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卷(A)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文言文阅读(共42分) (一款写)(18分) 1.当年万里觅封候 (《诉衷情》) 2、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 3、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 ,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元夕》) 5、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7-8题(4分)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是指 8、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首联写远望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2)颔联写近望之势。“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 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3)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ε (4)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 横途淮为枳(节选)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盜。 王视晏子日:“齐人固善盜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盜,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吏二缚一人诣王诣:( (2)寡人反取病焉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 于令仪赠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之子 也。令仪曰:“汝素厚,何苦为盗耶?″日:“迫于贫耳!令仪问其所欲,日:“得十千足以度荒。”如其 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干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天明时负归。 盗大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市井:原指做买卖的地方,后用来称商人。②忤物:与人不合,触犯人。 12、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与“夜负十千以归”中“负”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负者歌于途 B、苍山负雪 C、天不负我也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如其言与之”一句的正确解释是下面的()(2分)
11 - 模拟试卷(A) 第一部分 阅读(90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42 分) (一默写)(18 分) 1.当年万里觅封候,________(《诉衷情》)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登高》) 3、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观书有感》) 4、________,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元夕》) 5、予独爱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6、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 7—8 题(4 分) 望 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是指 。 8、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⑴首联写远望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⑵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 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⑶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⑷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 9—11 题(8 分) 橘逾淮为枳(节选)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解释加点的字.(4 分) ⑴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 ) ⑵寡人反取.病焉 取:(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2 分) (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 12—15 题(12 分) 于令仪赠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之子 也。令仪曰:“汝素厚,何苦为盗耶?”曰:“迫于贫耳!”令仪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度荒。”如其 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天明时负归。” 盗大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市井:原指做买卖的地方,后用来称商人。 ②忤物:与人不合,触犯人。 12、选择题: ⑴下列加点的字与“夜负十千以归”中“负”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负者歌于途 B、苍山负雪 C、天不负我也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⑵“如其言与之”一句的正确解释是下面的( )(2 分)
A、如果他的话是骗人的 B、按照令仪的话做了 C、同意盗的话跟他讲和 D、按照他的话给了他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既去,复呼之,盗大恐。(2分) 14、于令仪让盗留下来的原因是 (3分) 5、这一个故事表现了于令仪_ 的品质。(3分) 、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蔚泓 ①传统的经济学认为,人都是自利的,从事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项经 济活动,只要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增加了自己的福利,就算是实现了效率。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 何实现效率。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这种理论,人们只要爱自己,只要不去损害别人的利益而能使自己的利益 最大化就是合理的 ②但现实中许多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许多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没有损害,甚至还能够增进别人福利 事情往往不能实现 ③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给两个人100元,由甲决定自己拿多少,乙决定自己是否接受甲的分配方案 如果乙接受甲的分配方案,则双方按照方案各拿各的钱:若乙不同意甲的提议,则两个人都一无所获。如 果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解释,甲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应该是自己拿99元,给乙1元,而且乙也应该能够接受 这个提议,毕竟得到1块钱比没有钱要好,尽管少了点,但也增加了福利。但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的提议 往往要遭到乙的反对而使得两个人什么也得不到。乙宁可自己得不到这1块钱,也不让甲得到那99元。 因为乙觉得这种分配方案虽然能够给自己带来1块钱的好处,但不公平程度太高,所以宁可不要这1块钱, 也不让甲“吃独食”。乙这样做不仅考虑到了福利问题,还着重考虑了公平问题。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 分配方案怎么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呢? ④因此,要真正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仅有自利是不够的,还必须利他。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 就是爱自己还要爱别人。 ⑤其实,无条件地爱别人也能够给自己带来福利的增加。这种纯粹的利他行为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增加 往往不是体现在当时,而是体现在纯粹利他行为发生一段时间之后。典型的利他行为是慈善捐款。 ⑥洛杉矶的企业家罗伯特·洛奇在捐钱出去的时候根本没有打赚回来的主意,但他在捐了几次款以后 发现,捐了款就能赚回来。因为慈善行为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洛杉矶的科学中心入口处的墙上刻着罗伯 特咯奇的名字,见者无不称赞),从而使自己有机会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物。洛奇因为(A.赞助B. 资助C.捐助D.捐赠)癌症研究的关系,成为一家创业制药厂的早期投资者。他当初投资的100 万美元已经增值了7倍,等到这家公司上市,可盈利30倍。洛奇在总结慈善捐款与赚钱的关系时说,他 花在慈善方面的每一块钱,都能够换回1.1-2美元 ⑦比尔·盖茨把自己从微软公司获得的30亿美元分红全部捐了出来。从2000年到2004年,比尔·盖 茨和他的夫人累计_(A.赞助B.资助℃.捐助D.捐赠)了10085亿美元。但比尔·盖 茨的产业都不断增值 ⑧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有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所以,即使是从自 利最大化的角度来看,什么时候都要记得,除了利己,还要利他。虽然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还没有富裕到可 以随意给别人捐献巨资的程度,但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给别人以关爱,使自己的生活因彼此之间的关爱而 充满幸福和快乐。爱从自己开始,但很多时候,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16、把第③段中反问句“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怎么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呢?”改为陈述句而意 思不变的一项是( A.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不怎么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 B.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可能使他利益不最大化 C.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只可能使他利益最小亻 D.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不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 17、从第⑥⑦段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同义词填在横线上。(4分) (1)洛奇因为 (A.赞助B.资助C.捐助D.捐赠)癌症研究的关系,成为一家创业
2 - A、如果他的话是骗人的 B、按照令仪的话做了 C、同意盗的话跟他讲和 D、按照他的话给了他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既去,复呼之,盗大恐。(2 分) 14、于令仪让盗留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 分) 15、这一个故事表现了于令仪________的品质。(3 分) 二、现代文阅读(4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6—20 题(20 分) 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蔚泓 ①传统的经济学认为,人都是自利的,从事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项经 济活动,只要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增加了自己的福利,就算是实现了效率。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 何实现效率。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这种理论,人们只要爱自己,只要不去损害别人的利益而能使自己的利益 最大化就是合理的。 ②但现实中许多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许多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没有损害,甚至还能够增进别人福利的 事情往往不能实现。 ③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给两个人 100 元,由甲决定自己拿多少,乙决定自己是否接受甲的分配方案。 如果乙接受甲的分配方案,则双方按照方案各拿各的钱;若乙不同意甲的提议,则两个人都一无所获。如 果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解释,甲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应该是自己拿 99 元,给乙 1 元,而且乙也应该能够接受 这个提议,毕竟得到 1 块钱比没有钱要好,尽管少了点,但也增加了福利。但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的提议 往往要遭到乙的反对而使得两个人什么也得不到。乙宁可自己得不到这 1 块钱,也不让甲得到那 99 元。 因为乙觉得这种分配方案虽然能够给自己带来 1 块钱的好处,但不公平程度太高,所以宁可不要这 1 块钱, 也不让甲“吃独食”。乙这样做不仅考虑到了福利问题,还着重考虑了公平问题。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 分配方案怎么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呢? ④因此,要真正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仅有自利是不够的,还必须利他。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 就是爱自己还要爱别人。 ⑤其实,无条件地爱别人也能够给自己带来福利的增加。这种纯粹的利他行为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增加 往往不是体现在当时,而是体现在纯粹利他行为发生一段时间之后。典型的利他行为是慈善捐款。 ⑥洛杉矶的企业家罗伯特·洛奇在捐钱出去的时候根本没有打赚回来的主意,但他在捐了几次款以后 发现,捐了款就能赚回来。因为慈善行为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洛杉矶的科学中心入口处的墙上刻着罗伯 特·洛奇的名字,见者无不称赞),从而使自己有机会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物。洛奇因为 (A.赞助 B. 资助 C.捐助 D.捐赠)癌症研究的关系,成为一家创业制药厂的早期投资者。他当初投资的 100 万美元已经增值了 7 倍,等到这家公司上市,可盈利 30 倍。洛奇在总结慈善捐款与赚钱的关系时说,他 花在慈善方面的每一块钱,都能够换回 1.1-2 美元。 ⑦比尔·盖茨把自己从微软公司获得的 30 亿美元分红全部捐了出来。从 2000 年到 2004 年,比尔·盖 茨和他的夫人累计 (A.赞助 B.资助 C.捐助 D.捐赠)了 100.85 亿美元。但比尔·盖 茨的产业都不断增值。 ⑧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有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所以,即使是从自 利最大化的角度来看,什么时候都要记得,除了利己,还要利他。虽然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还没有富裕到可 以随意给别人捐献巨资的程度,但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给别人以关爱,使自己的生活因彼此之间的关爱而 充满幸福和快乐。爱从自己开始,但很多时候,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16、把第③段中反问句“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怎么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呢?”改为陈述句而意 思不变的一项是( )(2 分) A.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不怎么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 B.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可能使他利益不最大化。 C.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只可能使他利益最小化。 D.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不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 17、从第⑥⑦段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同义词填在横线上。(4 分) ⑴洛奇因为 (A.赞助 B.资助 C.捐助 D.捐赠)癌症研究的关系,成为一家创业
制药厂的早期投资者。 (2)比尔盖茨和他的夫人累计 (A.赞助B.资助C.捐助D.捐赠)了100.85亿美 但比尔盖茨的产业都不断增值。 18、概括第⑥、⑦两段的事实论据 这两个事实论据论证了 (6分) 19、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 (5分) 20、对本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段中,“人们只要爱自己,只要不去损害别人的利益而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 化就是合理的”这一观点是有局限性的 B.本文的论证过程是总分总结构。 C.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和叙述 D.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和例证法,有力地阐述了论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三袋米 王恒绩 ①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便去世了,只给娘俩儿留下了两间残破不堪的瓦房。母亲 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过着清贫的生活。 ②那时,村里没有电,儿子每天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清清晰晰地将母爱密 密地缝进儿子的衬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班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 竹,噌噌地长高了。 ③这年秋天,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此时,积劳成疾的母亲却因患病已千不了农活,家里有时连裹 腹之粮都没有。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三十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 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子的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的。放心, 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子却固执地说:“不『母子二人僵持着。 母亲见说不通,便挥起粗糙的巴掌,结结实实地甩在了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 ④儿子终于回到学校上学去了。没多久,母亲来到学校,一瘸一拐地挪进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 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锁紧了眉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 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母亲立 刻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⑤又一个月初,母亲又背着一袋米一瘸一拐地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不管 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干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来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 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 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又红了脸不吱声了,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⑥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脸上堆着比哭还难看的笑。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呵斥道:“哎, 我说你怎么顽固不化呀!这杂色米你今天是怎样背来的,还怎样背回去 ⑦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打湿了衣襟:“大师傅,我跟您实说吧, 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囻,半晌说不岀话。母亲挽起裤脚,露岀一 双僵硬变形的腿,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晩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滩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 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回了学校….”她又解释说,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孑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 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米,然后捱到天黑掌灯后才偷偷摸 摸地回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再送到学校 ⑧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泪流满面。他扶起母亲:“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 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米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 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心领了,求您-定为我保密,谢谢! ⑨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⑩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化蛹为蝶,以627分的成绩翩翩飞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 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台上堆着三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 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最后,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
3 - 制药厂的早期投资者。 ⑵比尔·盖茨和他的夫人累计 (A.赞助 B.资助 C.捐助 D.捐赠)了 100.85 亿美 元。但比尔·盖茨的产业都不断增值。 18、概括第⑥、⑦两段的事实论据 ,这两个事实论据论证了 (6 分) 19、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 (5分) 20、对本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段中,“人们只要爱自己,只要不去损害别人的利益而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 化就是合理的”这一观点是有局限性的。 B.本文的论证过程是总分总结构。 C.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和叙述。 D.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和例证法,有力地阐述了论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 21—26 题(28 分) 三袋米 王恒绩 ①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便去世了,只给娘俩儿留下了两间残破不堪的瓦房。母亲 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过着清贫的生活。 ②那时,村里没有电,儿子每天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清清晰晰地将母爱密 密地缝进儿子的衬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班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 竹,噌噌地长高了。 ③这年秋天,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此时,积劳成疾的母亲却因患病已干不了农活,家里有时连裹 腹之粮都没有。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三十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 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子的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的。放心, 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子却固执地说:“不!”母子二人僵持着。 母亲见说不通,便挥起粗糙的巴掌,结结实实地甩在了儿子脸上。这是 16 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 ④儿子终于回到学校上学去了。没多久,母亲来到学校,一瘸一拐地挪进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 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锁紧了眉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 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母亲立 刻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⑤又一个月初,母亲又背着一袋米一瘸一拐地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不管 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来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 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 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又红了脸不吱声了,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⑥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脸上堆着比哭还难看的笑。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呵斥道:“哎, 我说你怎么顽固不化呀!这杂色米你今天是怎样背来的,还怎样背回去!” ⑦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打湿了衣襟:“大师傅,我跟您实说吧, 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母亲挽起裤脚,露出一 双僵硬变形的腿,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 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回了学校……”她又解释说,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 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米,然后捱到天黑掌灯后才偷偷摸 摸地回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再送到学校…… ⑧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泪流满面。他扶起母亲:“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 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米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 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心领了,求您一定为我保密,谢谢!” ⑨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⑩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化蛹为蝶,以 627 分的成绩翩翩飞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 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台上堆着三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 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最后,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
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瘸_拐地往台上挪。儿子惊呆了,随后,他猛扑上前, 搂住母亲,号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21、下面四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含辛茹苦B.裹腹之粮C.班驳陆离D.书声朗朗 22、第②段中画线句化用了《游子吟》,其作者是 A.唐代诗人韩愈B.唐代诗人孟郊C.宋代诗人苏轼D.宋代诗人孟郊 23、第⑦段中母亲的叙述在记叙顺序上属于 母亲叙述的主要内容是 。从中看 出母亲 的品质。(9分) 24、“一瘸一拐”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的用意是 (3分) 25、题目“三袋米”在文中的作用是(1) (6分) 26、请给《三袋米》中伟大的母亲写一段60字左右的颁奖词 【链接】:颁奖词是授奖会上评价获奖者的成就、赞美他的精神的话语。颁奖词语言凝练,篇幅短小, 既有概括性,又不失形象性 例: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谢延信是一位普通的煤矿工人。1973年,他与同村姑娘谢 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 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人。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家庭的重担 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大会给她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 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干里,却—步—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78 第二部分写作(60分) 27.题目:那一双 (渴望、关注、失望、愤怒、美丽……)的眼睛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4 - 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瘸一拐地往台上挪。儿子惊呆了,随后,他猛扑上前, 搂住母亲,号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21、下面四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含辛茹苦 B.裹腹之粮 C.班驳陆离 D.书声朗朗 22、第②段中画线句化用了《游子吟》,其作者是___ A.唐代诗人韩愈 B.唐代诗人孟郊 C.宋代诗人苏轼 D.宋代诗人孟郊 23、第⑦段中母亲的叙述在记叙顺序上属于____,母亲叙述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从中看 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9 分) 24、“一瘸一拐”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的用意是________(3 分) 25、题目“三袋米”在文中的作用是⑴________;⑵________(6 分) 26、请给《三袋米》中伟大的母亲写一段 60 字左右的颁奖词。 【链接】:颁奖词是授奖会上评价获奖者的成就、赞美他的精神的话语。颁奖词语言凝练,篇幅短小, 既有概括性,又不失形象性。 示例:2008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谢延信是一位普通的煤矿工人。1973 年,他与同村姑娘谢兰 娥喜结良缘。第二年 7 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 出了 33 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人。1979 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家庭的重担 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大会给她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 33 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78 字) 第二部分 写作(60 分) 27.题目:那一双 (渴望、关注、失望、愤怒、美丽……)的眼睛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009年上海市中考模拟卷(A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文言文(共42分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错、漏、改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匹马戍梁州2、不尽长江滚滚来3、千载谁堪伯仲间4、东风夜放花千树 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二)(4分,每空2分)7、山北与山南8.D (三)(8分) 9.(4分,每空2分)(1)往,到…去(2)招致(获得 10.叶白白地相似,它的果实却不相同。(2分 11.人的成长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里,就会成长为不同的人。(2分) (四)(12分) 12.(1)C(2分)(2)D(2分) 3.盗贼离去后,于令仪又喊他,盗贼非常恐慌。(2分) 14.因为那盜很穷,夜里背了这么多钱会被人查问,所以让他留下来第二天回去。(3分) 15.待人宽厚。(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48分) (-)(20分) 6、D(2分) 17、(1)C (2)D(2+2分) 18、洛杉矶的企业家罗伯特·洛奇和微软公司老板比尔·盖次捐款慷慨,但后来的赢利不断増加无条件 地爱别人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增加。(3+3分) 19、比喻给别人以关爱,不仅能使自己充满幸福和快乐,而且还有可能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2+3 分) 20、B(3分) (二)(28分) 21.A(2分) B(2分) 23.插叙(2分)母亲逼着儿子来读书,自己忍着腿病外出为儿子乞讨粮食。(3分) 吃苦耐劳意志顽强为了能让儿子上学而忍辱负重(4分) 24.强调了母亲腿疾严重,突出了母亲克服病痛而养育儿子的拳拳爱心(3分) 25.(1)“三袋米”为全文的线索。(2)“三袋米”上凝注着伟大的母爱(6分) 26.要求:能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语句通畅,层次清晰。(6分) 第二部分写作(60分)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5 - 2009 年上海市中考模拟卷(A 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阅读(90 分) 一、文言文 (共 42 分) (一)(共 18 分,每小题 3 分,错、漏、改一字扣 1 分,扣完为止。) 1、匹马戍梁州 2、不尽长江滚滚来 3、千载谁堪伯仲间 4、东风夜放花千树 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二)(4 分,每空 2 分) 7、山北与山南 8.D (三)(8 分) 9. (4 分,每空 2 分)⑴往,到…去 ⑵招致(获得) 10.叶白白地相似,它的果实却不相同。(2 分 ) 11.人的成长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里,就会成长为不同的人。(2 分) (四)(12 分) 12.⑴C(2 分) ⑵ D(2 分) 13.盗贼离去后,于令仪又喊他,盗贼非常恐慌。 (2 分) 14.因为那盗很穷,夜里背了这么多钱会被人查问,所以让他留下来第二天回去。(3 分) 15.待人宽厚。(3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48 分) (一)(20 分) 16、D (2 分) 17、⑴C ⑵D (2+2 分) 18、洛杉矶的企业家罗伯特•洛奇和微软公司老板比尔•盖次捐款慷慨,但后来的赢利不断增加 无条件 地爱别人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增加。(3+3 分) 19、比喻 给别人以关爱,不仅能使自己充满幸福和快乐,而且还有可能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2+3 分) 20、B (3 分) (二)(28 分) 21.A(2 分) 22.B(2 分) 23.插叙(2 分) 母亲逼着儿子来读书,自己忍着腿病外出为儿子乞讨粮食。(3 分) 吃苦耐劳 意志顽强 为了能让儿子上学而忍辱负重 (4 分) 24.强调了母亲腿疾严重,突出了母亲克服病痛而养育儿子的拳拳爱心(3 分) 25.⑴“三袋米”为全文的线索。 (2)“三袋米”上凝注着伟大的母爱 (6 分) 26.要求:能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语句通畅,层次清晰。(6 分) 第二部分 写作(60 分) 27.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