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 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 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 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 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 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分) 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干士 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2分)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12.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4(1)当面指责(2)满一年(“一年”也可) 15.(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翻 译时大意得1分.“谤讥”“闻”译对得1分) (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翻译时大意得1 分,“前”“顾”译对各1分) 16.(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都能接受 进谏,并付诸行动 黄石市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 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6 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 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 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 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 ①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 小孺子:年轻人。 ③ 三旦:三天。④ 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 务:一心,一定。 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 分) 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干士 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4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 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每小题 3 分) (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 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2 分)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12 .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3 B 14(1)当面指责 (2 )满一年(“一年”也可) 15.(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翻 译时大意得 1 分.“谤讥”“闻”译对得 1 分) (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翻译时大意得 1 分,“前”“顾”译对各 1 分) 16.(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 )都能接受 进谏,并付诸行动。 黄石市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9——13 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 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齐地方千里 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义项有:①作 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sh”,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②作名词,规 律,气数。三读“shuo”,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 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 读音 词 义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 公以了用 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 的严重。(2分) 答案:11.B12.翻译:(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 等奖赏。(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 13.广开言路(纳谏) 不杀烛邹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 可)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 盐城市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15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
7 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 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 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 ”,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 ,规 律,气数。三读“ shuò ”,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 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 分) 读音: 词 义: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 王 , 以 富 国 强 民 ; 乙 文 晏 子 劝 谏 的 目 的 是 为 了 让 景 公 , 以 免 落 下 “ 爱 鸟 轻 人 ” 的 罪 名 。 甲 文 邹 忌 进 谏 时 采 用 了 的方 法说 服齐 王, 乙文 晏子 进谏 时 采 用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 的严重。(2 分) 答案:11.B 12.翻译:(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 等奖赏。(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 13.广开言路(纳谏) 不杀烛邹 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 可)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 盐城市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 11-14 题。(15 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
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 (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 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 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 1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 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 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 种?请说说理由。(5分) 答案:11.(D)12.①偏爱②实在、确实③担任④离开13.①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 偶尔来进谏。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14.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 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 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辽宁十二市 (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8-10题。(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乙]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 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 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仄陋:狭窄浅薄。 ④维:维 系。⑤弼:纠正。 8.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9.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2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
8 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 (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 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 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 1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 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 孙 叔 敖 为 楚 令尹 ④ 身 已 贵 而骄 人 者 民 去 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 种?请说说理由。(5 分) 答案:11.(D)12.①偏爱 ②实在、确实 ③担任 ④离开 13.①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 偶尔来进谏。 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14.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 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 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辽宁十二市 (一)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 8—10 题。(10 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乙] 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 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 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③仄陋:狭窄浅薄。 ④维:维 系。 ⑤弼:纠正。 8.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9.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2 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
9.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 二、(一)8.(1)偏爱(2)间或,偶然(3)侍奉(4)道义(每题1分,共4分) 9.(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 晏子赶走了他。(大意对即可,每句1分,共2分。) 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 谏:(1分)高缭:侍奉三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1分)不起(大意对即可,2分) 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大意对即可,2分)共4分 南充市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 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 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 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1)渔人甚异之( (2)阡陌交通( (3)颖脱不羁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辍(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 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26.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 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答案:24.(1)对……感到惊异(2)交错相通(3)束缚,约束(4)停止(2分) 2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9 9.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 分) 二、(一)8.(1)偏爱 (2)间或,偶然 (3)侍奉 (4)道义(每题 1 分,共 4 分) 9.(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 晏子赶走了他。(大意对即可,每句 1 分,共 2 分。) 10.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 谏;(1 分)高缭:侍奉三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1 分)不起(大意对即可,2 分) 启 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大意对即可,2 分)共 4 分 南充市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 24-27 题(10 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 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 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 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 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辍 ( )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 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 分) 答 :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 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 分) 答 : 27.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答案:24.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 分) 2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 分)
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 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太原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 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 又(yi):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 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 是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要诚卒 (4)卒亡天下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 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 家》等文章内容。 答案:10.(1)同“邀”,邀请(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确实(4)终于 (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2.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慘遭遇说 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 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济宁市
10 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 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 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 分) 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太原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 9~12 题。(13 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 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 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 乂(yì):安定。 9 . 用 自 己 的 语 言 回 答 : 甲 文 村 中 人 来 到 桃 花 源 的 原 因 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 是 。(2 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 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 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 家》等文章内容。 答案:10.(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2.示例 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 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 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 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济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