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1.140.40 A14 CAJ-CD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技术规范 CAJ-CD B/T1-2006 (CAJ-CDB丌T1-198修订版征求意见稿)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Data norm for retrieval and evalu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cd) 2006-06-01修订 2006-10-01实施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
ICS 01.140.40 A 14 CAJ-CD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技术规范 CAJ-CD B/T 1-2006 (CAJ-CD B/T 1-1998 修订版征求意见稿)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Data Norm for Retrieval and Evalu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CD) 2006-06-01 修订 2006-10-01 实施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
前言( CAJ-CD B/T1-1989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是我国第一部以电子期刊方式连续出版的大型集成化学术期刊全 文数据库,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之一,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规 范本数据库重要检索数据项和统计评价数据项的名称、标志、结构和编排格式,对促进这一信息资源的建 设和充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规范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数据库制作技术和信息检索与评价系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国际、国家有 关标准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了与国内各学术期刊研究团体的有关规范化文件的一致性,按照简明、易行、 实用,有利于计算机处理和保证数据准确检索与统计的原则,对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期刊, 包括社会科学类期刊和科学技术类期刊的重要检索和统计评价数据格式提出了具体要求。期刊对这些数据 格式的规范化处理将为其文献内容在大型集成化数据库中的可检索性和可评价性提供重要保证 本规范在起草制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我国期刊出版、图书情报和文献工作标准化等各界专家和广大 入编期刊编辑部的意见,从1997年3月至1998年10月先后召开了十余次不同学科、不同规模的座谈会、 研讨会,对本规范草案进行了多次补充和反复修改,使内容逐步完善。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教 育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文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语言 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标准化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国 家主管部门及有关方面领导,以及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 研究会、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等期刊学术研究团体的负责人和专 家对本规范的制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我们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规范于1998年12月24日通过由新闻出版署主持的专家评审会审定,随后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 于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的通知”(新出音[19917号),从199年 2月1日起本规范将在全国近3500种入编期刊中试行。我们相信,通过大范围的宣传贯彻和实际应用,本 规范将会进一步完善、丰富,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在更大的数据规模和更高技术水平上的发展, 为我国期刊事业的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 1999年1月20日
前 言(CAJ-CD B/T1-1998)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是我国第一部以电子期刊方式连续出版的大型集成化学术期刊全 文数据库,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之一,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规 范本数据库重要检索数据项和统计评价数据项的名称、标志、结构和编排格式,对促进这一信息资源的建 设和充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规范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数据库制作技术和信息检索与评价系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国际、国家有 关标准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了与国内各学术期刊研究团体的有关规范化文件的一致性,按照简明、易行、 实用,有利于计算机处理和保证数据准确检索与统计的原则,对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期刊, 包括社会科学类期刊和科学技术类期刊的重要检索和统计评价数据格式提出了具体要求。期刊对这些数据 格式的规范化处理将为其文献内容在大型集成化数据库中的可检索性和可评价性提供重要保证。 本规范在起草制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我国期刊出版、图书情报和文献工作标准化等各界专家和广大 入编期刊编辑部的意见,从 1997 年 3 月至 1998 年 10 月先后召开了十余次不同学科、不同规模的座谈会、 研讨会,对本规范草案进行了多次补充和反复修改,使内容逐步完善。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教 育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文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语言 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标准化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国 家主管部门及有关方面领导,以及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 研究会、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等期刊学术研究团体的负责人和专 家对本规范的制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我们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规范于 1998 年 12 月 24 日通过由新闻出版署主持的专家评审会审定,随后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 于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的通知”(新出音[1999]17 号),从 1999 年 2 月 1 日起本规范将在全国近 3500 种入编期刊中试行。我们相信,通过大范围的宣传贯彻和实际应用,本 规范将会进一步完善、丰富,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在更大的数据规模和更高技术水平上的发展, 为我国期刊事业的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 1999 年 1 月 20 日
修订说明 1999年2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 通知”(新出音(1999)17号)。7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在全国先后组织了49场《规 范》培训班、延续近5年的《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以及3次全国性的规范化学术研讨大会,总计5000多 个编辑部近万人次参加。全国执行《规范》的学术期刊已由1999年初的360种增加到2005年的5013种, 占全国学术期刊的大多数,其中获得执行《规范》优秀奖的期刊达到2230种,形成了规模化的规范期刊 群体。 《规范》的推广实施工作得到了广大期刊编辑部的大力支持和合作,并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 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规范》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我国期刊数字化信息处 理、检索、评价和利用的速度,对我国大型集成化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促进我国学 术期刊规范化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的进步。随着“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入编 期刊数量的不断扩大,《规范》文本先后6次印刷,总印数达22600册。以《规范》为基础建设的“中国 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已在多项国家权威评估活动中得到应用 根据新出音(1999)17号文件中对《规范》“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映给《中国学术期 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以便进一步完善该项规范”的精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 范化工作组总结了《规范》试行7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广大期刊编辑部的合理建议,并在2006年5 月27~29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注释、文后参考文献与文献计量评价专题研讨会” 上进一步征求了各方意见,参照近年来国际、国家有关标准的新发展,按照“保持稳定、适当增补”的原 则,对《规范》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形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修订版本 CAJ-CD B/T 1-2006 修订版与 CAJ-CD B/1-1998相比主要修订了如下内容 以数据项目的英文名称代替其拼音缩写,如“刊名(KM)”改为“刊名( Journal title)”。 增加了“目次与栏目”一节。 将“文献标识码”改名为“文献标志码”,且与“中图分类号”合为一节。 —参照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在参考文献类型中增加了“汇编”;修 订了析出文献的标志用“∥”代替“[Δ]”;增加了作者-出版年制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增加了同一文献 重复引用时的著录格式。 增加了“参考工具”这一参考文献类型 对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和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将“档案”、“古籍”类文献列入引文注释。 增加了外文文献的引用格式和示例,建议在外文期刊刊名后加注ISSN号。 对中文参考文献的英译表达作出了规定 在期刊的基本参数中增加了参考文献格式。 采用“电讯地址”广泛包罗数字通讯地址、电子信箱和网络地址。 删去附录A表A1中中文标识(格式2统一以“:”作为数据标志。 删除了原附的模拟样本A和模拟样本B。 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 2006年6月1日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范化工作组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万锦堃,朱诚,张积玉,花平寰,冯有为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范化工作组负责解释
修订说明 1999 年 2 月 1 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 通知”(新出音(1999)17 号)。7 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在全国先后组织了 49 场《规 范》培训班、延续近 5 年的《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以及 3 次全国性的规范化学术研讨大会,总计 5000 多 个编辑部近万人次参加。全国执行《规范》的学术期刊已由 1999 年初的 360 种增加到 2005 年的 5013 种, 占全国学术期刊的大多数,其中获得执行《规范》优秀奖的期刊达到 2230 种,形成了规模化的规范期刊 群体。 《规范》的推广实施工作得到了广大期刊编辑部的大力支持和合作,并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 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规范》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我国期刊数字化信息处 理、检索、评价和利用的速度,对我国大型集成化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促进我国学 术期刊规范化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的进步。随着“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入编 期刊数量的不断扩大,《规范》文本先后 6 次印刷,总印数达 22600 册。以《规范》为基础建设的“中国 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已在多项国家权威评估活动中得到应用。 根据新出音(1999)17 号文件中对《规范》“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映给《中国学术期 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以便进一步完善该项规范”的精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 范化工作组总结了《规范》试行 7 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广大期刊编辑部的合理建议,并在 2006 年 5 月 27~29 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注释、文后参考文献与文献计量评价专题研讨会” 上进一步征求了各方意见,参照近年来国际、国家有关标准的新发展,按照“保持稳定、适当增补”的原 则,对《规范》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形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修订版本 CAJ-CD B/T 1-2006。 修订版与 CAJ-CD B/T 1-1998 相比,主要修订了如下内容: ——以数据项目的英文名称代替其拼音缩写,如“刊名(KM)”改为“刊名(Journal title)”。 ——增加了“目次与栏目”一节。 ——将“文献标识码”改名为“文献标志码”,且与“中图分类号”合为一节。 ——参照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在参考文献类型中增加了“汇编”;修 订了析出文献的标志,用“//”代替“[A]”;增加了作者-出版年制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增加了同一文献 重复引用时的著录格式。 ——增加了“参考工具”这一参考文献类型。 ——对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和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将“档案”、“古籍”类文献列入引文注释。 ——增加了外文文献的引用格式和示例,建议在外文期刊刊名后加注 ISSN 号。 ——对中文参考文献的英译表达作出了规定。 ——在期刊的基本参数中增加了参考文献格式。 ——采用“电讯地址”广泛包罗数字通讯地址、电子信箱和网络地址。 ——删去附录 A 表 A1 中中文标识(格式 2),统一以“:”作为数据标志。 ——删除了原附的模拟样本 A 和模拟样本 B。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 2006 年 6 月 1 日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范化工作组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万锦堃,朱诚, 张积玉,花平寰,冯有为。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范化工作组负责解释
目次 前言(CAJ-CDB/T1-1998) 修订说明 范围 2引用标准及参考规范文件 3刊名( Journal title)与刊号( ISSN CN 目次 Contents)与栏目( Columns)… 5文章编号( Article Id)… 6题名(Ttle 7作者( Author)及其工作单位( Organization) 8作者简介( Biography)…… 9摘要( Abstract)… 3344 0关键词( Key words) l1中图分类号( CLC number)与文献标志码( Document code)… 12收稿日期( Received date) 13基金项目( Foundation item)……… 14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5期刊基本参数( Serial parameters) 16电讯地址(E- address) 附录A使用说明 表A1数据标志格式及建议排印位置…… 表A2各类文章规范数据选项表
目 次 前言(CAJ-CD B/T 1-1998)···························································································································Ⅰ 修订说明······················································································································································Ⅱ 1 范围··························································································································································1 2 引用标准及参考规范文件·······················································································································1 3 刊名(Journal title)与刊号(ISSN,CN)········································································································2 4 目次(Contents)与栏目(Columns) ·············································································································2 5 文章编号(Article ID)································································································································2 6 题名(Title) ················································································································································2 7 作者(Author)及其工作单位(Organization) ······························································································3 8 作者简介(Biography) ·······························································································································3 9 摘要(Abstract) ··········································································································································4 10 关键词(Key words)·································································································································4 11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 与文献标志码(Document code) ·································································4 12 收稿日期(Received date)························································································································5 13 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5 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5 15 期刊基本参数(Serial parameters)·········································································································11 16 电讯地址(E-address) ····························································································································11 附录 A 使用说明·······································································································································12 表 A1 数据标志格式及建议排印位置 ·····································································································12 表 A2 各类文章规范数据选项表 ·············································································································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2006 Data norm for Retrieval and evalu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CD)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主要项目的名称、标志、结构和表示格式,提出了各类文 献的选用项目及其在印刷版期刊上排印位置的建议。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期刊的数字化处理,也可供其他类型文献及文献检索与评价系统参考。 2引用标准及参考规范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被本规范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788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GBTI3179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 GB3259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 GB3469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GBT3860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GB4880语种名称代码 GB6447文摘编写规则 GBT7408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7713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T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99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GB/T13417科学技术期刊目次表 GB/T16159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ISo 690 Documentation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Content, Form and Structure Iso 690-2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Part 2: Electronic Documents or Parts thereof ISO 4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rules for the abbreviation of title words and titles of Publications ANSI/NISO Z39.56 Serial Item and Contribution Identifier(SICh) 本规范修订还参考了下列规范文件: 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排格式规范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200606-01修订 2006-10-01实施
1 中 国 学 术 期 刊 ( 光 盘 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2006 Data Norm for Retrieval and Evalu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CD)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主要项目的名称、标志、结构和表示格式,提出了各类文 献的选用项目及其在印刷版期刊上排印位置的建议。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期刊的数字化处理,也可供其他类型文献及文献检索与评价系统参考。 2 引用标准及参考规范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被本规范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788 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GB/T 3179 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 GB 3259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 GB 3469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GB/T 3860 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GB 4880 语种名称代码 GB 6447 文摘编写规则 GB/T 740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 7713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T 7714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9999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GB/T 13417 科学技术期刊目次表 GB/T 16159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ISO 690 Documentation —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 Content, Form and Structure ISO 690-2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 Part 2: Electronic Documents or Parts thereof ISO 4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Rules for the Abbreviation of Title Words and Titles of Publications ANSI/NISO Z39.56 Serial Item and Contribution Identifier(SICI) 本规范修订还参考了下列规范文件: 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排格式规范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 2006-06-01 修订 2006-10-01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