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管理学》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理论的基 本框架及其沿革,并通过管理智能这条主线,掌握基本管理职能 的内涵和内容 2、通过基本管理职能的学习,初步了解管理学科基本分支的相关 内容,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成本 管理、财务管理等内容,从而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能够利用管理学知识对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相关案例进 行简单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讲授管理学的各项职能及其管理实践,同 时提供大量教学案例消化理解职能理论。由于学生缺乏管理实践,在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将有一定难度 教学对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教学时数]:72学时 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每章的教学重点与 难点、具体的教学方式、学时分配、复习思考题、考试考核点等,详见下例) 第一章管理的性质、对象与方法(4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者的职能 特点,以及管理学的内容体系。重点把握管理的本质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管理的本质特征的掌握。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3学时、讨论和习题课1学时)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1学时) 什么是管理
1 《管理学》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 通过《管理学》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理论的基 本框架及其沿革,并通过管理智能这条主线,掌握基本管理职能 的内涵和内容 2、 通过基本管理职能的学习,初步了解管理学科基本分支的相关 内容,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成本 管理、财务管理等内容,从而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 使学生能够利用管理学知识对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相关案例进 行简单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讲授管理学的各项职能及其管理实践,同 时提供大量教学案例消化理解职能理论。由于学生缺乏管理实践,在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将有一定难度。 [教学对象]: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教学时数]: 72学时 [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每章的教学重点与 难点、具体的教学方式、学时分配、复习思考题、考试考核点等,详见下例) 第一章 管理的性质、对象与方法 (4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者的职能 特点,以及管理学的内容体系。重点把握管理的本质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管理的本质特征的掌握。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3学时、讨论和习题课1学时) 第 一 节 管理的概念 ( 1学时 ) 一、 什么是管理
管理与管理学的关系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1学时) 管理具有生产力的属性 管理具有生产关系的属性 三、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四、管理的服务性 第三节管理的对象(1学时) 、人力资源 二、物力资源 三、财力资源 四、信息资源 第四节管理的方法(1学时) 行政方法 经济方法 三、教育方法 四、数量分析方法 复习与思考题 1.管理的定义是什么,是否只重用于工商企业? 2.管理的特征是什么? 3.如何认识管理的性质?它对管理实践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章管理与管理学的发展(4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学习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全面理解管理理论和实 践的历史结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管理科学的形成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3,讨论1学时) 第一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25分) 管理的起源 二、管理实践的发展 第二节人类早期的管理思想(1学时) 人类早期的管理思想 资本主义前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管理科学的形成(1学时)
2 二、 管理与管理学的关系 第 二 节 管理的性质 ( 1学时 ) 一、 管理具有生产力的属性 二、 管理具有生产关系的属性 三、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四、 管理的服务性 第 三 节 管理的对象 ( 1学时 ) 一、 人力资源 二、物力资源 三、财力资源 四、 信息资源 第 四 节 管理的方法 ( 1学时 ) 一、 行政方法 二、经济方法 三、教育方法 四、数量分析方法 复习与思考题: 1. 管理的定义是什么,是否只重用于工商企业? 2. 管理的特征是什么? 3. 如何认识管理的性质?它对管理实践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章 管理与管理学的发展 (4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学习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全面理解管理理论和实 践的历史结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管理科学的形成。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3,讨论1学时) 第 一 节 管理的产生和发展(25分 ) 一、 管理的起源 二、 管理实践的发展 第 二 节 人类早期的管理思想(1学时 ) 一、 人类早期的管理思想 二、 资本主义前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 三 节 管理科学的形成(1学时 )
、资本主义经济 泰罗、法约尔与管理科学的诞生 第四节管理科学的发展(25分) 社会人时代与行为科学的诞生 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第五节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25分) 、管理学的概念 、管理学的特点 第六节管理学的发展趋势(25分) 、影响未来管理学发展的几大因素 、管理学发展的趋势 复习与思考题: 4.泰罗与法约尔的思想有何异同? 5.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6.你同意Ⅹ.Y理论吗?为什么? 第三章管理者的基本分析(4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管理者的基本职能以及管理者的分 类、技能结构与时间分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管理管理者的分类、技能结构与时间分布。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2学时、讨论和习题课2学时) 第一节管理者的基本职能(1学时) 管理者的定义 二、关于管理职能的争论 三、管理者的五大职能 第二节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角色(1学时) 管理者的管理角色理论 管理者的管理角色理论与职能理论的关系 第三节管理者的分类、技能结构与时间分布(1学时) 管理者的分类 管理者的技能结构
3 一、资本主义经济 二、泰罗、法约尔与管理科学的诞生 第 四 节 管理科学的发展(25分 ) 一、 社会人时代与行为科学的诞生 二、 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第 五节 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25分) 一、管理学的概念 二、管理学的特点 第 六 节 管理学的发展趋势(25分) 一、影响未来管理学发展的几大因素 二、管理学发展的趋势 复习与思考题: 4. 泰罗与法约尔的思想有何异同? 5.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6. 你同意X.Y理论吗?为什么? 第三章 管理者的基本分析 (4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管理者的基本职能以及管理者的分 类、技能结构与时间分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管理管理者的分类、技能结构与时间分布。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2学时、讨论和习题课2学时) 第 一 节 管理者的基本职能( 1学时 ) 一、 管理者的定义 二、 关于管理职能的争论 三、管理者的五大职能 第 二 节 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角色( 1学时 ) 一、 管理者的管理角色理论 二、管理者的管理角色理论与职能理论的关系 第 三 节 管理者的分类、技能结构与时间分布( 1学时 ) 一、 管理者的分类 二、管理者的技能结构
三、管理者时间在各种职能上的一般分布 四、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的管理者的时间分布及意义 第三节管理者的素质要求(1学时) 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 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三、管理者的性格要求 四、当前我国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与能力状况 复习与思考题 7.管理者分为哪几类? 8.管理者的技能结构与时间分布的关系? 9.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第四章管理环境:外部约束力量分析(4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组织面临的约束,学会如何在环境 约束下管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分析组织环境的系统模式。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2学时、讨论和习题课2学时) 第一节管理环境的定义与分类(1学时 环境的定义与作用 管理环境的分类 三、管理环境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节管理的制度环境(1学时) 制度环境的含义 加强管理与深化改革的关系 第三节管理的经济环境(1学时) 当代经济环境发展的三大趋势 经济环境变化对管理创新的影响 第四节管理的技术环境(0.5学时)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管理发展的影响
4 三、管理者时间在各种职能上的一般分布 四、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的管理者的时间分布及意义 第 三 节 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1学时 ) 一、 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 二、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三、管理者的性格要求 四、当前我国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与能力状况 复习与思考题: 7. 管理者分为哪几类? 8. 管理者的技能结构与时间分布的关系? 9. 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第四章 管理环境:外部约束力量分析 (4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组织面临的约束,学会如何在环境 约束下管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分析组织环境的系统模式。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2学时、讨论和习题课2学时) 第 一 节 管理环境的定义与分类 ( 1学时 ) 一、 环境的定义与作用 二、 管理环境的分类 三、 管理环境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第 二 节 管理的制度环境 ( 1学时 ) 一、 制度环境的含义 二、 加强管理与深化改革的关系 第 三 节 管理的经济环境 ( 1学时 ) 一、 当代经济环境发展的三大趋势 二、 经济环境变化对管理创新的影响 第 四 节 管理的技术环境 ( 0.5学时 ) 一、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管理发展的影响
三、不同技术条件下管理的重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管理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管理的文化环境(0.5学时) 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文化分类的四个维度 三、中、美、日三国文化的特点 四、社会伦理与管理者的道德责任 复习与思考题 10.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有哪些影响? l1.什么是外部环境,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2.什么是内部环境,管理者如何认识和改变内部环境? 第五章计划原理(4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计划的概念和基本过程,了解计划 的分类掌握计划与目标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目标成本法的掌握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计划概述(1学时) 、计划职能的概念与特点 计划的种类和作用 三、计划的原则 第二节计划的形式、编制和评价(1学时) 计划的形式 二、计划编制工作的程序 三、计划编制工作的具体方法 四、计划的评价 五、计划的调整与修订 第三节计划的形式、编制和评价(1学时) 计划的形式 计划编制工作的程序 三、计划编制工作的具体方法 、计划的评价
5 三、不同技术条件下管理的重点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管理发展的影响 第 五 节 管理的文化环境 ( 0.5学时 ) 一、 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二、文化分类的四个维度 三、中、美、日三国文化的特点 四、社会伦理与管理者的道德责任 复习与思考题: 10.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有哪些影响? 11.什么是外部环境,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2.什么是内部环境,管理者如何认识和改变内部环境? 第五章 计划原理 (4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计划的概念和基本过程,了解计划 的分类掌握计划与目标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目标成本法的掌握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 一 节 计划概述( 1学时 ) 一、 计划职能的概念与特点 二、 计划的种类和作用 三、 计划的原则 第 二 节 计划的形式、编制和评价( 1学时 ) 一、 计划的形式 二、 计划编制工作的程序 三、 计划编制工作的具体方法 四、计划的评价 五、计划的调整与修订 第 三 节 计划的形式、编制和评价( 1学时 ) 一、 计划的形式 二、 计划编制工作的程序 三、 计划编制工作的具体方法 四、 计划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