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第I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石遗先生曾谓:“论诗必须诗人,知此中甘苦者,方能不中不远,否则附庸风雅,开口便 错。”确为不易之论。从形式上审查,普里查特关于诗歌鉴赏的表述规范且近乎完美,将只 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审美体悟做成可视化的数学模型,既易于理解又具有操作性。但这改变不 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 严格说,悟诗比解诗更重要。南宋严羽借禅喻诗:“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民国时期有教授讲诗,一堂课下来,只一首一首朗诵,顶多在精妙之处停顿,连声感叹。行 家眼中,这种做法或者更贴近诗的本质:诗歌往往只表现情绪,传达情感,能触摸这种情感, 感受语言的体温,也就够了。用分析、归纳与综合的理性思维去规训感性、直觉的艺术思维 会适得其反。民国时期,学术体制化与管理表格化尚不发达,还能容忍如此行为。再往前看 释迦、孔子来教现代大学怕也难适应。释迦说法,多以色相示人,游戏神通,如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孔子亦多喜怒不测,言行每出其门人意料之外,有时极正经,有时却只开开玩笑。 如此新鲜活泼,春光烂漫,很难保证不被习惯于标准化的管理者说成调笑宴宴 全世界的学术圈越来越迷恋于自我发明的一套言说方式,甚至将这种言说方式视作身份 证明,尽管经不起推敲与追问。对数字、公式、模型等理性语言的迷恋折射出论文价值的真 实来源。工业革命后,人类文明加速,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差不多都是以论文为呈现形式。在 众多文体中,论文的优先地位得以彰显并逐渐巩固,科学研究范式获得众星捧月般的尊崇 一个明显的标志是,人文社会学往往被冠以人文社会科学之名,因为,不加上“科学”两字, 很难在学科分类日益细琐的现代知识体系里占据一席之地。“五四”以来,科学与民主深入 人心。崇尚科学放之四海而皆准,怕的是将崇尚科学偷换成崇尚论文。 更可怕的是将论文变成一种变相的控制技术。但很不幸,本来代表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 勇气与热情的论文正逐渐被资本主义精妙地胁迫与改造,变成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流水产品。 论文越来越八股,成为一套规训体系。因此,论文已经变成了一种标准化产品。从这个角度 看,论文已经被普遍异化了,它本为寻求真理驱逐黑暗,但现实中大多数论文写作者却不得 不将它与生存、待遇挂钩,变成不折不扣的干禄文字
重庆市铜梁县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 6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石遗先生曾谓:“论诗必须诗人,知此中甘苦者,方能不中不远,否则附庸风雅,开口便 错。”确为不易之论。从形式上审查,普里查特关于诗歌鉴赏的表述规范且近乎完美,将只 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审美体悟做成可视化的数学模型,既易于理解又具有操作性。但这改变不 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 严格说,悟诗比解诗更重要。南宋严羽借禅喻诗:“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民国时期有教授讲诗,一堂课下来,只一首一首朗诵,顶多在精妙之处停顿,连声感叹。行 家眼中,这种做法或者更贴近诗的本质:诗歌往往只表现情绪,传达情感,能触摸这种情感, 感受语言的体温,也就够了。用分析、归纳与综合的理性思维去规训感性、直觉的艺术思维 会适得其反。民国时期,学术体制化与管理表格化尚不发达,还能容忍如此行为。再往前看, 释迦、孔子来教现代大学怕也难适应。释迦说法,多以色相示人,游戏神通,如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孔子亦多喜怒不测,言行每出其门人意料之外,有时极正经,有时却只开开玩笑。 如此新鲜活泼,春光烂漫,很难保证不被习惯于标准化的管理者说成调笑宴宴。 全世界的学术圈越来越迷恋于自我发明的一套言说方式,甚至将这种言说方式视作身份 证明,尽管经不起推敲与追问。对数字、公式、模型等理性语言的迷恋折射出论文价值的真 实来源。工业革命后,人类文明加速,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差不多都是以论文为呈现形式。在 众多文体中,论文的优先地位得以彰显并逐渐巩固,科学研究范式获得众星捧月般的尊崇。 一个明显的标志是,人文社会学往往被冠以人文社会科学之名,因为,不加上“科学”两字, 很难在学科分类日益细琐的现代知识体系里占据一席之地。“五四”以来,科学与民主深入 人心。崇尚科学放之四海而皆准,怕的是将崇尚科学偷换成崇尚论文。 更可怕的是将论文变成一种变相的控制技术。但很不幸,本来代表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 勇气与热情的论文正逐渐被资本主义精妙地胁迫与改造,变成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流水产品。 论文越来越八股,成为一套规训体系。因此,论文已经变成了一种标准化产品。从这个角度 看,论文已经被普遍异化了,它本为寻求真理驱逐黑暗,但现实中大多数论文写作者却不得 不将它与生存、待遇挂钩,变成不折不扣的干禄文字
对平庸论文泛滥及所谓“学术规范”的诟病不可谓不多,董桥的评说直击要害:“又长 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 命的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过度重视论文,造就了一个空前无趣的时代。只 是,标准化造成才情与灵气流失,这样下去,只怕人们最后会分不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与“樱桃红了芭蕉绿了”的区别。 (摘编自陈建华《标准化时代的文化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国时代有教授讲诗,淡化妙语连珠的理性分析,更注重通过感悟语言去触摸情感。 B.工业革命后论文更加得到重视,划时代的科学发现都以论文呈现,凸显了论文的科学性。 C.符合科学研究范式的论文更易得到青睐,人们为了求取功名利禄,论文越来越被异化了 论文已变成标准化产品,就像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流水产品,愈加偏离它追寻真理的本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普里査特将审美体悟做成数字模型,易于理解又具有操作性,使诗歌鉴赏迈上新台阶 B.石遗先生认为:论诗必须是知此中甘苦的诗人,即使没有达到目的,也离目标不远了 C.南宋严羽借禅喻诗,认为论诗如论禅。把禅学融合于诗学之中,直接指出诗、禅相通 D.董桥认为平庸论文如“半老女人”,受所谓“学术规范”的影响,论文变得了然无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迦强调用自身体悟去感召信徒,孔子寓教于乐。他们如果在当下教学很难不被调笑。 B.标准化时代下的论文越来越痴迷数字、公式、模型等理性语言,使得论文越来越模式化。 C.诗歌是生命的体验,需人们用感性、理性和直觉的艺术思维方式去感受她的美丽与哀愁 D.在这标准化时代,可能人们无法理解“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所传达的春光易逝的无奈。 【答案】1.B2.A3.C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 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划时代的科学发现都以论文呈现”表 述错误,原文说的是“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差不多都是以论文为呈现形式”。且“凸显了论文 的科学性”于文无据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 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对平庸论文泛滥及所谓“学术规范”的诟病不可谓不多,董桥的评说直击要害:“又长 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 命的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过度重视论文,造就了一个空前无趣的时代。只 是,标准化造成才情与灵气流失,这样下去,只怕人们最后会分不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与“樱桃红了芭蕉绿了”的区别。 (摘编自陈建华《标准化时代的文化乡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国时代有教授讲诗,淡化妙语连珠的理性分析,更注重通过感悟语言去触摸情感。 B. 工业革命后论文更加得到重视,划时代的科学发现都以论文呈现,凸显了论文的科学性。 C. 符合科学研究范式的论文更易得到青睐,人们为了求取功名利禄,论文越来越被异化了。 D. 论文已变成标准化产品,就像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流水产品,愈加偏离它追寻真理的本质。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普里查特将审美体悟做成数字模型,易于理解又具有操作性,使诗歌鉴赏迈上新台阶。 B. 石遗先生认为:论诗必须是知此中甘苦的诗人,即使没有达到目的,也离目标不远了。 C. 南宋严羽借禅喻诗,认为论诗如论禅。把禅学融合于诗学之中,直接指出诗、禅相通。 D. 董桥认为平庸论文如“半老女人”,受所谓“学术规范”的影响,论文变得了然无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迦强调用自身体悟去感召信徒,孔子寓教于乐。他们如果在当下教学很难不被调笑。 B. 标准化时代下的论文越来越痴迷数字、公式、模型等理性语言,使得论文越来越模式化。 C. 诗歌是生命的体验,需人们用感性、理性和直觉的艺术思维方式去感受她的美丽与哀愁。 D. 在这标准化时代,可能人们无法理解“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所传达的春光易逝的无奈。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 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B 项,“划时代的科学发现都以论文呈现”表 述错误,原文说的是“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差不多都是以论文为呈现形式”。且“凸显了论文 的科学性”于文无据。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 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 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使诗歌鉴赏迈上新台阶”分析错误, 原文说的是“但这改变不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 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理性”说法错误 原文表述为“用分析、归纳与综合的理性思维去规训感性、直觉的艺术思维会适得其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鱼的故事 张炜 父亲也被叫到海上拉鱼了。我沿着父亲的足迹,去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 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 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 这就是拉大网 网一动,渔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吓死人。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呀嗨呀叫,一边后退 边用力。 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一齐 离水。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 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个。我相信它懂事 岸边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鱼不值钱,买鱼的 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 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早晨还要拉黎明网,这网最重要。这时也是海上老大最 精神的时候。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 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 父亲学会了做一种毒鱼。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数不完。母亲一见它就 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父亲把衣袖绾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然 后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将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没事了。 母亲喘着把鱼做好。 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好吃。这才叫好吃。 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 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使诗歌鉴赏迈上新台阶”分析错误, 原文说的是“但这改变不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 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C 项,“理性”说法错误, 原文表述为“用分析、归纳与综合的理性思维去规训感性、直觉的艺术思维会适得其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鱼的故事 张炜 父亲也被叫到海上拉鱼了。我沿着父亲的足迹,去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 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 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 这就是拉大网。 网一动,渔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吓死人。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呀嗨呀叫,一边后退 一边用力。 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一齐 离水。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 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个。我相信它懂事。 岸边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鱼不值钱,买鱼的 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 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早晨还要拉黎明网,这网最重要。这时也是海上老大最 精神的时候。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 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 父亲学会了做一种毒鱼。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数不完。母亲一见它就 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父亲把衣袖绾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然 后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将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没事了。 母亲喘着把鱼做好。 一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好吃。这才叫好吃。 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
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我胆子大了,伏到父亲背上,脊背热得像炕。 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又差点全部抵销。这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 去了。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开,从头全做一遍。还是鲜气逼人,又美吃一顿 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指像按在一根琴 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出了白沫。母亲比我们好一点,脸也黄了。 母亲摇晃过来,我们扶在一起。母亲说: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一点解毒草。 我往外连爬带跑。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稞,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这些草稞像是向 我伸来,抚摸我。我低下头,它们就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 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色 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它不停地抖、 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我不能挣脱。我想起了妈妈,睁大眼找,四周一个人也 没有。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 我躺在小茅屋里,旁边是父亲。母亲坐在那儿,旁边的碗里是捣成稀汁的解毒草。她说: “孩子,你说胡话……” 吃毒鱼后一个多月的晚上,外面起了大风。风很大,搅弄得整个荒滩不得安宁,各种大 声使我害怕。我睡着了,接着就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它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走 进了茅屋。母亲把她抱到怀里,给她梳理透明的头发。真漂亮,除了有两个鱼鳍,到处和人 样。我扯着她的手在院里玩,一起逮蝉。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想让她做我的媳妇。我不好意思。不过,幸福啊。 她说她要走了,但是还会常来小屋。走前她告诉我:她的爷爷、奶奶、哥哥、弟弟,所 有的亲戚都给海上老大逮来了,他们死得惨。她让我求求岸上人,求求他们住手吧。如果他 们做得到,她就可以嫁到岸上来。 我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母亲答应了。 小鱼姑娘又来了。她哭着,告诉我,他们还在捕鱼,海里那么多姐妹再也看不到了。她 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以刚才路过鱼铺的时候,给好多睡觉的拉网人腿上胳膊上都扎了红头 绳:我把他们扎住了,他们就不能下海了 梦做到这儿就醒了。我觉得像失掉了一个真正的朋友,竟然哭了。 母亲赶紧把我抱到怀里,问怎么了?我就告诉了这个梦。天亮后父亲要到海上去,母亲让 他小心一点。她把我的梦告诉了他,说:孩子梦见好多拉网人都给扎上了红头绳。 父亲瞥了母亲一眼,走了
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我胆子大了,伏到父亲背上,脊背热得像炕。 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又差点全部抵销。这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 去了。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开,从头全做一遍。还是鲜气逼人,又美吃一顿。 一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指像按在一根琴 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出了白沫。母亲比我们好一点,脸也黄了。 母亲摇晃过来,我们扶在一起。母亲说: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一点解毒草。 我往外连爬带跑。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稞,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这些草稞像是向 我伸来,抚摸我。我低下头,它们就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 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色, 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它不停地抖、 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我不能挣脱。我想起了妈妈,睁大眼找,四周一个人也 没有。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 我躺在小茅屋里,旁边是父亲。母亲坐在那儿,旁边的碗里是捣成稀汁的解毒草。她说: “孩子,你说胡话……” 吃毒鱼后一个多月的晚上,外面起了大风。风很大,搅弄得整个荒滩不得安宁,各种大 声使我害怕。我睡着了,接着就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它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走 进了茅屋。母亲把她抱到怀里,给她梳理透明的头发。真漂亮,除了有两个鱼鳍,到处和人 一样。我扯着她的手在院里玩,一起逮蝉。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想让她做我的媳妇。我不好意思。不过,幸福啊。 她说她要走了,但是还会常来小屋。走前她告诉我:她的爷爷、奶奶、哥哥、弟弟,所 有的亲戚都给海上老大逮来了,他们死得惨。她让我求求岸上人,求求他们住手吧。如果他 们做得到,她就可以嫁到岸上来。 我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母亲答应了。 小鱼姑娘又来了。她哭着,告诉我,他们还在捕鱼,海里那么多姐妹再也看不到了。她 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以刚才路过鱼铺的时候,给好多睡觉的拉网人腿上胳膊上都扎了红头 绳:我把他们扎住了,他们就不能下海了。 梦做到这儿就醒了。我觉得像失掉了一个真正的朋友,竟然哭了。 母亲赶紧把我抱到怀里,问怎么了?我就告诉了这个梦。天亮后父亲要到海上去,母亲让 他小心一点。她把我的梦告诉了他,说:孩子梦见好多拉网人都给扎上了红头绳。 父亲瞥了母亲一眼,走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父亲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老大只是一笑。 那天傍晚风息涛平,老大就让小船出海。想不到一场风暴突来,出海的五个人就在人们 的眼皮底下跌进了狂浪。他们无一生还。 父亲跑回来嘴唇都紫了,双手抖着跟母亲讲了风暴。 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只直眼盯着我。 这就是鱼的故事。我再也忘不掉,一直没忘。尽管许多人说那只是一次巧合… (选编自《上海文学》2003年11期,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是:() A.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拉网时渔老大和拉网人的呼喊,写岸边人面对活蹦乱跳的鱼的狂呼,都 只是为了表现人们丰收的欢乐,表现自然可以给人们丰厚的馈赠 B.“我”一家三口因吃大海中的毒鱼而中了毒,却又在草地上找到解毒草而获救。这个情节 启示我们:大自然可能带来灾难,也能帮助我们渡过危难 C.在“我”的梦里,鱼姑娘说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母亲因此提醒父亲, 但父亲却毫不在意,结果一些人发生了意外,情节出人意料。 D.小说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捕鱼过多而遭到大自然的 惩罚,最终坠海而死的故事,警醒人们要敬畏自然, 5.小说中“我”的父亲作为捕鱼人的代表,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说的后半部分详细地描绘了“我”做的一个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4.B5.①勤劳纯朴。靠捕鱼维生,每天很早起来拉黎明网,一天都要拉好多次 的网,每一次都得费劲地拖。②坚忍乐观。拉网捕鱼的工作非常艰辛,但他们没有怨言,反 而非常享受劳动的快乐。③目光短浅。对捕捞不知节制,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对等的 关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④充满智慧,生活经验丰富。会做毒鱼,能解毒 6.①借梦突出小说主题。梦中鱼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跟我玩并答应嫁给我,这寓意捕鱼给人 们带来的欢乐,自然可以给予人类幸福的生活:但也告诫人们如对自然的索取不加节制,就 会带来灾难,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②为下文埋下伏笔。梦中鱼姑娘的请求 暗示人类捕鱼已经过度了,给拉网人扎上红头绳的交代为后文所述的捕鱼人的意外死亡埋下 伏笔。③丰富人物形象。在梦中“我”同情小鱼姑娘的遭遇并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表现 了“我”的善良、单纯。④为文章增添浪漫主义色彩。梦中的鱼儿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会 说话,有感情,用红头绳扎住拉网人的预言竟然在现实中实现了,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解析】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父亲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老大只是一笑。 那天傍晚风息涛平,老大就让小船出海。想不到一场风暴突来,出海的五个人就在人们 的眼皮底下跌进了狂浪。他们无一生还。 父亲跑回来嘴唇都紫了,双手抖着跟母亲讲了风暴。 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只直眼盯着我。 这就是鱼的故事。我再也忘不掉,一直没忘。尽管许多人说那只是一次巧合…… (选编自《上海文学》2003 年 11 期,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是:( ) A. 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拉网时渔老大和拉网人的呼喊,写岸边人面对活蹦乱跳的鱼的狂呼,都 只是为了表 现人们丰收的欢乐,表现自然可以给人们丰厚的馈赠。 B. “我”一家三口因吃大海中的毒鱼而中了毒,却又在草地上找到解毒草而获救。这个情节 启示我们:大自然可能带来灾难,也能帮助我们渡过危难。 C. 在“我”的梦里,鱼姑娘说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母亲因此提醒父亲, 但父亲却毫不在意,结果一些人发生了意外,情节出人意料。 D. 小说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捕鱼过多而遭到大自然的 惩罚,最终坠海而死的故事,警醒人们要敬畏自然。 5. 小说中“我”的父亲作为捕鱼人的代表,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的后半部分详细地描绘了“我”做的一个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4. B 5. ①勤劳纯朴。靠捕鱼维生,每天很早起来拉黎明网,一天都要拉好多次 的网,每一次都得费劲地拖。②坚忍乐观。拉网捕鱼的工作非常艰辛,但他们没有怨言,反 而非常享受劳动的快乐。③目光短浅。对捕捞不知节制,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对等的 关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④充满智慧,生活经验丰富。会做毒鱼,能解毒。 6. ①借梦突出小说主题。梦中鱼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跟我玩并答应嫁给我,这寓意捕鱼给人 们带来的欢乐,自然可以给予人类幸福的生活;但也告诫人们如对自然的索取不加节制,就 会带来灾难,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②为下文埋下伏笔。梦中鱼姑娘的请求 暗示人类捕鱼已经过度了,给拉网人扎上红头绳的交代为后文所述的捕鱼人的意外死亡埋下 伏笔。③丰富人物形象。在梦中“我”同情小鱼姑娘的遭遇并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表现 了“我”的善良、单纯。④为文章增添浪漫主义色彩。梦中的鱼儿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会 说话,有感情,用红头绳扎住拉网人的预言竟然在现实中实现了,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