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 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笑有鸿儒 儒 ②人不堪其忧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 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 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 精神品质?(3分) 答案:8.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9.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 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 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10答案:托物言 志倾听、思考、记忆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厦门市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 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臧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 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 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 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 11
11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 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① 谈 笑 有 鸿 儒 鸿 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 堪 9.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 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 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 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 精神品质?(3 分) 答案:8.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9.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 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 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10 答案:托物言 志 倾听、思考、记忆 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厦门市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14—17 题(14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 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 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 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 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 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 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 分)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 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 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14.(3分)每个解释1分。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③所以,因此 15.(2分)D 16.(4分)每句2分。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1)(2分)各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 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 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 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 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眉山市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 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 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 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 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 微弱的样子
12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 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 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 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 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 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 分) 14.(3 分)每个解释 1 分。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以,因此 15.(2 分) D 16.(4 分)每句 2 分。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1)(2 分)各 1 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 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 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 2 分,语言 1 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 2 分。 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 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 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 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眉山市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 12~15 题。(10 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 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 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 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 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 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相去数十步 径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 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12.B1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②牧童从树上 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14.D15.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 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 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南京市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桕?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 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 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 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 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 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13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 一狼 径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 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 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 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12.B 1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②牧童从树上 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14.D 15.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 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 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南京市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 7—12 题。(12 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 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 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 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 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 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2 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案:7.D8.A9.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10.不复饮酒/ 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月色美好;幽静。 浙江省宁波市 文言文阅读(16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 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 yunyu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 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 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 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4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 文: ▲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 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 分) 答: ▲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 分) 答: ▲ 答案:7. D 8. A 9.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10.不复饮酒/ 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月色美好;幽静。 浙江省宁波市 文言文阅读(16 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 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亭亭净植 ② 陶 后 鲜 有 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 莫能肖 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 最恰当的解释是( )。(2 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 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 的品性 答案:18.①树立②少③说出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 分) 19.B(2分)20.A(2分) 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 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妩”各0.5分) 22.B(2分) 23.香 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洁 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黄冈 【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 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 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 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惩山北之塞( (2)固不可彻() (3)甚矣,汝之不惠( (4)虎亦寻卒去(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15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 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 态度; ( 乙 ) 文 将 兰 比 作 “ 文 王 、 孔 子 、 屈 原 之 徒 ”, 让 我 们 领 悟 到 兰 的品性。 答案:18.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 分。每格 l 分) 19.B(2 分) 20.A(2 分) 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 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 22.B(2分) 23.香 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 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 0.5 分) 24.洁 身自好 高洁(2 分)(意思接近即可) 黄冈 【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 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 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 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1)惩.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彻.( )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卒去( )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 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