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目 绪 论 目的 通过绪论的学习,掌握生物分界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生物分类学的基本 知识。 要求 生物分类的阶元 重点 种的定义 难点 双命名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结合启发式) 时间分配 绪论 第一节生物学的基本概述 分 什么是生物学? 1.定义:生物物学又称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 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2.生物的特性:统一的结构(病毒除外),新陈代谢,生长,发育 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性等。 3.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分 二生物的分界 一)生物的分界 动物 两界说(BC.200亚里士多德) 植物界 三界说(1860霍格1866年海克尔) 原生生物 四界说(1938年考柏兰) 原核生物界 五界说(1959年魏泰克) 真菌界 病毒界 六界说(1979年陈世骧) (二)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 植物 生产者 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动物 消费者 汲取有机物,利用能量 微生物 分解者 分解有机物,回归自然 生物学的基本分类知识 5分 (一).分类方法 1人为分类法:生活习性和形态
课目 绪 论 目的 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掌握生物分界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生物分类学的基本 知识。 重点 难点 生物分类的阶元 种的定义 双命名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结合启发式) 时间分配 20 分 25 分 5 分 绪 论 第一节 生物学的基本概述 一.什么是生物学? 1.定义:生物物学又称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 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2.生物的特性:统一的结构(病毒除外),新陈代谢,生长,发育、 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性等。 3.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二.生物的分界 (一).生物的分界 动物界 两界说(BC.200亚里士多德) 植物界 三界说(1860霍格1866年海克尔) 原生生物界 四界说(1938年考柏兰) 原核生物界 五界说(1959年魏泰克) 真菌界 病毒界 六界说(1979年陈世骧) (二).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 植物 生产者 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动物 消费者 汲取有机物,利用能量 微生物 分解者 分解有机物,回归自然 三.生物学的基本分类知识 (一).分类方法 1.人为分类法:生活习性和形态
2.自然分类法:形态、结构、亲缘关系、遗传特征等 10分 (二).分类依据 形态、结构、亲缘关系、遗传特征。同时借助比较胚胎学、古 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等。 15分 (三)分类阶元 界( Kingdom)门( Phylum)纲(Clas)目( Order)科 (Family) 属( Genas)种( Species) 10分 (四)种的定义:是分类的最基本阶元 一群具有相同的祖先,在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特征上彼此 相似,并占据一定自然分布区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一个种就是 个基因库。种是客观存在的。 15分 (五)种的命名——双名法 瑞典的分类学家一一林奈 属名(单数主格名词)+种名(形容词)+命名人 知识点:1分类的基本知识。 2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10 分 15 分 10 分 15 分 2.自然分类法:形态、结构、亲缘关系、遗传特征等 (二).分类依据 形态、结构、亲缘关系、遗传特征。同时借助比较胚胎学、古 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等。 (三).分类阶元 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 (Family) 属(Genas) 种(Species) (四).种的定义:是分类的最基本阶元 一群具有相同的祖先,在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特征上彼此 相似,并占据一定自然分布区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一个种就是一 个基因库。种是客观存在的。 (五).种的命名——双名法 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 属名(单数主格名词)+种名(形容词)+命名人 知识点:1.分类的基本知识。 2.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课目 专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发展 目的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基本知识,以 要求 便学生能够更好的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重点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及其类型 难点 了解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结合启发式) 时间分配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发展 10分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1、定义:指一个地区内的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包括基 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类型 25分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人口爆炸 2.资源枯竭 3.粮食短缺 4能源消耗 5战争 6环境污染 总体上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人祸 45分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 (二)确定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1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1)自然保护区:700多个、占国士面积的554% (2)国家公园:500多个 (3)自然遗迹保护区 (4)野生生物管理区 (5)景观保护区 (6)自然资源保护区 2生物多样性移地保护 (1)基因库 (2)收集库 (3)人工繁殖种 (4)动物园 (5)植物园 (6)水族馆 20分 五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课目 专题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发展 目的 要求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基本知识,以 便学生能够更好的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重点 难点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及其类型 了解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结合启发式) 时间分配 10 分 25 分 45 分 20 分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发展 一.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1、定义:指一个地区内的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包括基 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类型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人口爆炸 2.资源枯竭 3.粮食短缺 4.能源消耗 5.战争 6.环境污染 总体上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人祸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一).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 (二).确定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1.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1).自然保护区:700 多个、占国土面积的 5.54% (2).国家公园:500 多个 (3).自然遗迹保护区 (4).野生生物管理区 (5).景观保护区 (6).自然资源保护区 2.生物多样性移地保护 (1).基因库 (2).收集库 (3).人工繁殖种 (4).动物园 (5).植物园 (6).水族馆 五.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
(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
课目 第二章细胞(1) 目的通过对细胞的生命物质的学习,了解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和生命物质,重 要求 点要掌握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单体及结构 重点 蛋白质的组成单位 难点核酸的组成单体 蛋白质的结构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时间分配 第二章细胞学 第一节细胞的生命物质 5分 、细胞的组成元素 C、H、0、N、P、S、Ca、K、Fe、Na、和Mn等。 5分 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水和无机盐 1、水:游离水和结构水 2、无机盐:以离子状态存在 15分 (二)、糖类 1、组成元素:CH0,也有PSN 类型:单糖、二糖、多糖 此外粘多糖,几丁质、糖蛋白、糖质等 分 (三)、脂类 1、组成元素:CH0,也有PN 2、类型:中性脂肪、蜡、磷脂、激素、维生素等 分 (四)、蛋白质 1、组成元素:CH0N,也有P、S 2、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20种) 脂肪族氨基酸 芳香族氨基酸 杂环氨基酸 3、蛋白质的结构 级结构:氨基酸的种类和相互连接的顺序 级结构:α一螺旋β一折叠 级结构: 四级结构: 4、蛋白质的特性 分 (五)、核酸 1、组成元素:CH0N,也有P、S 2、核酸的结构单体:核苷酸(20种) 戊糖、磷酸、含氮碱基
课目 第二章 细胞 (1) 目的 要求 通过对细胞的生命物质的学习,了解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和生命物质 ,重 点要掌握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单体及结构 重点 难点 蛋白质的组成单位 核酸的组成单体 蛋白质的结构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时间分配 5 分 5 分 15 分 15 分 35 分 25 分 第二章 细胞学 第一节 细胞的生命物质 一、细胞的组成元素 C、H、O、N、P、S、Ca、K、Fe、Na、 和 Mn 等。 二、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水和无机盐 1、水:游离水和结构水 2、无机盐:以离子状态存在 (二)、糖类 1、组成元素:C H O,也有 P S N 2、类型:单糖、二糖、多糖 此外粘多糖,几丁质、糖蛋白、糖质等 (三)、脂类 1、组成元素:C H O,也有 P N 2、类型:中性脂肪、蜡、磷脂、激素、维生素等 (四)、蛋白质 1、组成元素:C H O N,也有 P、S 2、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20 种) 脂肪族氨基酸 芳香族氨基酸 杂环氨基酸 3、蛋白质的结构 一级结构:氨基酸的种类和相互连接的顺序 二级结构:α-螺旋 β-折叠 三级结构: 四级结构: 4、蛋白质的特性 (五)、核酸 1、组成元素:C H O N,也有 P、S 2、核酸的结构单体:核苷酸(20 种) 戊糖、磷酸、含氮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