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导 1.整理学习、背诵、积累的古诗词 2.选取自己喜欢的古诗,收集鉴赏、吟诵的有关资料。 教师引入。 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文化从很大的角度来说属于诗文化 教学铺垫:介绍中国诗歌发展史 1.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国风》开中国现实主义诗歌 的源头。 2.最早的文人诗歌:屈原。其《离骚》开中国浪漫主义诗风的源 3.汉魏南北朝:五言诗。最著名的有《古诗十九首》、乐府诗等 教师介绍,适当让 4.唐诗:产生了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诗坛上出现了古体诗 学生回答。尤其是 和近体诗两大诗歌创作形式。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 些时代的诗歌创 隐、杜牧等。 作代表人物及其作 5.宋词:词产生于唐朝末年,兴盛于两宋。宋词有两大流派:豪 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和李清 照为代表。 6.元曲:诗歌发展到金末元初的时候,产生了曲,到元朝时代, 曲成为了诗歌创作的主流。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类,散曲又分为小 授下令和散套 新、教学板块一:制作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 古诗重读 学生分组讨论,填 写表格。然后展 专题名称 (可以用活动所读诗歌的主题命名) 教师适当点评,随 后各位学生自行整 活动班级 2013级综高机电(1)班 理,形成最终方 案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彭涛 活动目标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课 前 准 备 导 入 新 课 一、教学铺垫:介绍中国诗歌发展史。 1.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国风》开中国现实主义诗歌 的源头。 2.最早的文人诗歌:屈原。其《离骚》开中国浪漫主义诗风的源 头。 3.汉魏南北朝:五言诗。最著名的有《古诗十九首》、乐府诗等。 4.唐诗:产生了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诗坛上出现了古体诗 和近体诗两大诗歌创作形式。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 隐、杜牧等。 5.宋词:词产生于唐朝末年,兴盛于两宋。宋词有两大流派:豪 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和李清 照为代表。 6.元曲:诗歌发展到金末元初的时候,产生了曲,到元朝时代, 教 授 新 课 曲成为了诗歌创作的主流。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类,散曲又分为小 令和散套。 二、教学板块一:制作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文化从很大的角度来说属于诗文化。 1.整理学习、背诵、积累的古诗词。 2.选取自己喜欢的古诗,收集鉴赏、吟诵的有关资料。 教学活动 教师引入。 教师介绍,适当让 学生回答。尤其是 一些时代的诗歌创 作代表人物及其作 品。 活动名称 古诗重读 学生分组讨论,填 写表格。然后展 专题名称 (可以用活动所读诗歌的主题命名) 示。 教师适当点评,随 后各位学生自行整 理,形成最终方 案。 活动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活动目标 2013级综高机电(1)班 彭涛 151
1.主要内容 活动方案 2.实施步骤 备用方案 活动成果呈现形式2.想象性短文(或赏析、评论性短文) 三、教学板块二:活动实施过程 1.分门别类辑古诗 以“古诗中的——”为题,引导学生围绕选定的专题,将所记得 的和能查阅到的相关古诗辑录到一起,编成一本专题诗集。如: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古 诗中的山水风光,古诗中的名胜古迹,古诗中的豪情壮志,古诗中的 怀旧,古诗中的故事,古诗中的哲理,古诗中的典故,古侍中的 可以为自己编辑的诗做简介、加点评:也可以为诗集起名、写 序、做装饰。全班可展评 2.别出心裁品古诗 (1)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写一篇赏析文章,简介 主要由学生参与, 这首诗的作者、题材、风格、意境、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根据每个项目 (2)古人常给画题诗,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引导学生》及学生的具体表现 自选古诗,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给所选古诗配上插画。 进行点评 (3)自选古诗为内容,进行书法比赛,张贴、观摩、评比 3.声情并茂诵古诗 (1)选择喜欢的古诗,认真领会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设 计背景音乐,自己录音,然后全班进行诗歌朗诵录音展播:也可举办 现场诗歌朗诵会,评委评比。 2)收集古诗词改编的歌,如《明月几时有》《月满西楼》《烟 花三月》等,播放磁带,全班学唱;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用熟悉的 曲调,如民谣、校园歌曲、流行音乐等,为自选的古诗配曲演唱,可 举办专题演唱会 3.妙笔生花写片段 (1)选一首喜欢的古诗,揣摩其意境,改写成描写性片段,体会 两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2)选一首古代诗歌,自选一个角度,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赏析 段(或评论性片段)。 3)全班展览,交流,评
1.主要内容 (1) 活动方案 (2) 2.实施步骤 (1) (2) 备用方案 1.诗歌朗诵 活动成果呈现形式 2.想象性短文(或赏析、评论性短文)一 篇。 三、教学板块二:活动实施过程 1.分门别类辑古诗: 以“古诗中的──”为题,引导学生围绕选定的专题,将所记得 的和能查阅到的相关古诗辑录到一起,编成一本专题诗集。如: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古 诗中的山水风光,古诗中的名胜古迹,古诗中的豪情壮志,古诗中的 怀 旧 ,古 诗 中 的 故事 , 古 诗中 的 哲 理 ,古 诗 中 的 典故 , 古 诗中 的 梦,…… 可以为自己编辑的诗做简介、加点评;也可以为诗集起名、写 序、做装饰。全班可展评。 2.别出心裁品古诗: (1)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写一篇赏析文章,简介 这首诗的作者、题材、风格、意境、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2)古人常给画题诗,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引导学生》 自选古诗,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给所选古诗配上插画。 (3)自选古诗为内容,进行书法比赛,张贴、观摩、评比。 3.声情并茂诵古诗: (1)选择喜欢的古诗,认真领会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设 计背景音乐,自己录音,然后全班进行诗歌朗诵录音展播;也可举办 现场诗歌朗诵会,评委评比。 (2)收集古诗词改编的歌,如《明月几时有》《月满西楼》《烟、、 花三月》等,播放磁带,全班学唱;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用熟悉的 曲调,如民谣、校园歌曲、流行音乐等,为自选的古诗配曲演唱,可 举办专题演唱会。 3.妙笔生花写片段 (1)选一首喜欢的古诗,揣摩其意境,改写成描写性片段,体会 两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2)选一首古代诗歌,自选一个角度,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赏析 片段(或评论性片段)。 (3)全班展览,交流,评优。 152 主要由学生参与, 教师根据每个项目 及学生的具体表现 进行点评
太白衣冠冢 你爱月 唐朝的月亮是从你的诗中升起的,升起了就不曾落下,光轮一直 照亮了二十世纪的天空 你常把皎洁的月光兑在酒中喝,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去写豪放的 诗。后人读你的诗,也难免一醉 终于为月亮殉情了,这墓,是你捞起的江中之月半轮吗? 你将衣冠留下这里,你的一身傲骨呢? 活着,你站立的身躯不曾做权贵的龙头拐杖:死了,你也将傲骨 赠予诗。 4.走马观花探词牌: 引导对宋词感兴趣的学生收集词牌名,探究词牌的来历及典故 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增进对诗词的了解,可举办一场研究报告 景诗歌的改写 拓 1.把握诗歌原意, 2.理解诗歌意境。 伸/活用写景技法。 感官、修辞、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复习巩固布 种片段的写作技巧。 置|1.把《旅夜书怀》的前四句改写成一个150字左右的片段。运用两种及以上修辞手法。 作2.自选一个角度,对《归园田居五首(其一)》进行赏析(或评论),不少于200字。 诗歌改写技巧 1.把握诗歌原意 2.理解诗歌意境 板3活用写景技法 /感官、修辞、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诗歌赏析角度 设 赏析诗眼的妙处 计|2.剖诗词的思想内容 探究典故的妙用 4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领会古诗词的意
附: 太白衣冠冢 你爱月。 唐朝的月亮是从你的诗中升起的,升起了就不曾落下,光轮一直 照亮了二十世纪的天空。 你常把皎洁的月光兑在酒中喝,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去写豪放的 诗。后人读你的诗,也难免一醉。 终于为月亮殉情了,这墓,是你捞起的江中之月半轮吗? 你将衣冠留下这里,你的一身傲骨呢? 活着,你站立的身躯不曾做权贵的龙头拐杖;死了,你也将傲骨 赠予诗。 4.走马观花探词牌: 引导对宋词感兴趣的学生收集词牌名,探究词牌的来历及典故, 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增进对诗词的了解,可举办一场研究报告 会。 拓 展 延 伸 复 习 巩 固 布 置 作 业 诗歌改写技巧 1.把握诗歌原意 2.理解诗歌意境 板 书 设 计 3.活用写景技法 感官、修辞、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诗歌赏析角度 1.赏析诗眼的妙处 2.剖诗词的思想内容 3.探究典故的妙用 4.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领会古诗词的意境 1.把《旅夜书怀》的前四句改写成一个 150 字左右的片段。运用两种及以上修辞手法。 2.自选一个角度,对《归园田居五首(其一)》进行赏析(或评论),不少于 200 字。 三种片段的写作技巧。 写景诗歌的改写 1.把握诗歌原意。 2.理解诗歌意境。 3.活用写景技法。 感官、修辞、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153
2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对象13综高机电(1)班 班级人数 45 果时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深刻内涵,学会概括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要点。 2.体会文章严谨的论证结构、精炼而富有感情的语言以及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 教学目标点。 3.了解马克思的思想和时间对于推动历史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铭记马克思的英 名与业绩 重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深刻内涵,学会概括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要点。 教学重点2.体会文章严谨的论证结构、精炼而富有感情的语言以及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 与难点点 难点 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深刻内涵,学会概括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要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附后 本文既是一篇悼词,也是一篇演讲辞、议论文。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首先 教学要让学生把握本文的文体特点,从文体特点出发,把握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其 设计 次,本文有较多的语句具有深刻的内涵,并且文章使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因此 说明在把握全文基本的结构后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重要语句的内涵,以及辨析文章 的语言特点 教后反思
22 教学对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3 综高机电(1)班 班级人数 45 课时 2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深刻内涵,学会概括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要点。 2.体会文章严谨的论证结构、精炼而富有感情的语言以及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 教学目标 点。 3.了解马克思的思想和时间对于推动历史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铭记马克思的英 名与业绩。 重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深刻内涵,学会概括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要点。 教学重点 与难点 2.体会文章严谨的论证结构、精炼而富有感情的语言以及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 点。 难点: 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深刻内涵,学会概括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要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板书设计 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 附后 本文既是一篇悼词,也是一篇演讲辞、议论文。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首先 教学 设计 说明 要让学生把握本文的文体特点,从文体特点出发,把握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其 次,本文有较多的语句具有深刻的内涵,并且文章使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因此, 在把握全文基本的结构后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重要语句的内涵,以及辨析文章 的语言特点。 教后反思 154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 前1.学生预习课文,完成《课前预习》。 准|2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师: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举办了一次千 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 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为什么马克思会获得如此 导高的评价呢? 教师提问,学 入教师(PT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讨论。教师要 新着(减克家语) 此程序控制在5 教师: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世,3月17日,在伦敦城北的 分钟 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悼念活动马克思生前最好的战友 格斯发表了一篇激情洋溢的文章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今天我 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铺垫: 1.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情况 教师PPT出示 教师用PPT呈 弗·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 现,结合《课 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德国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 预习》的相关 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 习快速讲解 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 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 教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 授人。犹太裔德国人,近代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革命理 新论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他的主要著作有《共产党宣 言》(1848年)《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等 2.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的友谊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返回德国,途中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 思。这次会晤为两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 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 第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 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 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 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课 前 准 备 教师: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 BBC 举办了一次千 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 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为什么马克思会获得如此 导 入 新 课 高的评价呢? 教师(PPT 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 着(臧克家语) 教师: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世,3月17日,在伦敦城北的 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悼念活动马克思生前最好的战友 恩格斯发表了一篇激情洋溢的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今天我 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教学铺垫: 1.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情况 教师 PPT 出示。 弗·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 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德国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 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 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 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 教 授 新 课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 人。犹太裔德国人,近代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革命理 论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他的主要著作有《共产党宣 言》(1848年)《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等。 2.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的友谊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返回德国,途中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 思。这次会晤为两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 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 第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 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 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 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155 教学活动 1.学生预习课文,完成《课前预习》。 2.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 师 提问 , 学 生 讨 论 。教 师 要 将 此程序控制在 5 分钟。 教 师 用 PPT 呈 现 , 结合 《 课 前 预 习 》的 相 关 练 习快速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