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2013届初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 分钟。 在答题卡和作文纸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第I卷(共70分) 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 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追溯(s) 步骤(zou) 狭隘(ai)) 重蹈 覆辙(zhe) B.濒临(bin) 贮藏(zh) 自诩(x) 断壁残 垣( yuan) C.绮丽(qi) 逮捕(dai) 笨拙(zhuo) 妄自菲 薄 D.联袂(mei) 寒噤(jn)) 星宿(xi) 水涨船高 (zhang 2.下列各组词语橫线处应选填的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国家历代领导人的高瞻远_(瞩、嘱),中国才有了今天的迅猛发 展 解说:“嘱”有嘱咐、嘱托的意思,“瞩”有注视的意思,所以应该选“嘱” B.家长的爱护,老师的鼓(励,厉),同学的敬佩使我越来越有进步,越来 越有动力 解说:“励”有劝勉的意思,“厉”有严格、严肃的意思,此处 应该选“厉”。 C.借助此次基本功考 (查,察)的机会,老师们的教学基本功得到了极 大的锻炼。 解说:“查”有检查,调査的意思。“察”有仔细看的意思。此处应选“査” D.我这个不懂军事的人,在这里大谈未来国际军事走向真可谓(贻,怡) 笑大方了 解说:“贻”有遗留、赠送的意思,“怡”有快乐、愉快的意 思,此处应选“怡”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同人往往会从不同角度出发,但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 是一样的。 B.国际鲜花港每年展出的郁金香品种非常丰富,让游客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C.与朋友的交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过的事多 了才能真正了解其品行。 D.近些年媒体报道的各种豆腐渣工程都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明证。 4.结合语境选出对画线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蒙学,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古代蒙学教材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朗朗上口的语言 形式,事理并举的育人方法,历史上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相比儒家正统经典
顺义区 2013 届初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共 8 页,共六道大题,22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答题卡和作文纸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第Ⅰ卷(共 70 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 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追溯(sù) 步骤(zòu) 狭隘(ài)) 重蹈 覆辙(zhé) B. 濒临(bīn) 贮藏(zhù) 自诩(xǔ) 断壁残 垣(yuán) C. 绮丽(qǐ) 逮捕(dài) 笨拙(zhuō) 妄自菲 薄(fēi) D. 联袂(mèi) 寒噤(jìn)) 星宿(xiù) 水涨船高 (zhànɡ) 2.下列各组词语横线处应选填的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国家历代领导人的高瞻远 (瞩、嘱),中国才有了今天的迅猛发 展。 解说:“嘱”有嘱咐、嘱托的意思 , “瞩”有注视的意思,所以应该选“嘱”。 B.家长的爱护,老师的鼓 (励,厉),同学的敬佩使我越来越有进步,越来 越有动力。 解说:“励”有劝勉的意思,“厉”有严格、严肃的意思,此处 应该选“厉”。 C.借助此次基本功考 (查,察)的机会,老师们的教学基本功得到了极 大的锻炼。 解说:“查”有检查,调查的意思。“察”有仔细看的意思。此处应选“查” D.我这个不懂军事的人,在这里大谈未来国际军事走向真可谓 (贻,怡) 笑大方了。 解说:“贻”有遗留、赠送的意思,“怡”有快乐、愉快的意 思,此处应选“怡”。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同人往往会从不同角度出发,但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 是一样的。 B. 国际鲜花港每年展出的郁金香品种非常丰富,让游客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C.与朋友的交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过的事多 了才能真正了解其品行。 D.近些年媒体报道的各种豆腐渣工程都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明证。 4.结合语境选出对画线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蒙学,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古代蒙学教材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朗朗上口的语言 形式,事理并举的育人方法,历史上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相比儒家正统经典
蒙学读物更直接、更具体、更真切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重温古代蒙学 经典,对于当今青少年积累文化、启迪智慧、规范言行及培养良好人格大有裨益 A.古代蒙学教材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事理并举的育人方法,朗朗上口的语 言形式,历 史上流传久远,深入人心。 B.古代蒙学教材丰富的知识内涵,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事理并举的育人方 法,使历史 上流传久远,深入人心。 C.古代蒙学教材丰富的知识内涵,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事理并举的育人方 法,在历史 上流传久远,深入人心。 D.教材丰富的知识内涵,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事理并举的育人方法,使历史 上流传久远,深入人心。 5.对下面选段中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最是留恋夏日的阳光,仿似恶毒的甜蜜。②和北京明晃晃的热浪不同,江南 的夏天是灼烧般的明亮天空。③戴着墨镜,在烈日炎炎中走来走去,脸就被晒成 胭脂红,像在脆弱柔软的皮肤下面开出了巨大的烂醉花朵。④夏天,是“栏围红 药盛,架引绿萝长”的繁茂,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烂, ⑤夏天里耀眼的一切,是真挚热情的生命昭示。⑥贪婪的注视着,每天的心情也 跟着明朗奔放 A.第①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写出夏日阳光让人留恋的原因。 B.第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脸被晒成的胭脂红比作巨大的烂醉的花朵。 表现作者对夏日阳光的害怕 C.第④句运用引用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对夏天阳光照射下万物的繁茂、绚 烂的赞美。 D.⑥第六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夏天让人的心情明朗奔放 6.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的冬天总是比江南的来得早些。才到十月,秋意似乎难以形容这萧杀的天和 刺骨的冷了。平起的大风卷着沙尘, 。马路两边的树 木 。空气中却只有灰蒙蒙的暗淡和干巴巴的裂 痛来回应。路人们裹起纱巾,竖起衣领,在大风中倔强地前行。 A.①几乎要把汽车掀翻 ②只剩孤单的细枝支棱棱的伸向半空 B.①汽车几乎要被掀翻 ②繁杂的干支无章的伸向天空 C.①几乎要把汽车掀翻 ②繁杂的干支无章的伸向天空 D.①汽车几乎要被掀翻 ②只剩孤单的细枝支棱棱的伸向半空 、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分)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1分)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柳宗元《小石潭记》)(1分) ④《曹刿论战》中曹刿“ 来 回答乡人的劝阻。(2分)
蒙学读物更直接、更具体、更真切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重温古代蒙学 经典,对于当今青少年积累文化、启迪智慧、规范言行及培养良好人格大有裨益。 A. 古代蒙学教材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事理并举的育人方法,朗朗上口的语 言形式,历 史上流传久远,深入人心。 B. 古代蒙学教材丰富的知识内涵,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事理并举的育人方 法,使历史 上流传久远,深入人心。 C. 古代蒙学教材丰富的知识内涵,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事理并举的育人方 法,在历史 上流传久远,深入人心。 D. 教材丰富的知识内涵,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事理并举的育人方法,使历史 上流传久远,深入人心。 5.对下面选段中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最是留恋夏日的阳光,仿似恶毒的甜蜜。②和北京明晃晃的热浪不同,江南 的夏天是灼烧般的明亮天空。③戴着墨镜,在烈日炎炎中走来走去,脸就被晒成 胭脂红,像在脆弱柔软的皮肤下面开出了巨大的烂醉花朵。④夏天,是“栏围红 药盛,架引绿萝长”的繁茂,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烂。 ⑤夏天里耀眼的一切,是真挚热情的生命昭示。⑥贪婪的注视着,每天的心情也 跟着明朗奔放。 A.第①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写出夏日阳光让人留恋的原因。 B.第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脸被晒成的胭脂红比作巨大的烂醉的花朵。 表现作者对夏日阳光的害怕。 C.第④句运用引用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对夏天阳光照射下万物的繁茂、绚 烂的赞美。 D.⑥第六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夏天让人的心情明朗奔放。 6.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的冬天总是比江南的来得早些。才到十月,秋意似乎难以形容这萧杀的天和 刺骨的冷了。平起的大风卷着沙尘, 。马路两边的树 木, 。空气中却只有灰蒙蒙的暗淡和干巴巴的裂 痛来回应。路人们裹起纱巾,竖起衣领,在大风中倔强地前行。 A. ①几乎要把汽车掀翻 ②只剩孤单的细枝支棱棱的伸向半空 B. ①汽车几乎要被掀翻 ②繁杂的干支无章的伸向天空 C. ①几乎要把汽车掀翻 ②繁杂的干支无章的伸向天空 D. ①汽车几乎要被掀翻 ②只剩孤单的细枝支棱棱的伸向半空 二、填空(共 8 分) 7.默写(5 分)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 分)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1 分) ③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柳宗元《小石潭记》)(1 分) ④《曹刿论战》中曹刿“ , ”来 回答乡人的劝阻。(2 分)
8.名著阅读(3分) 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②体史书(《国语》 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 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其中邹忌巧妙劝 谏齐王纳谏使齐国强大,唐雎③ 维护了国家尊严,都表现了这一内容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首都所处地域、中国三大城市群集聚区域之一,各省市的土 地资源承载力发展情况如何?其区域的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究竟有多 大?什么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突岀的“短板”(指薄弱环节)?怎样突破瓶 颈、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学校举办了专题展览,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9.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京津冀土地资源承载力发展现状 (分) 2011年京津冀人口密度和人均用地面 积比较 人口密度(人/km2)■人均用地面积(m2/人 3000 2582 2500 2000 1500 1230 1134 882 1000 813 38 500 北京 天津 河北 主要信 息 发展现 状 10.京津冀地区在环境承载力上有共同的“短板”,也有不同的问题。根据下面 则材料,找出三地共同存在的“短板”。(4分)
8.名著阅读(3 分) ① 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 ② 体史书(《国语》 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 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其中邹忌巧妙劝 谏齐王纳谏使齐国强大,唐雎 ③ 维护了国家尊严,都表现了这一内容。 三、综合性学习(共 10 分)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首都所处地域、中国三大城市群集聚区域之一,各省市的土 地资源承载力发展情况如何?其区域的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究竟有多 大?什么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突出的“短板”(指薄弱环节)?怎样突破瓶 颈、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学校举办了专题展览,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9.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京津冀土地资源承载力发展现状。 (4 分) 主要信 息: ① 发展现 状: ② 10.京津冀地区在环境承载力上有共同的“短板”,也有不同的问题。根据下面 三则材料,找出三地共同存在的“短板”。(4 分)
北京:绿色生态建设起步早,起点高,发展快,已由追求“绿”向“美”的方向 提升。北京市多年来用水缺口一直很大,主要依靠地下水超采和从周边省份调水 来弥补。根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空气质量实时发布信息,从2013年1月10 日至14日夜间,北京市污染等级普遍达到最高的“严重污染”。北京市建设用 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日益提高,后备土地资源空间已非常有限。 天津:正常年景下水资源量约12亿m,用水缺口约11亿m,主要依赖引滦工程 和引黄工程的调水来弥补。天津如果推进海水淡化工程,可以提高京津冀区域水 资源的可利用量。2013年初,天津市雾霾天气增多,空气质量恶化,危害加重 天津市绿色生态建设基础好,湿地面积大,生态环境优势明显 河北: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埋深增大,地下水储存量减少。唐山、廊坊、保定和沧 州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分别超采37.31%、82.40%、63.76%和73.71%。在2013 年初,我国大范围持续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进而造成严重空气污染的地区中,石 家庄、保定、邯郸、沧州、廊坊、唐山等城市都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河北省整 体绿化水平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髙。 京津冀三地发展存在的共同“短板 11.有人建议,开展京津冀区域合作是解决该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的有 效方法。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用一句话说明为什么这一做法是有效的。(2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12-14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 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 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 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孰视之 ②谤讥于市 翻译下列语句。(4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翻译: ②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翻译:
北京:绿色生态建设起步早,起点高,发展快,已由追求“绿”向“美”的方向 提升。北京市多年来用水缺口一直很大,主要依靠地下水超采和从周边省份调水 来弥补。根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空气质量实时发布信息,从 2013 年 1 月 10 日至 14 日夜间,北京市污染等级普遍达到最高的“严重污染”。北京市建设用 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日益提高,后备土地资源空间已非常有限。 天津:正常年景下水资源量约 12 亿 m 3,用水缺口约 11 亿 m 3,主要依赖引滦工程 和引黄工程的调水来弥补。天津如果推进海水淡化工程,可以提高京津冀区域水 资源的可利用量。2013 年初,天津市雾霾天气增多,空气质量恶化,危害加重。 天津市绿色生态建设基础好,湿地面积大,生态环境优势明显。 河北: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埋深增大,地下水储存量减少。唐山、廊坊、保定和沧 州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分别超采 37.31%、82.40%、63.76%和 73.71%。在 2013 年初,我国大范围持续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进而造成严重空气污染的地区中,石 家庄、保定、邯郸、沧州、廊坊、唐山等城市都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河北省整 体绿化水平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 京津冀三地发展存在的共同“短板”: ① ② 11.有人建议,开展京津冀区域合作是解决该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的有 效方法。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用一句话说明为什么这一做法是有效的。(2 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 12—14 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 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 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 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①孰视之 ②谤讥于市 朝 13.翻译下列语句。(4 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翻译: ②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翻译:
1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邹忌成功进谏的过程。(4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父亲的半瓶酒》,完成第15—17题。(共14分) 父亲的半瓶酒 贾平凹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 儿 ②去年,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 我们 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只是每月寄一张小女儿的 照片,叮咛我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 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 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 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③但是,没过多久,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 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 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 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 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④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 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 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 疏了,我能不来吗?” ⑤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 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 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 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 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 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 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 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 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 受了。 ⑥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 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着孩子到东边房子去 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一一“今日人不在 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 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 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 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
1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邹忌成功进谏的过程。(4 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父亲的半瓶酒》,完成第 15—17 题。(共 14 分) 父亲的半瓶酒 贾平凹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 儿。 ②去年,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 我们 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只是每月寄一张小女儿的 照片,叮咛我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 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 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 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③但是,没过多久,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 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 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 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 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④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 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 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 疏了,我能不来吗?” ⑤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 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 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 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 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 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 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 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 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 受了。 ⑥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 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着孩子到东边房子去 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 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 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 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 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