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Q第一章解读生命 002
2 悟思: 人生大事,莫如生死。而人生最难解决者,亦莫 如生死。几乎任何一位哲学家在面对生死之时,皆曾 问过“生命从何而来”。也许只有解答了生命从何而 来,才能继续探索“生命向何而去"。儒家圣人孔子就 曾有过“未知生,焉知死”的感叹。然而,人类文明虽 然存在了几千几万年,生命之源的问题,至今仍然是 个谜。生命是微妙的,生命是不可思议的,生命是 不可复制的,生命是一次性的。人人怕死,物物贪生。 人的一生,最珍贵的就是生命,生命是宝。 人有生老病死,家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有人说:生命是短暂的如 昙花一现。但可贵的是那一现时的灿烂辉煌。有人 说:生命是脆弱的,疾病、磨难……都在吞噬着生命 的坚韧。但它却在痛苦中挣扎,在挣扎中寻找希望。 佛陀以其独特的视角,探视生命的奥秘,他告诫我 们,生命在于呼吸之间。生死事大,对芸芸众生来说 珍贵的是生命,佛法住世也贵在不竭的生命源泉。佛 法以生命为核心,诠释世间的幸福与出世的解脱。生 命的觉醒是佛法住世的呼唤与动力。 在佛陀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人 003
大师谈世事 佛眼观生死 身难得,佛法难闻,既然已经得到人身就要好好珍 惜,“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人生于世,在短短的 几十年旅程中,生命迁流于时空的变化。人,最忌讳 的就是浪费生命,最要紧的就是在时空中,运用思 想,发挥智慧,将有限的生命活得更加长久。生命需 要珍惜,生命需要觉醒!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 人,才知道生命有多么可贵。众生平等,世人应该尊 重他人的生命;慈济群生,人类应该关爱众生的生 命。只有敬畏一切生命,才是珍爱人类自身。 人生是严峻的,它不是一首浪漫的抒情诗,也不 是一支优美的小夜曲,它是阳光与风雨的搏击,是欢 乐与痛苦的交替。我们每个人都在生命中行走,有时 浑浊,有时清澈,却总不自觉地陷入困境。举目世间, 正是由于人性中贪、嗔痴的弱点,才使人们在盲目 的物欲享受中失去道德底线。生命,是否就该这样无 助与茫然?生活,为何总是充满诱惑与苦难?两千五 百多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以后,曾向人类开示 了生命及宇宙中一切现象“缘起无我"的道理。指出 万法皆是因缘所生而无实体。生命之流本无实体,故 是“无始无终”,一切是空。因此,六道皆苦,欲了生 死,须超轮回,以致涅槃。释迦佛云:“一切众生皆有 佛性”,超脱生死,永离轮回,明心见性,即可成佛!佛 教这种独特的生命观为我们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问题 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听佛陀教化,离苦得乐,圆满解 脱,得大自在。佛教给我们的,正是这份超越生死的 希望与勇气。 让我们随着佛学大师们一起探索生命的奥秘, 领取那把打开生命之门的金钥匙吧! 004
生命的奥秘 清朝咸丰年间,日本有一位著名的首相,名叫陆奥中光,他有 一个美丽的女儿,得了不治之症;这个女孩子在临终之际,向她那 身为首相的父亲提出一个问题,她说: 爸爸!我知道我就要死了。但是,就这样死去,我实在不甘心。 尤其是,有一个问题我始终不知道,我更不甘愿这样死去 ‘你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好了。”父亲陆奥中光说。 于是,这个小女孩就问道: “爸爸!我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现在我即将死亡,死后我 又到哪儿去呢?” 这位一向雄才大略、足智多谋的首相,经十二岁的小女儿这么 问,一时竟瞠目结舌,无法回答这个有关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生命绝对不是忽然产生的。那么,我们 的生命究竟从何处来?将来又要往何处去呢? 生命的过去就是每个人的历史。 我们在求学的期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每个阶段都学历 史;由于有一部“中华民族史”,我们才知道自己原来是“龙的传 人 如果我们能知道自己生命的历史,我们就能知道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不光是生命的过去,更大的价值是生命的未来 因为未来就是每个人的希望。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讲演集》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