创作、了解国统区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音乐生活和各类 熟悉解放区的音乐生活和各类音乐。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音响选听) 欣赏:1、陈钢、何占豪《梁山伯与祝英台》2、辛沪光的《嘎达梅林》3、 4
4 欣赏:古曲:《海青拿天鹅》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包括 2 学时的古代史部分) 第一章:明、清时期的音乐 (2 学时) 教学内容:明 、清时小曲与琴歌以及器乐、明 、清的说唱音乐、戏曲音乐、音 乐美学论著。 教学要求:了解明 、清时小曲、熟悉明 、清时琴歌、掌握明 、清时器乐、掌 握明 、清的说唱音乐、了解明 、清的戏曲音乐、了解明 、清的音 乐美学论著。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第二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新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民族器乐以及西洋音乐的传入与学堂乐歌的发展 (4 学时)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新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民族器乐以及西洋音乐的传入与学堂乐歌的发展、学堂乐歌时期代表 性音乐家——沈心工 、李叔同、曾志愍以及本世纪以来我国传统音 乐的新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新民歌、说唱音乐、戏曲 音乐、民族器乐、掌握西洋音乐的传入与学堂乐歌的发展、掌握沈 心工的音乐作品和特点、掌握李叔同的音乐作品和特点、了解曾志 愍的音乐作品和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音响选听) 欣赏:1、歌曲《问》2、歌曲《塞外村女》3、歌曲《送别》4、歌曲《义勇 军进行曲》5、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6、歌曲《玫瑰三愿》 7、歌曲《嘉陵江上》8、歌曲《延安颂》 第三章: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上)(下) (4 学时) 教学内容: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的音乐现象、工农革命歌曲和根据地 的音乐、20 世纪 30 年代城市音乐生活、音乐教育以及黄自等人的音 乐创作、“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 教学要求:熟悉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的音乐现象、工农革命歌曲、根 据地的音乐、了解 20 世纪 30 年代城市音乐生活、音乐教育活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音响选听) 欣赏: 1、华彦钧二胡曲《二泉映月》2、琵琶曲《十面埋伏》3、民族管 弦乐《春江花月夜》、《赛马》4、钢琴曲:贺绿汀的《牧童短笛》 第四章:抗日战争初期的音乐创作及作曲家贺绿汀等人及冼星海和其音乐创作 (2 学时) 教学内容:抗日战争初期的音乐创作及作曲家贺绿汀等人及冼星海和其音乐创 作、国统区与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及解放区的音乐生活和各类音乐。 教学要求:了解抗日战争初期的音乐创作及作曲家贺绿汀等人的作品、熟悉冼星 海和其音乐创作、了解国统区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音乐生活和各类 音乐、熟悉解放区的音乐生活和各类音乐。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音响选听) 欣赏:1、陈钢、何占豪《梁山伯与祝英台》2、辛沪光的《嘎达梅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