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春大学旅游学院TheTourismCollegeof Changchun University《园林植物学》课程教案2018年7月
1
学科基础必2018-2019学课程类型授课时间修课程年第一学期2018级授课对象考试考核方式风景园林第十章植物类群s10一1植物分类基础知识s10一2植物的基本类群章节标题第十章植物类群教学内容、第十章植物的类群与演化810一1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一、分类的意义和方法植物分类学是对各类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按分类学准则排列成分类系统,并对已确定的分类单元进行科学命名的学科。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三个独立和相关的分类学领域。目的:探索植物的系统发育及其进化的历史,揭示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多层次能反映植物界亲缘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自然分类系统”。有利于人们认识生物各个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掌握植物的生存发展规律,为更广泛、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自然界丰富的植物资源提供方便。人为分类法:人们为了自己的方便,主要是凭借对生物的某些形态结构、功能、习性、生态或经济用途的认识将生物进行分类,而不考虑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和演化发展的本质联系,因此所建立的分类体系是人为分类体系。例如,将生物分为陆生、水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果树、蔬菜等。自然分类法:按照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和演化发展的本质联系,在鉴定、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特别强调分类和系统发育的关系,符合系统发育的原则。二、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界kingdom、门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共七级。2
2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必 修课程 授课时间 2018-2019 学 年第一学期 授课对象 2018 级 风景园林 考核方式 考试 第十章 植物类群 § 10—1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 10—2 植物的基本类群 章节标题 第十章 植物类群 一、教学内容 第 十 章 植物的类群与演化 § 10—1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一、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植物分类学是对各类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按分类学准则排列成分类系 统,并对已确定的分类单元进行科学命名的学科。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三个独 立和相关的分类学领域。 目的:探索植物的系统发育及其进化的历史,揭示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亲缘关 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多层次能反映植物界亲缘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自然分类系 统”。有利于人们认识生物各个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掌握植物的生存发展 规律,为更广泛、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自然界丰富的植物资源提供方便。 人为分类法:人们为了自己的方便,主要是凭借对生物的某些形态结构、功 能、习性、生态或经济用途的认识将生物进行分类,而不考虑生物亲缘关系的远 近和演化发展的本质联系,因此所建立的分类体系是人为分类体系。例如,将生 物分为陆生、水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果树、蔬菜等。 自然分类法:按照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和演化发展的本质联系,在鉴定、分 类的基础上,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特别强调分类和系统发育的关系,符合系统 发育的原则。 二、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界 kingdom、门 division、纲 class、目 order、科 family、属 genus、种 species 共七级
在每一级之前,都可增加一个“总或超级”,而在每一级之下插入一个“亚级”,在动物、细菌及某些植物中的亚科下属之上有“族”。种:有一定自然分布区,能够相互交配并能产生正常可育的后代的一类自然生物群体。下设有亚种、变种和变型。变种:在同一生态环境的同一种群内,某些个体或种群,在形态、分布、生态或季节上,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异,并有了稳定的遗传性,既称为变种。品种:通常把经过人工选择而形成的有经济价值的变异列为品种,不属于自然分类系统的分类单位。三、植物的命名:最早由林奈提出,根据国际上共同的命名规则,给每一种生物取一个科学的名称,称为学名,以求统一,便于交流。双名法:植物学名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需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名,末尾附有定名人姓氏(缩写)。例如:玉米ZeamaysL.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四、植物检索表:定距检索表、平行检索表S10一2植物的基本类群按照两界生物系统,植物界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根据植物构造的完善程度可分为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两大类,共15门。二、教学目标及要求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植物界的类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物种的概念、分类的等级单位;植物界的类群四、教学过程设计1.课程导入2.内容讲授3.巩固练习4.归纳小结5.作业布置3
3 在每一级之前,都可增加一个“总或超级”,而在每一级之下插入一个“亚 级”,在动物、细菌及某些植物中的亚科下属之上有“族”。 种:有一定自然分布区,能够相互交配并能产生正常可育的后代的一类自然 生物群体。下设有亚种、变种和变型。 变种:在同一生态环境的同一种群内,某些个体或种群,在形态、分布、生 态或季节上,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异,并有了稳定的遗传性,既称为变种。 品种:通常把经过人工选择而形成的有经济价值的变异列为品种,不属于自 然分类系统的分类单位。 三、植物的命名: 最早由林奈提出,根据国际上共同的命名规则,给每一种生物取一个科学的 名称,称为学名,以求统一,便于交流。 双名法:植物学名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需大 写,第二个词为种名,末尾附有定名人姓氏(缩写)。 例如:玉米 Zea mays L.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四、植物检索表:定距检索表、平行检索表 § 10—2 植物的基本类群 按照两界生物系统,植物界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根据植物构造的完善程度可分为高等植物和低 等植物两大类,共 15 门。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植物界的类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物种的概念、分类的等级单位;植物界的类群 四、教学过程设计 1.课程导入 2.内容讲授 3.巩固练习 4.归纳小结 5.作业布置
五、相关资源六、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4
4 五、相关资源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