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 匣子里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4)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 10.为人孝友,为人正真,不惧权贵,恪尽职守,不忘旧恩,淡泊节俭,谦虚低调。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 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 文中,就会发现,C项,“高祖宥之不问也”意思是“高祖宽免他不再追问他的罪责了 “问”的意思应为“追问”。故选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 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 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自 己的手下”分析有误,文中没有提到王俭赏识袁昂的原因。故选B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 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 句有:(1)“非惟”,不仅:“物议”,众人的议论:“明公”,您:“之”,代词,代这 个做法。(2)“释褐”,脱去布衣:“从仕”,做官:“期”,期望:;“幸”,庆幸:“遇”, 蒙受;“殊恩”,不同一般的恩泽:“遂”,终于;“全”,保全。(3)“且”,况且:“尔”, 你的:“过”,错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句,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 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毁坏:“是”,这:第二个“过”,过错。(4)第一个“食”, 动词,吃:第二个“食”,名词,食物:“而”,表转折,却:“检”,约束,制止:“涂”, 通“途”,道路:“饿莩”,饿死的人:“发”,开仓赈济。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概括文中袁昂的性格特点”,考核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可通 读全文,找到答题区间,然后筛选相关信息,概括答案。父亲去世后“昂号恸呕血”“庐于 墓次”,从兄去世后,“乃制期服”,并说从兄对他的恩德和爱护“毕壤不追”,据此可概
(3)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 匣子里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4)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 10. 为人孝友,为人正真,不惧权贵,恪尽职守,不忘旧恩,淡泊节俭,谦虚低调。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 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 文中,就会发现,C 项,“高祖宥之不问也”意思是“高祖宽免他不再追问他的罪责了”, “问”的意思应为“追问”。故选 C 项。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 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 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 项,“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自 己的手下”分析有误,文中没有提到王俭赏识袁昂的原因。故选 B 项。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 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 句有:(1)“非惟”,不仅;“物议”,众人的议论;“明公”,您;“之”,代词,代这 个做法。(2)“释褐”,脱去布衣;“从仕”,做官;“期”,期望;“幸”,庆幸;“遇”, 蒙受;“殊恩”,不同一般的恩泽;“遂”,终于;“全”,保全。(3)“且”,况且;“尔”, 你的;“过”,错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句,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 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毁坏;“是”,这;第二个“过”,过错。(4)第一个“食”, 动词,吃;第二个“食”,名词,食物;“而”,表转折,却;“检”,约束,制止;“涂”, 通“途”,道路;“饿莩”,饿死的人;“发”,开仓赈济。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概括文中袁昂的性格特点”,考核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可通 读全文,找到答题区间,然后筛选相关信息,概括答案。父亲去世后“昂号恸呕血”“庐于 墓次”,从兄去世后,“乃制期服”,并说从兄对他的恩德和爱护“毕壤不追”,据此可概
括出为人孝友;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昂独拒境不受命”,梁高祖亲自写 信晓谕他,他说“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据此可概括出 他为人正真、不惧权贵、恪尽职守、不忘旧恩:天监二年,高祖任命袁昂为后军临川王参军 事,袁昂推辞,说“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可见他谦虚低调:袁昂在临终时上疏“不受 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可见他淡泊节俭。 【点睛】第1小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 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 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 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 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参考译文 袁昂,陈郡阳夏人。他十五岁时,父亲袁扩去世。袁昂悲号恸哭甚至哭到吐血,昏过去 又苏醒过来,换上丧服,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守丧。后来,他和堂兄袁彖一同拜见堂叔 司徒袁粲,袁粲对袁彖说:“袁昂幼年丧父却能表现得这样,因此知道他以后会得到爵位名 号是有原因的。”齐朝初年,从家出来做官,做王俭镇军府功曹史。王俭当时任京尹,曾经 在后堂单独引见袁昂,对袁昂说:“你以后一定会位居于此 多次升迁后任秘书丞,黄门侍郎。后来他遇到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服未脱,堂兄袁彖去 世。袁昂幼时父亲离世,他被袁彖抚养长大,于是他为袁彖制期服服丧。有人觉得奇怪而问 他,袁昂致信晓谕他说:“从父亲去世以来三十多年了,从兄对我怜爱之极,无异于己出。 此恩此爱,终身不忘。”服丧期满,袁昂被任命为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年,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独有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梁高祖 亲自写信晓谕他说:“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 福,进则远离灾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达,诛灭三族。” 袁昂回信说:“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 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视这个做法。”之后建康城被平定,昂自缚其身到宫阙,高祖 宽免他不再追问他的罪责了。天监二年,高祖任命袁昂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袁昂敬奉书函 谢绝说:“臣是东国低贱之人,学问和品行无可取的地方,您推恩及罪人,对于臣来说实在 是巨大的恩泽,冒昧乞求辞谢。”高祖没有同意。六年,高祖征召他任吏部尚书,袁昂多次 上表辞让,被调任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埤在朐山打败魏军,高祖下诏命袁
括出为人孝友;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昂独拒境不受命”,梁高祖亲自写 信晓谕他,他说“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据此可概括出 他为人正真、不惧权贵、恪尽职守、不忘旧恩;天监二年,高祖任命袁昂为后军临川王参军 事,袁昂推辞,说“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可见他谦虚低调;袁昂在临终时上疏“不受 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可见他淡泊节俭。 【点睛】第 1 小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 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 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 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 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参考译文: 袁昂,陈郡阳夏人。他十五岁时,父亲袁抃去世。袁昂悲号恸哭甚至哭到吐血,昏过去 又苏醒过来,换上丧服,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守丧。后来,他和堂兄袁彖一同拜见堂叔 司徒袁粲,袁粲对袁彖说:“袁昂幼年丧父却能表现得这样,因此知道他以后会得到爵位名 号是有原因的。”齐朝初年,从家出来做官,做王俭镇军府功曹史。王俭当时任京尹,曾经 在后堂单独引见袁昂,对袁昂说:“你以后一定会位居于此。” 多次升迁后任秘书丞,黄门侍郎。后来他遇到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服未脱,堂兄袁彖去 世。袁昂幼时父亲离世,他被袁彖抚养长大,于是他为袁彖制期服服丧。有人觉得奇怪而问 他,袁昂致信晓谕他说:“从父亲去世以来三十多年了,从兄对我怜爱之极,无异于己出。 此恩此爱,终身不忘。”服丧期满,袁昂被任命为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年,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独有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梁高祖 亲自写信晓谕他说:“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 福,进则远离灾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达,诛灭三族。” 袁昂回信说:“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 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视这个做法。”之后建康城被平定,昂自缚其身到宫阙,高祖 宽免他不再追问他的罪责了。天监二年,高祖任命袁昂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袁昂敬奉书函 谢绝说:“臣是东国低贱之人,学问和品行无可取的地方,您推恩及罪人,对于臣来说实在 是巨大的恩泽,冒昧乞求辞谢。”高祖没有同意。六年,高祖征召他任吏部尚书,袁昂多次 上表辞让,被调任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在朐山打败魏军,高祖下诏命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