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县期末及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专题 东城区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薛能者,晩唐诗人,格调不能高,而妄自尊大。其《海棠诗序》云:“蜀海棠有闻,而 诗无闻,杜子美于斯,兴象不出。天之厚余,谨不敢让,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然其语不过曰:“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 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而已。 又有《茘枝诗序》曰:“杜工部老居两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曾有是 作,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然其语不过曰:“勦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 又有《折杨柳》十首,叙曰:“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文人才子,各炫其能,莫不条 似舞腰,叶如眉翠,岀口皆然,颇为陈熟。能专于诗律,不爱随人,搜难抉新,誓脱常态, 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然其词不过曰:“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 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而已。 别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 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 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 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今读其诗,正堪一笑。刘之词云:“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
. 北京市各区县期末及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专题 东城区: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共 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 薛能者,晚唐诗人,格调不能高,而妄自尊大。其.《海棠诗序》云:“蜀海棠有闻,而 诗无闻.,杜子美于斯,兴象①不出。天之厚余,谨不敢让,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 然其语不过曰:“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 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而已。 . 又有《荔枝诗序》曰:“杜工部老居两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曾有是 作,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 然其语不过曰:“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 名”而已。 . 又有《折杨柳》十首,叙曰:“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文人才子,各炫其能,莫.不条 似舞腰,叶如眉翠,出口皆然.,颇为陈熟。能专于诗律,不爱随人,搜难抉新,誓脱常态, 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 然其词不过曰:“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 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而已。 . 别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 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 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 . 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 今读其诗,正堪一笑。刘之词云:“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
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云:“红板江桥清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 万树干条各自垂。”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兴象:诗歌形象引发出的情苗。②杪(mido):年末或四季的末尾,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棠有闻,而诗无闻 闻:见闻 B.兴旨卑泥,与无诗同 泥:局限 C.誓脱常态,虽欲勿伐 伐:自夸 D.文字太僻,宫商不高 僻:冷僻 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其《海棠诗序》云 予遂为孑题,不愧不负 则齐国其庶几乎 均之七策,宁许以负秦曲 莫不餐似舞腰 出然,颇为陈熟 莫夜月明 至于颇覆,理固宜然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杜工部老居(于)西蜀 B.(荔枝)颗如松子色如樱 C.能专于诗律,(能)不爱随人 D.(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能妄自尊大的一组是 ①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②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③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 ④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⑤今读其诗,正堪一笑 ⑥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没写过海棠诗,是上天厚待薛能,他不敢谦让占尽蜀地风雅的机会 B.白居晚虽然曾经为荔枝作过诗,但趣味和旨意都很低下,和没写过一样 C.薛能认为前人的杨柳诗手法陈旧不堪,但他自己的诗也同样落入了欲套 D.薛能对杜甫都颇有推开不理的意思,更别说剂禹锡,白居易以下的诗人了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太元末,长星°见,孝武心恶之。夜,华林园中饮酒,举杯属星云:“(2)长 劝你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 注:①长星:彗星,古人看作不祥之兆
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云:“红板江桥清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 万树千条各自垂。”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 .(选自《容斋随笔》) . 注:①兴象:诗歌形象引发出的情苗。②杪(miǎo):年末或四季的末尾。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 A.海棠有闻,而诗无闻. 闻:见闻 . B.兴旨卑泥.,与无诗同 泥:局限 . C.誓脱常态,虽欲勿伐. 伐:自夸 . D.文字太僻.,宫商不高 僻:冷僻 .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其.《海棠诗序》云 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 .则齐 国其.庶几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莫.不条似舞腰 出口皆然.,颇为陈熟 .至莫.夜月明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 . A.杜工部老居(于)西蜀 B.(荔枝)颗如松子色如樱 . C.能专于诗律,(能)不爱随人 D.(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能妄自尊大的一组是 ( ) . ①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②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 ③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 ④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 ⑤今读其诗,正堪一笑 ⑥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 .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 ) . A.杜甫没写过海棠诗,是上天厚待薛能,他不敢谦让占尽蜀地风雅的机会。 . B.白居晚虽然曾经为荔枝作过诗,但趣味和旨意都很低下,和没写过一样。 . C.薛能认为前人的杨柳诗手法陈旧不堪,但他自己的诗也同样落入了欲套。 . D.薛能对杜甫都颇有推开不理的意思,更别说剂禹锡,白居易以下的诗人了。 . . . .第Ⅱ卷(共 120 分) .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 .11.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 (1)太元末,长星①见,孝武心恶之。夜,华林园中饮酒,举杯属星云:“(2)长星, 劝你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 . 注:①长星:彗星,古人看作不祥之兆。 . A. B. C. D.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A(名声) 7.D(指示代词,这样。A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B人称代词,它/指示代词。这,C 没有谁/通“暮“) 8.D(薛能) 9.C(③是《折杨柳》词创作的一个事实,⑤⑥是作者对薛能的评价) 10.C(AB都是薛能妄自尊大的言论,不是作者的看法。D薛能对杜甫是稍有推重之意)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译文:(1)太元末年,彗星出现(1分),孝武帝心里厌恶它(1分)。晚上,(孝 武帝)在华林园中饮酒,举起酒杯对星星说:“(2)彗星,劝你一杯酒,从古代(以 来)什么时候有活一万年的天子!(2分) 海淀区: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 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 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庄王之德宜君人,威 服诸侯,曰犹恐惧,思索贤佐,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 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 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面美闻于 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此其后生者也 昔者郭君出郭,谓其御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 进干脯梁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 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 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 以亡者诚何哉?”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 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 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释]本节选的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问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犹言‘先 醒也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 当:适合,恰当 B.宋人迎而复之 复:使……复位 C曰:“何备也!” 备:准备 D御自易以块 易:替换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B.昔者宋昭公出亡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6.A(名声) 7.D(指示代词,这样。A 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B 人称代词,它/指示代词。这,C 没有谁/通“暮“) 8.D(薛能) 9.C(③是《折杨柳》词创作的一个事实,⑤⑥是作者对薛能的评价) 10.C(AB 都是薛能妄自尊大的言论,不是作者的看法。D 薛能对杜甫是稍有推重之意)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 11.译文:(1)太元末年,彗星出现(1 分),孝武帝心 里厌恶它(1 分)。晚上,(孝 武帝)在华林园中饮酒,举起酒杯对星星说:“(2)彗星,劝你一杯酒,从古代(以 来)什么时候有活一万年的天子!(2 分)“ 海淀区: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 “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 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庄王之德宜君人,威 服诸侯,曰犹恐惧,思索贤佐,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 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 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 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此其后生者也。 昔者郭君出郭,谓其御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 进干脯梁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 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 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 以亡者诚何哉?”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 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 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 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释]本节选的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问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犹言‘先 醒'也。”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 当:适合,恰当 B.宋人迎而复之 复:使……复位 C.曰:“何备也!” 备:准备 D.御自易以块 易:替换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B.昔者宋昭公出亡
侍御者数十人 C.不出二年面美闻于宋 君喜谀而恶至言 D.子知吾且亡乎 若属皆且为所虏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寡人)是以忧也 B天下元贤而君独贤,(国)是以亡也 C曰:“何不以(之)谏也? D臣欲进谏,恐先(于)郭亡,是以不谏也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世主属于“生者”的一组是 ①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 ②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 ③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 ④宋人迎而复之,溢为昭 ⑤御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 ⑥伏轼而叹曰:“磋乎!夫贤人如此苦乎?”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德行威望都很高,但还忧心忡仲,根本原因是诸大夫的见解不如自己高明。 B宋昭公在悟出自己出亡的原因之后,改操易行,安义行道,得以扬美名于宋。 C.郭君终未被御者点醒,穷途末路还陶醉在“独贤”的光环中,慨叹作贤者的不易。 D本文用三个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先生者”“后生者”“不生者”的区别,令人警醒。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翻译下面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 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①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洹: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 不耻不见用。是以②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 《苟子·非十二子第六》 6C(备,意为“完备、齐备”。) 7D(两个“且”字都是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出现,相当于“将”“将要”。其他三项, A项两个“以”字都是介词,前者表示凭借,后者表示原因。B项两个“者”字都是助词, 前一个放在时间词后,起补足音节的作用后一个放在动词后面,相当于“……的人”。C项 两个”而"字都是连词,前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于是、就",后者表示 并列关系。) 8B(亡者应指郭君而非“国”。) 9.B 10A(楚庄王之忧是亡国之忧。) 文言文翻译见海淀语文教育资源网古文翻译频道海淀0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文言文韩诗外 传翻译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5分)
侍御者数十人 C.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 君喜谀而恶至言 D.子知吾且亡乎 若属皆且为所虏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寡人)是以忧也。 B.天下元贤而君独贤,(国)是以亡也。 C.曰:“何不以(之)谏也?” D.臣欲进谏,恐先(于)郭亡,是以不谏也。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世主属于“生者”的一组是 ①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 ②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 ③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 ④宋人迎而复之,溢为昭。 ⑤御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 ⑥伏轼而叹曰:“磋乎!夫贤人如此苦乎?”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德行威望都很高,但还忧心忡仲,根本原因是诸大夫的见解不如自己高明。 B.宋昭公在悟出自己出亡的原因之后,改操易行,安义行道,得以扬美名于宋。 C.郭君终未被御者点醒,穷途末路还陶醉在“独贤”的光环中,慨叹作贤者的不易。 D.本文用三个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先生者”“后生者”“不生者”的区别,令人警醒。 第Ⅱ卷(共 120 分)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 11.翻译下面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 分) 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 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①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 不耻不见用。是以②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 君子。 《苟子·非十二子第六》 6.C(备,意为“完备、齐备”。) 7.D (两个“且”字都是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出现,相当于“将”“将要”。其他三项, A 项两个“以”字都是介词,前者表示凭借,后者表示原因。B 项两个“者”字都是助词, 前一个放在时间词后,起补足音节的作用,后一个放在动词后面,相当于“……的人”。 C 项 两个"而"字都是连词,前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于是、就",后者表示 并列关系。) 8.B (亡者应指郭君,而非“国”。) 9.B 10.A(楚庄王之忧是亡国之忧。) 文言文翻译见海淀语文教育资源网古文翻译频道海淀 09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文言文韩诗外 传翻译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 11.(5 分)
①君子把自己的品德不好看做耻辱而不把被人污辱看作耻辱。(2分) ②不被荣誉所诱惑,也不被诽谤所吓退。(3分) 译文 士君子能做到的和不能做到的是:君子能够做到品德高尚而可以被人尊重,但不能使别 人一定尊重自己;能够做到忠诚老实而可以被人相信,但不能使别人一定相信自己:能够做 到有才干被人任用,但不能使别人一定任用自己。所以君子把自己的品德不好看做耻辱而不 把被人污辱看作耻辱:把自己不诚实看作耻辱,而不把不被人信任看作耻辱:把自己无能看 作耻辱,而不把不被任用看作耻辱。因此,君子不被荣誉所诱惑,也不被诽谤所吓退,遵循 道义来做事,严肃地端正自己,不被外界事物所左右,这叫做真正的君子 历代君主有事先觉醒的,有事后才觉醒的,有(至死也)不觉醒的。过去,楚庄王谋划一 件事情,做得很妥当,却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为什么脸上有忧愁的神 色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诸侯的品德,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 友的,就能称霸;和他在一起的人都比不上他自己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 各位大夫的见解,就没有比得上我的了,我因此忧愁啊。”庄公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 他的声威使诸侯顺服,还每天担惊害怕的,想要寻求贤能的人来辅佐他,这就是那种事先觉 醒的人 过去,宋昭公逃亡到国外,对他的车夫说:“我现在才知道我逃亡的原因。”车夫问他: “什么原因呢?”昭公说:“我穿好衣服站在那里,在我身旁侍候的几十个人,没有一个不 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个美男子。我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朝廷中几百个臣子,没有一个不 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一个圣人。我在朝廷或在内宫,都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我因此才会 逃亡于外。”从此以后昭公改变了自己的心志和作为,安守正义,实行正道,不出二年,他 的美好声誉就传遍宋国,宋国人迎接他回国,再次拥立他做君主。(他死了以后,)谥号为昭 过去郭国的国君逃出郭国,对他的车夫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进献清酒给他。 他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给他进献干肉和干粮。他问车夫:“你车上的东西怎 么这么齐全?”车夫说:“这是我平时储备的。”他又问:“那你为什么要事先储备呢?”车 夫说:“是为了您出逃的时候,路上饥渴而储备的。”郭君说:“你知道我将要逃亡吗?” 车夫说 是的。”郭君说:“那你为什么不事先劝告我呢?”车夫回答说:“您 喜欢听谄媚逢迎的话,不喜欢听真实的话。我要是劝告您的话,恐怕在郭国灭亡以前就死了。 所以我没有劝告您。”郭君变了脸色很生气地说:“我失去国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车 夫就改变了自己刚才的话说:“您失去国家的原因是您太有才能了。”郭君又问:“有才能 的君主不能保全自己的国家,反而失去自己的国家,是什么缘故呢?”车夫回答说:“天下 没有有才能的人,只有您一个有才能,因此您失去了自己的国家。” (郭君听了,高兴起来,)伏在车前横木上叹息道:“唉!做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么痛苦吗?” 这时他感到身体疲倦,没有力气,头枕着车夫的膝盖睡着了。车夫抽出自己的腿,换上土块, 远远地离开了郭君。最后,郭君死在荒野,被虎狼吃掉了。这就是那种至死不醒悟的人了 昌平区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①君子把自己的品德不好看做耻辱,而不把被人污辱看作耻辱。(2 分) ②不被荣誉所诱惑,也不被诽谤所吓退。(3 分) 译文: 士君子能做到的和不能做到的是:君子能够做到品德高尚而可以被人尊重,但不能使别 人一定尊重自己;能够做到忠诚老实而可以被人相信,但不能使别人一定相信自己;能够做 到有才干被人任用,但不能使别人一定任用自己。所以君子把自己的品德不好看做耻辱,而不 把被人污辱看作耻辱;把自己不诚实看作耻辱,而不把不被人信任看作耻辱;把自己无能看 作耻辱,而不把不被任用看作耻辱。因此,君子不被荣誉所诱惑,也不被诽谤所吓退,遵循 道义来做事,严肃地端正自己,不被外界事物所左右,这叫做真正的君子。 历代君主有事先觉醒的,有事后才觉醒的,有(至死也)不觉醒的。过去,楚庄王谋划一 件事情,做得很妥当,却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为什么脸上有忧愁的神 色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诸侯的品德,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 友的,就能称霸;和他在一起的人都比不上他自己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 各位大夫的见解,就没有比得上我的了,我因此忧愁啊。”庄公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 他的声威使诸侯顺服,还每天担惊害怕的,想要寻求贤能的人来辅佐他,这就是那种事先觉 醒的人。 过去,宋昭公逃亡到国外,对他的车夫说:“我现在才知道我逃亡的原因。”车夫问他: “什么原因呢?”昭公说:“我穿好衣服站在那里,在我身旁侍候的几十个人,没有一个不 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个美男子。我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朝廷中几百个臣子,没有一个不 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一个圣人。我在朝廷或在内宫,都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我因此才会 逃亡于外。”从此以后昭公改变了自己的心志和作为,安守正义,实行正道,不出二年,他 的美好声誉就传遍宋国,宋国人迎接他回国,再次拥立他做君主。(他死了以后,)谥号为昭。 过去郭国的国君逃出郭国,对他的车夫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进献清酒给他。 他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给他进献干肉和干粮。他问车夫:“你车上的东西怎 么这么齐全?”车夫说:“这是我平时储备的。”他又问:“那你为什么要事先储备呢?”车 夫说:“是为了您出逃的时候,路上饥渴而储备的。”郭君说:“你知道我将要逃亡吗?” 车夫说: “是的。”郭君说:“那你为什么不事先劝告我呢?”车夫回答说:“您 喜欢听谄媚逢迎的话,不喜欢听真实的话。我要是劝告您的话,恐怕在郭国灭亡以前就死了。 所以我没有劝告您。”郭君变了脸色很生气地说:“我失去国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车 夫就改变了自己刚才的话说:“您失去国家的原因是您太有才能了。”郭君又问:“有才能 的君主不能保全自己的国家,反而失去自己的国家,是什么缘故呢?”车夫回答说:“天下 没有有才能的人,只有您一个有才能,因此您失去了自己的国家。” (郭君听了,高兴起来,)伏在车前横木上叹息道:“唉!做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么痛苦吗?” 这时他感到身体疲倦,没有力气,头枕着车夫的膝盖睡着了。车夫抽出自己的腿,换上土块, 远远地离开了郭君。最后,郭君死在荒野,被虎狼吃掉了。这就是那种至死不醒悟的人了。 昌平区: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