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 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6, 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 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 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 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 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 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 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 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 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 船″意象,"危檣独夜舟灬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苏轼因乌台诗 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己雷鸣。敲 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 海寄余生。"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 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 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 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 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晩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 西涧》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 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6、颜色类 白:纯洁无暇;丧事:红:热情奔放青舂喜事,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 和: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 的生活。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娥眉(蛾眉):美女:峨眉:高尚的德行;青 青子矜:有才能的人。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 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 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 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 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 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怀桔:指孝顺双亲。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 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 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 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 的形象的代称。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 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 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ν咏絮 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 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
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 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 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 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 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 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 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 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 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 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 11 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 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 “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苏轼因“乌台诗 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 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 海寄余生。”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 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 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 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 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 西涧》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 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6、颜色类 白:纯洁无暇;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 和;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 的生活。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娥眉(蛾眉):美女;峨眉:高尚的德行;青 青子矜:有才能的人。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 “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 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 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 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 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怀桔:指孝顺双亲。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 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 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 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 的形象的代称。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 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 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 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 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
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8、地点: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乡村:思归厌俗田 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南山代表隐居的 地方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 的军营。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 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9、其他类 (1)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 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 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雪:琼玉、碎玉、冰花 六出:信:鸿雁、尺牍、尺素;亡国:后庭花。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 感的孤独,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 短暂的人生或事物: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酒:欢悦得意失意愁 苦: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 ¨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月亮:在我 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 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 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 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①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 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②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 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③ 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 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2)古诗中的节令 ①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 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②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 《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③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 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 ④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 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寒食节禁火三日,换新火种。例如唐 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⑤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 ⑥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 春游的节日。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8、地点: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乡村:思归厌俗田 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南山代表隐居的 地方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 的军营。.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 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9、其他类 (1)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 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 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雪:琼玉、碎玉、冰花、 六出;信:鸿雁、尺牍、尺素;亡国:后庭花。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 感的孤独,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 短暂的人生或事物;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酒:欢悦得意失意愁 苦;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 “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月亮:在我 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 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 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 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①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 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②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 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③ 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 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2)古诗中的节令 ①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 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②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 《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③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 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 动。 ④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 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寒食节禁火三日,换新火种。例如唐 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⑤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 ⑥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 春游的节日。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