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2016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儒家廉德思想 任松峰 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何 为廉”“为何廉”以及“何以廉”的问题上,儒家有一套系统阐释, 关于“廉”的含义,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廉,棱也。引申 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大致可知,“廉”的本义为侧边、棱角,后来引 申为正直、清廉、俭朴、收敛、廉耻的意思。而这些含意也正是儒家所追求的道 德修养。儒家如何释“廉”呢?《论语》中,孔子虽仅有一次用到“廉”字,但 实际上“行己有耻”“欲而不贪”等思想中已包含了“廉”的内容。可以说,先 秦时期,儒家主要是从道德伦理层面来认识“廉”的,认为“廉”是君子所具有 的一种基本道德操守。汉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 行为联系在一起。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出现了专门的举廉科,将“廉”作为官员 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儒家学说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儒家倡“廉”,主要基于内圣与外王的需要。从 内圣来看,“廉”是个人修身、成就完美品格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孔子心中的圣 人、君子,还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都内蕴着“廉”这一基本道德操守。从外王 来看,“廉”是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晋书·阮种传》中说:“夫廉耻 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廉洁对于为政 的重要性,就像土壤和雨露于生物之必不可少,一旦失去,政权终会倾覆,为官 者的廉洁是实现政权稳固持久的客观需要。 实现“廉”的目标,为政者既需“修身以德”,也需“为政以德”。《大学》中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上至天 子、下到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本。孟子“仁政”思想,论及的是如何做一名好官。 在儒家思想中,包含着这样的逻辑:要做一名好官,先要做一个好人。所以,为 政者只有先修身以德,才能“安人”“安百姓”。当然,成为一个好人并不意味 着就能当一个好官,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还需把廉德运用到 政治实践中。为政以德,既要有崇公抑私、立公去私的公心,又要有义利面前舍 利取义的勇气;既需“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地举贤任能,也需“居之无倦, 行之以忠”地勤政守职;既有为政俭约、“节用而爱人”的品行,更需有涵养一 腔浩然正气的节操。如此,才能实现《论语·为政》中描述的“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那般的清明气象。 儒家廉德思想形成于古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对历史上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 现起到过积极作用。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天下莫非王土、四海皆是王臣,以廉 为政归根结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这也使封建臣子在践行“廉”的过程 中遭遇局限和困境。但是,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这些都不妨碍今天我们从中汲 取有益启示。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
四川省成都 2016 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 第 I 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儒家廉德思想 任松峰 “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何 为廉”“为何廉”以及“何以廉”的问题上,儒家有一套系统阐释。 关于“廉”的含义,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廉,棱也。引申 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大致可知,“廉”的本义为侧边、棱角,后来引 申为正直、清廉、俭朴、收敛、廉耻的意思。而这些含意也正是儒家所追求的道 德修养。儒家如何释“廉”呢?《论语》中,孔子虽仅有一次用到“廉”字,但 实际上“行己有耻”“欲而不贪”等思想中已包含了“廉”的内容。可以说,先 秦时期,儒家主要是从道德伦理层面来认识“廉”的,认为“廉”是君子所具有 的一种基本道德操守。汉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 行为联系在一起。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出现了专门的举廉科,将“廉”作为官员 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儒家学说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儒家倡“廉”,主要基于内圣与外王的需要。从 内圣来看,“廉”是个人修身、成就完美品格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孔子心中的圣 人、君子,还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都内蕴着“廉”这一基本道德操守。从外王 来看,“廉”是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晋书·阮种传》中说:“夫廉耻 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廉洁对于为政 的重要性,就像土壤和雨露于生物之必不可少,一旦失去,政权终会倾覆,为官 者的廉洁是实现政权稳固持久的客观需要。 实现“廉”的目标,为政者既需“修身以德”,也需“为政以德”。《大学》中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上至天 子、下到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本。孟子“仁政”思想,论及的是如何做一名好官。 在儒家思想中,包含着这样的逻辑:要做一名好官,先要做一个好人。所以,为 政者只有先修身以德,才能“安人”“安百姓”。当然,成为一个好人并不意味 着就能当一个好官,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还需把廉德运用到 政治实践中。为政以德,既要有崇公抑私、立公去私的公心,又要有义利面前舍 利取义的勇气;既需“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地举贤任能,也需“居之无倦, 行之以忠”地勤政守职;既有为政俭约、“节用而爱人”的品行,更需有涵养一 腔浩然正气的节操。如此,才能实现《论语·为政》中描述的“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那般的清明气象。 儒家廉德思想形成于古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对历史上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 现起到过积极作用。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天下莫非王土、四海皆是王臣,以廉 为政归根结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这也使封建臣子在践行“廉”的过程 中遭遇局限和困境。但是,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这些都不妨碍今天我们从中汲 取有益启示。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4 年 3 月 28 日)
1.下列各项中,言行不属于本文所论述的“廉德”思想的一项是 A.孔子主张把俭朴的生活与远大的理想相统一,如他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B.墨子认为“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要想赢得好的名声,就必须加 强自身修养,做到“志强智达,言信行果” C.诸葛亮强调,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 风来培养品德的,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D.清朝陕西蒲城知县蔡信芳离仼时,作《罢郡》一诗来抒发情感:“罢郡轻舟回 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正直、清廉、知廉耻等是儒家所追求的廉德思想,它们既是中华传统的伦理道 德,也是儒家重要的政治伦理思想。 B.汉代以后,儒家对“廉”的认识由道德层面转到政治层面,把“廉”这种基本 的道德操守转化为为政的根本。 C.在汉代依据察举制度中的举廉科,有廉德的人可以被选拔、任用为官员,可见 当时的统治者对廉德思想非常重视。 D.廉是一种基本道德操守,也是为政之本,从修身、成就完美品德和治国理政的 要求出发,儒家积极倡导廉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从“内圣外王”的角度倡“廉”,“内圣”侧重个人修养,而“外王”强 调“廉”则政兴,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怎么做到“廉”的问题 B.《晋书·阮种传》中形象地说明了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意义,只有为官者廉洁 才能保证政权稳固持久,一旦失去廉洁,政权早晚会灭亡 C.儒家思想认为:“做好官”的前提条件是“做好人”,但这还不够,还要在政 治实践中贯彻运用“廉德”,做到有公心、有节操等 D.尽管封建官员在践行“廉”的过程中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廉德思想对清明的社 会局面也起到过积极作用,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答案】 BBA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此项论述的是“信”,不属于 本文所论述的“廉德”思想。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原文说“汉代以后,随着 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由此可知“转 到”“转化”等表述错误 3.本题考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怎 么做到‘廉’的问题”错。“内圣外王”解释的是“为何廉”的问题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卖厨刀 刘明 早晨有雾,淡淡的
1.下列各项中,言行不属于本文所论述的“廉德”思想的一项是 A.孔子主张把俭朴的生活与远大的理想相统一,如他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B.墨子认为“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要想赢得好的名声,就必须加 强自身修养,做到“志强智达,言信行果”。 C.诸葛亮强调,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 风来培养品德的,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D.清朝陕西蒲城知县蔡信芳离任时,作《罢郡》一诗来抒发情感:“罢郡轻舟回 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正直、清廉、知廉耻等是儒家所追求的廉德思想,它们既是中华传统的伦理道 德,也是儒家重要的政治伦理思想。 B.汉代以后,儒家对“廉”的认识由道德层面转到政治层面,把“廉”这种基本 的道德操守转化为为政的根本。 C.在汉代依据察举制度中的举廉科,有廉德的人可以被选拔、任用为官员,可见 当时的统治者对廉德思想非常重视。 D.廉是一种基本道德操守,也是为政之本,从修身、成就完美品德和治国理政的 要求出发,儒家积极倡导廉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从“内圣外王”的角度倡“廉”,“内圣”侧重个人修养,而“外王”强 调“廉”则政兴,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怎么做到“廉”的问题。 B.《晋书·阮种传》中形象地说明了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意义,只有为官者廉洁 才能保证政权稳固持久,一旦失去廉洁,政权早晚会灭亡。 C.儒家思想认为:“做好官”的前提条件是“做好人”,但这还不够,还要在政 治实践中贯彻运用“廉德”,做到有公心、有节操等。 D.尽管封建官员在践行“廉”的过程中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廉德思想对清明的社 会局面也起到过积极作用,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答案】 1.B 2.B 3.A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此项论述的是“信”,不属于 本文所论述的“廉德”思想。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原文说“汉代以后,随着 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由此可知“转 到”“转化”等表述错误。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怎 么做到‘廉’的问题”错。“内圣外王”解释的是“为何廉”的问题。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卖厨刀 刘明 早晨有雾,淡淡的
桐庐镇优雅的轮廓,在薄纱般的晨雾中显露出来。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 叉着从镇前的岩石下缓缓流过,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青山翠岭。远远望去,水傍青 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露 正是起早赶露水集的时候。来赶年前最后一个集市的乡民们,肩上挑着柴禾,手 里提着鸡婆、绳头串着蘑菇,盆里盛着活鱼,从四面八方涌λ这个小镇。 桐庐镇仅有的这条直街上热闹起来了,热闹得就像一锅正在滚动着的粥。卖韭菜 的放开嗓子直着吼叫:“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过草!”卖金针木耳 的吆喝起来顿挫抑扬,如同唱戏文一般:“黄针—一木耳,蘑菇一一生姜!”卖 藤条锅刷的吆喝声很有些特别,前声十二分地拖长,而到后半部分却喊得出奇的 短:“卖藤—一条!”卖葱煎包子的把平底锅沿敲得梆梆响;卖鸡的鼓圆腮帮吹 开鸡婆的尾毛,两指捺着滚圆的鸡屁股直伸到买主的鼻尖,正和买主作激烈持久 的讨价还价。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 唯有市场西边的一根电线杆子下,一个穿黑袄的汉子一声不响地蹲着,跟前放着 二十多把厨刀。汉子抬起胡子拉碴的脸朝喧闹的人群望了一眼,从他兜里摸出 块砚台大小的铁块和一团筷子粗的铁丝放在地下,捡起一把厨刀,低下头,“咔 咔咔”砍起铁丝来了 “是在变戏法儿吗?”外圈的人只想往里面挤。 “他怎么不说话?”里圈的人直纳闷 见人多了,黑袄汉子从他兜里摸出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一行工工整整的柳体大字 自家打的厨刀,每把两元。 “哼,店里张小泉剪刀厂出的厨刀也只卖一块六。”有人摇着头冷言冷语 “不过,这厨刀的刚火倒是硬碰硬的。”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黑袄汉子一声不响,低着头又砍起铁丝来。“咔咔咔”铁丝都断成了一厘米长短 的小段 “嘿,这厨刀砍铁丝就像切粉丝一样,我买一把!”有人把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 来 “慢!”一个工人模样的青年挤到黑袄汉子跟前,从地上另捡起一把厨刀:“你 换一把砍砍看。”众人都投来赞佩的眼光。 黑袄汉子好像没听见,依旧埋头只顾自己砍。 “唔一一?是个哑巴?”工人模样的青年把厨刀递到黑袄汉子的手里,比比划划 做了一阵手势。 黑袄汉子接过厨刀,“咔咔咔”,一气砍了三十几下。青烟飘起,火星四溅,砍 断的铁丝飞了一地。 工人模样的青年夺过刀来,仔细地瞄了瞄闪着寒光的锋口,扔下两元钱,心满意 足地走了。 人群哄地一下炸了。“我买一把!”“我买一把!”几十只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 来 “砍得硬的厨刀不一定切得软!”刚才说风凉话的人又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 众人迟疑了,有几只捏着钞票的手缩了回去。 黑袄汉子慢慢站起身来,髙眉脊下那双明亮的眸子里,射出两道光来,直瞪着说 风凉话的人的脸。瞪着瞪着,一言不发的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 跟 众人吓了个大跳,哗地撒开了个大圈。只见黑袄汉子不慌不忙举刀在下巴上刮了 几下。“嚓嚓嚓”,胡须纷纷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儿
桐庐镇优雅的轮廓,在薄纱般的晨雾中显露出来。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 叉着从镇前的岩石下缓缓流过,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青山翠岭。远远望去,水傍青 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露。 正是起早赶露水集的时候。来赶年前最后一个集市的乡民们,肩上挑着柴禾,手 里提着鸡婆、绳头串着蘑菇,盆里盛着活鱼,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镇。 桐庐镇仅有的这条直街上热闹起来了,热闹得就像一锅正在滚动着的粥。卖韭菜 的放开嗓子直着吼叫:“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过草!”卖金针木耳 的吆喝起来顿挫抑扬,如同唱戏文一般:“黄针——木耳,蘑菇——生姜!”卖 藤条锅刷的吆喝声很有些特别,前声十二分地拖长,而到后半部分却喊得出奇的 短:“卖藤——条!”卖葱煎包子的把平底锅沿敲得梆梆响;卖鸡的鼓圆腮帮吹 开鸡婆的尾毛,两指捺着滚圆的鸡屁股直伸到买主的鼻尖,正和买主作激烈持久 的讨价还价。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 唯有市场西边的一根电线杆子下,一个穿黑袄的汉子一声不响地蹲着,跟前放着 二十多把厨刀。汉子抬起胡子拉碴的脸朝喧闹的人群望了一眼,从他兜里摸出一 块砚台大小的铁块和一团筷子粗的铁丝放在地下,捡起一把厨刀,低下头,“咔 咔咔”砍起铁丝来了。 “是在变戏法儿吗?”外圈的人只想往里面挤。 “他怎么不说话?”里圈的人直纳闷。 见人多了,黑袄汉子从他兜里摸出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一行工工整整的柳体大字: 自家打的厨刀,每把两元。 “哼,店里张小泉剪刀厂出的厨刀也只卖一块六。”有人摇着头冷言冷语。 “不过,这厨刀的刚火倒是硬碰硬的。”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黑袄汉子一声不响,低着头又砍起铁丝来。“咔咔咔”铁丝都断成了一厘米长短 的小段。 “嘿,这厨刀砍铁丝就像切粉丝一样,我买一把!”有人把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 来。 “慢!”一个工人模样的青年挤到黑袄汉子跟前,从地上另捡起一把厨刀:“你 换一把砍砍看。”众人都投来赞佩的眼光。 黑袄汉子好像没听见,依旧埋头只顾自己砍。 “唔——?是个哑巴?”工人模样的青年把厨刀递到黑袄汉子的手里,比比划划 做了一阵手势。 黑袄汉子接过厨刀,“咔咔咔”,一气砍了三十几下。青烟飘起,火星四溅,砍 断的铁丝飞了一地。 工人模样的青年夺过刀来,仔细地瞄了瞄闪着寒光的锋口,扔下两元钱,心满意 足地走了。 人群哄地一下炸了。“我买一把!”“我买一把!”几十只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 来。 “砍得硬的厨刀不一定切得软!”刚才说风凉话的人又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 众人迟疑了,有几只捏着钞票的手缩了回去。 黑袄汉子慢慢站起身来,高眉脊下那双明亮的眸子里,射出两道光来,直瞪着说 风凉话的人的脸。瞪着瞪着,一言不发的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 跟前。 众人吓了个大跳,哗地撒开了个大圈。只见黑袄汉子不慌不忙举刀在下巴上刮了 几下。“嚓嚓嚓”,胡须纷纷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儿
说风凉话的人嗫嚅着,似乎还想说几句什么,但人们一拥而上,早把他挤出了人 圈。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搭上搭兜,走到 卖葱煎包子的摊前:“喂,买四个葱煎包子。” 两个刚买了厨刀的人听见他说话,大感惊讶: 咦,他会说话,他不是哑巴! 他会说话,做买卖为什么硬是一声也不吆喝? 太阳升髙了,晨露散尽了,桐庐镇幽雅的轮廓清楚地显露出来了。前面是奔流的 江水,背后是兀立的青山,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黑袄汉子背着搭兜,手 里托着四个刚出锅的葱煎包子,大踏步地走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桐庐镇比做鲜嫰碧绿的荷 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桐庐镇的勃勃生机。 B.“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真实地写出了集市人声鼎沸的情 形,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 C.小说将卖刀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人们开始以为有人在变戏法,后来才发 现是卖刀;开始怀疑菜刀有假,后来又争抢买刀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如“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不但 众人下了个大跳”,就是读者也为之心惊 E.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看似普通但 又与众不同的“黑袄汉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说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黑袄汉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4)小说中黑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CD (②)①描绘出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烘托出黑袄汉子质朴内敛的人物形象;②具有 象征意味,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或表达作者对喧嚣浮躁世风的 种否定);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的环境描写,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3)①寡言内敛;②质朴沉稳;③自尊心强;④颇有自信。 (4)①从情节设计上看,黑袄汉子“一声也不吆喝”的经营方式使小说的情节逐 步展开并达到高潮,具有表现力;②从形象塑造上看,与别人大声叫卖的方式形 成对比,突出黑袄汉子内敛质朴,厚道真诚的人物形象;③从思想内涵上看,黑 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凸 显小说的主题;④从实际阅读效果上看,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作品可 读性。 【解析】(1)本题考査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原句说“远 远望去,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 露”。这里把傍水青山比作荷叶,将雾中古城比作露珠。B.“表现了作者对日常 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错。原文没有此意。E.“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 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错。原文中语言描写不突出。 (2)本题考査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待时间地 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文章主旨。本篇中最 后一段景物描写,写出了桐庐镇“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的美,烘托黑袄 汉子对自己的厨刀质量的自信及卖完厨刀的喜悦心情,同时表达了文章主旨,即
说风凉话的人嗫嚅着,似乎还想说几句什么,但人们一拥而上,早把他挤出了人 圈。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搭上搭兜,走到 卖葱煎包子的摊前:“喂,买四个葱煎包子。” 两个刚买了厨刀的人听见他说话,大感惊讶: “咦,他会说话,他不是哑巴!” “他会说话,做买卖为什么硬是一声也不吆喝?” 太阳升高了,晨露散尽了,桐庐镇幽雅的轮廓清楚地显露出来了。前面是奔流的 江水,背后是兀立的青山,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黑袄汉子背着搭兜,手 里托着四个刚出锅的葱煎包子,大踏步地走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桐庐镇比做鲜嫩碧绿的荷 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桐庐镇的勃勃生机。 B.“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真实地写出了集市人声鼎沸的情 形,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 C.小说将卖刀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人们开始以为有人在变戏法,后来才发 现是卖刀;开始怀疑菜刀有假,后来又争抢买刀。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如“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不但 “众人下了个大跳”,就是读者也为之心惊。 E.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看似普通但 又与众不同的“黑袄汉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说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黑袄汉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4)小说中黑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CD (2)①描绘出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烘托出黑袄汉子质朴内敛的人物形象;②具有 象征意味,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或表达作者对喧嚣浮躁世风的 一种否定);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的环境描写,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3)①寡言内敛;②质朴沉稳;③自尊心强;④颇有自信。 (4)①从情节设计上看,黑袄汉子“一声也不吆喝”的经营方式使小说的情节逐 步展开并达到高潮,具有表现力;②从形象塑造上看,与别人大声叫卖的方式形 成对比,突出黑袄汉子内敛质朴,厚道真诚的人物形象;③从思想内涵上看,黑 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凸 显小说的主题;④从实际阅读效果上看,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作品可 读性。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原句说“远 远望去,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 露”。这里把傍水青山比作荷叶,将雾中古城比作露珠。B.“表现了作者对日常 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错。原文没有此意。E.“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 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错。原文中语言描写不突出。 (2) 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待时间地 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文章主旨。本篇中最 后一段景物描写,写出了桐庐镇“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的美,烘托黑袄 汉子对自己的厨刀质量的自信及卖完厨刀的喜悦心情,同时表达了文章主旨,即
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从结构上看,与文首江溪交错、水傍青山、雾缭古城 的桐庐镇美景呼应,结构圆合。 (3)本题考査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塑造黑袄的汉子的形象时,主要运用 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分析人物时,要抓住“‘咔咔咔’砍起铁丝”“嚓嚓嚓” 刮胡须,“射出两道光来”的眸子、“瞪着瞪着”等精彩的刻画,从而概括出人 物形象,答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简要概括 (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对小说进行个性化 赏析,一般从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主题、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等方面入手 黑袄汉子始终“一声也不吆喝”做买卖的方式,是为了引出用行动证明他的厨刀 无比锋利的情节,并在最后“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使情节达到 高潮。而他“一声也不吆喝”的经营方式与别人形成对比,突出黑袄汉子质朴、 沉稳、内敛的性格,也表明黑袄汉子对自己厨刀自信;当然,这种与众不同的经 营方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个与众不同的人最后能把他的刀卖出去 吗”这个问题一直吊着读者的胃口;另外,作者这样写黑袄汉子,也是为了和本 文描绘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的景美相统一,突岀桐庐镇的古朴民风,蕴含着作者对 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 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 屠杀共产党人而遭 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 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 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 民族抗战。 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 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 达100余种3000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 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 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 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 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 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 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 访问的台湾髙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 充满激情地说:“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 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 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
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从结构上看,与文首江溪交错、水傍青山、雾缭古城 的桐庐镇美景呼应,结构圆合。 (3) 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塑造黑袄的汉子的形象时,主要运用 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分析人物时,要抓住“‘咔咔咔’砍起铁丝”“嚓嚓嚓” 刮胡须,“射出两道光来”的眸子、“瞪着瞪着”等精彩的刻画,从而概括出人 物形象,答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简要概括”。 (4)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对小说进行个性化 赏析,一般从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主题、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等方面入手。 黑袄汉子始终“一声也不吆喝”做买卖的方式,是为了引出用行动证明他的厨刀 无比锋利的情节,并在最后“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使情节达到 高潮。而他“一声也不吆喝”的经营方式与别人形成对比,突出黑袄汉子质朴、 沉稳、内敛的性格,也表明黑袄汉子对自己厨刀自信;当然,这种与众不同的经 营方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个与众不同的人最后能把他的刀卖出去 吗”这个问题一直吊着读者的胃口;另外,作者这样写黑袄汉子,也是为了和本 文描绘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的景美相统一,突出桐庐镇的古朴民风,蕴含着作者对 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1910 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 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 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 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 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 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 民族抗战。 1948 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 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 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 达 100 余种 3000 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 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 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 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 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1988 年 4 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 9 月 12 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 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 40 年后首位赴大陆 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 充满激情地说:“20 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 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 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