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 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2012郴州) 诗歌鉴赏(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干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 10.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2分) 【答案示例: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干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 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岀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2012娄底)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15.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分) 16.“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
11.(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 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 国精神(1 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 2 分) (2012 郴州) 诗歌鉴赏(4 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案: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 10.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2 分) 【答案示例: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 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2012 娄底)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 分) 答: 15.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 分) 16.“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 分)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 分)
(2012岳阳) 咸阳值雨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l.·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略作分析。(2分) 1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 11.(2分)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 12.(2分)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 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 雨景。(答出“虚实结合”即可得满分) 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 景。(答出“联想”即可得满分) (2012株洲)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27.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分)。 28.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2012连云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6分)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6.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 7.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6.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 出活泼。 7.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2012南京)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阙题
(2012 岳阳) 咸 阳 值 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1. 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 ....略作分析。(2 分) 。 12.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 分) 。 11. (2 分)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 12. (2 分)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 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 雨景。(答出“虚实结合”即可得满分) 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 景。(答出“联想”即可得满分) (2012 株洲)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 分) 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 分) 27.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 分)。 28.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 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 分) (2012 连云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6—7 题。(6 分)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6.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 分) 7.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6.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 出活泼。 7.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2012 南京)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 分) 阙 题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