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目 第二章细胞(2) 通过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习,掌握细胞的各部分结构,以便了解结构与 目的 要求 功能的统一,使学生认识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从而对细胞有一个综合性 的了解。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时间分配 第二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0分 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1、形态:球形、星形、扁平、立方形、长柱形、梭形等 2、大小 分 、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支原体、细菌、蓝藻等 2、真核细胞: 、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生物膜又称单位膜,不仅包在细胞表面形成细胞膜,而且将细胞 部分隔成细胞核与细胞质两部分 35分 (一)、细胞膜 1、结构特征 ①膜的流动性 ②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功能 ①持细胞形态结构的完整。 ②作为界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③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和能量的传递 ④细胞识别位点,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 ⑤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⑥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⑦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分 (二)、细胞壁 植物细胞壁的结构 1、胞间层:果胶质 2、初生壁: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 3、次生壁:纹孔 25分 (三)、细胞核 1、核被膜:两层膜 2、染色质: DNA RNA
课目 第二章 细胞 (2) 目的 要求 通过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习,掌握细胞的各部分结构,以便了解结构与 功能的统一,使学生认识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从而对细胞有一个综合性 的了解。 重点 难点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时间分配 10 分 15 分 35 分 15 分 25 分 第二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1、 形态:球形、星形、扁平、立方形、长柱形、梭形等 2、 大小: 二、细胞的类型 1、 原核细胞:支原体、细菌、蓝藻等 2、 真核细胞: 三、 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生物膜又称单位膜,不仅包在细胞表面形成细胞膜,而且将细胞内 部分隔成细胞核与细胞质两部分 (一)、细胞膜 1、结构特征: ① 膜的流动性 ② 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2、功能 ①持细胞形态结构的完整。 ②作为界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③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和能量的传递。 ④细胞识别位点,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 ⑤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⑥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⑦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二)、细胞壁 植物细胞壁的结构 1、 胞间层:果胶质 2、 初生壁: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 3、 次生壁:纹孔 (三)、细胞核 1、核被膜:两层膜 2、染色质:DNA RNA
课目 第二章细胞(3) 目的 通过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习,掌握细胞的各部分结构,以便了解结构与 要求 功能的统一,使学生认识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从而对细胞有一个综合性 的了解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 细胞骨架系统的类型 难点 内质网和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时间分配(三)、细胞核 10分 3、核仁( nucleolus) 4、核基质( nuclearmatrix) 30分 (四)、细胞骨架系统( cytoskeleton 细胞质骨架 (1)微丝( microfilament,MF) (2)微管( microtubule)与中心体( centros ome) (3)中间丝( intermediatefilamen t,IP)或中间纤维 (4)微梁( microtrabecularsystem) 20分 2、细胞核骨架 10分 、细胞膜骨架 细胞外基质 20分 (五)、细胞质和细胞器 1、内质网( endoplasmic reticulum,ER) ①粗面内质网( roughendoplasmicreticulum,PER) ②滑面内质网( smoot hendoplasmicreticu lum,SER) 10分 2、核糖体( ribosome 组成单位:大亚基和小亚基 ②功能
课目 第二章 细胞 (3) 目的 要求 通过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习,掌握细胞的各部分结构,以便了解结构与 功能的统一,使学生认识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从而对细胞有一个综合性 的了解。 重点 难点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骨架系统的类型 内质网和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时间分配 10 分 30 分 20 分 10 分 20 分 10 分 (三)、细胞核 3、核仁(nucleolus): 4、核基质(nuclearmatrix) (四)、细胞骨架系统(cytcskeleton) 1、细胞质骨架 (1) 微丝(microfilament,MF) (2) 微管(microtubule)与中心体(centrosome) (3) 中间丝(intermediatefilament,IP)或中间纤维 (4) 微梁(microtrabecularsystem) 2、细胞核骨架 3、 细胞膜骨架 4、细胞外基质 (五)、细胞质和细胞器 1、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 ① 粗面内质网(roughendoplasmicreticulum,PER) ② 滑面内质网(smoothendoplasmicreticulum,SER) 2、核糖体(ribosome) ①组成单位:大亚基和小亚基 ②功能
课目 第二章细胞(4) 通过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习,掌握细胞的各部分结构,以便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 目的 要求 ,使学生认识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从而对细胞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 细胞的分裂周期 难点 无丝分裂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时间分配 10分 3、高尔基复合体( golgicomplex) 分 4溶酶体( l ysosome):初级、次级、残余体 10分 5过氧化物酶体( peroxI9me)又称微体( mIcrobody) 分 6线粒体( mitochondria):光镜下,一般呈线状或粒状,线粒体的横径 一般为0.1-1um,长短不 ①结构:双层膜、基质、基粒等 ②功能: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第三节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35分 、细胞周期 S期:为DNA合成期( synthesisphase), C2期:为DNA合成后期,又称第二间隙期( gasphase2, M期:为有丝分裂期。 ①连续分裂细胞:如表皮基底层细胞、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部分骨髓 造血细胞。 ②休眠细胞:如某些淋巴细胞、肝细胞、肾细胞、大部分骨髓干细 胞等。这类细胞也称为co期细胞 ③终端分化细胞 10分 、细胞分裂 (celldivIsion,n) 细胞分裂的类型 细胞分裂有三种形式:无丝分裂直接分裂)、有丝分裂间接分裂)、减数分裂 (成熟分裂)。其中减数分裂为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一)、无丝分裂( anlitOSIS)常见于原核细胞,但真核生物的间质组织 肌肉组织和乳腺组织中也有。无丝分裂是最简单的细胞分裂方式:细胞体 积增大,核及核仁形成哑铃状,中部断裂,胞质缢缩,最后形成两个子细 胞。此过程无纺锤体形成
课目 第二章 细胞 (4) 目的 要求 通过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习,掌握细胞的各部分结构,以便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 一,使学生认识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从而对细胞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 重点 难点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分裂周期 无丝分裂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时间分配 10 分 10 分 10 分 25 分 35 分 10 分 3、高尔基复合体(golgicomplex) 4 溶酶体(1ysosome):初级、次级、残余体 5 过氧化物酶体(peroxi9me) 又称微体(mLcrobody) 6 线粒体(mitochondria): 光镜下,一般呈线状或粒状,线粒体的横径 一般为 0.1—1um,长短不一。 ①结构:双层膜、基质、基粒等 ②功能: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第三节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一、细胞周期 S期:为DNA合成期(synthesisphase), C2期:为DNA合成后期,又称第二间隙期(gapphase 2), M期:为有丝分裂期。 ①连续分裂细胞:如表皮基底层细胞、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部分骨髓 造血细胞。 ②休眠细胞: 如某些淋巴细胞、肝细胞、肾细胞、大部分骨髓干细 胞等。这类细胞也称为co期细胞。 ③终端分化细胞: 二、细胞分裂(celldivlsio,n) 细胞分裂的类型 细胞分裂有三种形式:无丝分裂(直接分裂)、有丝分裂(间接分裂)、减数分裂 (成熟分裂)。其中减数分裂为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一)、无丝分裂(anlitOSlS) 常见于原核细胞,但真核生物的间质组织、 肌肉组织和乳腺组织中也有。无丝分裂是最简单的细胞分裂方式:细胞体 积增大,核及核仁形成哑铃状,中部断裂,胞质缢缩,最后形成两个子细 胞。此过程无纺锤体形成
课目 第二章细胞(5) 通过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习,掌握细胞的各部分结构,以便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 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从而对细胞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重点掌握 要求 细胞分裂周期,尤其是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征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时间分配 (二)、有丝分裂 tllltoSIS):细胞周期通过C1、s、G2各期后,DNA加倍,到 分M期时,在一短暂的时间段内,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有丝分裂中核的变化最显著,可以看做是一个核改组的连续过程。根据有丝分裂中 的形态变化特征,将其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1)前期( prophase) (2)早中期( promet apha) (3)中期( metaphax) (4)后期( anaphaf) (5)末期( telophase) (6)胞质分裂期( cy tokinesis) 分 第四节细胞分化 分化 (differentiation)是指胚胎细胞或体内幼稚细胞,通过分裂与变化演 变为成熟细胞的过程。 细胞凋亡( apoptosls)概念,认为细胞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程序性的、细胞 固有的生物学过程,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的一种方式。 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胞体缩小,与周围细胞失去联系,细胞器变致密,核体积变小,核仁消 染色质浓集于核膜内表面下,形成新月形致密小斑块 ②染色体断裂,核膜与细胞膜均内陷,包裹胞内成分(胞浆、细胞器、破碎 的染色质及核膜)形成“泡”样结构,此为“凋亡小体”。最后,整个细胞均裂 解成这种“小体”。 ③凋亡小体被邻近的巨噬细胞或其他相关细胞识别、吞噬、消化。上述三个 ↑段维持时间很短,通常在几分钟、十几分钟内即可完成 考题 1.简述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试述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3.简述细胞各种膜性结构的关系 4.简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 6.试述电镜下细胞三大基本结构体系之间的关系。 7.名词解释:生物膜细胞骨架细胞周期
课目 第二章 细胞 (5) 目的 要求 通过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习,掌握细胞的各部分结构,以便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 一,使学生认识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从而对细胞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重点掌握 细胞分裂周期,尤其是有丝分裂。 重点 难点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时间分配 60 分 40 分 (二)、有丝分裂(tllltOSlS) :细胞周期通过 C1、s、G2 各期后,DNA 加倍,到 M 期时,在一短暂的时间段内,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有丝分裂中核的变化最显著,可以看做是一个核改组的连续过程。根据有丝分裂中 的形态变化特征,将其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1)前期(prophase) (2)早中期(prometaphax) (3)中期(metaphax) (4)后期(anaphaf) (5)末期(telophase) (6)胞质分裂期(cytokinesis) 第四节 细胞分化 分化(differentiation)是指胚胎细胞或体内幼稚细胞,通过分裂与变化演 变为成熟细胞的过程。 细胞凋亡(apoptosls)概念,认为细胞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程序性的、细胞 固有的生物学过程,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的一种方式。 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胞体缩小,与周围细胞失去联系,细胞器变致密,核体积变小,核仁消 失,染色质浓集于核膜内表面下,形成新月形致密小斑块。 ②染色体断裂,核膜与细胞膜均内陷,包裹胞内成分(胞浆、细胞器、破碎 的染色质及核膜)形成“泡”样结构,此为“凋亡小体”。最后,整个细胞均裂 解成这种“小体”。 ③凋亡小体被邻近的巨噬细胞或其他相关细胞识别、吞噬、消化。上述三个 阶段维持时间很短,通常在几分钟、十几分钟内即可完成。 思 考 题 1.简述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试述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3.简述细胞各种膜性结构的关系。 4.简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 6.试述电镜下细胞三大基本结构体系之间的关系。 7.名词解释:生物膜 细胞骨架 细胞周期
课目 第三章上皮组织(1) 通过上皮组织的学习,了解到上皮组织的组成和类型,掌握了各种上皮组织的分布 目的 部位,及其功能。 要求 上皮组织的类型 重点 上皮组织的共性特征 难点 被覆上皮类型与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时间分配 10分 第三章上皮组织 15分 第一节上皮组织的基本知识 一、上皮组织的定义 上皮组织的类型:根据上皮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5分 1、被覆上皮( eovenngepithelium) 2、腺上皮( elandularepithelium) 15分3、感觉上皮( enmryepithelium) 4、肌上皮( 5、生殖上皮( Zerminalepithelium) 、上皮组织的共同特点 ①细胞成分多,排列紧密,间质成分少,主要起连接作用。 ②细胞有明显的极性 ③上皮组织中缺少血管和淋巴管,细胞所需营养物质依靠深层结缔组织中的血 管通过渗透而供给 ④上皮组织内神经末梢较为丰富,能感受各种刺激。 ⑤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感觉和排泄等功能。 分 15分 第二节上皮组织的类型 被覆上皮 (一)、被覆上皮的类型和结构 1、单层上皮( simpleepithelium) 皮:心肛、血、#巴西可 单只平卜回皮t驷、靼腰,心包楼的面 其懦:泡、小空、“忄廿段 甲只煎层飞方:皮:号爪价、叩状底像泡、小x间哲分 层杜次二;、数,国震.著些而 硬犍 爬黛只三秋上反;叶贬道、等而 交移上皮;陷灰、舔的控而 角化:皮独阐皮 M只副扁节二!年角化配;1、管面 匠駐状,皮:眼伂 (1)单层扁平上皮( simplesquamousepi thelium)
课目 第三章 上皮组织(1) 目的 要求 通过上皮组织的学习,了解到上皮组织的组成和类型,掌握了各种上皮组织的分布 部位,及其功能。 重点 难点 上皮组织的类型 上皮组织的共性特征 被覆上皮类型与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时间分配 10 分 15 分 5 分 15 分 35 分 15 分 第三章 上皮组织 第一节 上皮组织的基本知识 一、上皮组织的定义 二、上皮组织的类型:根据上皮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1、 被覆上皮(eovenngepithelium) 2、 腺上皮(elandularepithelium) 3、 感觉上皮(senmryepithelium) 4、 肌上皮(myoepithelium) 5、 生殖上皮(Zerminalepithelium) 三、上皮组织的共同特点 ①细胞成分多,排列紧密,间质成分少,主要起连接作用。 ②细胞有明显的极性。 ③上皮组织中缺少血管和淋巴管,细胞所需营养物质依靠深层结缔组织中的血 管通过渗透而供给。 ④上皮组织内神经末梢较为丰富,能感受各种刺激。 ⑤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感觉和排泄等功能。 第二节 上皮组织的类型 一、 被覆上皮 (一)、 被覆上皮的类型和结构 1、单层上皮(simpleepithelium) (1)单层扁平上皮(simplesquamousepithel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