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中 序 正如饒佳榮先生在本書〈譯後記〉所說,《聯大》一書 頗費周折的中譯本的出版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為什麼英文版 (1998年)付梓11年以後,才有中譯本間世?總的來說,原因 有三:(1)西南聯大並沒有隨著這所大學的解散(1946年5月 4日)、三所成員學校遷回平津而結束。相反,聯大今猶在,而 且,毫無疑間,聯大的精神還將繼續生存下去。(2)因為聯大 一直都是有爭議的,翻譯的過程自然也會產生爭議。(3)骸書 的作者是個固執的怪物。 十年來,曾不止一次有人提議要與我合作,將拙著譯成中 文出版。對每個人,我都做了如下回覆:我很樂意合作,但任 何翻譯必須達到三個標準:(1)譯者須有比較扎實的英文根 柢;(2)譯者應具有較深的中文造詣;(3)譯稿需完全忠賁 原文,不得因為政治審查而有任何删節· 遺憾的是·提議譯本書的人都很容易證明他們能滿足(1) 和(2)雨兩條,但當他們得知我對第(3)個條件毫無協商的餘 地時,我們的討論便中止了。最後,又有一位在一家聲譽卓著 XV
的大學出版社工作的朋友跟我洽談翻譯出版事宜。我重申了上 述條件·並告訴她:「為了减少麻煩,您不妨先蘭一讀該書的 〈結語〉,請明確指出,哪些内容將作删改。也就是說,如果 西 聯 我關於1949年以後聯大知識分子與中國共產黨的矛盾的看法可 大 以接受的話·那麽這本書剩下的部分肯定就沒問題了。」她回 戰 覆說至少下面割線的句子必須修改: 與革命中的中國大學 後來的歷史證明,國民紫的膺败、無能和暴政·的碰被某 種更為糟糕的束西所取代。1949年套取政罐以後,共產業對知 城分子學術自由的言論和行為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壓制。 共產素在這些方面的控制·制除了個人言論自由的社會基 陡·展示個性的言論,必须跟現存的政治制度保持一致。 從50年代初的思想改造運動阴始,特别是從1957年以後毛 泽束主義者發動的歷次政治運動中·知識分子得到一個明確的信 虢:只有不再注重自我一一自尊的·獨立的·批判的自我一一他 們才能在新社會生存,壁图與生存成為不可兼得的選择· 儘管我很不願意讓這位我很敬重的朋友失笔·我還是作了 如下答覆: 經過慎重思考你我各自的立場,我不得不遗憾地說,出版 中譯本的時機尚未成熟·您要求删改的地方恰恰是關键的事實 所在:從1949年直到今天(赏際上该從延安整風運動算起)· 列穿主義政黨的理論和寶踐践踏了聯大同仁所奉行的學術思想 自由的準則和知誡分子的正義感。如果我不能清清楚楚地把道 個真相告訴讀者,那座·我就背叛了数百位聯大教師和校友的 信任一一正是他們真誠的協作,孩書才得以問世。否则·我也 將封不起中國现在和將來的政治與思想的领袖·因為如果他們
想創造一更加自由、問放·幸福的未枭·他們必须了解近代 中 中国的這段史實▣ 序 冒著畫蛇添足之虞·我請讀者痛定思痛,想想這齣虎毒 食子的革命悲剩一一這場革命背叛了它最熱誠的追隨者的信仰 和為之犧牲的精神·最終把他們變成了革命的對象。看到自己 為之奮鬥的政府肆無忌禪地進行狹隘、無謂的政治審查,當年 硯死如歸、慷慨陳詞的聞一多們肯定會掀翻棺材板,大鬧閻王 殿· 對那些不基了解當下中國對出版物如何進行審查的讀者, 請允許我饒舌幾句:恕我孤陋寡聞,我曾認為這種哪些書可以 出版、哪些書不能出版的審查是「上面」的條文·出乎意料的 是,事實剛好相反:由於事先並不清楚什麼書能通過審查,出 版社得承擔編輯·印刷圆害的昂貴代價,可是只要有一個字不 能通過·出版社就拿不到ISBN,骸書就不可能發行和銷售。 這種迫使「下面」進行自我審查的做法,比來自「上面」 的審查更厲售。編輯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剔除任何可能招惹麻 煩的文字·這種體制獎勵投機取巧·滑頭滑腦、如履薄冰·戰 戰兢兢的福輯·懲罰光明正大、坦蕩直言的編輯。這種體制使 領導層和國民不可能就新思想暢所欲言,而這些新思想恰恰是 政治和社會進步的推動力。 從那位編輯朋友對《聯大·結語》部分的反應中·我們 可以看出這種體制是多麼不可理喻。使我難以理解的不是那 些她挑出來審查的部分·而是那些她未加修改就完全接受的部 分·只要我沒有明確提到神聖不容質疑的中國共產黨的名號, 我就可以闡逃中國的領導層怎樣壓制學術自由、扼殺個性,與 國民黨統治者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腐敗、無能和暴政」。 xvii
我這位編輯朋友自然有理由断定審查者的懶惰·愚昧·、官僚作 風一一或許三者兼而有之。 西 由於我沒興趣參與這種自我審查的遊戲,《聯大》中譯本 的最終出版真可謂意外。對此,我們應感谢饒佳榮先生。2007 大 年11月,我突然收到一封重子郵件,附有完整的譯稿。這是饒 颗 先生的自我介紹信,他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讀過他為翻譯 《聯大》而改變他的生活的故事(見他的〈譯後記〉),我禁 中 不住讚歎他的積極、勤奮和執著。為堅持原則,在拒絕與其他 的 中 譯者合作之後,我感到我别無選擇,只能作如下回覆: 李 對於自我寄查·我毫無妥協之餘地·其一,这纯粹是我 的個性。其二·我認同聯大知識分子「成武不能屈」的傳統。 聞一多等人曾為此黻身,如果為了出版这相比之下颜得微不足 道的拙作中每本而逢背他們的這種高尚品德·我將無法面對自 己。我坠信1949年以後聯大傳統的遭遇對中图人民是一部柜好 的教材。掩益或粉饰这段歷史都是封讀者最大的不忠“ 不願看到饒先生艱辛的努力付諸東流,我留了一條後路: 希笔他能在港·台找到出版社。但是,在實際操作上仍有問 題:真正將譯稿付梓要求我們兩人密切合作。當時饒先生在北 京,而我準備到昆明和上海待半年。此外,有關聯大的素材資 料藏在我出租給他人居住的、位於雜吉尼亞(Virginia)夏洛 特雒爾(Charlottesville)的家裡,而我又總是來往於亞特蘭大 (Atlanta)、昆明、上海之間。 我不骸低估這位年輕朋友的才智和毅力。幾個月後,他 找到了一家再理想不過的出版社一一台北的傅記文學出版社。 這樣一來·政治審查便不成其為問題了。這家出版社是聯大校
友、已故的劉紹唐先生創辦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在台灣 做《聯大》一書的調研時,劉先生曾給予極大的幫助。此外, 中文版序 我們待在上海時,饒先生曾訪問寒舍。這次見面為我們合力修 钉譯稿奠定了基礎。返回美國後·我從夏洛特維爾找出重要的 原始資料… 易社強 2009年4月14日於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