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易學遗稿蛘存 易 世裹敬 樹 辑 成 尙氏易學存稿題簽一(王世襄、史樹青)
易 尚氏易學存稿 文图 文酉 月 尙氏易學存稿題簽二(丁文波)
属‖ 尙氏易學存稿篆刻(丁文波)
尙氏易學存稿校理緣起 自1979年始,我有幸承學先師黃壽祺教授,至 1990年吾師匆歸道山,前後凡十二寒暑,追隨杖履,听 夕聞道,屢獲啓迪善誘。每聽先師講述其早年在北平從 業行唐尙節之先生之往事,深羨前輩睾者道德文章之崇 偉,而心常嚮往之矣。 二、先生姓尙氏,諱秉和,字節之,晚號滋溪老人 學者稱槐軒先生。河北行唐人。生於清同治九年 (1870),卒於公元一九五○年。享壽八十有一。先生少 穎慧,年十八入邑庠,二十三師事桐城吳汝綸,殚精古文 經史之學。年三十三成進士。歷任工部、民政部、内務 部主事員外郎。又孜取軍機章京,以清政不綱,避不赴 職。入民國,仍吏隱於內務部。曾兼任京師大學堂國文 教習,又講學奉天萃升書院及北平中國大學國學系。著 書藪十種,或已刊,或存稿,或散佚。已刊者如《辛壬春 秋》、《歷代社会風俗事物孜》、《周易古筮孜》、《焦氏易 詁》、《焦氏易林注》等,皆極獲學界稱賞。事跡略見其自 撰《滋溪老人傳》(詳後)。及門弟子梁容若述云:“先生
尙氏易學存稿 久居北平西城三道柵欄,所寓古槐繁茂,濃蔭蔽天,因名 著書講學之廳事曰槐軒。槐軒聽講的拜門弟子,前後約 百人上下。”又云:“先生治學,最初注意詞章。取徑桐 城,篤信吳摯甫、曾滌生之說。五十六歲以後,盱衡世 變,專精治《易》。”又云:“先生長身鶴立,疏髭鬚,健步如 飛。三十七年(1948)十月,年已七十九,猶耳目聰明,神 智不衰,深夜能作蠅頭細楷。性耿介,淡於榮利,篤於親 朋故舊,富於正義感。”又云:“先生論史,步趨班馬,而亦 瓣香蔚宗。論史法,以爲正確、簡鍊、生動,缺一不可,直 書史實,勸懲自見,是非自明。”又云:“先生相與講論之 友朋,如王樹枏、吳闓生、高闐仙、張鼎彝等,雅尙略同, 皆能有公鑒、無姑息,讜論斧削,以比迹古人,力爭上游 爲準的。先生虛懷採納,損之又損,用能文省而事賅,扼 要而暢達。文章詼奇雋永,引人入勝,吳北江氏謂,殆欲 與左史班范相爭衡。”1) 三、約五年前,我以赴京之便,與尙先生哲曾孫尙林 君重敘,蒙以其王大父書稿若干種相餽,謂係“文革”被 抄退還者,或仍可供研究之用。我喜不自禁。南歸後, 細檢拜閔,見其中有《焦氏易詁》《焦氏易林注》稿本完 帙無損,又有《周易尙氏學》前稿、定稿各一套,亦首尾俱 備,皆至爲難得,當時即萌發校理出版之念。又年許,尙 林君函告,北京某氏藏尙著《周易古筮孜》刊本一套,書 〔1〕以上諸文,皆引自1962年臺灣文星書店影印本《辛壬春秋》卷首梁 容若先生《前言》。凡所稱述,頗足以補《滋溪老人傳》之未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