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历史 和理论背景 (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基本条件 令必要条件:社会化大生产 充分条件:工人运动兴起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历史 和理论背景 (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基本条件 ❖ 必要条件:社会化大生产 ❖ 充分条件:工人运动兴起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历史和理论背景 理论背景: 令德国俾斯麦面临的政治、经济 和社会背景 令以“福利国家论”为核 心的新历史主义理论德国于1883、1884、1889年分 以“市场社会主义”为 别通过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 目标的费边主义 保险法、老年与残疾保险法 三个社会保险计划的意义:标 志工人、雇主和国家共同参与 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式产生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历史和理论背景 ❖ 理论背景: ❖ 以“福利国家论”为核 心的新历史主义理论 ❖ 以“市场社会主义”为 目标的费边主义 ❖ 德国俾斯麦面临的政治、经济 和社会背景 ❖ 德国于1883、1884、1889年分 别通过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 保险法、老年与残疾保险法。 ❖ 三个社会保险计划的意义:标 志工人、雇主和国家共同参与 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式产生
、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发展与第 次世界经济大危机 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罗斯福新政”:主要措施是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 制度(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 《社会保障法》) 令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国家(除英国等少数国 家)的社会保障立法,主要是解决工伤事故补偿 老年人年金、疾病保险等较为急迫的问题。 在两次大战之间,欧洲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的中心目 标是解决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问题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发展与第 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 ❖ 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 “罗斯福新政” :主要措施是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 制度(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 《社会保障法》 )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国家(除英国等少数国 家)的社会保障立法,主要是解决工伤事故补偿、 老年人年金、疾病保险等较为急迫的问题。 ❖ 在两次大战之间,欧洲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的中心目 标是解决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问题
(一)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阶段的特征 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主要是在20世纪30 年代前后建立的,有很强的应急性质和“被迫上马、 零敲碎打”的色彩。其特征 1、社会保障的立法和计划都带有试验性质 令2、各项保障措施大多是分散且不成体系的 令3、体现了由“济贫法”转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 过渡性 4、处理社会问题的责任逐渐从地方政府和私人机 构集中于中央政府
(一)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阶段的特征 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主要是在20世纪30 年代前后建立的,有很强的应急性质和“被迫上马、 零敲碎打”的色彩。其特征: ❖ 1、社会保障的立法和计划都带有试验性质 ❖ 2、各项保障措施大多是分散且不成体系的 ❖ 3、体现了由“济贫法”转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 过渡性 ❖ 4、处理社会问题的责任逐渐从地方政府和私人机 构集中于中央政府
(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与福利经济 学和国家干预理论 阿赛·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基本假定:基数效用论 令基本命题:(1)社会福利将随国民总收入的增加而增大; (2)社会福利由收入分配的均等化而增大 令基本结论:(1)每一生产要素在各种用途中的边际社会纯 产品都相等,是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标准。因此,竞争可以 使边际社会纯产品等于边际私人纯产品,从而使经济福利极 大化;(2)货币边际效用也存在递减规律,高收入者的货 币边际效用低于低收入者的货币边际效用。因此,若将货币 收入从富人“转移”一些给穷人,就可以增加货币的总边际 效用,从而使社会满足总量增加
(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与福利经济 学和国家干预理论 阿赛·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 基本假定:基数效用论 ❖ 基本命题:(1)社会福利将随国民总收入的增加而增大; (2)社会福利由收入分配的均等化而增大 ❖ 基本结论:(1)每一生产要素在各种用途中的边际社会纯 产品都相等,是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标准。因此,竞争可以 使边际社会纯产品等于边际私人纯产品,从而使经济福利极 大化 ;(2)货币边际效用也存在递减规律,高收入者的货 币边际效用低于低收入者的货币边际效用。因此,若将货币 收入从富人“转移”一些给穷人,就可以增加货币的总边际 效用,从而使社会满足总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