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2011届初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要在试卷上作答, 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作文纸。 生2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知/3.在答题纸和作文纸密封线内准确填写区(县)名称、毕业学校、姓名、报名号 和准考证号 4.考生必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在 谷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庇护(bi) 巢穴(xue)胆怯(qie)迫不得已(po) B.翘首(qio) 琐屑(xie)解剖(pou)惩恶扬善( cheng) C.倔强(jue)呜咽(ye)机械(jie)刚正不阿(e) D.堤岸(di)踱步(duo)谋略(mou)忍俊不禁(jin)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巧妙绝伦络绎不绝 解释:两个“绝”字意思不同,“巧妙绝伦”的“绝”是“独一无二”的意思,“络 绎不绝”的“绝”是“断绝”的意思。 B.锐不可当首当其冲 解释:两个“当”字意思相同,都是“抵挡”的意思。 C.自强不息息息相关 解释:两个“息”字意思不同,“自强不息”的“息”是“停止”的意思,“息息相关” 的“息”是“呼吸”的意思。 D.一劳永逸闲情逸致 解释:两个“逸”字意思相同,都是“安乐”“安闲”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现在就为几千万年以后才有可能出现的天体变化担心,岂非杞人忧天? B.北京小吃举世闻名,在此谈吃,要谦虚点切不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C.昨夭足球赛中他一人进了两球,今天眼里就没有别人了,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进入决赛的选手更要认真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 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 ,在此基 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A.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B.探求新事物,使自己学识渊博的态度和意识
顺义区 2011 届初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8 页,共六道大题。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要在试卷上作答, 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作文纸。 2.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3.在答题纸和作文纸密封线内准确填写区(县)名称、毕业学校、姓名、报名号 和准考证号。 4.考生必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在 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庇.护(bì) 巢穴.(xué) 胆怯.(qiè) 迫.不得已(pǒ) B.翘.首(qiào) 琐屑.(xiè) 解剖.(pōu) 惩.恶扬善(chénɡ) C.倔.强(jué) 呜咽.(yè) 机械.(jiè) 刚正不阿.(ē) D.堤.岸(dī) 踱.步(duó) 谋.略(móu) 忍俊不禁.(jīn)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巧妙绝.伦 络绎不绝. 解释:两个“绝”字意思不同,“巧妙绝伦”的“绝”是“独一无二”的意思 ,“络 绎不绝”的“绝”是“断绝”的意思。 B.锐不可当. 首当.其冲 解释:两个“当”字意思相同,都是“抵挡”的意思。 C.自强不息. 息.息相关 解释:两个“息”字意思不同,“自强不息”的“息”是“停止”的意思,“息息相关” 的“息”是“呼吸”的意思。 D.一劳永逸. 闲情逸.致 解释:两个“逸”字意思相同,都是“安乐”“安闲”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现在就为几千万年以后才有可能出现的天体变化担心,岂非杞人忧天 ....? B.北京小吃举世闻名,在此谈吃,要谦虚点,切不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C.昨天足球赛中他一人进了两球,今天眼里就没有别人了,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D.行百里者半九十 .......,最后进入决赛的选手更要认真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 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 , ,在此基 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A.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B.探求新事物,使自己学识渊博的态度和意识
C.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的态度和意识 D.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害是没有国界的。 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逻辑错误,前后不对应 C.他与其去网上聊天,也不愿和同学们打个招呼。(误用关联词语) D.通过综合性学习,使我们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根据语言环境,填在横线上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戏曲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河北梆子,苍凉高亢,嘶喊哭号,大吵大闹,如醉如痴。哦, 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了。 A.强刺激的河北梆子,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 B.强刺激的河北梆子,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C.强刺激的河北梆子,不能说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 D.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①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1分) ③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1分) ④《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是 。(2分) 8.名著阅读(3分) 《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过去 蒙童教育的必读、必背之书。书中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 之间的辩证关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则强调了学习时 的重要性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烟草被称为现代社会最可怕的“瘟疫”,这个瘟疫一点点损害着人们的健康。早在1988 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呼吁人们远离香烟,健康生活。请 你也参加到学校的“远离香烟,做健康少年”的活动中来 9.请你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出吸烟的危害。(4分) 【材料一】 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烟碱、亚硝胺等2000余种
C.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的态度和意识 D.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害是没有国界的。 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逻辑错误,前后不对应) C.他与其去网上聊天,也不愿和同学们打个招呼。(误用关联词语) D.通过综合性学习,使我们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根据语言环境,填在横线上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戏曲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河北梆子,苍凉高亢,嘶喊哭号,大吵大闹,如醉如痴。哦, 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了。 A.强刺激的河北梆子,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 B.强刺激的河北梆子,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C.强刺激的河北梆子,不能说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 D.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二、填空(共 8 分) 7.默写(5 分) ①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 分) ② ,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 《饮酒》) (1 分) ③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1 分) ④《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是: , 。(2 分) 8.名著阅读(3 分) 《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过去 蒙童教育的必读、必背之书。书中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 之间的辩证关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则强调了学习时 的重要性。 三、综合性学习(共 10 分) 烟草被称为现代社会最可怕的“瘟疫”,这个瘟疫一点点损害着人们的健康。早在 1988 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每年的 5 月 31 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呼吁人们远离香烟,健康生活。请 你也参加到学校的“远离香烟,做健康少年”的活动中来。 9.请你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出吸烟的危害。(4 分) 【材料一】 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烟碱、亚硝胺等 2000 余种
有害成分,会损伤正常细胞,可形成癌症。据实验研究表明,一支香烟的烟碱可使一只白鼠 致死,20支香烟的烟碱可毒死—头牛。法国国家卫生和医学硏究院专家塞弗兰萨比亚硏究 证明:“中年烟民的记忆力和推理能力下降与吸烟行为有关。有调查显示,在家中被动吸烟 者占67]%,在工作场所或其它公共场所遭受被动吸烟的占1444%。被动吸烟者发生心脏 疾病的风险提高了25%~30%,发生肺部疾病的风险提高了20%~30% 【材料二】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对外界环境的有害因素 的抵抗力较成人弱,易于吸收毒物。吸烟使青少年易感染致病细菌,导致脑膜炎、毒血症、 肺炎和耳病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4倍多。烟草中的神经毒素尼古丁,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 统,损害大脑,使思维变得迟钝。青少年长期吸烟必然会使学习成绩下降 答 10.下面是这次活动的宣传语,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句,根据上句的内容、句式、字数,完成 下句。(3分) ①拒绝烟草, ②摒弃吸烟陋习, ③远离烟草,拒吸第一支烟 11.班委会打算就中学生吸烟心理召开一个辩论会,请你结合《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拟定 3个辩论的题目。(3分) 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 审美观的异化:中学生追求“酷”和“帅”,在有些学生的心目中,发型服装怪异, 嘴上叼着香烟才是最“酷”最“帅”的偶像级形象 从众心理:随着身心的逐渐发育成熟,中学生处处想以成人自居,看到许多长辈吸烟饮 酒,便认为“吸烟饮酒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于是模仿起来。特别是当看到一些自己的同学 也有这种行为时便更觉得如果自己不会就很不够成熟,很没有面子。而这种吸烟行为又以几 个同学一起聊天时或同学聚会时发生的最多
有害成分,会损伤正常细胞,可形成癌症。据实验研究表明,一支香烟的烟碱可使一只白鼠 致死,20 支香烟的烟碱可毒死一头牛。法国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院专家塞弗兰·萨比亚研究 证明:“中年烟民的记忆力和推理能力下降与吸烟行为有关。有调查显示,在家中被动吸烟 者占 67.l%,在工作场所或其它公共场所遭受被动吸烟的占 14.44%。被动吸烟者发生心脏 疾病的风险提高了 25%~30%,发生肺部疾病的风险提高了 20%~30%。 【材料二】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对外界环境的有害因素 的抵抗力较成人弱,易于吸收毒物。吸烟使青少年易感染致病细菌,导致脑膜炎、毒血症、 肺炎和耳病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 4 倍多。烟草中的神经毒素尼古丁,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 统,损害大脑,使思维变得迟钝。青少年长期吸烟必然会使学习成绩下降。 答: 10.下面是这次活动的宣传语,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句,根据上句的内容、句式、字数,完成 下句。(3 分) ①拒绝烟草, ②摒弃吸烟陋习, ③远离烟草,拒吸第一支烟; , 11.班委会打算就中学生吸烟心理召开一个辩论会,请你结合《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拟定 3 个辩论的题目。(3 分) 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 审美观的异化:中学生追求 “酷”和“帅”,在有些学生的心目中,发型服装怪异, 嘴上叼着香烟才是最“酷”最“帅”的偶像级形象。 从众心理:随着身心的逐渐发育成熟,中学生处处想以成人自居,看到许多长辈吸烟饮 酒,便认为“吸烟饮酒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于是模仿起来。特别是当看到一些自己的同学 也有这种行为时便更觉得如果自己不会就很不够成熟,很没有面子。而这种吸烟行为又以几 个同学一起聊天时或同学聚会时发生的最多
好奇心理:看到别人吞云吐雾,怡然自得,有时又觉得叼上一只烟挺好玩的,便亲自体 验一回活神仙的滋味 从他心理:中学生重友情讲义气,朋友都抽烟,若自己不应酬,便觉得掉价,于是在你 来我往中就抽上了。 逆反心理:有些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你越是劝阻,他越是跃跃欲试。 寻求解脱: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受到挫折,就借饮酒抽烟来寻求解脱,以此来消 愁解忧,逃避现实或满足一时的乐趣、剌激,以获得充实感。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鄱,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 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以彰其咎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①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翻译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好奇心理:看到别人吞云吐雾,怡然自得,有时又觉得叼上一只烟挺好玩的,便亲自体 验一回活神仙的滋味。 从他心理:中学生重友情讲义气,朋友都抽烟,若自己不应酬,便觉得掉价,于是在你 来我往中就抽上了。 逆反心理:有些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你越是劝阻,他越是跃跃欲试。 寻求解脱: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受到挫折,就借饮酒抽烟来寻求解脱,以此来消 愁解忧,逃避现实,或满足一时的乐趣、剌激,以获得充实感。 答:① ② ③ 四、文言文阅读(共 9 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 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以彰.其咎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 分) ①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翻译: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翻译: 14.选段中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原因是什么?(4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草色遥看近却无》,完成下列各题。(14分)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少华 ①迎着早晨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 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扌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 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 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间 小路,我只朝旷野走去 ③微风挟蓍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 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穿疏林, 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扌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 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已来∶虽说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 走吧。 ④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 无意间,向着来路抬头一望,怎么?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 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扌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 井不早不迟,正当我扌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 站起来,朝蒼那片草色奔去。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 多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 了? ⑤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⑥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 刚扌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 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眼,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 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 的质点,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
翻译: 14.选段中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原因是什么?(4 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草色遥看近却无》,完成下列各题。(14 分)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少华 ①迎着早晨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 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 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 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间 小路,我只朝旷野走去。 ③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 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穿疏林, 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 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已来:虽说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 走吧。 ④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 无意间,向着来路抬头一望,怎么?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 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 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 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 多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 了? ⑤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 ⑥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 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 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眼,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 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 的质点,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