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名(斜体)+种名(斜体)+ Subsp(正体)+亚种名(斜体)加词 属名(斜体)+种名(斜体)艹var(正体)+变种加词(斜体) 例如 Bacillus subtillis cohn枯草芽孢杆菌 属(芽孢杆菌层)+种名(种名加词) 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一)经典方法 1、依据形态分类: (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 ①形状:种类很多有几十种 球:球状、半球状、桶状、卵状、梨状等等。 杆:两端平截、椭圆、略尖、膨大、长等。 螺旋菌:螺旋、弧状、两端平、尖、圆等。 ②排列:细胞分裂后的排列后方式不同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球: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状、八叠状、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杆:单、双杆、链杆菌 ③细胞大小 ④细胞结构和染色反应 结构:壁、芽孢、荚膜、鞭毛、内含物等。 染色反应:各种染色 (2)细菌的群体形态 细菌形体微小,肉眼看不见,但在固体培养基中,细菌局限在一处大量繁殖,集聚形成的团块是可见的 称为群体形态,也叫培养性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专一性。认识细菌群体形态,除有助于鉴定外,对检査 菌种纯度,辨认菌种都十分重要 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平板表面形成的群体形态称菌落。 菌苔:多个菌落在平板或斜面上形成的培养物叫菌苔。 埋藏菌落(深层菌落):表面以下形成的培养物叫埋藏菌落。(例:穿刺培养) ①菌落形态 大小、形状、隆起形状,边缘状况、表面状况、湿润程度、质地、颜色、黏度、硬度、透明度等 ②菌苔:隆起形状、表面形状、表面光泽、颜色、质地、色素分泌等。 ③液体培养特征:表面生长状况、混浊度、沉淀形态、气泡、颜色等 2、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生理生化反应在细菌分类中占重要地位,与F不同细菌形态只能划分极小的类群。 (1)酶:氢化酶、接触E,阳性或阴性 (2)发酵代谢:葡萄糖氧化、发酵;(V、P)试验:明皎液化;淀粉水解:硝酸盐还原:产氨试验:硫化氢 的产生:吲哚的产生:石蕊牛奶等。 (3)营养类型:C、N利用 (二)、细菌的数值分差法:(P13) 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处理细菌的各种特征形状,求出相似值,以其相似值的大小决定细菌在分类学中的 关系,并把它们分为各个基群 特点:(1)采用较多分类特征:(2)性状“等重原则”。 (三)分子分类法(遗传学指标分类法)
属名(斜体)+种名(斜体)+Subsp(正体)+亚种名(斜体)加词 属名(斜体)+种名(斜体)+var(正体)+变种加词(斜体) 例如 Bacillus subtilis Cohn 枯草芽孢杆菌 属(芽孢杆菌层)+种名(种名加词)。 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一)经典方法: 1、依据形态分类: (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 ① 形状:种类很多有几十种 球:球状、半球状、桶状、卵状、梨状等等。 杆:两端平截、椭圆、略尖、膨大、长等。 螺旋菌:螺旋、弧状、两端平、尖、圆等。 ② 排列:细胞分裂后的排列后方式不同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球: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状、八叠状、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杆:单、双杆、链杆菌。 ③ 细胞大小 ④ 细胞结构和染色反应 结构:壁、芽孢、荚膜、鞭毛、内含物等。 染色反应:各种染色 (2)细菌的群体形态 细菌形体微小,肉眼看不见,但在固体培养基中,细菌局限在一处大量繁殖,集聚形成的团块是可见的, 称为群体形态,也叫培养性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专一性。认识细菌群体形态,除有助于鉴定外,对检查 菌种纯度,辨认菌种都十分重要。 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平板表面形成的群体形态称菌落。 菌苔:多个菌落在平板或斜面上形成的培养物叫菌苔。 埋藏菌落(深层菌落):表面以下形成的培养物叫埋藏菌落。 (例:穿刺培养) ① 菌落形态 大小、形状、隆起形状,边缘状况、表面状况、湿润程度、质地、颜色、黏度、硬度、透明度等。 ② 菌苔:隆起形状、表面形状、表面光泽、颜色、质地、色素分泌等。 ③ 液体培养特征:表面生长状况、混浊度、沉淀形态、气泡、颜色等。 2、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生理生化反应在细菌分类中占重要地位,与 F 不同细菌形态只能划分极小的类群。 (1)酶:氢化酶、接触 E,阳性或阴性 (2)发酵代谢:葡萄糖氧化、发酵;(V、P)试验;明皎液化 ;淀粉水解;硝酸盐还原;产氨试验;硫化氢 的产生;吲哚的产生 ;石蕊牛奶等。 (3)营养类型:C、N 利用 (二)、细菌的数值分差法:(P113)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处理细菌的各种特征形状,求出相似值,以其相似值的大小决定细菌在分类学中的 关系,并把它们分为各个基群。 特点:(1)采用较多分类特征;(2)性状“等重原则”。 (三)分子分类法(遗传学指标分类法)
1、G、C百分比测定 规律:同种:百分比相近(一定) 不同种:不一定 2、核酸杂交 已知菌株,单链DNA 未知菌株,单链DNA形成双链程度 3、16 SIRNA碱基测序 原核:16s测序(碱基顺与进化有关) 真核:18s测序(碱基顺与进化有关) 三、生物分类系统 (一)生物分类系统 五界:(1)动物界: (2)植物界 (3)原生生物界: (4)真菌界: (5)原核生物界 原界:(1)真核生物: (2)真细菌: (3)古细菌 (根据16RNA测序) (二)细菌的分类系统 (1)具有细胞壁的G真细菌 (2)具有细胞壁的G真细菌 (3)无细胞壁的真细菌 (4)古细菌 第三节真细菌 研究最多的是真细菌,种类多分布广与人类健康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通过16 SrRNA碱基排列比较,目前在真细菌中已鉴别出相当于门和14个类群。 真细菌分G和G二大类介绍 革兰氏阴性细菌(G细菌) 根据需要的氧气性分三大类(1)需氧气;(2)厌氧气;(3)兼性厌氧气 (一)需氧性杆菌和球菌 1、假单胞杆菌:属假单胞菌科(一大类群细菌) ①特征:无芽孢;端生鞭毛(l一几根)可运动:有机化能营养型;氧化酶阳性;分泌水溶性黄绿色荧光色素。 ②营腐生生活:土壤、淡水和海水中的常见菌。 ③病原菌:某些种是植物、动物的病原菌 代表菌:绿脓杆菌:烧伤病人的感染 黄色杆菌:水稻白叶病 臭味假单胞杆菌:刺激双胞菇出菇。 2、固氮细菌 这类细菌已知有80多属,属不同的科。研究最多的是固氮菌属,属于假细胞菌科 特征:(1)自生固N作用10-15mg大气N素海耗lg葡萄糖; (2)细胞大,直径1.5-20um卵圆形,球形到杆形 (3)排列:单、双、团(不规则),长链 (4)周生鞭毛:好氧气或微好氧气 (5)产荚膜; (6)化能有机营养;
1、G、C 百分比测定 规律:同种:百分比相近(一定) 不同种:不一定。 2、核酸杂交 已知菌株,单链 DNA 未知菌株,单链 DNA 形成双链程度 3、16srRNA 碱基测序 原核:16s 测序(碱基顺与进化有关) 真核:18s 测序(碱基顺与进化有关) 三、生物分类系统 (一)生物分类系统 五界:(1)动物界: (2)植物界: (3)原生生物界: (4)真菌界: (5)原核生物界: 三原界:(1)真核生物: (2)真细菌: (3)古细菌: (根据 16srRNA 测序) (二)细菌的分类系统 (1)具有细胞壁的 G- 真细菌 (2)具有细胞壁的 G+真细菌 (3)无细胞壁的真细菌 (4)古细菌 第三节 真细菌 研究最多的是真细菌,种类多分布广与人类健康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通过 16srRNA 碱基排列比较,目前在真细菌中已鉴别出相当于门和 14 个类群。 真细菌分 G-和 G+二大类介绍。 一、革兰氏阴性细菌(G-细菌) 根据需要的氧气性分三大类(1)需氧气;(2)厌氧气;(3)兼性厌氧气。 (一)需氧性杆菌和球菌 1、假单胞杆菌:属假单胞菌科(一大类群细菌) ①特征:无芽孢;端生鞭毛(1—几根)可运动;有机化能营养型;氧化酶阳性;分泌水溶性黄绿色荧光色素。 ② 营腐生生活:土壤、淡水和海水中的常见菌。 ③ 病原菌:某些种是植物、动物的病原菌。 代表菌:绿脓杆菌:烧伤病人的感染; 黄色杆菌:水稻白叶病; 臭味假单胞杆菌:刺激双胞菇出菇。 2、固氮细菌 这类细菌已知有 80 多属,属不同的科。研究最多的是固氮菌属,属于假细胞菌科。 特征:(1)自生固 N 作用 10—15mg 大气 N 素/每耗 1g 葡萄糖; (2)细胞大,直径 1.5—2.0um 卵圆形,球形到杆形; (3)排列:单、双、团(不规则),长链; (4)周生鞭毛:好氧气或微好氧气; (5)产荚膜; (6)化能有机营养;
(7)N源:可利用硝酸盐、氨盐、但这种情况下不固N 3、根瘤菌(与豆科植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根瘤→可固N2) 特征:(1)细胞杆状05-09um×12-3um (2)细胞含聚一β一羟基丁酸,使染色不均; (3)好氧气,化能有机营养: (4)低氧气压下才可固氮(有氧气时细胞生长) (5)类菌体:根瘤中菌体呈棒状、T状或Y状 侵染豆科根系有专一性 已鉴定有5个属:(1)根瘤菌属 (2)中慢生根瘤菌属 (3)中华根瘤菌属 (4)固氮根瘤菌属 (5)慢生根瘤菌属 4、其它杆菌 (1)醋酸细菌 特征:①好氧气 ②耐低PH值;pH45时可生长 ③氧化乙醇、碳水化物→醋酸、有机酸 ④存在于:高糖、高酒、高酸中。 通常为:酿酒后第二轮微生物区系。酿酒缸刚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2)军团菌属 特征:①小杆菌,有时长丝状0309um×2-20um ②鞭毛:端生单或侧生2根或多鞭毛 ③致病:引起军团病、肺炎、低烧。 (3)甲基营养菌 特征:①以一氧化物为碳源:甲烷、甲酸、甲醇、甲基胺等,与化能自养菌相似,有发达内膜(固氧化 C化物或能也较少) ②某些种:可固N→单细胞蛋白。 (二)需氧气螺菌和弧菌 (1)螺菌:二个弯曲以上:非螺旋体,菌体比较坚韧 (2)弧菌:弯曲; (3)鞭毛:单生或丝生; (4)多腐生:不致病 (5)可寄生:可致病。 (三)兼性厌氧细菌 是一大类群微生物,可分三个科:(1)肠道菌科;(2)弧菌科;(3)巴氏菌科 肠道菌科(主要介绍) 特征:(1)G:小杆菌: (2)氧气:兼性厌氧气 (3)周生鞭毛、运动 (4)发酵糖产酸,通常不产气; (5)接触E阳性、氧化E阴性 (6)寄居:人、动物肠道,土壤、水中 (7)生活:寄生、腐生或共生。 种类: ①沙门氏菌:肠道致病菌(通过食品、水、传播) ②志贺氏菌:肠道致病菌(通过食品、水、传播) ③肺炎克氏菌→大叶肺炎病原菌(人和动物) 正常寄居在:土壤、根系、水域、肠道内
(7)N 源:可利用硝酸盐、氨盐、但这种情况下不固 N。 3、根瘤菌(与豆科植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根瘤→可固 N2) 特征:(1)细胞杆状 0.5—0.9um×1.2—3.0um; (2)细胞含聚—β—羟基丁酸,使染色不均; (3)好氧气,化能有机营养; (4)低氧气压下才可固氮(有氧气时细胞生长); (5)类菌体:根瘤中菌体呈棒状、T 状或 Y 状。 侵染豆科根系有专一性。 已鉴定有 5 个属:(1)根瘤菌属; (2)中慢生根瘤菌属; (3)中华根瘤菌属; (4)固氮根瘤菌属; (5)慢生根瘤菌属 4、其它杆菌 (1)醋酸细菌 特征:① 好氧气; ② 耐低 PH 值;pH4.5 时可生长 ③ 氧化乙醇、碳水化物→醋酸、有机酸; ④ 存在于:高糖、高酒、高酸中。 通常为:酿酒后第二轮微生物区系。酿酒缸刚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2)军团菌属 特征:① 小杆菌,有时长丝状 0.3—0.9um×2—20um; ② 鞭毛:端生单或侧生 2 根或多 鞭毛; ③ 致病:引起军团病、肺炎、低烧。 (3)甲基营养菌 特征:① 以一氧化物为碳源:甲烷、甲酸、甲醇、甲基胺等,与化能自养菌相似,有发达内膜(固氧化 一 C 化物或能也较少)。 ② 某些种:可固 N→单细胞蛋白。 (二)需氧气螺菌和弧菌 (1)螺菌:二个弯曲以上;非螺旋体,菌体比较坚韧 (2)弧菌:弯曲; (3)鞭毛:单生或丝生; (4)多腐生:不致病; (5)可寄生:可致病。 (三)兼性厌氧细菌 是一大类群微生物,可分三个科:(1)肠道菌科;(2)弧菌科;(3)巴氏菌科 1、肠道菌科(主要介绍) 特征:(1)G-:小杆菌; (2)氧气:兼性厌氧气; (3)周生鞭毛、运动; (4)发酵糖产酸,通常不产气; (5)接触 E 阳性、氧化 E 阴性; (6)寄居:人、动物肠道,土壤、水中; (7)生活:寄生、腐生或共生。 种类: ①沙门氏菌:肠道致病菌(通过食品、水、传播) ② 志贺氏菌:肠道致病菌(通过食品、水、传播) ③ 肺炎克氏菌→大叶肺炎病原菌(人和动物) 正常寄居在:土壤、根系、水域、肠道内
低氧气压和厌氧条件下可固氮,可与禾本科植物根系联合固氮。 ④欧文氏菌:(多种)植物疫病、菱蔫病、腐烂病的病原菌 ⑤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 肠道内正常寄生菌,一般不致病,有些可产生毒素而造成婴儿腹泻 感染在特定部位可致病(1)肾炎:(2)膀胱炎:(3)尿路感染 指示菌:卫生检疫,大肠菌群 2、弧菌科(略) 3、巴氏菌科(略) (四)厌氧气的杆菌和球菌 专性厌氧气的G杆菌→属拟杆菌科 (1)细胞多形态或弯杆状: (2)生存:绝对厌氧气环境如胃瘤(反刍动物)。 专性厌氧气G球菌:韦氏球菌(1)口腔:(2)肠道:(3)胃瘤中正常寄居菌 (五)异化硫酸盐还原细菌 群细菌:(1)生理特征相似 (2)形态各异 (3)厌氧气(严格 (4)G 种群:(1)脱S单胞菌 (2)脱S弧菌 (3)脱S球菌 (4)脱S肠状菌 属化能异养菌:有机物(氧化)→硫酸盐(还原)→H2s(末端电子受体) 处理被硫酸盐污染的水有意义) H2S又两个途径:H2S S(缺氧时) 光合硫细菌 H2S————→S硫矿(有氧时) H2S可影响植物根、鱼的存活、金属管道腐蚀。 (六)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真核细胞专性寄生菌) 特点:①细胞大小0.3-06×08-2um,光镜可见。G无鞭毛、不运动 ②细胞多变,球、双球、杆、丝状等。 ③有细胞壁,细胞膜通透气性过大(1)有利寄生吸收营养:(2)体内物质也易渗出 ④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不能独立生活。(节肢动物、脊柱动物、人,脑脊髓炎、羌虫热、Q热 ⑤二分裂方式繁殖。 ⑥对四环素、青霉素等敏感 ⑦有不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缺少脱氢E(NAD)和辅EA等 ⑧可用鸡胚、敏感动物及合适的组织培养。 ⑨对干燥、热敏感,56℃,30分钟死亡。耐低温一60℃,活数年。 2、衣原体:G菌、沙眼病原菌 ①细胞较小,球状,04um(能透细菌过滤口) ②由细胞胞结构,G ③细胞有DNA和RNA,有核糖体,不完整的E系统。 ④缺乏产能代谢E,只能行严格寄生生活
低氧气压和厌氧条件下可固氮,可与禾本科植物根系联合固氮。 ④ 欧文氏菌:(多种) 植物疫病、萎蔫病、腐烂病的病原菌。 ⑤ 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 肠道内正常寄生菌,一般不致病,有些可产生毒素而造成婴儿腹泻。 感染在特定部位可致病(1)肾炎;(2)膀胱炎;(3)尿路感染 指示菌:卫生检疫,大肠菌群。 2、弧菌科(略) 3、巴氏菌科(略) (四) 厌氧气的杆菌和球菌 专性厌氧气的 G-杆菌→属拟杆菌科 (1)细胞多形态或弯杆状; (2)生存:绝对厌氧气环境如胃瘤(反刍动物 )。 专性厌氧气 G-球菌:韦氏球菌(1)口腔;(2)肠道;(3)胃瘤 中正常寄居菌。 (五)异化硫酸盐还原细菌 一群细菌:(1)生理特征相似; (2)形态各异; (3)厌氧气(严格); (4)G- 种群:(1)脱 S 单胞菌; (2)脱 S 弧菌; (3)脱 S 球菌; (4)脱 S 肠状菌 属化能异养菌:有机物(氧化)→硫酸盐(还原)→H2s(末端电子受体) ( 处理被硫酸盐污染的水有意义) H2S 又两个途径:H2S——————-——→S (缺氧时) 光合硫细菌 H2S——————-——→S 0硫矿(有氧时) H2S 可影响植物根、鱼的存活、金属管道腐蚀。 (六)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 1、立克次氏体:(真核细胞专性寄生菌) 特点:① 细胞大小 0.3—0.6×0.8—2um,光镜可见。G--无鞭毛、不运动。 ② 细胞多变,球、双球、杆、丝状等。 ③ 有细胞壁,细胞膜通透气性过大(1)有利寄生吸收营养;(2)体内物质也易渗出 ④ 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不能独立生活。(节肢动物、脊柱动物、人,脑脊髓炎、羌虫热、Q 热 等) ⑤ 二分裂方式繁殖。 ⑥ 对四环素、青霉素等敏感。 ⑦ 有不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缺少脱氢 E(NAD)和辅 EA 等。 ⑧ 可用鸡胚、敏感动物及合适的组织培养。 ⑨ 对干燥、热敏感,56℃,30 分钟死亡。耐低温—60℃,活数年。 2、衣原体:G-菌、沙眼病原菌 ① 细胞较小,球状,0.4um(能透细菌过滤口) ② 由细胞胞结构,G- ③ 细胞有 DNA 和 RNA,有核糖体,不完整的 E 系统。 ④ 缺乏产能代谢 E,只能行严格寄生生活
⑤二等分裂方式繁殖 ⑥二种形态:原体:有感染力,细胞壁厚坚韧。 始体:寄生在细胞内,壁菠、膨大、无感染力。 ⑦对青霉素、磺胺等都敏感,热敏感 3、支原体: (1)直径:0.15-03um,光镜勉强可见,最小细胞生物 (2)缺细胞壁G,条形、易变,有滤过性,对表面活。性剂敏感。对青霉素等不敏感。 (3)可独立生活,菌落小,多“油煎蛋”状。 (4)二等分裂繁殖 (5)可氧化产能河发酵产能,二种代谢途径,既可好氧气有可厌氧气生活。 (6)四环素、红霉素等敏感。 支原体:引起畜、禽、人病。 类原体:植物病害 (七)螺旋体(G) 特点:①菌体的长、柔软、弯曲呈出螺旋状:②运动:靠轴丝伸缩运动 ③无鞭毛、芽孢: ④有的细胞壁但不坚韧。 ⑤轴丝(结构类似与鞭毛):位于膜、壁间,2-100根以上。 ⑥化能异养:腐生或寄生。 ⑦寄生:病原菌:梅毒、回归热、钩端螺旋病等。 (八)鞘衣细菌和有附着细菌(G) 1、鞘衣细菌:专性化能异氧菌。多细胞生活在一个鞘套内(脱离后再生鞘套) 2、有附着器细菌(G) 特征区别:(1)芽殖:(2)形状异常;(3)生活史复杂。 有突起:(1)细胞突起;(2)黏液分泌 (九)黏细菌(G) (1)化能异养 (2)杆状:有壁但薄 (3)运动:靠细胞分泌黏液滑行 (4)二阶段(发育):①营养细胞:②子实体 (5)好氧气、腐生 (十)蓝细菌(过去称蓝藻) 光能自养,种类繁多,原核细胞。 特征:(1)有叶绿素a,光合作用产氧气(与植物相似) (2)无叶绿素b,(与植物区别) (3)由于含藻胆蛋白和β一胡萝卜素,所以细胞:蓝、绿、黄、褐。 (4)许多可固氮 (5)可与真菌形成共生体→地衣(10%地衣含蓝细菌) 「藻 蓝细菌光合细菌植物 细胞 真核 原核 原核 真核 光合色素叶绿素a或+、c、叶绿素01(或叶绿素a、b、c、d、叶绿素a+b d、e或+藻黄素、藻肥蛋白细菌|e(-或多种) 藻红素) 胡萝卜素) 氧气产生:氧气 氧气 无氧气 氧气 繁殖 孢子(1)有性 分裂 分裂 种子;孢子 (2)无性 单细胞或多 多 细胞生物单或多
⑤ 二等分裂方式繁殖。 ⑥ 二种形态:原体:有感染力,细胞壁厚坚韧。 始体:寄生在细胞内,壁菠、膨大、无感染力。 ⑦ 对青霉素、磺胺等都敏感,热敏感。 3、支原体: (1)直径:0.15—0.3um,光镜勉强可见,最小细胞生物。 (2)缺细胞壁 G-,条形、易变,有滤过性,对表面活。性剂敏感。对青霉素等不敏感。 (3)可独立生活,菌落小,多“油煎蛋”状。 (4)二等分裂繁殖 (5)可氧化产能河发酵产能 ,二种代谢途径, 既可好氧气有可厌氧气生活。 (6)四环素、红霉素等敏感。 支原体:引起畜、禽、人 病。 类原体:植物病害。 (七)螺旋体(G-) 特点:① 菌体的长、柔软、弯曲呈出螺旋状; ② 运动:靠轴丝伸缩运动; ③ 无鞭毛、芽孢; ④ 有的细胞壁但不坚韧。 ⑤ 轴丝(结构类似与鞭毛):位于膜、壁间,2—100 根以上。 ⑥化能异养:腐生或寄生。 ⑦寄生:病原菌:梅毒、回归热、钩端螺旋病等。 (八)鞘衣细菌和有附着细菌(G-) 1、鞘衣细菌:专性化能异氧菌。多细胞生活在一个鞘套内(脱离后再生鞘套) 2、有附着器细菌(G-) 特征区别:(1)芽殖;(2)形状异常;(3)生活史复杂。 有突起:(1)细胞突起;(2)黏液分泌 (九)黏细菌(G-) (1)化能异养; (2)杆状:有壁但薄 (3)运动:靠细胞分泌黏液滑行; (4)二阶段(发育):① 营养细胞;②子实体 (5)好氧气、腐生 (十)蓝细菌(过去称蓝藻) 光能自养,种类繁多,原核细胞。 特征:(1)有叶绿素 a,光合作用产氧气(与植物相似); (2)无叶绿素 b,(与植物区别) (3)由于含藻胆蛋白和β—胡萝卜素,所以细胞:蓝、绿、黄、褐。 (4)许多可固氮。 (5)可与真菌形成共生体 →地衣(10%地衣含蓝细菌) 藻 蓝细菌 光合细菌 植物 细胞 真核 原核 原核 真核 光合色素 叶绿素 a(或+b、c、 d、e 或+藻黄素、 藻红素) 叶绿素 O1(或 藻肥蛋白细菌 -胡萝卜素) 叶绿素 a、b、c、d、 e(-或多种) 叶绿素 a+b 氧气产生: 氧气 氧气 无氧气 氧气 繁殖: 孢子(1)有性 (2)无性 分裂 分裂 种子;孢子 单细胞或多 细胞生物 单或多 单 单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