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回答说:就算是这样吧:可是,为什么不能把事情颜倒过来,先夺取政权,为无产阶级 的发展造成有利条件,然后一日千里地前进,来提高劳动群众的文化水平,来造就很多工人 出身的领导干部和行政干部呢?难道俄国的实践没有表明,在无产阶级政权下,工人出身 领导干部的增长要比在资本政权下迅速百倍和车靠百倍吗?群众革命斗争的实践也在无情 地打碎机会主义者的这个理论教条,这难道还不明显吗? 第三个教条:政治总罢工的方法是无产阶级不能采用的,因为这种方法既然在理论上没 有根据(见思格斯的批评),在实践上有危险(会破坏国家经济生活的常态,会耗尽工会的基 它就不能代替无 阶级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即议会斗争开 。列宁 义者回答说 好吧:可是,第一,恩格斯当时所批评的并不是任何总罢工,而只是某种总罢工,即无政府 主义者为代替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而提出的无政府主义者的经济总罢工①,一这和政治总罢 工的方法有何相干呢?第二,什么人和在什么地方证明了议会斗争形式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主 要形式呢?革命运动的历史难道不是证明议会斗争仅仅是组织无产阶级的议会外斗争的学 校和助 ua? 难道不是证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运动的基本问题是要用暴力,用无产 级群众的直接斗争,用他们的总罢工,用他们的起义来解决的吗?第 关于用政治总罢 的方法来代替议会斗争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呢?主张政治总罢工的人在什么时候和在什 么地方曾经打算用议会外斗争形式来代替议会斗争形式呢?第四,难道俄国革命没有表明, 政治总罢工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大的学拉,是在冲击资本主义堡垒的前夜动员和组织最广大 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吗 的基金而发出的庸俗怨言有何相于 呢?革命斗争的实践也 条, 难道还不明显吗? 如此等等 正因为如此,列宁说,“革命理论并不是教条”,它“只有同真正群众性的和真正革命的 运动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才能最终形成”((幼稚病》②),因为理论应当服务于实践, 因为“理论应当回答实践所提出的问愿”((人民之友》③),因为理论应当由实践材料来检 验。 至于第二国际各党的政治口号和政治决议,只要回忆一下“以战争对付战争”这一口号 的历史,就足以了解这些以堂皇的革命口号和决议来掩饰自己的反革命勾当的党的政治实践 是如何虚伪和胞败。大家都还记得第一国际在巴塞尔代表大会76上举行的堂阜的示威,当 时第二国际恐吓帝国主义者说,如果帝国主义者敢于发动战争,那就要遐到可怕的起义,他 们提出了“以战争对付战争 的吓人口号。可是过了不久,在战争就要爆发的时候 巴塞尔 决议就被束之高阁,而向工人提出了新的口号一为了资本主义祖国的光荣而自相残杀。这 点有谁不记得呢?草命的口号和决议如果不加以实现,是一个钱都不值的,这难道还不明显 吗?只要把列宁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政童和第二国际在战争时期的叛卖政簧比 较一下,就可以了解机会主义的政客是如何卑鄙,而列宁主义的方法是如何伟大。 这里我不能不引证列宁的《无 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 中的一段 他在这本 中无情地痛斥了第二国际首领片·考茨基企图不按实际行动去判断党,而按纸上口号和文件 去判断党的机会主义态度: “考茨基实行典型的市侩庸人政策,以为提出口号就能改变事情.全部资产阶级民主 史打破了这种幻想,因为资产阶级民主派为了欺骗人民,过去和现在总是什么‘口号'都提 得出来的。问恩是要考察他们的诚意,把他们的言论和他们的行动加以比较,不要满足于 心主义的或骗人的空话,而要彻底找到阶级的现实。” (见《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第23卷 第377页)① 至于第二国际各党害怕自我批评的态度,它们那种竭力掩饰自己的错误、抹杀迫切而困 难的问题、用一些只能把生动的思想消磨净尽而使党难于根据本身的错误去接受革命教有的
列宁回答说:就算是这样吧;可是,为什么不能把事情颠倒过来,先夺取政权,为无产阶级 的发展造成有利条件,然后一日千里地前进,来提高劳动群众的文化水平,来造就很多工人 出身的领导干部和行政干部呢?难道俄国的实践没有表明,在无产阶级政权下,工人出身的 领导干部的增长要比在资本政权下迅速百倍和牢靠百倍吗?群众革命斗争的实践也在无情 地打碎机会主义者的这个理论教条,这难道还不明显吗? 第三个教条:政治总罢工的方法是无产阶级不能采用的,因为这种方法既然在理论上没 有根据(见恩格斯的批评),在实践上有危险(会破坏国家经济生活的常态,会耗尽工会的基 金),它就不能代替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即议会斗争形式。列宁主义者回答说: 好吧;可是,第一,恩格斯当时所批评的并不是任何总罢工,而只是某种总罢工,即无政府 主义者为代替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而提出的无政府主义者的经济总罢工①,—这和政治总罢 工的方法有何相干呢?第二,什么人和在什么地方证明了议会斗争形式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主 要形式呢?革命运动的历史难道不是证明议会斗争仅仅是组织无产阶级的议会外斗争的学 校和助力吗?难道不是证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运动的基本问题是要用暴力,用无产阶 级群众的直接斗争,用他们的总罢工,用他们的起义来解决的吗?第三,关于用政治总罢工 的方法来代替议会斗争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呢?主张政治总罢工的人在什么时候和在什 么地方曾经打算用议会外斗争形式来代替议会斗争形式呢?第四,难道俄国革命没有表明, 政治总罢工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大的学校,是在冲击资本主义堡垒的前夜动员和组织最广大 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吗?—这和那些因为怕破坏经济生活的常态、怕耗尽工会 的基金而发出的庸俗怨言有何相干呢?革命斗争的实践也在粉碎机会主义者的这个教条,这 难道还不明显吗? 如此等等。 正因为如此,列宁说,“革命理论并不是教条”,它“只有同真正群众性的和真正革命的 运动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才能最终形成”(((幼稚病》②),因为理论应当服务于实践, 因为“理论应当回答实践所提出的问题”(((人民之友》③),因为理论应当由实践材料来检 验。 至于第二国际各党的政治口号和政治决议,只要回忆一下“以战争对付战争”这一口号 的历史,就足以了解这些以堂皇的革命口号和决议来掩饰自己的反革命勾当的党的政治实践 是如何虚伪和腐败。大家都还记得第二国际在巴塞尔代表大会 76 上举行的堂皇的示威,当 时第二国际恐吓帝国主义者说,如果帝国主义者敢于发动战争,那就要遇到可怕的起义,他 们提出了“以战争对付战争”的吓人口号。可是过了不久,在战争就要爆发的时候,巴塞尔 决议就被束之高阁,而向工人提出了新的口号—为了资本主义祖国的光荣而自相残杀。这一 点有谁不记得呢?革命的口号和决议如果不加以实现,是一个钱都不值的,这难道还不明显 吗?只要把列宁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政策和第二国际在战争时期的叛卖政策比 较一下,就可以了解机会主义的政客是如何卑鄙,而列宁主义的方法是如何伟大。 这里我不能不引证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中的一段话,他在这本书 中无情地痛斥了第二国际首领片·考茨基企图不按实际行动去判断党,而按纸上口号和文件 去判断党的机会主义态度: “考茨基实行典型的市侩庸人政策,以为提出口号就能改变事情.全部资产阶级民主 史打破了这种幻想,因为资产阶级民主派为了欺骗人民,过去和现在总是什么‘口号’都提 得出来的。问题是要考察他们的诚意,把他们的言论和他们的行动加以比较,不要满足于唯 心主义的或骗人的空话,而要彻底找到阶级的现实。”(见《列宁全集》俄文第 3 版第 23 卷 第 377 页)① 至于第二国际各党害怕自我批评的态度,它们那种竭力掩饰自己的错误、抹杀迫切而困 难的问题、用一些只能把生动的思想消磨净尽而使党难于根据本身的错误去接受革命教育的
粉饰太平的虚伪词句来掩盖自己的缺点的态度,那就更不用说了。这种态度受到列宁的讥笑 和痛后。列宁在他的《幼珠病》一书中谈到无产阶级政普的自我批课问期时写道 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就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 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 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的原因,分 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力一法, 一这才是 个郑重的党的标志,这才是党 细行自己的义务,这大是数有和训练阶级,以至于群众。”(见《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第 25卷第200页)① 有些人说:揭露本身的错误和进行自我批评,这对于党是有危险的,因为这会被敌人利 用来反对无产阶级政党。列宁认为这种反驳是不郑重的,是完全不正确的。关于这 一点,列 宁还在1904年,当我们党还幼弱的时候,就在他的《进一步,退两步》 书中说过: “他们<即马克思主义者的敌人。一约·斯大林注)一看见我们发生争论,就幸灾乐祸, 洋洋得意: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当然会竭力断章取义,摘弓}我这本专门谈论我们党内种 甜然点的小册子中的个别园向可晶像法会保主家人只经是久经成斗的省二谈不参为 小小的针刺所惊扰, 卸能够 管这此针刺,继续进行自我批评并无情地揭 ,这 此缺点是一定会u且必然会随者工人运动的发展m被克服的。”(见《列宁全集》俄文第3 版第6卷第161页)② 列宁主义方法的特征大体上就是这样 列宁的方法的原理,在马克里的学说中基本上己经有了。这个学说,照马支思的话说来 “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③。列宁的方法正是从头到尾都贯串了这种批判的和革命的 精神的。可是,如果以为列宁的方法仅仅是马克思的方法的恢复,那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列 宁的方法不仅是马克思的批判的和革命的方法的恢复,不仅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恢 复,而且是这个方法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发展。 理 论 关于这个题目我来讲三个问题: (一)理论对于无产阶级运动的意义 (一)对自发“论”的批判: (三)无产阶级革命论 (1)理论的意义。有些人认为列宁主义是实践重于理论,就是说,列宁主义的主要点是 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变为事实,是“执行”这些原理,至于理论,列宁主义似乎是很不关心 的。大家知道,普列汉诺夫曾经墨次嘲笑列宁对于理论,特别是对于哲学的“不关心”。大 家也知道,现在许多列宁主义的实际工作者不很喜欢理论,特别是因为他们由于环境关系而 不得不忙于浩繁的实际工作。我必须指出:对列宁和列宁主义所持的这种非常奇怪的见解是 完全不正确的,而且是姓毫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际工作者忽视理论的趋向是和列宁主义的 全部精神相矛盾的,而且对工作是有很大的危险的。 理论是概括起来的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当然,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 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言目的实践。可是,理论如果是在和革命实践密切联系中形成 的,那么它就能成为工人运动的极伟大的力量,因为理论,而日只右理论,才能使云动且有 ,使它有确定方针的能力,使它能了解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因为理论,而且只有理论 才能使实践不仅了解各阶级在目前如何行进和向哪里行进,而且了解这些阶级在最近的将来 会如何行进和向哪里行进。不是别人而正是列宁说过和重复过几十次下面这个著名的原理: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①(见《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第4卷第
粉饰太平的虚伪词句来掩盖自己的缺点的态度,那就更不用说了。这种态度受到列宁的讥笑 和痛斥。列宁在他的《幼稚病》一书中谈到无产阶级政党的自我批评问题时写道: “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就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 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的原因,分 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力-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这才是党 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才是教育和训练阶级,以至于群众。”(见《列宁全集》俄文第 3 版第 25 卷第 200 页)① 有些人说:揭露本身的错误和进行自我批评,这对于党是有危险的,因为这会被敌人利 用来反对无产阶级政党。列宁认为这种反驳是不郑重的,是完全不正确的。关于这一点,列 宁还在 1904 年,当我们党还幼弱的时候,就在他的《进一步,退两步》一书中说过: “他们<即马克思主义者的敌人。—约·斯大林注)一看见我们发生争论,就幸灾乐祸, 洋洋得意;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当然会竭力断章取义,摘弓}我这本专门谈论我们党内种 种缺点的小册子中的个别词句。可是,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已经是久经战斗的了,决不会为这 小小的针刺所惊扰,却能够不管这此针刺,继续进行自我批评并无情地揭露自己的缺点,这 此缺点是一定会 nu 且必然会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 nu 被克服的。”(见《列宁全集》俄文第 3 版第 6 卷第 161 页)② 列宁主义方法的特征大体上就是这样。 列宁的方法的原理,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基本上已经有了。这个学说,照马克思的话说来, “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③。列宁的方法正是从头到尾都贯串了这种批判的和革命的 精神的。可是,如果以为列宁的方法仅仅是马克思的方法的恢复,那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列 宁的方法不仅是马克思的批判的和革命的方法的恢复,不仅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恢 复,而且是这个方法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发展。 三 理 论 关于这个题目我来讲三个问题: (一)理论对于无产阶级运动的意义; (二)对自发“论”的批判; (三)无产阶级革命论。 (1)理论的意义。有些人认为列宁主义是实践重于理论,就是说,列宁主义的主要点是 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变为事实,是“执行”这些原理,至于理论,列宁主义似乎是很不关心 的。大家知道,普列汉诺夫曾经屡次嘲笑列宁对于理论,特别是对于哲学的“不关心”。大 家也知道,现在许多列宁主义的实际工作者不很喜欢理论,特别是因为他们由于环境关系而 不得不忙于浩繁的实际工作。我必须指出:对列宁和列宁主义所持的这种非常奇怪的见解是 完全不正确的,而且是姓毫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际工作者忽视理论的趋向是和列宁主义的 全部精神相矛盾的,而且对工作是有很大的危险的。 理论是概括起来的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当然,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 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可是,理论如果是在和革命实践密切联系中形成 的,那么它就能成为工人运动的极伟大的力量;因为理论,而且只有理论,才能使运动具有 信心,使它有确定方针的能力,使它能了解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因为理论,而且只有理论, 才能使实践不仅了解各阶级在目前如何行进和向哪里行进,而且了解这些阶级在最近的将来 会如何行进和向哪里行进。不是别人而正是列宁说过和重复过几十次下面这个著名的原理: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①(见《列宁全集》俄文第 3 版第 4 卷第
380页)② 列宁比谁都更了解理论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我们党这样一个党的重要意义,因为我 们党负有国际无产阶级的先进战士的作用,因为我们党处于复杂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中 列宁还在1902年预察到我们党的这种特殊作用时,就认为必须指出: “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见《列宁全集》俄文第3 版第4卷第380页)③ 几乎用不着证明,现在当列宁的关于我们党的作用的预言已经成为事实的时候,列宁的 这个原理具有特别巨大的力量和特别重大的意义 依据唯物主义的哲学,把从恩格斯到列宁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科学成就概括起来,并从名 方面去批判马克思主义者队伍里的反唯物主义的派别,这是一个极重大的任务,而负贵完成 这个任务的不是别人,正是列宁,一这个事实可以说是列宁高度重视理论的最明显的表现。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①大家知道,不是别人,正是列宁在他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②这部杰作 中为自己 的时代完成了这个任务。大家知道,喜欢嘴笑列宁“不关心”哲学的普列汉诺夫竞不敢认真 着手执行这个任务。 (2)对自发“论,·k勾批判,或关于先锋队在运动中的作用。自发“论”是机会主义的 理论,是崇拜工人运动自发性的理论,是实际上否认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即工人阶级政党的领 是作用的理论 崇拜自发性的理论坚决反对工人运动的革命性质,反对使工人运动循着反对资本主义基 础的路线行进,而主张使工人运动仅仅循着资本主义“可以履行的”“可以接受的”要求的 路线行进,完全主张采取“阻力最小的路线”。自发论是工联主义的思想体系。 崇拜自发性的理论坚决反对使自发运动带有自觉的和有计划的性质,反对党走在工人阶 级的前面,反对常把群众提高到自微的水平,反对领导运动,而主张使动中的自微因素 不致妨碍运动循着自己的道路行进,使党只依从自发运动,做运动的尾巴。 白发论是降低 觉因素在运动中的作用的理论,是“尾巴主义”的思想体系,是一切机会主义的逻辑基础 还在俄国第一次革命以前,这个理论就已经登台,而在实际上使它的那些信徒即所谓“经 济派”否认俄国有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的必要,反对工人阶级进行推翻沙皇制度的革命斗争, 鼓吹运动中的工联主义政策,把工人运动完全交给自由资产阶级去领导 }日《火星报》的斗争和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对“尾巴主义”理论的精彩批判不 仅粉碎了所谓“经济主义 而且还建立了俄国工人阶级真正革命运动的理论基础, 当时如果没有这个斗争,就休想在俄国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就休想使这个党在革命中 起领导作用。 可是,崇拜自发性的理论不仅是俄国的现象。它在第二国际所有的党内都是流行得最 泛的,虽然形式稍有不同。我指的是被第二国际的首领们庸俗化了的所谓“生产力”论,这 个理论为一切事物 ,使所有的人都调和起来 当某些事实己经 大家听厌以后,才指出 这些事实并加以解释,而指出以后,就万事大吉。马克思说:唯物主义的理论不能只限于解 释世界,它还应当改变世界①。可是,考茨基及其同伙却不管这一点,他们宁愿停留在马克 思的公式的前半段上。 请看应用这个“理论”的许多例子中的一个吧。有人说,在帝国主义战争以前,第二国 际各党曾经发表恐吓言 说如果帝国主 者发动战 它们就宜布“以战争对付战争” 有人说,在战争就要爆发的时候,这些党却把“以战争对付战争”这个口号束之高阁,而实 行了一个相反的口号一 “为帝国主义祖国而战”。有人说,这样变更口号的结果,几百万工 人牺牲了生命。可是,如果以为这里应该归咎于什么人,这里有什么人叛变了或出卖了工人 阶级,那就错了。绝对没有这样的事情!所有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都是一定要这样发生的
380 页)② 列宁比谁都更了解理论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我们党这样一个党的重要意义,因为我 们党负有国际无产阶级的先进战士的作用,因为我们党处于复杂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中。 列宁还在 1902 年预察到我们党的这种特殊作用时,就认为必须指出: “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见《列宁全集》俄文第 3 版第 4 卷第 380 页)③ 几乎用不着证明,现在当列宁的关于我们党的作用的预言已经成为事实的时候,列宁的 这个原理具有特别巨大的力量和特别重大的意义。 依据唯物主义的哲学,把从恩格斯到列宁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科学成就概括起来,并从各 方面去批判马克思主义者队伍里的反唯物主义的派别,这是一个极重大的任务,而负责完成 这个任务的不是别人,正是列宁,—这个事实可以说是列宁高度重视理论的最明显的表现。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①大家知道,不是别人,正是列宁在他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②这部杰作中为自己 的时代完成了这个任务。大家知道,喜欢嘲笑列宁“不关心”哲学的普列汉诺夫竟不敢认真 着手执行这个任务。 (2)对自发“论,’k 勺批判,或关于先锋队在运动中的作用。自发“论”是机会主义的 理论,是崇拜工人运动自发性的理论,是实际上否认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即工人阶级政党的领 导作用的理论。 崇拜自发性的理论坚决反对工人运动的革命性质,反对使工人运动循着反对资本主义基 础的路线行进,而主张使工人运动仅仅循着资本主义“可以履行的”“可以接受的”要求的 路线行进,完全主张采取“阻力最小的路线”。自发论是工联主义的思想体系。 崇拜自发性的理论坚决反对使自发运动带有自觉的和有计划的性质,反对党走在工人阶 级的前面,反对党把群众提高到自觉的水平,反对党领导运动,而主张使运动中的自觉因素 不致妨碍运动循着自己的道路行进,使党只依从自发运动,做运动的尾巴。自发论是降低自 觉因素在运动中的作用的理论,是“尾巴主义”的思想体系,是一切机会主义的逻辑基础。 还在俄国第一次革命以前,这个理论就已经登台,而在实际上使它的那些信徒即所谓“经 济派”否认俄国有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的必要,反对工人阶级进行推翻沙皇制度的革命斗争, 鼓吹运动中的工联主义政策,把工人运动完全交给自由资产阶级去领导。 }日《火星报》的斗争和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对“尾巴主义”理论的精彩批判不 仅粉碎了所谓“经济主义”,而且还建立了俄国工人阶级真正革命运动的理论基础。 当时如果没有这个斗争,就休想在俄国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就休想使这个党在革命中 起领导作用。 可是,崇拜自发性的理论不仅是俄国的现象。它在第二国际所有的党内都是流行得最广 泛的,虽然形式稍有不同。我指的是被第二国际的首领们庸俗化了的所谓“生产力”论,这 个理论为一切事物辩护,使所有的人都调和起来,当某些事实已经被大家听厌以后,才指出 这些事实并加以解释,而指出以后,就万事大吉。马克思说:唯物主义的理论不能只限于解 释世界,它还应当改变世界①。可是,考茨基及其同伙却不管这一点,他们宁愿停留在马克 思的公式的前半段上。 请看应用这个“理论”的许多例子中的一个吧。有人说,在帝国主义战争以前,第二国 际各党曾经发表恐吓言论,说如果帝国主义者发动战争,它们就宣布“以战争对付战争”。 有人说,在战争就要爆发的时候,这些党却把“以战争对付战争”这个口号束之高阁,而实 行了一个相反的口号—“为帝国主义祖国而战”。有人说,这样变更口号的结果,几百万工 人牺牲了生命。可是,如果以为这里应该归咎于什么人,这里有什么人叛变了或出卖了工人 阶级,那就错了。绝对没有这样的事情!所有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都是一定要这样发生的
第一,因为国际是“和平的工具”,而不是战争的工具。第二,因为在当时的那种“生产力 水平”下,再沿右别的九法可相。“应该归处于”“生产力”。考素基牛生的“生产力论”正 是这样向“我们” 解释的 而谁要是不相信这个“理论”,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的 用呢?党在运动中的意义呢?可是,党对于象“生产力水平”这样的决定因素又有什么办法 呢? 这种假冒马克思主义的子怀可以举出一大堆来 几平用不若证明,这个以掩盖机会主义的直面目为使命的目牌“马克思主义”,不讨是 还在俄国第一次革命前就受到列宁攻击的那个“尾巴主义, 理论在欧洲的翻版罢了 几乎用不者证明 打破这种理论上的假 是在西方建立真正的革命政党的先决条件 (3)无产阶级革命论。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论是从三个基本原理出发的。 第一个原理: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先进国内占统治地位:发行有价证券是金融资本的 种主要业务:向原料产地输出资本是帝国主义的基础之一:金融寡头的极大势力是金融资本 统治的结果,一所有这些都揭露出垄断资本主义的明显的寄生性,使资本主义的托拉斯和辛 迪加的压迫百倍沉重起来, 级对资本主义基础的愤怒更加增长,把群众引上无 级革命这条唯一的生路。(见列宁《帝国主义》①) 由此得出第一个结论: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革命危机日益尖锐化,“宗主国”内部的无 产阶级战线上的爆发因素日益增长。 第二个原理:加紧向殖民地和附属国龄出资本:扩大“势力范围”和猜民地领十,直到 上饰整个地球,资太士义已经成为极少勒“先#, “【z1对地球上大多数居民进行金融奴役 和殖民压迫的世界体系,一所有这些, ~方面使各个民族的经济和领土变成所谓世界经济的 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又把地球上的居民分裂成两个阵营:一方面是剥削和压迫 大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极少数资本主义“先进”国,另一方面是不得不为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 而斗争的占极大多数的殖民地和附属国。(见《帝国主义》) 由此得出第二个结论:殖民地国家内的革命危机日益尖锐化,外部的殖民地战线上的反 对帝国主义的愤怒因素日益增长 第三个原理:独占“势力范围”和殖民地: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使那些已经扎 得领土的国家和那些希望得到自己的“份额”的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疯狂的斗争:帝 国主义的战争是恢复已经被破坏的“均势”的唯一手段,一所有这些都使第三条战线即资本 主义国家间的战线紧张起来,因而使帝国主义削弱,并使头两条反帝国主义战线即革命的无 产阶级战线 殖民地的解放运动战线易于联合起 。(见《帝 由此得出第三个结论:在帝国主义条件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和 东方的殖民地革命必然联合为一条世界革命战线,米反对世界帝国主义战线。 列宁把上面一切结论综合为一个总的结论说:“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①(见 《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第19卷第71页)② 因此,对于 阶级革命及其性质、范围和深度问题的看法本身也要改变,整个革命的 方案 也就随着政变了 从前,通常都是根据某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去分析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提。现在,这种看 法已经不够了。现在必须根据一切国家或多数国家的经济状况,根据世界经济状况来观察这 个问题,因为个别国家和个别民族的经济已经不是独立自在的单位,已经变成所谓世界经济 的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因为旧的“文明的”本主义已经转弯为密国主义,而帝国主义 极少数“先进 ”到对地球上大多数 民进 金融奴役和殖民压迫的世界体系 从前,通常都是说,在个别国家内,或者确切些说,在某一个发达的国家内,是否已经 具备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现在,这种观点己经不够了。现在必须说,在世界帝国主义 经济这一整体的整个体系中己经具备革命的客观条件:而且,如果整个体系,或者确切些说
第一,因为国际是“和平的工具”,而不是战争的工具。第二,因为在当时的那种“生产力 水平”下,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应该归咎于”“生产力”。考茨基先生的“生产力论”正 是这样向“我们”解释的。而谁要是不相信这个“理论”,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党的作 用呢?党在运动中的意义呢?可是,党对于象“生产力水平”这样的决定因素又有什么办法 呢?. 这种假冒马克思主义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大堆来。 几乎用不着证明,这个以掩盖机会主义的真面目为使命的冒牌“马克思主义”,不过是 还在俄国第一次革命前就受到列宁攻击的那个“尾巴主义,理论在欧洲的翻版罢了。 几乎用不着证明,打破这种理论上的假冒,是在西方建立真正的革命政党的先决条件。 (3)无产阶级革命论。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论是从三个基本原理出发的。 第一个原理: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先进国内占统治地位;发行有价证券是金融资本的一 种主要业务;向原料产地输出资本是帝国主义的基础之一;金融寡头的极大势力是金融资本 统治的结果,—所有这些都揭露出垄断资本主义的明显的寄生性,使资本主义的托拉斯和辛 迪加的压迫百倍沉重起来,使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基础的愤怒更加增长,把群众引上无产阶 级革命这条唯一的生路。(见列宁《帝国主义》①) 由此得出第一个结论: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革命危机日益尖锐化,“宗主国”内部的无 产阶级战线上的爆发因素日益增长。 第二个原理:加紧向殖民地和附属国输出资本;扩大“势力范围”和殖民地领土,直到 占领整个地球;资本主义已经成为极少数“先进," Izl 对地球上大多数居民进行金融奴役 和殖民压迫的世界体系,—所有这些,一方面使各个民族的经济和领土变成所谓世界经济的 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又把地球上的居民分裂成两个阵营:一方面是剥削和压迫广 大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极少数资本主义“先进”国,另一方面是不得不为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 而斗争的占极大多数的殖民地和附属国。(见《帝国主义》) 由此得出第二个结论:殖民地国家内的革命危机日益尖锐化,外部的殖民地战线上的反 对帝国主义的愤怒因素日益增长。 第三个原理:独占“势力范围”和殖民地;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使那些已经抢 得领土的国家和那些希望得到自己的“份额”的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疯狂的斗争;帝 国主义的战争是恢复已经被破坏的“均势”的唯一手段,—所有这些都使第三条战线即资本 主义国家间的战线紧张起来,因而使帝国主义削弱,并使头两条反帝国主义战线即革命的无 产阶级战线和殖民地的解放运动战线易于联合起来。(见《帝国主义》) 由此得出第三个结论:在帝国主义条件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和 东方的殖民地革命必然联合为一条世界革命战线,来反对世界帝国主义战线。 列宁把上面一切结论综合为一个总的结论说:“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①(见 《列宁全集》俄文第 3 版第 19 卷第 71 页)② 因此,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及其性质、范围和深度问题的看法本身也要改变,整个革命的 方案,也就随着改变了。 从前,通常都是根据某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去分析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提。现在,这种看 法已经不够了。现在必须根据一切国家或多数国家的经济状况,根据世界经济状况来观察这 个问题,因为个别国家和个别民族的经济已经不是独立自在的单位,已经变成所谓世界经济 的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因为旧的“文明的”资本主义已经转变为帝国主义,而帝国主义是 极少数“先进," I 到对地球上大多数居民进行金融奴役和殖民压迫的世界体系。 从前,通常都是说,在个别国家内,或者确切些说,在某一个发达的国家内,是否已经 具备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现在,这种观点已经不够了。现在必须说,在世界帝国主义 经济这一整体的整个体系中已经具备革命的客观条件;而且,如果整个体系,或者确切些说
因为整个体系已经成熟到发生革命的程度,这个体系中存在着工业不够发达的国家并不能成 为革命的不可克服的障碍 从前,通常都是说 个发达的国家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认为这是个别的独立自在的现 象,而以个别的民族的资本战线为敌方。现在,这种观点已经不够了。现在必须说世界无 阶级革命,因为个别的民族的资本战线已经变成所谓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的整个链条的各个环 节,必须拿世界各国革命运动的总战线来对抗这个世界帝国主义战线。 从前,总是把无产阶级革命看做纯粹是某一个国家内部发展的结果。现在,这种观点已 经不够了 现在首先应当把无产阶级革命看做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中 种矛盾发展的结果,看 做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的链条在某个国家内破裂的结果。 革命将在哪里开始呢?资本战线首先会在哪里,会在哪个国家内被突破呢? 从前,通常都这样回答: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在无产阶级占多数的地方,在文化水 平较高的地方,在民主成分较多的地方。 列 主义的革命论反驳说:不,不 定在工业比较发达等等的地方 资本战线将在帝国 主义链条最薄弱的地方被突破,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的链条在其最薄弱 地方破裂的结果:而且开始革命的国家,突破资本战线的国家,也许是资本主义不大发达的 国家,而其他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却仍然留在资本主义范围内。 在1917年,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的链条在俄国比在其他国家薄弱些。这个链条就在这甲 被突破,而使无产阶级革命得以爆发。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在俄国展开了最伟大的人民革命 领导这个革命的是革命的无 价级,这个无产阶级又拥有千百万被地 卡压迫和剥削的农民这 样一个重要的同盟者。因为当时在俄国和革命对立的是沙皇制度这样 个极丑恶的帝国主义 代表,它没有丝毫威信,并为全体人民所痛根。虽然当时俄国资本主义不如法国或德国、英 国或美国发达,但是帝国主义的链条在俄国却比较薄弱。 在最近的将来,这个链条将在什么地方被突破呢?还是在它最薄弱的地方。比如说,这 个链条可能在印度被突破。为什么呢?因为印度有年轻的战斗的革命无产阶级,而这个无产 阶级又拥有民族解放运动这样一个无疑是伟大的和重要的同盟者。因为在印度和革命对立的 是外国帝国主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敌人,它没有丝毫威信,并为印度全体被压迫被剥削群 众所痛恨。 这个链条也很可能在德国被突破。为什么呢?因为,比如说。在印度发生作用的那些因 素,在德国也 始发生作用:同时,印度和德国在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别,当然不能不影响 到德国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正因为如此,列宁说: “西欧资木主义国家发展到社会主义:不会是经村社会主义在这此国家里平衡“成 熟',】山会是经过一此国家对另一此国家进行剥削,经过对帝国主义战争中第一个战败国 家行。再加上时整个东力一进行制的道路来完成的。另一力 一面,正是由于第一次 帝国主义战争的景 听 东力 已经最终加 了革命运动,最终卷入了全世界革命运动的总谶 涡。”(见《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第27卷第41}416页)① 简单地说:帝国主义战线的链条通常一定要在它最薄弱的环节被突破,但是无论如何不 定要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无产者占百分之多少、农民占百分之多少等等的地方被突破: 正因为如此,计算个别国家内无产阶级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百分数,在解决无产阶级革命 问题时已经失去了第二国际的那些不了解帝国主义的、象害怕瘟疫那样害怕革命的书呆子价 所喜欢赋子它的特殊意义 其次,第二国际的英雄们曾经断定说(现在仍然断定说):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 级革命之间隔着一道鸿沟,或者至少是一座万里长城,使这两个革命之间隔着一个相当长的 间断时期,在这个间断时期中,己经获得政权的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而无产阶级则积聚
因为整个体系已经成熟到发生革命的程度,这个体系中存在着工业不够发达的国家并不能成 为革命的不可克服的障碍。 从前,通常都是说某一个发达的国家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认为这是个别的独立自在的现 象,而以个别的民族的资本战线为敌方。现在,这种观点已经不够了。现在必须说世界无产 阶级革命,因为个别的民族的资本战线已经变成所谓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的整个链条的各个环 节,必须拿世界各国革命运动的总战线来对抗这个世界帝国主义战线。 从前,总是把无产阶级革命看做纯粹是某一个国家内部发展的结果。现在,这种观点已 经不够了。现在首先应当把无产阶级革命看做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中各种矛盾发展的结果,看 做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的链条在某个国家内破裂的结果。 革命将在哪里开始呢?资本战线首先会在哪里,会在哪个国家内被突破呢? 从前,通常都这样回答: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在无产阶级占多数的地方,在文化水 平较高的地方,在民主成分较多的地方。 列宁主义的革命论反驳说:不,不一定在工业比较发达等等的地方。资本战线将在帝国 主义链条最薄弱的地方被突破,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的链条在其最薄弱的 地方破裂的结果;而且开始革命的国家,突破资本战线的国家,也许是资本主义不大发达的 国家,而其他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却仍然留在资本主义范围内。 在 1917 年,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的链条在俄国比在其他国家薄弱些。这个链条就在这里 被突破,而使无产阶级革命得以爆发。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在俄国展开了最伟大的人民革命, 领导这个革命的是革命的无产阶级,这个无产阶级又拥有千百万被地卞压迫和剥削的农民这 样一个重要的同盟者。因为当时在俄国和革命对立的是沙皇制度这样一个极丑恶的帝国主义 代表,它没有丝毫威信,并为全体人民所痛恨。虽然当时俄国资本主义不如法国或德国、英 国或美国发达,但是帝国主义的链条在俄国却比较薄弱。 在最近的将来,这个链条将在什么地方被突破呢?还是在它最薄弱的地方。比如说,这 个链条可能在印度被突破。为什么呢?因为印度有年轻的战斗的革命无产阶级,而这个无产 阶级又拥有民族解放运动这样一个无疑是伟大的和重要的同盟者。因为在印度和革命对立的 是外国帝国主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敌人,它没有丝毫威信,并为印度全体被压迫被剥削群 众所痛恨。 这个链条也很可能在德国被突破。为什么呢?因为,比如说,在印度发生作用的那些因 素,在德国也开始发生作用;同时,印度和德国在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别,当然不能不影响 到德国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正因为如此,列宁说: “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社会主义.不会是经过社会主义在这此国家里平衡‘成 熟’,ilu 会是经过一此国家对另一此国家进行剥削,经过对帝国主义战争中第一个战败国 家进行剥削,再加上对整个东力一进行剥削的道路来完成的。另一力一面,正是由于第一次 帝国主义战争的影响,东力一已经最终加入了革命运动,最终卷入了全世界革命运动的总漩 涡。”(见《列宁全集》俄文第 3 版第 27 卷第 41 } 416 页)① 简单地说:帝国主义战线的链条通常一定要在它最薄弱的环节被突破,但是无论如何不 一定要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无产者占百分之多少、农民占百分之多少等等的地方被突破。 正因为如此,计算个别国家内无产阶级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百分数,在解决无产阶级革命 问题时已经失去了第二国际的那些不了解帝国主义的、象害怕瘟疫那样害怕革命的书呆子们 所喜欢赋子它的特殊意义。 其次,第二国际的英雄们曾经断定说(现在仍然断定说):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 级革命之间隔着一道鸿沟,或者至少是一座万里长城,使这两个革命之间隔着一个相当长的 间断时期,在这个间断时期中,已经获得政权的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而无产阶级则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