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09级语文零诊试题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与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的答案填写在机读卡上,第Ⅱ卷在答 题卷上作答(作文写在作文纸上)。全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语言基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屋脊/挤压信笺/歼灭拮据/终南捷径 B.果脯/胸脯辅弼/复辟炽热/脍炙人口 C.气度/忖度翩跹/悭吝供给/自给自足 D.龟裂/细菌倾轧/轧钢伺候/伺机反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磋商举步为艰仗势欺人自鸣不凡 B.誊写却之不恭断章取意博闻强识 C.肄业唾手可得应接不暇恣意妄为 D.推诿亦步亦趋层峦叠嶂头晕目炫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那种没有公心,不敢仗义执言的人,我以为是可以与那种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 好先生”同日而语的。 B.统领盟军的瓦因斯将军警告说,尽管外国极端分子正在离开伊拉克“寻找另一片沃 土”,但他们也可能卷土重来。 C.奥运火炬在成都传递时,热情的成都市民纷纷到火炬传递的大街上去观看,很多居民 小区都十室九空了 D.我保证:作为企业的一员,不管企业遇到多大困难,我一定同心协力,鼎力相助,决 不袖手旁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省人口问题亮起了红灯,5年增长6.28%,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B.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引导,专家认为早恋不会因为跳集体舞而发生,也不会因为
四川省成都七中2009级语文零诊试题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与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的答案填写在机读卡上,第Ⅱ卷在答 题卷上作答(作文写在作文纸上)。全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语言基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屋脊/挤压 信笺/歼灭 拮据/终南捷径 B.果脯/胸脯 辅弼/复辟 炽热/脍炙人口 C.气度/忖度 翩跹/悭吝 供给/自给自足 D.龟裂/细菌 倾轧/轧钢 伺候/伺机反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磋商 举步为艰 仗势欺人 自鸣不凡 B.誊写 却之不恭 断章取意 博闻强识 C.肄业 唾手可得 应接不暇 恣意妄为 D.推诿 亦步亦趋 层峦叠嶂 头晕目炫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那种没有公心,不敢仗义执言的人,我以为是可以与那种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 好先生”同日而语的。 B.统领盟军的瓦因斯将军警告说,尽管外国极端分子正在离开伊拉克“寻找另一片沃 土”,但他们也可能卷土重来。 C.奥运火炬在成都传递时,热情的成都市民纷纷到火炬传递的大街上去观看,很多居民 小区都十室九空了。 D.我保证:作为企业的一员,不管企业遇到多大困难,我一定同心协力,鼎力相助,决 不袖手旁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省人口问题亮起了红灯,5年增长6.28%,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B.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引导,专家认为早恋不会因为跳集体舞而发生,也不会因为
不跳集体舞就不会发生 C.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D.挑选阅读材料时既要注重经典名篇,也要尽量挑选那些人文性比较强、贴近学生生活、 关注社会发展的材料 说明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7题 儒家道统:专制皇权的制衡力量(王思睿) 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现在,历史学 界已经达成共识,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则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而专制主义 和孔孟之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 首先,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儒学,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 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已经消失了踪迹。其次,儒学也并非专制主义的主要思想资源 有人认为,法家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其作用绝不亚于儒家。儒家作用不过是 替法家冷酷无情的专制主义“缘饰”而已,所以自古至今一直有“儒表法里”或“阳儒阴 法”的说法。最后,即使是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汉代儒家竭力把儒学准宗教化。它以渲染“天人感应”“灾异之变”的方式,来节制皇 帝的行为。董仲舒说:“刑罚不中则生邪气……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孽生矣。”人君的“貌 言、视、听、思”五种行动如有不当,就会引起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这些言论用“天” 来警示和恐吓人君,对肆无忌惮的皇权多少有一点威慑性 韩愈、二程、朱熹等人开创的宋明理学或称道学,演绎出一个“尧以是传之舜,……文、 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以后又经韩愈、朱熹传之后世的儒家“道统”。道统 首先是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认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所表达的儒家思想代 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把“道统”从“政统”“皇统”中独立出来甚至凌驾于后者之上, 就可以用“圣人之言”来拒绝和匡正当朝执权柄者的悖谬之言、随意之政。道统也体现为古 来贤君良臣面对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构成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即使贵为天子也必 须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 方面用“天命”来恐吓“人君”,一方面用“道统”来干预“政统”,儒学和儒士对
不跳集体舞就不会发生。 C.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D.挑选阅读材料时既要注重经典名篇,也要尽量挑选那些人文性比较强、贴近学生生活、 关注社会发展的材料。 二、说明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7题。 儒家道统:专制皇权的制衡力量 (王思睿) 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现在,历史学 界已经达成共识,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则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而专制主义 和孔孟之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 首先,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儒学,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 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已经消失了踪迹。其次,儒学也并非专制主义的主要思想资源。 有人认为,法家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其作用绝不亚于儒家。儒家作用不过是 替法家冷酷无情的专制主义“缘饰”而已,所以自古至今一直有“儒表法里”或“阳儒阴 法”的说法。最后,即使是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汉代儒家竭力把儒学准宗教化。它以渲染“天人感应”“灾异之变”的方式,来节制皇 帝的行为。董仲舒说:“刑罚不中则生邪气……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孽生矣。”人君的“貌、 言、视、听、思”五种行动如有不当,就会引起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这些言论用“天” 来警示和恐吓人君,对肆无忌惮的皇权多少有一点威慑性。 韩愈、二程、朱熹等人开创的宋明理学或称道学,演绎出一个“尧以是传之舜,……文、 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以后又经韩愈、朱熹传之后世的儒家“道统”。道统 首先是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认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所表达的儒家思想代 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把“道统”从“政统”“皇统”中独立出来甚至凌驾于后者之上, 就可以用“圣人之言”来拒绝和匡正当朝执权柄者的悖谬之言、随意之政。道统也体现为古 来贤君良臣面对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构成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即使贵为天子也必 须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 一方面用“天命”来恐吓“人君”,一方面用“道统”来干预“政统”,儒学和儒士对
于皇权专制主义构成一种事实上的制衡力量。如果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理解,就不好说儒学 思想纯粹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5.下列各项所述内容不属于作者用来澄清“专制主义与孔孟之道关系”的一项是 A.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B.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C.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法家的作用不亚于儒家 D.汉武帝以前的“孔孟之道”包含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 6.对文中关于“儒家道统”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道统”相对独立、甚至凌驾于“政统”“皇统”,起到了一定的权力制衡作用。 B.“道统”作为一种政治典范,是古来贤君良臣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时所遵循的行为指南 C.宋明理学认为“儒家道统”源自尧舜,历经孔孟等人,由韩愈、朱熹传之后世 D.“儒家道统”是儒家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它认为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真谛。 7.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实际上证明了法家是专制主义的思想资源,而儒家不 B.汉代儒家认为,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都是由人君的行动不当而引起的。 C.古代天子需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儒家道统,是在道统成为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之 后 D.“天人感应”“灾异之变”之说,起到了节制皇帝行为、威慑皇权的重要作用 三、文言文基础(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眭夸,一名昶,赵郡高邑人也。祖迈,晋东海王越军谋掾,后没石勒为徐州刺史。父邃, 字怀道,慕容宝中书令。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 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致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 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而不许。邦国少长莫不惮之。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征 为中郎,辞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唯饮酒谈叙平生
于皇权专制主义构成一种事实上的制衡力量。如果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理解,就不好说儒学 思想纯粹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5.下列各项所述内容不属于作者用来澄清“专制主义与孔孟之道关系”的一项是 A.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B.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C.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法家的作用不亚于儒家。 D.汉武帝以前的“孔孟之道”包含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 6.对文中关于“儒家道统”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道统”相对独立、甚至凌驾于“政统”“皇统”,起到了一定的权力制衡作用。 B.“道统”作为一种政治典范,是古来贤君良臣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时所遵循的行为指南。 C.宋明理学认为“儒家道统”源自尧舜,历经孔孟等人,由韩愈、朱熹传之后世。 D.“儒家道统”是儒家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它认为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真谛。 7.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实际上证明了法家是专制主义的思想资源,而儒家不 是。 B.汉代儒家认为,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都是由人君的行动不当而引起的。 C.古代天子需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儒家道统,是在道统成为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之 后。 D.“天人感应”“灾异之变”之说,起到了节制皇帝行为、威慑皇权的重要作用。 三、文言文基础(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眭夸,一名昶,赵郡高邑人也。祖迈,晋东海王越军谋掾,后没石勒为徐州刺史。父邃, 字怀道,慕容宝中书令。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 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致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 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而不许。邦国少长莫不惮之。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征 为中郎,辞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唯饮酒谈叙平生
不及世利。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其见敬惮如此。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亦不开口。 夸曰:“桃简,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于此将别。”桃简,浩小名。浩虑夸 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相维絷。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 乃得出关。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又使其人杖策复路,吾当何辞 以谢也!”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经年,送夸本 骡,兼遗以所乘马,为书谢之。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 唁,经一时乃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 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梓乎?”遂著 《知命论》以释之。及卒,葬日赴会者如市。无子 (选自《北史?列传第七十八》)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夸少有大度大度:大的气度未曾以世务经心经心:放在心上 B.寄情丘壑丘壑:山水不及世利不及:不谈及 C.谬为御车御车:皇帝的车马亦不复书复书:回信 D.为之素服素服:(穿)丧服子何独在桑梓乎桑梓:家乡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夸拒而不许②惑而不从师 B.①其见敬惮如此②其皆出于此乎 C.①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②于其身也,则耻焉 D.①冀相维絷②好自相扶将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眭夸的人品让许多人都对他表示敬畏,连他的好友崔浩在他面前都不敢轻易提起让他 做官的事情。 B.崔浩想通过将眭夸的骡子扣留下来,使眭夸回不了家,以此拖延时间将眭夸留在朝廷, 但结果却令他失望。 C.如果没有崔浩帮助开脱说情,崔浩本人很可能因为拒绝出任朝廷官职一事而受到朝廷 的处
不及世利。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其见敬惮如此。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亦不开口。 夸曰:“桃简,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于此将别。”桃简,浩小名。浩虑夸 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相维絷。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 乃得出关。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又使其人杖策复路,吾当何辞 以谢也!”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经年,送夸本 骡,兼遗以所乘马,为书谢之。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 唁,经一时乃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 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梓乎?”遂著 《知命论》以释之。及卒,葬日赴会者如市。无子。 (选自《北史?列传第七十八》)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夸少有大度 大度:大的气度 未曾以世务经心 经心:放在心上 B.寄情丘壑 丘壑:山水 不及世利 不及:不谈及 C.谬为御车 御车:皇帝的车马 亦不复书 复书:回信 D.为之素服 素服:(穿)丧服 子何独在桑梓乎 桑梓:家乡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夸拒而不许 ②惑而不从师 B. ①其见敬惮如此 ②其皆出于此乎 C. ①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 ②于其身也,则耻焉 D.①冀相维絷 ②好自相扶将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眭夸的人品让许多人都对他表示敬畏,连他的好友崔浩在他面前都不敢轻易提起让他 做官的事情。 B.崔浩想通过将眭夸的骡子扣留下来,使眭夸回不了家,以此拖延时间将眭夸留在朝廷, 但结果却令他失望。 C.如果没有崔浩帮助开脱说情,崔浩本人很可能因为拒绝出任朝廷官职一事而受到朝廷 的处罚
D.眭夸认为官场险恶,厌恶官场。邀请他去做官的好友崔浩最后被诛杀,就证明了眭夸 拒官富有远见。 第II卷(共120分) 四、古诗文理解、鉴赏和积累(23分) 11.把本卷文言文材料中的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3分) (2)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3分) (3)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灞上秋居(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简述首联描写的内容,并指出本联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 (2)简要赏析“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4分) 答 13.按要求将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分) (1)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 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2)韩愈在《师说》中说的“,”,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 意相近 (3)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草木有本心 读唐诗,读到这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突然想:世上什么东西最惨?是 次品。我怎么会从这一句唐诗想到次品呢?不知道,反正我就是想到次品了
D.眭夸认为官场险恶,厌恶官场。邀请他去做官的好友崔浩最后被诛杀,就证明了眭夸 拒官富有远见。 第II卷(共120分) 四、古诗文理解、鉴赏和积累(23分) 11.把本卷文言文材料中的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3分) (2)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3分) (3)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灞上秋居(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简述首联描写的内容,并指出本联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 答: (2)简要赏析“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4分) 答: 13.按要求将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分) (1)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 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 (2)韩愈在《师说》中说的“ , ”,与《劝学》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 意相近。 (3)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草木有本心 读唐诗,读到这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突然想:世上什么东西最惨?是 次品。我怎么会从这一句唐诗想到次品呢?不知道,反正我就是想到次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