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MarxistPhilosophy)课程代码:322010083学分:3总学时:54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先修课程: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使用教材:陈先达、杨耕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学习、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最终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真理。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主题,以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本课程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和辛勤耕耘。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5
马克思主义哲学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 (Marxist Philosophy) 课程代码:322010083 学分:3 总学时:54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使用教材:陈先达、杨耕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 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 执政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马 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 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 学生学习、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确立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最终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真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主题,以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为主线,全面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正确 认识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理解马克思主义 哲学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立场、观点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和辛勤耕 耘。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哲学的基础性问题,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重点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课时分配:6学时。第一节哲学的一般规定性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的对象2、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3、哲学与宗教二、哲学的性质和功能1、哲学的性质(1)哲学的时代性(2)哲学的阶级性(3)哲学的民族性2、哲学的功能(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哲学理论三、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2、如何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把哲学基本问题说成是无意义“伪问题”的错误表现四、哲学派别的划分1、哲学派别划分的标准: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及其具体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和斗争的根源6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6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哲学的基础性问题,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重点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 课时分配: 6 学时。 第一节 哲学的一般规定性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的对象 2、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3、哲学与宗教 二、哲学的性质和功能 1、哲学的性质 (1)哲学的时代性 (2)哲学的阶级性 (3)哲学的民族性 2、哲学的功能 (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哲学理论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 2、如何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把哲学基本问题说成是无意义“伪问题 ”的错误表现 四、哲学派别的划分 1、哲学派别划分的标准: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及其具体形态 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式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和斗争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2)一元论和二元论(3)哲学党性原则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1)可知论(2)不可知论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4、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社会历史条件2、科学前提3、理论来源4、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1)它是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概括(2)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3)以实践观点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1)无产阶级的阶级性(2)“批判的武器”一一改造世界的哲学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现时代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科学的发展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1)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2)必须坚持创新的观点(3)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1、毛泽东哲学思想(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论》(2)唯物主义辩证法:《矛盾论》7
马克思主义哲学 7 (2)一元论和二元论 (3)哲学党性原则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1)可知论 (2)不可知论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4、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历史条件 2、科学前提 3、理论来源 4、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1)它是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概括 (2)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 (3)以实践观点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唯 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1)无产阶级的阶级性 (2)“批判的武器 ”——改造世界的哲学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现时代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科学的发展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1)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 (2)必须坚持创新的观点 (3)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1、毛泽东哲学思想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论》 (2)唯物主义辩证法:《矛盾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唯物主义历史观: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实现了实践观和价值观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2)实现了两点论和系统论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3)实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了唯物史观(4)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协调统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及社会文明观(5)实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第四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1、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1)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于指导实践上下功夫(2)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行动的指南(1)在思想上自觉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定信念,梳理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2)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复习与思考题:1.为什么说思维和侧重点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3.如何理解马克思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地位和作用?4.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拓展阅读书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卡尔·马克思》、《论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几个问题》毛泽东:《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8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 (3)唯物主义历史观: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实现了实践观和价值观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实现了两点论和系统论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 (3)实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4)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协调统一,继 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及社会文明观 (5)实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1、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1)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 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于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2)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 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行动的指南 (1)在思想上自觉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定信念,梳理 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2)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 复习与思考题: 1.为什么说思维和侧重点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3.如何理解马克思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地位和作用? 4.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拓展阅读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列宁:《卡尔•马克思》、《论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毛泽东:《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以及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掌握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点问题:物质的根本属性及其特征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物质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课时分配:6学时。第一节节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1、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1)列宁的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2)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观)1、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概念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划清辩证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界限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4、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其规律性(1)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2)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三、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空观)1、辩证唯物主义的时间和空间概念2、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空间和时间:运动着的物质与时间和空间不可分(1)运动着的物质不可能离开空间和时间:划清与唯心主义时空观的界限(2)空间和时间也不可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划清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界限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哲学意义9
马克思主义哲学 9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以及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掌握意识的起源、本 质和作用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点问题: 物质的根本属性及其特征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物质性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 课时分配: 6 学时。 第一节 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1、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列宁的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观) 1、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概念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划清辩证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界 限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4、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其规律性 (1)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2)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三、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空观) 1、辩证唯物主义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2、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空间和时间:运动着的物质与时间和空间不可分 (1)运动着的物质不可能离开空间和时间:划清与唯心主义时空观的界限 (2)空间和时间也不可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划清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界限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