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编 (08·无锡)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 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 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 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ⅶ,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 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 容乃日:“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 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 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芳容泣而志之 (2)药之可以即愈 (3)且吾有大事未了 (4)闻言色动 9.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1分) (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2分) 11.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8.(4分)(1)记:记住(2)给……吃药:吃药:用药治(3)结束:完:了结(4) 脸色:神色:面色 9.(2分)C 10.(3分)(1)(1分)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得分点:岂)(2) (2分)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得分点:为 “当告以故”句式)(句子翻译基本通顺,看得分点) 11.(2分)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 (08·南通)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 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 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 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 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 “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
1 2008 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编 (08·无锡)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 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 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 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 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 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 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 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 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芳容泣而志.之 (2)药.之可以即愈 (3)且吾有大事未了. (4)闻言色.动 9.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 10.翻译下列句子。(3 分) (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1 分) (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2 分) 11.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8.(4 分)(1)记:记住 (2)给……吃药 ; 吃药;用药治 (3)结束;完;了结 (4) 脸色;神色;面色 9.(2 分)C 10.(3 分) (1)(1 分)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得分点:岂) (2) (2 分)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得分点:为: “当告以故”句式)(句子翻译基本通顺,看得分点) 11.(2 分)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 (08·南通)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 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 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 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 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 “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
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不敢东乡: 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 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2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敌国不敢谋( 百姓不信( 方是之时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4分)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2.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4分) 23.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4分) 十年春,齐师代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 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20、①率领②国家③信任④正当,在 2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如田文。 22、要点:①性情率真②心胸开阔③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④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⑤ 善于与同僚沟通 23、要点:取信于民;善于用人 (08·泰州)钱若水为同州推官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讼①于州,州命录事 参军鞠②之。录事尝贷于富民不获,乃劾③富民父子共杀女奴,富民不胜榜楚④,自诬服⑤。 具狱上,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留之且旬日,知 州屡趣⑥之不能,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诣知州,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 奴,今得之矣。”知州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⑦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 则某灭族。”知州曰:“推官之赐,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 自求得之,我何与焉?”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论奏其功,若水固辞。于是远近 称之。(节选自宋·李元纲《厚德录》) 「注]j①讼:诉讼,打官司。②录事参军:州府低级官职,一般掌管文书。鞠:审讯犯人。 2
2 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不敢东乡: 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 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2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 敌国不敢谋( ) 百姓不信( ) 方是之时(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4 分)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2.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4 分) ① ② 23.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4 分) 十年春,齐师代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 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20、①率领 ②国家 ③信任 ④正当,在 2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如田文。 22、要点:①性情率真 ②心胸开阔 ③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④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 ⑤ 善于与同僚沟通 23、要点:取信于民 ;善于用人。 (08·泰州)钱若水为同州推官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讼①于州,州命录事 参军鞠②之。录事尝贷于富民不获,乃劾③富民父子共杀女奴,富民不胜榜楚④,自诬服⑤。 具狱上,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留之且旬日,知 州屡趣⑥之不能,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诣知州,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 奴,今得之矣。”知州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⑦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 则某灭族。”知州曰:“推官之赐,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 自求得之,我何与焉?”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论奏其功,若水固辞。于是远近 称之。(节选自宋·李元纲《厚德录》) [注]①讼:诉讼,打官司。②录事参军:州府低级官职,一般掌管文书。鞠:审讯犯人
③劾:审决讼案。④榜:泛指各种酷刑:楚:痛楚。⑤诬服:含冤服罪。⑥趣:催促。⑦械: 枷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知所之() (2)皆以为得实() (3)上下皆怪之()(4)微使君之赐()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译文: (2)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 译文 14.读完上面这则故事后,说说钱若水有哪些高尚品格 12.(1)到……去:(2)认为:(3以…为怪,对……感到奇怪:(4)非,(如果)没有。(每小题 13.(1)只有若水怀疑这个案子(1分,“之”翻译错误不得分),留下了案子(案件),好几天都 没有决断(1分,“决”译成“判断”“判决”也得分,译错不得分)。 (2)那人奔到若水的厅堂(1分,“趋”或“诣”译错不得分),(但若水关上大门,拒绝他进来 (1分) 14.能注重调査,慎重、周密办案,高度负责:(1分)谦虚,不居功。 (08·梅州)细柳营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 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 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孑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 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 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 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土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 D.吾欲入劳军 军细柳 8.用现代汉语翻译“其将固可袭而虏也”。(3分) 我的翻译 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正面表现了将士们 的 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 。(4分) 7.3 B 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 重点字词每译错1个扣0.5 分) 严阵以待(士气高昂:戒备森严):治军严明(带兵有方)
3 ③劾:审决讼案。④榜:泛指各种酷刑;楚:痛楚。⑤诬服:含冤服罪。⑥趣:催促。⑦械: 枷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不知所之( ) (2)皆以为得实( ) (3)上下皆怪之( ) (4)微使君之赐( ) 13.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完上面这则故事后,说说钱若水有哪些高尚品格。 12.(1)到……去;(2)认为;(3)以……为怪,对……感到奇怪;(4)非,(如果)没有。(每小题 1 分) 13.(1)只有若水怀疑这个案子(1 分,“之”翻译错误不得分),留下了案子(案件),好几天都 没有决断(1 分,“决”译成“判断”“判决”也得分,译错不得分)。 (2)那人奔到若水的厅堂(1 分,“趋”或“诣”译错不得分),(但)若水关上大门,拒绝他进来 (1 分)。 14.能注重调查,慎重、周密办案,高度负责:(1 分)谦虚,不居功。 (08·梅州)细 柳 营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 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 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 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 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 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3 分) A.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 D. 吾欲入劳军. 军.细柳 8.用现代汉语翻译“其将固可袭而虏也”。(3 分) 我的翻译 : 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正面表现了将士们 的 ,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 。(4 分) 7. 3 B 8. 3 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 (重点字词每译错 1 个扣 0.5 分) 9. 4 严阵以待(士气高昂;戒备森严);治军严明(带兵有方)
(08·梅州)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 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日:“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是罪一也。( (2)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2分) 我的翻译: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2分) 我的感悟 (08·南宁)东施①效颦 西施②病心③而颦④其里⑤。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 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 子·天运》 【注释】①东施:越国的丑女。②西施:越国的美女。③病心:心口疼。④颦:皱眉 ⑤里:乡里 【相关链接】邯郸学步 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选自《庄子·秋水》) 选文大意:有个寿陵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很好看,就赶去邯郸学习人家的步法。可是, 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技巧,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结果只好爬着回 家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美:认为……美(1分)(2)挈妻子而毒之走去:离开(1分) 1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她(丑女)只知道(西)邹眉很美,却不知道(西)邹眉显得美的原因。 12.阅读上文及链接材料,请针对东施和寿陵人失败的原因,给其中一位提一点建议。(3 分) 我想对你说:建议对方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1分),不可盲目效仿(1分)如 有其他建议:言之有理也可;语言中苜(分)恶搞或嘲讽酌情扣分 (08·宜昌)观月(有删改) ◆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 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 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 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 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2)尽却:全部退
4 (08·梅州)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 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是.罪一也。( ) (2)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2 分) 我的翻译: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2 分) 我的感悟: (08·南宁)东施①效颦 西施②病心③而颦④其里⑤。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 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 子·天运》) 【注释】①东施:越国的丑女。②西施:越国的美女。③病心:心口疼。④颦:皱眉。 ⑤里:乡里。 【相关链接】 邯郸学步 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选自《庄子·秋水》) 选文大意:有个寿陵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很好看,就赶去邯郸学习人家的步法。可是, 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技巧,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结果只好爬着回 家。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美:认为……美(1 分) (2)挈妻子而毒之走去:离开(1 分) 1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她(丑女)只知道(西)邹眉很美,却不知道(西)邹眉显得美的原因。 12.阅读上文及链接材料,请针对东施和寿陵人失败的原因,给其中一位提一点建议。(3 分) _____,我想对你说:建议对方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1 分),不可盲目效仿(1 分)(如 有其他建议:言之有理也可);语言中肯(1 分)恶搞或嘲讽酌情扣分 (08·宜昌)观 月(有删改) ◆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 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 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 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 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2)尽却:全部退
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 6.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2分) 7.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2分) 8.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2分) 9.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2分) 6、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7、宜:适合是:此、这 8、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9、八月之望 (08·武汉)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 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 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⑩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6分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释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3)咨其风土 咨 8.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译文 9.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2分 A.交友B.考察C.读书 10.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3分) 7.(1)放下(2)到(3)询问(共6分,每个2分。) 8示例: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 才停止。(共4分。) 9A(2分)10.勤奋、严谨、专注(3分。) (08·青岛)楚人养狙①一一刘基 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 木之实,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②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 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 ③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④郁离子曰:世有以术④使民而无道揆⑤者,其如狙公乎?帷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 其术穷矣。(选自《诚意伯文集》 注:①狙(j):猕猴。②部分:此处指分派。③寤:同悟。④术:权术。⑤道揆:法度, 准则。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5 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 6.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2 分) 7.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2 分) 8.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2 分) 9.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2 分) 6、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7、宜:适合 是:此 、这 8、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9、八月之望 (08·武汉)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 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 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6 分)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释: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诣: (3)咨其风土 咨: 8.翻译下面的语句。(4 分)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2 分) A.交友 B.考察 C.读书 10.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放下(2)到(3)询问(共 6 分,每个 2 分。) 8.示例: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 才停止。(共 4 分。) 9.A(2 分)10.勤奋、严谨、专注(3 分。) (08·青岛)楚人养狙①――刘基 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 木之实,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②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 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 寤。③ ③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④郁离子曰:世有以术④使民而无道揆⑤者,其如狙公乎?帷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 其术穷矣。(选自《诚意伯文集》 注:①狙(jū):猕猴。②部分:此处指分派。③寤:同悟。④术:权术。⑤道揆:法度, 准则。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