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认知的过程,是依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社会认知还必须依赖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类与归纳。例如,个人对于他人在许多场合下的行为作了相同的推断以后,就有可能把一些相对稳定的印象归结到此人的身上,推测他以后在相似的环境中,将会产生过去那样的行为方式。例如,如果此人在许多场合下都哭过,那么就可推断他在一定的场景中也会有哭的行为。人们就是通过社会认知来推断他人的行为的。人们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推测与判断时,往往根据自身的经验与体会来认识他人当时潜在的心理状态,即所谓“以已度人”。因此,这种推测与判断往往会发生偏差,特别是复杂的情况下,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与行为动机更易发生错误。三、社会认知的特征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自已所固有的认识结构。因此,即使是同样的社会刺激,由于各人的认知结构不同,必然会使其社会认知表现出种种特点。1、认知的选择性人们是根据外界社会刺激的性质及其价值大小而有选择地进行社会认知的。人们对于社会刺激的态度不同,可能认知也可能不予认知,它对人们带来的是奖励还是惩罚,是有益的还是无益的,各人都以既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从自已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对当前的社会刺激作出种种估计与猜测。如果估计该社会刺激将给自已带来奖励,有益于自已,就会选择它作为认知对象。例如,人们从报刊介绍中知道某部影片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均任,丁是设法争取观着。如果估计该社会刺激将给自已带来惩罚,或对自已不利,则往往采取置之不理或逃避行为,不以该社会刺激为认知对象。2.认知反应的显著性这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刺激下个人心理状态(情感,动机)所发生的菜些变化,这种变化将随着个人对社会刺激的意义所理解的程度而转移。人们的认知总是伴随着-定的情绪体验的,当理解该社会刺激对个人有很大利害关系时,认知反应是十分显著的,亦即其情感及动机等心理状态反应强烈。例如,当一个学生到高考录取通知单,得知考取符合自已心愿的大学时,心情十分激动,情感及动机反应强烈;当另一个学生左盼右盼拿到了通知单,得知自已被一所本人不愿去的学校录取时,心情同样也很激动,但方向相反,有一种强烈的失望情绪。如果认知确定该社会刺激与已无关或关系不大,则心情很少变化,或无动于裹。例如,刚吃过午餐的人看到食物并不会非常高兴,情绪并无波动,因为他已无进食需要,食物与他无关;如果一个十分饥饿的人面对食物,肯定是十分高兴,心情激动。3.认知行为的自我控制这是自我意识发挥作用的结果,使个体认知的强烈体验不被他人所觉察,从而使个体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19—
三、社会认知的范围1.表情的认知人是一种富有表情的社会人,人的表情乃是反映其身心状态的一种客观指标,例如,“喜气洋洋”、“气势汹凶”、“愁眉苦脸”、“眉开眼笑”等,都是标志着人们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面部表情来判断其心理,判断的正确程度是取决于判断者对他人表情的认知与解释。可以说,人们的表情是一种相当重要的社会刺激,尤其是面部表情更重要。此外,动作、姿态、说话的语调等,也是判断情感的客观依据,因为动作、姿态、说话的语调等也是属于人们的表情范围之内的种种形式。人的表情包括有后天学习获得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通过模仿他人,在口常生活中学会了各种表情的细微差别;按照表达情绪的身体部位来区分,表情可划分为三种类型:面部的情绪表达称为面部表情;身体各部分姿态的情绪表达称为身段表情;言语中声调、快慢、音色随情绪的变化称为语表情。(1)面部表情的判别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把判断情绪项目分为六类:①爱、喜欢、快乐;②惊奇:③恐惧、困苦;④愤怒、坚决:③厌恶;③歧视等。另有实验表明,对于面部表情判断的能力受到暗示和训练的影响极大。事实上,我们对于他人面部表情的判断总要受到各种附加信息的影响。年龄的增长也是影响对表情判断的因素。儿童最难判断蔑视,而这对成年人却并不费力。(2)身段表情的判别双手的表情在身段表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观察者判断双手所表示的表情的正确率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达到和面部表情一样的水平。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即使看不清他人的面孔,但只要能看到他的身体动作就能了解到他的情绪状态。舞蹈语汇严格来说就是身段表情动作。(3)言语表情的判别言语表情的重要性并不低丁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其判断的准确性儿乎和辨别面部表情时一样高。歌唱家、演说家主要是靠他们的声音来打动听众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通过人们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其情绪。现代社会心理学认为,判断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不能静态地单纯观察,必须在-定的被激发起来情绪的背景上才有可能正确判断,如仅仅观察其面部表情所作的判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现实生活中,在社交场合下,他人的面部表情只能作为判断其情绪状态的依据之一-,但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林传鼎教授指出,根据面部表情来识别和判断其基本情绪状态,依存于三个条件:其判断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其判断能力与本人的社会经验的积累有关;其判断能力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应当看到:一个人的表情能够反映他内在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面部表情更是如此。但是,在某些场合下,人的表情可以出其思想意识所控制,所以不但演员习惯于表达不同角色—20—
的表情,而且青少年的表情也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其内心的思想情感。因此,要正确认识他人的情感,主要依赖于认知者的生活经验。例如,生活中有形形色色不同人格特征的人,有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可以从他面部表情中直接反映出来,但有人喜气洋洋的表情可能是掩盖着他心底的悲哀。这只有依靠在社会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根据其一贯的表现,才能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地作出正确判断。当然,如果系统地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可能会获得可靠的信息。认识他人情绪时,与认知者关系亲密的对象,单凭面部表情对其情绪状态的判断,比较正确;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对于关系疏远的对象则难以正确判断。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对方的表情推测其心理状态,并作出自已相应的表情。例如,在马路上遇到熟人,对方向你微笑时,则自已也报之以微笑;对方如果表示无动于衷、熟视无睹,自己也难以表示出热情的态度。2.性格的认知对性格认知的研究并不容易,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缺乏科学的、客观的指标。指标必须确切地能够反映认知对象的性格,即指标的针对性与特异性。评价他人的性格存在着很大的个别差异。对同·-个人,不同个性的评价者会作出极不相同的性格评价。因此,对他人性格的真正认知,必须通过长期的观察了解才有可能,这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但对人们性格的某些方面,在较短时期内有可能推测到,如说话的强弱与快慢,能反映某人脾气的急缓。此外,了解一个人的过去生活情况,将有助于对其性格的认知。3.人际关系的认知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包括认识自已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融洽与否,对人们的学习与工作有较大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就会产生一种协调和谐的心理气氛,否则就会出现紧张的气氛。在和谐的心理气氛下,人与人之间会相互帮助、支持与鼓励;在紧张的心理气氛下,则会相互排斥,相互对立。所以,领导人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出相应的、必要的调整,以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四、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许多,下文归纳了若于基本的、较为重要的因素,它们是:认知对象的特点、认知活动当时的“情境(第四章第二节)、认知者自身的特点、社会固有印象的作用,以及逻辑推理定势的作用等。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认知活动并不是单个的因素单独地发生作用的,而往往是几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对认知活动发生作用。不过,在不同的情况下,某些因素的作用更大些,某些因素的作用可能较小。1.认知对象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认知对象,可以是某个个人、某个团体或具有社会意义的事物。由于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不同,因面认知结果也不同。由于认知对象的特点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果的情况,在生活中也很普遍。例如,当人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团体中,对每一个团体成员的认知程度并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这些成员本身的特点不尽相同。社会认知对象中,具体的个体是主要的一个方面。个体外部的表情、言语声调、行为以21—
及言语活动中所包含的实际意义等,都是社会认知的重要信息。如果是个陌生人,当时场景若并无特殊之处,则该人的外表是认知的重要因素;如果是个熟人,因为尚有许多其他信息作参考,认知活动就会深人到该人的内在本质,而并不限于外表。2.当时的情境社会认知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认知社会中他人行为的善恶是非不能脱离对当时情境的分析。3.认知者自身的特点认知者自身的特点对于社会认知有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有:个体的经验、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以及个体需求等。其功能是用来对认知对象加以分类和辨别。由于认知者本身已有的心理结构不同,所以他(她)对同一个社会刺激有不同的认知结果。(1)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即使对同··社会刺激,也有不同的认知内容。例如,对某一个人的认知,艺术家侧重注意其外貌、身材、姿势、语调等,伦理学家则侧重于观察该人的行为举止及道德品质;学者则可能侧重于考察该人的智慧、能力及专业知识。各人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结构也不同,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年龄小的人具有简单的认知结构,认知他人时往往采用两分法,或好人或坏人;具有复杂的认知结构的人,可以看到该认知对象的多样性,既能着到他积极品质的一面,又能看到他消极品质的面。(2)认知者的性格认知者性格不同会影响其认知结果。自信心强的人和自信心弱的人认知同-·对象时,前者有独立性,后者则往往因服从权威、迷信别人而使认知活动受暗示,变得人云亦云。一个平时好猜疑别人、具有猜疑性格的人,对他人动作和言语的认知,往往从猜疑的立场加以判断;一个具有内倾性格的人,判断与他交往的对方,总是以白己内倾性格去看待对方,发生一种投射作用。此外,自我意识的强弱也影响着人际间的认知结果,自我意识愈强,则认知他人的偏差愈大。已有的心理定势也影响着人们的认知结果。个人干了亏心事之后总是会“做贼心虚”。一个胆小怕事的人也会疑神疑鬼,一有风吹草动就认为要大祸临头了。(3)认知者的需要认知者需要不同,其认知结果亦不相同。例如将一群饥饿程度不等的人,首先让他们看几张乱涂乱画的图片,其中有几张图片是描写食物和其他物体,这些图片上都被盖上一层薄纱,无法看清楚图片的真实内容,然后要求他们根据回忆画出刚才看见过的图片内容。结果表明,饥饿时间越长的人越倾向于回忆图片上画着的是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实都可以说明认知者的需要决定了他的认知活动内容。如果人们走进新华书店随便看看,那么人们只会大致浏览:但如果有人想买一本英语词典,那么他就会首先寻找书架上的英语词典。这是因为人们的需要使之特别容易摄取外界有关的信息。4.社会固有印象的作用所谓社会固有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的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22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有社会固有印象的成分。人们生活在同一条件下容易产生共同点,如果人们的社会生活、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地位、文化水准等方面大致相同,就会其有很多共同点。同时,社会固有印象具有先人为主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固有印象与职业、地区、性别、年龄等方面有关。也就是说,职业、地区、性别、年龄等都可以成为各种固有印象形成的基础。许多描述不同地区、城市中市民性格差异的社会固有印象反映出整体概括的一般认知。例如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城市人的性格比较等。可以说,社会固有印象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人们不仅对曾经接触过的人具有固有印象,即使是从未见过面的人,也会根据间接的资料与信息产生固有印象。例如,对不同国籍的人,也会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应当看到,先人为主的作用,虽然会影响人们的认知,但这种认知往往是-些肤浅的认知。要对他人作出深刻的认识,必须经过不断的交往,并不断地修正头脑中由于社会固有印象作用所造成的印象。第四节行为理论一、行为模型行为模型可由如下公式表达:B = HELP其中B——Bchavior,英文意为行为H-—Heritage,英文意为遗传;E—Envinonment,英文意为环境;LLeam,英文意为学习;P-Persue,英文意为追求或目标动机,HELP整个连起来,意为帮助:Help。通过运用英文单词来表达行为的模型,目的是简洁明了,便于说明影响和作用行为的几个基本因索。上述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单词中:遗传因素(H)在受精卵形成时已经决定,后天几乎无法对其施加影响;环境(E是个体孕育、成长、成熟的客观环境,它包括胎儿出生前母体内的环境,以及出生后所经历的家庭、社会环境。环境对生命个体发育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它是通过个体对社会环境认知的不同程度而实现其不同作用的。学习(L)是个体发展中必经的历程,个体经过尝试与练习使行为发生变化。学习与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会提高学习成效;积极的客观环境,对个体行为的成长与发展,会起到诱发、促进的作用,这也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价值之一。追求(P)是个体对实现目标角色的行动,是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动机表达,它是个体行为的较为直接的原因,是需求的行为表现,它可以解释在社会环境中此时此刻个体为什么具有这样的行为,而不足别的其他行为。因此,通过行为模型,可以说明人的行为及行为素质受遗传、环境、学习和追求目标等这四项基本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帮助(HELP)义是行为在社会坏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必然—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