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创刊·季刊) 2020年第2期目录 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全球化之路…………刘英林、李佩泽、李亚男 汉语研究 什么时候用把字句 基于文本的一项考察 张伯江 词”为何物:对现代汉语“词”的一种重新界定…… 谓语的整体属性对“了1”分布的制约效果……………………范晓蕾 汉语V+N偏正式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构词理据 从假设连词位置分布看“联系项居中原则”……… 李思旭 明标性套用表达的传信策略与交互功能……… 左乃文、陈 汉语教学与学习研究 高级汉语二语学习者对谓语是动结式的“把”字句题元关系的习得 姜有顺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非母语口音评估研究… 陈默、冯沫悦 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发展研究……姜丽萍、王立、王圆圆
1 《世界汉语教学》(1987 年创刊·季刊) 2020 年第 2 期目录 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全球化之路………………… 刘英林、李佩泽、李亚男 汉语研究 什么时候用把字句 ——基于文本的一项考察 ………………………………………………………… 张伯江 “词”为何物:对现代汉语“词”的一种重新界定 ………………………………… 邓 盾 谓语的整体属性对“了1”分布的制约效果 ……………………………………… 范晓蕾 汉语V+N偏正式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构词理据 ………………………………… 赵 倩 从假设连词位置分布看“联系项居中原则” ……………………………………… 李思旭 明标性套用表达的传信策略与交互功能 ………………………………… 左乃文、陈 一 汉语教学与学习研究 高级汉语二语学习者对谓语是动结式的“把”字句题元关系的习得 …………… 姜有顺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非母语口音评估研究 ……………………………… 陈 默、冯沫悦 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发展研究 ……………………… 姜丽萍、王 立、王圆圆
简讯 《国际中文教育学报》征稿启事 第17届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ICCSL-17)一号通知 《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第8届)征稿启事 战疫语言服务团”用语言利器助力抗疫 新书目 凝心聚力,集思广益:世汉学会谨向各国同仁问需问计问策 《世界汉语教学》来稿须知
2 简讯 《国际中文教育学报》征稿启事 第 17 届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ICCSL-17)一号通知 《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第 8 届)征稿启事 “战疫语言服务团”用语言利器助力抗疫 新书目 凝心聚力,集思广益:世汉学会谨向各国同仁问需问计问策 《世界汉语教学》来稿须知
《世界汉语教学》2020年第2期论文摘要 汉语国际教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全球化之路 刘英林1李佩泽2李亚男1 北京语言大学2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提要国家级《等级标准》需要一次根本性统合创新,转型升级。我们历经32年厚积 薄发,呈现了三种实干创新设计和实践,它是《等级标准》的三大支柱:(1)包容性 混合型全方位三等九级新范式,这是适应全球化、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 (2)每一级标准“3+5”新路径,这是新型测试与教学深度结合的新平台,是一种渐 进式整合创新。(3)每一级“四维基准”等级量化指标国际化新规则,它具有原创性 和前瞻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等级标准》还聚焦国家需求总结了在破 解汉语国际教育“老大难”问题上的三个新亮点,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开创“语法等级 大纲A类附录”(规范性)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三等九级新范式新路径新规则 什么时候用把字句 一一基于文本的一项考察 张伯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提要把字句的使用条件,以往人们通过正面观察把字句实例,得出许多重要论断, 但一直没有理想的测试条件。本文使用清朝末年唐文治著文白两种版本的《英轺日记》, 观察相同语义条件、相同叙事环境下句式选用问题。先后讨论了王力的“语义处置说” 吕叔湘的“结构制约说”、沈家煊的“主观处置说”以及近年一些学者从作一通格语 言句法变化角度提出的两种“句法操作说”,逐一核验这些学说的解释力,并结合实 例讨论了有关理论问题 关键词把字句语义处置结构制约主观处置句法操作
3 《世界汉语教学》2020 年第 2 期论文摘要 刘英林 1 李佩泽 2 李亚男 1、2 1北京语言大学 2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提要 国家级《等级标准》需要一次根本性统合创新,转型升级。我们历经 32 年厚积 薄发,呈现了三种实干创新设计和实践,它是《等级标准》的三大支柱:(1)包容性 混合型全方位三等九级新范式,这是适应全球化、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 (2)每一级标准“3+5”新路径,这是新型测试与教学深度结合的新平台,是一种渐 进式整合创新。(3)每一级“四维基准”等级量化指标国际化新规则,它具有原创性 和前瞻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等级标准》还聚焦国家需求总结了在破 解汉语国际教育“老大难”问题上的三个新亮点,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开创“语法等级 大纲 A 类附录”(规范性)。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水平 等级标准 三等九级 新范式 新路径 新规则 ——基于文本的一项考察 张伯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提要 把字句的使用条件,以往人们通过正面观察把字句实例,得出许多重要论断, 但一直没有理想的测试条件。本文使用清朝末年唐文治著文白两种版本的《英轺日记》, 观察相同语义条件、相同叙事环境下句式选用问题。先后讨论了王力的“语义处置说”、 吕叔湘的“结构制约说”、沈家煊的“主观处置说”以及近年一些学者从作—通格语 言句法变化角度提出的两种“句法操作说”,逐一核验这些学说的解释力,并结合实 例讨论了有关理论问题。 关键词 把字句 语义处置 结构制约 主观处置 句法操作
“词”为何物:对现代汉语“词”的种重新界定 邓盾 清华大学中文系 提要文献上通行的现代汉语“词”的定义一一最小的能够独立活动的有意义的语言 成分(朱德煕,1982:11)——所依赖的两个关键性鉴定标准都难以贯彻执行。“能够 独立活动”会将以“的”为代表的虚词排除出词的范畴,并且其背后隐藏着认识论和 方法论之间的逻辑冲突。确定“最小”所借助的扩展法(陆志韦等,1957)缺乏定义, 在实际应用中其所预设的前提经常是不成立的,执行该方法得到的结论往往也无法站 住。本文主张将“词”处理为句子生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单位,而不是用来生成句子的 起点单位,并将“词”重新界定为:“在以语素为起点生成句子的过程中产生的,具 有句法完整性的最小语言片段。”文章展示了这一新的定义如何能够解决现有通行定 义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定义所给出的鉴定标准与通行定义之外被广泛用来界定“词” 的相关鉴定标准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它们在不同界定目的之下的长短 关键词“词”界定动态词观句法完整性 谓语的整体属性对“了1”分布的制约效果 范晓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 提要本文依次描写普通话的非现实谓语、现实性从句、现实性主句里“了1”的分布 状况,揭示谓语整体属性的三项语法因素“现实性状况、句法地位、句末助词(话语 地位)”如何确立“了:”出现的基本格局。这项考察直接证明普通话“了:”性质上 存在“动相补语→助词”的连续统,印证了Fan(2014)据跨方言比较提出的“‘了1 梯度性异质”假设。 关键词“了1”分布条件现实性语法异质相对时
4 邓 盾 清华大学中文系 提要 文献上通行的现代汉语“词”的定义——最小的能够独立活动的有意义的语言 成分(朱德熙,1982:11) ——所依赖的两个关键性鉴定标准都难以贯彻执行。“能够 独立活动”会将以“的”为代表的虚词排除出词的范畴,并且其背后隐藏着认识论和 方法论之间的逻辑冲突。确定“最小”所借助的扩展法(陆志韦等,1957)缺乏定义, 在实际应用中其所预设的前提经常是不成立的,执行该方法得到的结论往往也无法站 住。本文主张将“词”处理为句子生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单位,而不是用来生成句子的 起点单位,并将“词”重新界定为:“在以语素为起点生成句子的过程中产生的,具 有句法完整性的最小语言片段。”文章展示了这一新的定义如何能够解决现有通行定 义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定义所给出的鉴定标准与通行定义之外被广泛用来界定“词” 的相关鉴定标准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它们在不同界定目的之下的长短。 关键词 “词” 界定 动态词观 句法完整性 范晓蕾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 提要 本文依次描写普通话的非现实谓语、现实性从句、现实性主句里“了 1”的分布 状况,揭示谓语整体属性的三项语法因素“现实性状况、句法地位、句末助词(话语 地位)”如何确立“了 1”出现的基本格局。这项考察直接证明普通话“了 1”性质上 存在“动相补语→助词”的连续统,印证了 Fan(2014)据跨方言比较提出的“‘了 1’ 梯度性异质”假设。 关键词 “了 1” 分布条件 现实性 语法异质 相对时
汉语ⅴ+N偏正式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构词理据 云南大学文学院 提要汉语V+N偏正式复合词是重要的构词类型,蕴含复杂的动名关系。我们定量考 察了由核心动词构成的双音复合词,探析了这类词的语义结构与形成机制。首先,归 纳出四种语义结构:A功能+限定对象:B类别+限定对象;C特征+限定对象:D成因 限定对象。其次,分析其构词理据并解释成因。理据分析的核心内容是阐释构词的意 图以及语义结构如何形成。研究发现,“时间性”是影响结构差异的重要条件:(1) A、B类结构无关时间性,也就无关动词性,标识对象的功能和类别,近似于“N+N” 结构。(2)C、D类显现了动素的时间情状,C类为“持续”,标识对象特征,近似 于“A+N”结构;D类为“完成”,标识对象成因,转指后接近“NA+N”结构。(3 C、D类歧义结构形成的条件是:D类动素决定或改变了所指对象的存在性质;C类名 素的主体和客体身份模糊,动名之间可以形成作格关系 关键词+N偏正式复合词语义结构构词理据动名关系时间结构 从假设连词位置分布看“联系项居中原则” 李思旭 安徽大学文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院 提要本文以假设连词的位置分布为切入口,跨语言检测了“联系项居中原则”的适 用效能到底有多大,即联系项是不是一定要居中,不居中的联系项又该如何进行解释 从语序类型学角度指出假设连词与语序之间的内在关联性:VO语序语言假设连词倾向 于前置,OV语序语言假设连词倾向于后置。 关键词假设连词联系项居中位置分布语序和谐语言类型学
5 V+N 赵 倩 云南大学文学院 提要 汉语 V+N 偏正式复合词是重要的构词类型,蕴含复杂的动名关系。我们定量考 察了由核心动词构成的双音复合词,探析了这类词的语义结构与形成机制。首先,归 纳出四种语义结构:A.功能+限定对象;B.类别+限定对象;C.特征+限定对象;D.成因 +限定对象。其次,分析其构词理据并解释成因。理据分析的核心内容是阐释构词的意 图以及语义结构如何形成。研究发现,“时间性”是影响结构差异的重要条件:(1) A、B 类结构无关时间性,也就无关动词性,标识对象的功能和类别,近似于“N+N” 结构。(2)C、D 类显现了动素的时间情状,C 类为“持续”,标识对象特征,近似 于“A+N”结构;D 类为“完成”,标识对象成因,转指后接近“N/A+N”结构。(3) C、D 类歧义结构形成的条件是:D 类动素决定或改变了所指对象的存在性质;C 类名 素的主体和客体身份模糊,动名之间可以形成作格关系。 关键词 V+N 偏正式复合词 语义结构 构词理据 动名关系 时间结构 李思旭 安徽大学文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院 提要 本文以假设连词的位置分布为切入口,跨语言检测了“联系项居中原则”的适 用效能到底有多大,即联系项是不是一定要居中,不居中的联系项又该如何进行解释。 从语序类型学角度指出假设连词与语序之间的内在关联性:VO 语序语言假设连词倾向 于前置,OV 语序语言假设连词倾向于后置。 关键词 假设连词 联系项居中 位置分布 语序和谐 语言类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