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2012.1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 考分钟。 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编号。 须|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知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诘责(je)拮据(j) 称心如意( cheng) B.字帖()刊载(zoi)情不自禁(jin) C.阴晦(hui)涨红(hang)孜孜不倦(zi) D.倾斜(qng)干涸(he) 迥然不同( JIo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和母亲都有些罔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B.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是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衫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C.受人欢迎的秘决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D.这次学校举办的公益讲座,使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豁然开朗。 3.下列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在学习上总是能够因地制宜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B.在永无止境的学海里,那些实力相对较弱的学子还是孜孜不倦地在遨游 C.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我们松懈在最后关头,今年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 D.许多先天遗传条件很好的的鸽子没能成为战绩赫赫的赛鸽,真是应了“玉不琢不成器”那句老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北京顺义区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2012.1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8 页,共六道大题,24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编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诘.责(jié) 拮据.(jū) 称.心如意(chènɡ) B.字帖.(tiē) 刊载.(zǎi) 情不自禁.(jīn) C.阴晦.(huì) 涨.红(zhànɡ) 孜.孜不倦(zī) D.倾.斜(qǐnɡ) 干涸.(hé) 迥.然不同(jiǒnɡ)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和母亲都有些罔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B.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是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衫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C.受人欢迎的秘决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D.这次学校举办的公益讲座,使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豁然开朗。 3.下列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在学习上总是能够因地制宜 ....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B.在永无止境的学海里,那些实力相对较弱的学子还是孜孜不倦 ....地在遨游。 C.行百里者半九十 .......,如果我们松懈在最后关头,今年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 D.许多先天遗传条件很好的的鸽子没能成为战绩赫赫的赛鸽,真是应了“玉.不琢不成器 .....”那句老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打破了人们曾经认为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C.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D.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5.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扪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 的工夫么?①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那么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 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②你在假期中毎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 没有时间的问题,④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A.①即使②何况③是④还是B.①如果②因为③是④还是 C.①如果②何况③不是④而是D.①即使②因为③不是④而是 6.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B.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C.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 渐落实。 D.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究: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 不二法门。 谷案:1C2D3A4B5C6D 、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1)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2)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曹刿论战》中曹刿向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原因的两句是 答案:(1)弓如霹雳弦惊(2)左牵黄右擎苍(3)羌管悠悠霜满地(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8.名著阅读(3分)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国别体史书,是汉代_①根据历史文献整理编辑而成,主要记 述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们的言行。其中《唐雎不辱使命》记叙的是唐雎_面对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在外交上战胜②_的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邹忌以_。③_,的小事设喻,委婉进谏,使齐国
A.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打破了人们曾经认为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C.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D.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5.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扪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 的工夫么? ① 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那么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 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 ② 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 ③ 你有 没有时间的问题, ④ 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A.①即使 ② 何况 ③ 是 ④还是 B.①如果 ②因为 ③是 ④还是 C.①如果 ②何况 ③不是 ④而是 D.①即使 ②因为 ③不是 ④而是 6.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B.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C.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 渐落实。 D.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究;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 不二法门。 答案:1C 2D 3A 4 B 5 C 6D 二、填空(共 8 分) 7. .默写(5 分) (1)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2)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曹刿论战》中曹刿向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原因的两句是: , 答案:(1)弓如霹雳弦惊 (2)左牵黄,右擎苍 (3)羌管悠悠霜满地 (4)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8. 名著阅读(3 分)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国别体史书,是汉代 ① 根据历史文献整理编辑而成,主要记 述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们的言行。其中《唐雎不辱使命》记叙的是唐雎 面对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在外交上战胜② 的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邹忌以 ③ 的小事设喻,委婉进谏,使齐国
强大的故事。 答案:①刘向②秦国③自己与徐公比美 、综合性学习(10分) 眼下,“微博”不但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而且,“微博风”悄悄刮进了校园,越来越多的中学 生每天忙着“织微博”,乐此不疲。对我们身边的“微博”你了解多少呢? 9请你阅读下面材料,概括出微博信息传递的特点及作用。(4分) 【材料一】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即时语录体’发表或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 分享。微博快速的互动传播方式,给网民们带来了一场沟通方式的变革,并成为互联网上最重要的舆论场 任何人都可以在同一网站或者不同网站注册开设一个或者多个微博(不需要实名认证,可自由选择实名或 昵称命名微博),可以发布、收听信息,还可以转播感兴趣的信息、参与评论、进行互动交流。 【材料二】 登录微博后,你会发现堵车信息、求助信息以及情感信息等正在滚屏中流动,通过点击" FOLLOW(跟随y 键,就能持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件,并传达给自己的关系群。“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说,这个 FOLLOW功能,打破了博客原有的“点对点”交流模式,转变成为个人面向网络的即时广播。每个人都可 以通过“ FOLLOW"形成自己的听众部 【材料三】 从2008年到2011年春节,一条寻人照片在微博上已被全国网友转发了6000多次。一位回乡过春节的大 学生,发现村里一个小男孩像极了那张在网上被疯传两年多的寻人启事,他迅速通过寻亲网站传递消息。 最后,在警方的协助下,被拐卖的孩子终于回到家中。截至2011年2月,通过微博打拐已有5名孩子被 救出 【材料四】 2010年8月8日凌晨,假期回家的一位大学生用手机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19字信息,成为最先向外界发 布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信息。2010年的日本地震以及我国云南的地震中,微博再次充当救生员。被 困人员通过发微博来求救,救生员通过微博来及时传送援救情况。 10.下面是记者调查中学生使用微博情况的材料,从中你发现中学生使用微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请用 一句话概括。(3分) 【材料一】
强大的故事。 答案:①刘向 ②秦国 ③自己与徐公比美 三、综合性学习(10 分) 眼下,“微博”不但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而且, “微博风”悄悄刮进了校园,越来越多的中学 生每天忙着“织微博”,乐此不疲。对我们身边的“微博”你了解多少呢? 9.请你阅读下面材料,概括出微博信息传递的特点及作用。(4 分) 【材料一】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 WEB、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 140 字左右的文字——即时 ‘语录体’发表或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 分享。微博快速的互动传播方式,给网民们带来了一场沟通方式的变革,并成为互联网上最重要的舆论场。 任何人都可以在同一网站或者不同网站注册开设一个或者多个微博(不需要实名认证,可自由选择实名或 昵称命名微博),可以发布、收听信息,还可以转播感兴趣的信息、参与评论、进行互动交流。 【材料二】 登录微博后,你会发现堵车信息、求助信息以及情感信息等正在滚屏中流动,通过点击“FOLLOW(跟随)” 键,就能持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件,并传达给自己的关系群。“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说,这个 FOLLOW 功能,打破了博客原有的“点对点”交流模式,转变成为个人面向网络的即时广播。每个人都可 以通过“FOLLOW”形成自己的听众部落。 【材料三】 从 2008 年到 2011 年春节,一条寻人照片在微博上已被全国网友转发了 6000 多次。一位回乡过春节的大 学生,发现村里一个小男孩像极了那张在网上被疯传两年多的寻人启事,他迅速通过寻亲网站传递消息。 最后,在警方的协助下,被拐卖的孩子终于回到家中。截至 2011 年 2 月,通过微博打拐已有 5 名孩子被 救出。 【材料四】 2010 年 8 月 8 日凌晨,假期回家的一位大学生用手机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 19 字信息,成为最先向外界发 布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信息。2010 年的日本地震以及我国云南的地震中,微博再次充当救生员。被 困人员通过发微博来求救,救生员通过微博来及时传送援救情况。 10.下面是记者调查中学生使用微博情况的材料,从中你发现中学生使用微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请用 一句话概括。(3 分) 【材料一】
记者在新浪某个微博群上看到这个微博群注册有一百余名学生每天都有上百条消息更新。内容大多是学生 身边发生的事儿:上课吃零食、在同学背上贴字条、上课传纸条、在课桌上刻字、背地给老师起外号等另 外也有一些对时事的观点和看法 【材料二】 位母亲为了鼓励读初中的女儿好好学习,答应她只要考试95分以上,就给她换部新手机,现在愿望是 实现了,可是慢慢发现女儿现在机不离手,刚开始还以为女儿在发信息或者做作业,后来才知道女儿是迷 上了写微博。吃饭也要拍桌上的菜发到微博上,就连睡觉前还要发条微博告别"粉丝″。如今已经严重影响 到她的学习了 【材料三】 某中学位班主任老师说,在他的班上有很大一部分是微博“发烧友”,其中有些“手机党”更新微博内容 非常快,还没等放学,当天班上发生的新鲜事就被上传到了网上。上课期间手机上网"织围脖”也成了常 有的现象。 11.微博欣欣向荣之余,也乱象纷纷,如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等。北京市首推微博实名制,即注册微博需 要真实身份信息,对北京市的这种做法你怎么看?请你发布一篇微博,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不超过50 字)(3分) 答案: 9特点:自由发布信息:互动交流信息:方便快捷:传播面广:答出1点0.5分:作用:便于了解各类信息,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分 10沉溺于微博发送许多无意义的信息,影响学习。评分:本题3分 1l答案要点参考:①支持这种做法,采取“实名制”的方式,令言论更具可信性,更具真实性②支持这种 做法,微博实行实名制,是责任诚信的良好开端。③不支持这种做法,微博实行实名制,可能会导致一些 人不敢说真话。评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记者在新浪某个微博群上看到,这个微博群注册有一百余名学生,每天都有上百条消息更新。内容大多是学生 身边发生的事儿:上课吃零食、在同学背上贴字条、上课传纸条、在课桌上刻字、背地给老师起外号等,另 外也有一些对时事的观点和看法。 【材料二】 一位母亲为了鼓励读初中的女儿好好学习,答应她只要考试 95 分以上,就给她换部新手机,现在愿望是 实现了,可是慢慢发现女儿现在机不离手,刚开始还以为女儿在发信息或者做作业,后来才知道女儿是迷 上了写微博。吃饭也要拍桌上的菜发到微博上,就连睡觉前还要发条微博告别“粉丝”。如今已经严重影响 到她的学习了 【材料三】 某中学一位班主任老师说,在他的班上有很大一部分是微博“发烧友”,其中有些“手机党”更新微博内容 非常快,还没等放学,当天班上发生的新鲜事就被上传到了网上。上课期间手机上网“织围脖”也成了常 有的现象。 11. 微博欣欣向荣之余,也乱象纷纷,如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等。北京市首推微博实名制,即注册微博需 要真实身份信息,对北京市的这种做法你怎么看?请你发布一篇微博,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不超过 50 字)(3 分) 答案: 9.特点:自由发布信息;互动交流信息;方便快捷;传播面广;答出 1 点 0.5 分;作用:便于了解各类信息,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分 10.沉溺于微博发送许多无意义的信息,影响学习。评分:本题 3 分 11.答案要点参考:①支持这种做法,采取“实名制”的方式,令言论更具可信性,更具真实性;②支持这种 做法,微博实行实名制,是责任诚信的良好开端。③不支持这种做法,微博实行实名制,可能会导致一些 人不敢说真话。 评分:内容 2 分,语言表达 1 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劳其筋骨 ④曾益其所不能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 翻译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翻译 14.阅读第②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就“国”而言,“死于安乐”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 12.①起,指被任用②这个③使……劳累④通“增加”评分:每个1分 13.①以此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②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评分:每句1分 14.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外患 评分:本题4分,每点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带套袖的孙犁先生》,完成下列问题。(15分) 带套袖的孙翠先生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 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 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 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 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 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 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 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岀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
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劳.其筋骨 ④曾.益其所不能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 翻译: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 14.阅读第②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就“国”而言,“死于安乐”的原因是什么。(4 分) 答案: 12. ①起,指被任用 ②这个 ③使……劳累 ④通“增加” 评分:每个 1 分 13. ① 以此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②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评分:每句 1 分 14. 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外患 评分:本题 4 分,每点 2 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 31 分) (一) 阅读《带套袖的孙犁先生》,完成下列问题。(15 分)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 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 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 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 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 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 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 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