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与交流·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杂志的编辑制作 教学对象13综高机电(1)班 班级人数 45 果时 1.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培养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教学目标2.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专业方向的现状和前景,有助于指导专业学习 3.学习编辑制作电子杂志(专刊),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专业方向的现状和前景。 与难点难点 学习编辑制作电子杂志(专刊)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附后 电子杂志编辑与制作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我们应该根据实际,对此项活动 教学 进行改进,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设定以下几个任务为主要任务:一是确定主 设计 题,并根据主题制定栏目:然后根据栏目收集资料(强调调查问卷设计):学会初 说明 步撰写会议纪要。 教后反思
表达与交流·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杂志的编辑制作 教学对象 13 综高机电(1)班 班级人数 45 课时 1 1.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培养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教学目标 2.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专业方向的现状和前景,有助于指导专业学习。 3.学习编辑制作电子杂志(专刊),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重点: 教学重点 与难点 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专业方向的现状和前景。 难点: 学习编辑制作电子杂志(专刊)。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板书设计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 附后 教学 设计 说明 电子杂志编辑与制作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我们应该根据实际,对此项活动 进行改进,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设定以下几个任务为主要任务:一是确定主 题,并根据主题制定栏目;然后根据栏目收集资料(强调调查问卷设计);学会初 步撰写会议纪要。 教后反思 191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 前1.职业生涯成功人物访谈设计 准2.与专业相关的职业介绍一例: 理工作的新职业——神秘顾客 导 新 、教学铺垫: (一)策划筹备 1.讨论、确定专刊的编辑意图和内容 确定专刊的主题内涵,设想主要内容,拟定专题栏目,讨论明确 可能需要的文字资料、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2.选择电子杂志制作工具 如 ibook超级精灵2011、 PocoMaker(魅客)等等,并根据平台 确定内容格式 3.拟定专刊制作的流程 4.明确专刊制作人员的分工 以讨论主题、确定 栏目为重点。 5准备专刊的编辑制作和发行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硬件与软件) 教(二)搜集信息 授新课 1.调查与考察 解专业的设置与专业目标。了解专业学习的内容。 教师教会学生根据 访问专业教师,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专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主题设计简单的问 卷调查(3-4个 访问校友,了解将来的工作方向 题) 访问与专业相关的不同类型的单位,如工厂、公司等,从微观层 面了解专业在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 2.搜集资料 搜集与专业学习、专业发展现状以及就业情况有关的资料: 传统的图书杂志资料 来自网 料(搜集与下载) 通过各种交互式媒体或网络搜集到的资料,如进行电话访问、组 织网上社区的调查(如投票)、网络交互式访问或交流(如社交类网站 的职业圈)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课 前 准 备 导 入 新 课 一、教学铺垫: (一)策划筹备 1.讨论、确定专刊的编辑意图和内容。 确定专刊的主题内涵,设想主要内容,拟定专题栏目,讨论明确 可能需要的文字资料、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2.选择电子杂志制作工具。 如 iebook 超级精灵 2011、PocoMaker(魅客)等等,并根据平台 确定内容格式。 3.拟定专刊制作的流程。 4.明确专刊制作人员的分工。 5.准备专刊的编辑制作和发行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硬件与软件)。 教 授 新 课 (二)搜集信息 1.调查与考察 了解专业的设置与专业目标。了解专业学习的内容。 访问专业教师,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专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访问校友,了解将来的工作方向。 访问与专业相关的不同类型的单位,如工厂、公司等,从微观层 面了解专业在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 2.搜集资料 搜集与专业学习、专业发展现状以及就业情况有关的资料: 传统的图书杂志资料; 来自网络的资料(搜集与下载); 通过各种交互式媒体或网络搜集到的资料,如进行电话访问、组 织网上社区的调查(如投票)、网络交互式访问或交流(如社交类网站 的职业圈)。 1.职业生涯成功人物访谈设计 2.与专业相关的职业介绍一例:经营管理工作的新职业——神秘顾客 教学活动 以讨论主题、确定 栏目为重点。 教师教会学生根据 主题设计简单的问 卷 调 查 ( 3-4 个 问 题)。 192
、教学板块一: (一)组织编写 1.整理研究搜集到的信息,确定并细化专刊的编辑目的和主题内 涵,制定编辑大纲。 2.确定专题栏目,基本拟定栏目内容。如组织文稿、图片、音频 视频资料等内容的撰稿、搜集与录制拍摄 3.明确人员分工,组织各个职能小组;明确组稿工作的内容与进 度要求。 4.编写工作:文稿的起草、讨论、修改、定稿,其他内容的制 (二)编辑制作 电子多媒体的制作,如样式模版、页面编辑、目录模版、媒体转 换、模版播放等的制作与调试。 (三)电子发行 上传网络,提供下载。通过讨论版、博客、微博和群等途径进行 发布宣传工作 、教学板块二:活动评价 1.对读者评价的调查,例如可在社区讨论版进行读者评价的网络 调查(发帖与投票),或发放读者意见调查表。 教师教会学生撰写 2.与制作同一主题专刊的其他班级或制作团队进行交流 会议纪要。 3.召开编辑制作人员总结会,反思活动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 地方,整理出一份会议纪要 置 根据一份校报,就某版的内容归纳其主题;然后提出栏目改进意见 作 板书设计
二、教学板块一: (一)组织编写 1.整理研究搜集到的信息,确定并细化专刊的编辑目的和主题内 涵,制定编辑大纲。 2.确定专题栏目,基本拟定栏目内容。如组织文稿、图片、音频 视频资料等内容的撰稿、搜集与录制拍摄。 3.明确人员分工,组织各个职能小组;明确组稿工作的内容与进 度要求。 4.编写工作:文稿的起草、讨论、修改、定稿,其他内容的制 作。 (二)编辑制作 电子多媒体的制作,如样式模版、页面编辑、目录模版、媒体转 换、模版播放等的制作与调试。 (三)电子发行 上传网络,提供下载。通过讨论版、博客、微博和群等途径进行 发布宣传工作。 三、教学板块二:活动评价 1.对读者评价的调查,例如可在社区讨论版进行读者评价的网络 调查(发帖与投票),或发放读者意见调查表。 2.与制作同一主题专刊的其他班级或制作团队进行交流。 3.召开编辑制作人员总结会,反思活动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 地方,整理出一份会议纪要。 布 置 作 业 根据一份校报,就某版的内容归纳其主题;然后提出栏目改进意见。 教师教会学生撰写 会议纪要。 板 书 设 计 193
26药 教学对象13综高机电(1)班 班级人数 45 果时 1.梳理明、暗线交织的结构,准确把握情节和人物,逐步理解小说主题。 2.训练快速阅读、梳理情节的能力,掌握通过分析多种描写手法,剖析人物、把 教学目标 握主题的方法。 3.品味鲁迅先生冷峻洗练的语言,领略其环境描写的深意。 重点 1.准确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2.体会环境描写的深意,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 与难点 难点 掌握通过分析多种描写手法,剖析人物、把握主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附后 教学 设计本课文比较长, 说明 教后反思
26 教学对象 13 综高机电(1)班 药 班级人数 45 课时 3 1.梳理明、暗线交织的结构,准确把握情节和人物,逐步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目标 2.训练快速阅读、梳理情节的能力,掌握通过分析多种描写手法,剖析人物、把 握主题的方法。 3.品味鲁迅先生冷峻洗练的语言,领略其环境描写的深意。 重点: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准确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2.体会环境描写的深意,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 难点: 掌握通过分析多种描写手法,剖析人物、把握主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板书设计 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 附后 教学 设计 说明 本课文比较长, 教后反思 194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 导有一副对联 个馒头,串起华夏两家辛酸故事 两出悲剧,引出中华百年求索历程。 这是一个怎样的馒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药》 教学铺垫: 1.了解时代背景 本文收入作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 会的现实。鸦片战争之后,满清政府更加反动黑暗、腐败无能,对外 投降卖国,对内加强反动统治,残酷镇压革命运动 这篇小说写于1919.4.25,“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小说以1907 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 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1907年7月6日,安徽巡警道兼巡警学堂堂长,光复会成员徐锡 麟准备在学堂毕业大会之际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因弹尽事败被捕,恩 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徐的心肝炒食,时年34岁。紧接着,光复会的 教另一成员秋瑾被人告发,7月13日清兵包围秋瑾主持的绍兴大通学 教师讲解,学生主 授堂,寡不敌众,终遭被捕,15日杀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时年32 要把握本文的出 新岁。鲁迅就是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这篇小说《药》 处、基本的背景和 课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兴起,这曾经给鲁迅先生 文章题目的内涵。 极大的鼓舞。但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广大群众长期陷于愚昧麻 木之中,民主思想的不到响应;鲁迅先生看到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张勋复辟,看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不发动群众,脱 离群众,民族革命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又使得作者对于辛亥革 命大失所望。 鲁迅在失望和痛苦之中,深刻剖析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积极探 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我的取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 意。”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小说写的人物多是“不幸的人们”(包括 众和革命者),二是写作目的在于“揭出病苦”(包括写出民众的愚 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当时鲁迅对革命的对象、任务、途径等问题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课 前 准 备 导 入 新 课 有一副对联: 一个馒头,串起华夏两家辛酸故事; 两出悲剧,引出中华百年求索历程。 这是一个怎样的馒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药》。 一、教学铺垫: 1.了解时代背景 本文收入作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 会的现实。鸦片战争之后,满清政府更加反动黑暗、腐败无能,对外 投降卖国,对内加强反动统治,残酷镇压革命运动。 这篇小说写于 1919.4.25,“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小说以 1907 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 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1907 年 7 月 6 日,安徽巡警道兼巡警学堂堂长,光复会成员徐锡 麟准备在学堂毕业大会之际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因弹尽事败被捕,恩 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徐的心肝炒食,时年 34 岁 。紧接着,光复会的 教 授 新 课 另一成员秋瑾被人告发,7 月 13 日清兵包围秋瑾主持的绍兴大通学 堂,寡不敌众,终遭被捕,15 日杀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时年 32 岁。鲁迅就是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这篇小说《药》。 20 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兴起,这曾经给鲁迅先生 极大的鼓舞。但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广大群众长期陷于愚昧麻 木之中,民主思想的不到响应;鲁迅先生看到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张勋复辟,看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不发动群众,脱 离群众,民族革命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又使得作者对于辛亥革 命大失所望。 鲁迅在失望和痛苦之中,深刻剖析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积极探 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我的取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 意。”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小说写的人物多是“不幸的人们”(包括 民众和革命者),二是写作目的在于“揭出病苦”(包括写出民众的愚 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当时鲁迅对革命的对象、任务、途径等问题,还 195 教学活动 教师讲解,学生主 要把握本文的出 处、基本的背景和 文章题目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