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Ⅹ”(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 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云哟内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任务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19.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 请简要谈谈。(2分) 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嵌 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 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 一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 ②不可名 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6 18.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Ⅹ”(2 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 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云哟内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任务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19.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 请简要谈谈。(2 分) 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 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 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 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 分) 甲 文 : 乙 文 :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 分)
10.答案:①因为 ②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 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 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 〔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问 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 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 亻及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自《后汉书·郭亻及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 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 观之 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 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 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 至少两条)(2分) 答案:10.A11.C12.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
17 10.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 写 评分:每小题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江 汉 油 田 仙桃市 潜江市 文言文比较阅读(11 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 期》) 〔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 “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 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 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 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 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 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 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理解。(5 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 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 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 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 至少两条)(2 分) 答案:10.A 11.C 12.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
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13.(1)做人要讲信用(答 出“讲信用”之意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 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 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 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 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 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 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 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 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 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 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 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 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会天大雨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C.援谓之曰 D.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欲自请击之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11.【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2 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12.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18 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13.(1)做人要讲信用(答 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 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 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昆明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 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 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 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 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 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 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 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 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 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 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A.会.天大雨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C.援谓.之曰 D.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 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11.【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2 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12.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