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之歌 亲情是一支古老的藤, 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 遒(qi强健,有力)劲的枝蔓里, 写满了思念、宽容、等待, 凝聚了过去、现在、未来 亲情是一片深情的海, 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和夏日里瑰丽的诗篇。 博大的胸怀里, 贮藏着憧憬、思念、眷恋, 充满着欢乐、希冀、关爱。 亲情是一条金丝带, 让心相拥,让爱汇集。 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 千年万年寻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
亲情之歌 亲情 是一支古老的藤, 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 和对往事的缠绵。 遒(qiú强健,有力)劲的枝蔓里, 写满了思念、宽容、等待, 凝聚了过去、现在、未来。 亲情 是一片深情的海, 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和夏日里瑰丽的诗篇。 博大的胸怀里, 贮藏着憧憬、思念、眷恋, 充满着欢乐、希冀、关爱。 亲情 是一条金丝带, 让心相拥, 让爱汇集。 历史分不开, 岁月剪不断, 千年万年寻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
归有光
解释题目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 只有一丈见方的斗蜜。为什么给书斋取 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 是说宅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 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 住过,有纪念意义。 志”即“记”,是古代记叙物 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 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 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 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 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 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 住过,有纪念意义。 解释题目
走近作者(4-1) 归有光(1506-1571):字熙 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明代著 名古文家。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 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 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嘉定安 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他 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 生 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1506-1571):字熙 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明代著 名古文家。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 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 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嘉定安 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他 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 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 郁郁不得志。 走近作者(4-1)
走近作者(4-2) 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 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源 出于《史记》,取法于唐隶八火家,风 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 ”。当射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请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ni) 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 桥梁
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 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源 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 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 一 ”。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nài) 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 桥梁。 走近作者(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