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2008年辽宁省十二市鞍山市中考命题改革调研试题 语文试卷( 班级 题号 一 总分 得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得分评卷人 、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姓名 1.将下面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内。( 分) 龙吟虎啸 金戈铁马 第 :2.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一装裝 天真是人性纯度的一种标致。在成年人身上,既使偶露天真也 非常可爱。天真并不诉诸知识,大学或中专都不培养人的天真,或 次 者说那里只戕害天真。天真只能是性情的流露。 (1)请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改 改 语 (2)请给加点的词注音。(1分) 文 质 监 订线内不要答 偶露 (3)画线语句是作者的一个观点,在保持原观点不变的情况 下,换一种说法。写在下面。(1分) 3.请选出依次填入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2分)() (1)没有必要因叶落而紧张,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 因为一花凋零 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 不了整个人生 控 2)小的事物也有大的境界,小事也能」 出大道理,即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3)语言上的沟通 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在饱览本 卷 国文化之余,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外国的文化。 20086题线 鞍山语文调研试卷(一)第1页(共12页)
鞍山语文调研试卷(一)第1页(共 12 页) 学 校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2008.6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2008 年辽宁省十二市鞍山市中考命题改革调研试题 语文试卷(一)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试卷满分 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 分) 1.将下面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内。(2 分) 龙吟虎啸 金戈铁马 2.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4 分) 天真是人性纯度的一种标致。在成年人身上,既使偶露天真也 非常可爱。天真并不诉诸知识,大学或中专都不培养人的天真,或 者说那里只戕害天真。天真只能是性情的流露。 (1)请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2 分) _________改_________ _________改_________ (2)请给加点的词注音。(1 分) 偶露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语句是作者的一个观点,在保持原观点不变的情况 下,换一种说法。写在下面。(1 分) 3.请选出依次填入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2 分) ( ) (1)没有必要因叶落而紧张,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 因为一花凋零__________________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 不了整个人生。 (2)小的事物也有大的境界,小事也能__________________ 出大道理,即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3)语言上的沟通_________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在饱览本 国文化之余,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外国的文化。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4)请相信自己就是晴空中美丽彩虹上的一条色柱 你只会现出一种色彩,但你是有用的,彩虹因你而美丽 A.荒芜反应开拓既然 B.荒芜反映开阔纵然 C.荒废反映开拓纵然 D.荒废反应开阔既然 4.读下面的语段,结合语境修改①、②两个病句,每句只改动 处,把正确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①人生往往是那样坎坷,有时是阳光灿烂,有时也会阴云满天 阴云常常会给人的心理投下阴影。可是,②这不能够成为自己畏缩不 前的理由吗?不能!人生是短暂的,我们都想在短暂的一生中得到社会 的承认,反映真正的自我价值,那就要为社会创造价值。那些愁眉不 展、郁郁寡欢的人,那些会发高水平牢骚的人,那些以为世态炎凉、 红尘若梦的人,他们遇到一点点不幸便以为自己是人世间最不幸的人, 他们不想也不会为社会创造价值,社会也不会承认他们的。只有那些 信心十足的人一一当然绝不是盲目自信,只有他们才能创造出生命的 价值 ① ② 5.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仿照前两个分句填空。(2分) 坚强是什么?坚强是泰山悬崖上迎风劲舞的青松,是寒冬腊月里傲 雪盛开的腊梅,是 6.请将下面关于文学名著的表格填充完整。(4分) 作品名称 作者作品中的人物相关情节 施耐庵 大闹五台山 《骆驼祥子》 7.请按原文填空。(12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 明朝散发弄扁舟。 (2)君不见走马川行, (3)天边树若荠 (4) ,道阻且跻 (5)《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6)《卜算子·咏梅》一词中描写梅花生长环境恶劣的词句是 鞍山语文调研试卷(一)第2页(共12页)
鞍山语文调研试卷(一)第2页(共 12 页) (4)请相信自己就是晴空中美丽彩虹上的一条色柱,_________ 你只会现出一种色彩,但你是有用的,彩虹因你而美丽。 A.荒芜 反应 开拓 既然 B.荒芜 反映 开阔 纵然 C.荒废 反映 开拓 纵然 D.荒废 反应 开阔 既然 4.读下面的语段,结合语境修改①、②两个病句,每句只改动一 处,把正确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①人生往往是那样坎坷,有时是阳光灿烂,有时也会阴云满天。 阴云常常会给人的心理投下阴影。可是,②这不能够成为自己畏缩不 前的理由吗?不能!人生是短暂的,我们都想在短暂的一生中得到社会 的承认,反映真正的自我价值,那就要为社会创造价值。那些愁眉不 展、郁郁寡欢的人,那些会发高水平牢骚的人,那些以为世态炎凉、 红尘若梦的人,他们遇到一点点不幸便以为自己是人世间最不幸的人, 他们不想也不会为社会创造价值,社会也不会承认他们的。只有那些 信心十足的人——当然绝不是盲目自信,只有他们才能创造出生命的 价值。 ①________________ _ ②_______ _______ 5.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仿照前两个分句填空。(2 分) 坚强是什么?坚强是泰山悬崖上迎风劲舞的青松,是寒冬腊月里傲 雪盛开的腊梅,是_________。 6. 请将下面关于文学名著的表格填充完整。(4 分) 作品名称 作者 作品中的人物 相关情节 施耐庵 大闹五台山 《骆驼祥子》 祥子 7.请按原文填空。(12 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 。 , 明朝散发弄扁舟。 (2)君不见走马川行, , 。 (3)天边树若荠, 。 , 。 (4) ,道阻且跻。 , 。 (5)《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 , , ; , 。 (6)《卜算子·咏梅》一词中描写梅花生长环境恶劣的词句是 , 。 ,
(⑦)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 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 (8)十年春, 8.口语交际(2分)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0级大地震,很多和我们同龄 的孩子失去父母姐妹悲痛万分。请你为他们发一条安慰他们的短信。 得分/评卷人二、阅读(满分6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9~12题。(10分) 【甲】公与之乘,成无长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 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有矣 :9解释选文中的字或词。(2分) (1)居 (2)遂逐 10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浪线的句子。(2分)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个语段。(4分) 【甲】 12.请你结合全文写出曹刿或李广的性格特点。(2分) 鞍山语文调研试卷(一)第3页(共12页)
鞍山语文调研试卷(一)第3页(共 12 页) (7)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 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 。” (8)十年春, 。 。 8.口语交际(2 分)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 8.0 级大地震,很多和我们同龄 的孩子失去父母姐妹悲痛万分。请你为他们发一条安慰他们的短信。 二、阅读(满分 60 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 9~12 题。(10 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 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9.解释选文中的字或词。(2 分) (1)居: (2)遂逐: 10.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浪线的句子。(2 分)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个语段。(4 分) 【甲】 【乙】 12.请你结合全文写出曹刿或李广的性格特点。(2 分)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5分) (选自《读者(2008.12)-卷首语》,作者:文烛) 孩子,来生我们一起走 口文烛 孩子 妈妈 快抓紧妈妈的手 别担忧 去天堂的路 天堂的路有些挤 太黑了 有很多同学朋友 妈妈怕你碰了头 我们说 快抓紧妈妈的手 不哭 让妈妈陪你走 哪一个人的妈妈 都是我们的妈妈 妈妈 哪一个孩子 怕天堂的路太黑 都是妈妈的孩子 我看不见你的手 没有我的日子 那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妈妈 孩子 你别哭 你走吧 泪光照亮不了 前面的路 我们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让我们自己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慢慢地走 和爸爸的拳头 妈妈 你要记住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我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我们还要一起走 来生一起走 13读完全诗后,你认为应用怎样的语调语速朗读这首诗?(2分) 14读完全诗后,你有什么感触?(3分) 鞍山语文调研试卷(一)第4页(共12页)
鞍山语文调研试卷(一)第4页(共 12 页)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3—14 题。(5 分) (选自《读者(2008.12)--卷首语》,作者:文烛) 孩子,来生我们一起走 □文烛 孩子 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碰了头 快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 怕天堂的路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那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我们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 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 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 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地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一起走 13.读完全诗后,你认为应用怎样的语调语速朗读这首诗?(2 分) 14.读完全诗后,你有什么感触?(3 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5~20题。(17分) 母亲的信仰 口杨如雪 这几年,母亲过生日,会有一些不认识的人上门为她祝寿。这些 人,有信佛的,有信基督的,还有什么也不信的。他们除了信自己的 神,还信面前这个驼背、矮小、戴灰色头巾的不识字的农村老太太。 我常常想,我的母亲,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叫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在心灵上归顺于她 我小时候,觉得母亲不是特别爱我,甚至还怀疑过自己是后娘生 的。每当我手里有一点点好吃的东西,这时候有个没娘的孩子跑过来 盯着那东西狠瞅,而母亲正巧又在旁边,我就知道我的权利不保了 母亲一定会叫我分给那个小孩子至少一半。一开始我是不情愿的,母 亲说:“你饿,他也饿。你还有娘,他没娘。”既然他也饿,又没娘, 我势必不能独吞。 所以我吃东西的时候,很害怕那些没娘的孩子突然冒出来。幸亏 我们村这种情况不多,只有五六个。他们不是母亲生的,但是在我家 餐桌上的权利,和我一样大。我喝稀的,他们也喝稀的;我吃稠的, 他们自然也吃稠的。 我还很害怕穷人,我们家本来就很穷,但是还有比我们更穷的 他们一来,母亲就坐不住了,她总得找点东西给人家,南瓜条啦,干 菜啦,土豆啦,“穷帮穷”这是母亲的信条,“总不能叫人家空着手 回去吧”。好像我们家是一座宝山金库。 我还很害怕鳏寡孤独。一见到这些人,母亲的腿就走不动了。她 和孤儿寡妇、家有不孝儿女的老人、病人、甚至傻子、瘫子、要饭的 简直是一大家族。她陪着他们一块儿抹眼汨、叹气,替他们想办法, 出主意。我记事的时候,她40多岁,高大、强壮、能说能干,是很有 点办法的 脏、臭、口齿不清、智力低下,“这些人不是人渣吗?”有一回, 个要饭的疯女人刚被家人从我们家领走,我实在忍受不了心中的厌 恶,对母亲抱怨。母亲挥手“啪”给了我一个耳光。这是母亲第一次 也是唯一一次打我,所以我记得很清楚。我还记得母亲当时说的话: “这人和你一样,也是爹生娘养的,饿了,肚子也会难受;冬天没衣 服穿,也会冷;你打她,她也会疼。你试试,你试试!”她哭了,她是 什么事儿都爱哭的。这一巴掌,把我打得从此变了一个人 需要帮助的人,总是那么多。母亲觉得自己没本事,深感痛苦 她拜过菩萨,她说菩萨有一千双手,一千双眼睛,是“千处祈求千处 应”的。母亲跪下去的时候,我站在旁边,觉得她可笑又可怜。菩萨 高高在上,管你这事儿吗?迷信。 鞍山语文调研试卷(一)第5页(共12页)
鞍山语文调研试卷(一)第5页(共 12 页)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15~20 题。(17 分) 母亲的信仰 □杨如雪 这几年,母亲过生日,会有一些不认识的人上门为她祝寿。这些 人,有信佛的,有信基督的,还有什么也不信的。他们除了信自己的 神,还信面前这个驼背、矮小、戴灰色头巾的不识字的农村老太太。 我常常想,我的母亲,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叫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在心灵上归顺于她? 我小时候,觉得母亲不是特别爱我,甚至还怀疑过自己是后娘生 的。每当我手里有一点点好吃的东西,这时候有个没娘的孩子跑过来, 盯着那东西狠瞅,而母亲正巧又在旁边,我就知道我的权利不保了—— 母亲一定会叫我分给那个小孩子至少一半。一开始我是不情愿的,母 亲说:“你饿,他也饿。你还有娘,他没娘。”既然他也饿,又没娘, 我势必不能独吞。 所以我吃东西的时候,很害怕那些没娘的孩子突然冒出来。幸亏 我们村这种情况不多,只有五六个。他们不是母亲生的,但是在我家 餐桌上的权利,和我一样大。我喝稀的,他们也喝稀的;我吃稠的, 他们自然也吃稠的。 我还很害怕穷人,我们家本来就很穷,但是还有比我们更穷的。 他们一来,母亲就坐不住了,她总得找点东西给人家,南瓜条啦,干 菜啦,土豆啦,“穷帮穷”这是母亲的信条,“总不能叫人家空着手 回去吧”。好像我们家是一座宝山金库。 我还很害怕鳏寡孤独。一见到这些人,母亲的腿就走不动了。她 和孤儿寡妇、家有不孝儿女的老人、病人、甚至傻子、瘫子、要饭的 简直是一大家族。她陪着他们一块儿抹眼泪、叹气,替他们想办法, 出主意。我记事的时候,她 40 多岁,高大、强壮、能说能干,是很有 点办法的。 脏、臭、口齿不清、智力低下,“这些人不是人渣吗?”有一回, 一个要饭的疯女人刚被家人从我们家领走,我实在忍受不了心中的厌 恶,对母亲抱怨。母亲挥手“啪”给了我一个耳光。这是母亲第一次 也是唯一一次打我,所以我记得很清楚。我还记得母亲当时说的话: “这人和你一样,也是爹生娘养的,饿了,肚子也会难受;冬天没衣 服穿,也会冷;你打她,她也会疼。你试试,你试试!”她哭了,她是 什么事儿都爱哭的。这一巴掌,把我打得从此变了一个人。 需要帮助的人,总是那么多。母亲觉得自己没本事,深感痛苦。 她拜过菩萨,她说菩萨有一千双手,一千双眼睛,是“千处祈求千处 应”的。母亲跪下去的时候,我站在旁边,觉得她可笑又可怜。菩萨 高高在上,管你这事儿吗?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