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2014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部分(单项选择题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回纥/貉子 伎俩/魍魉 擂鼓呐喊/打擂比武 B.冰雹/薄饼 鳗鱼/埋怨 朝乾夕惕/掮客中人 C.饕餮/请帖 巷道/沆瀣 溘然长逝/恪尽职守 D.镂空/露怯 葳蕤/圩田 玉树临风/钟灵毓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奇崛 固疾 枉费心机 椎心痛恨 B.狂飙 窠臼 真知卓见 波谲云诡 C.吊销 攀援 始做俑者 盅惑人心 D.痉挛 溽暑 明火执仗 落拓不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 了拓展国外市场,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B.随着贝克特等人的先后逝世,荒诞戏剧作为一个流派也渐渐偃旗息鼓了,但 其创作成就和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 C.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 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了12年之久 D.虽然他为这次演说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听众的文化层次,所 以效果并不理想,会场里很多人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三学习阶段性特点鲜明,在一诊到二诊期间,不适当地加大训练量将直接 影响学生实力的增长,对理科生来说更是这样。 B.今年首上春晚的魔术师Yif在表演中穿帮成为马年春晚的一大遗憾,刚刚开 幕的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因技术失误五环变四环,遭到网友吐槽,这一切再次向 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细节成就成败。 C.由于热岛效应,成都市区的气温较周围地区普遍偏高,市民们见到下雪的机 会则变得很少,据成都市民回忆,最近一次见到鹅毛大雪还是在2010年12月 15日的那个晚上。 D.成都外国语学校出台“手机不进入教学楼”“在校期间禁止网购”的政策, 对那些已经习惯使用手机进行网购的同学,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但一些家长还 是认为此举是必要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文学批评的三个向度 郭德茂 从古到今,文学批评可以说走过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三个向度。 个是古典主义阶段,是向着作者回归,着重研究和评论作者写什么,他为什么 要写这些,目的是什么,作者和他表现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些 生活内容,他写出这些生活内容要实现什么作用。这种古典主义研究方法的理论
四川省成都 2014 届高三下学期 2 月月考试题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部分(单项选择题 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回纥/貉子 伎俩/魍魉 擂鼓呐喊/打擂比武 B.冰雹/薄饼 鳗鱼/埋怨 朝乾夕惕/掮客中人 C.饕餮/请帖 巷道/沆瀣 溘然长逝/恪尽职守 D.镂空/露怯 葳蕤/圩田 玉树临风/钟灵毓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奇崛 固疾 枉费心机 椎心痛恨 B.狂飙 窠臼 真知卓见 波谲云诡 C.吊销 攀援 始做俑者 盅惑人心 D.痉挛 溽暑 明火执仗 落拓不羁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 了拓展国外市场,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B.随着贝克特等人的先后逝世,荒诞戏剧作为一个流派也渐渐偃旗息鼓了,但 其创作成就和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 C.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 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了 12 年之久。 D.虽然他为这次演说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听众的文化层次,所 以效果并不理想,会场里很多人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高三学习阶段性特点鲜明,在一诊到二诊期间,不适当地加大训练量将直接 影响学生实力的增长,对理科生来说更是这样。 B.今年首上春晚的魔术师 Yif 在表演中穿帮成为马年春晚的一大遗憾,刚刚开 幕的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因技术失误五环变四环,遭到网友吐槽,这一切再次向 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细节成就成败。 C.由于热岛效应,成都市区的气温较周围地区普遍偏高,市民们见到下雪的机 会则变得很少,据成都市民回忆,最近一次见到鹅毛大雪还是在 2010 年 12 月 15 日的那个晚上。 D.成都外国语学校出台“手机不进入教学楼”“在校期间禁止网购”的政策, 对那些已经习惯使用手机进行网购的同学,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但一些家长还 是认为此举是必要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文学批评的三个向度 郭德茂 从古到今,文学批评可以说走过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三个向度。 一个是古典主义阶段,是向着作者回归,着重研究和评论作者写什么,他为什么 要写这些,目的是什么,作者和他表现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些 生活内容,他写出这些生活内容要实现什么作用。这种古典主义研究方法的理论
结晶以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知言养气”为代表。所谓“知言”,也 就是擅长揣摩作者的意图;所谓“逆志”也就是追寻作者写作的心志。为了“逆 作者之志”“知作者之言”当然要“知人论世”,即知作者其人,知他的生活背 景和社会状况 一切以研究作者为中心的批评,一切研究作者写作动机、作者与作品关系的批评, 都属于这种古典主义的研究。其最典型的可以以《红楼梦》研究的旧红学派为代 表,他们挖空心思地硏究作者,研究曹雪芹,研究写作意图等等。但是他们研究 得对吗?他们不可能成为曹雪芹肚子里的蛔虫,所以很多成了痴人说梦。 第二个是现实主义阶段,是向着作品发掘,发掘文本的客观意义。不在于作者主 观上要写什么,而在于作品客观上写出了什么,又呈现出怎样的客观意义和价值。 作品一旦发表,就脱离了作者,成为独立的客观存在,有着自己独立的内涵和命 运。作者思想中未必有,而作品客观上未必没有。生活远远大于思想,形象远远 大于概念。 这种研究就是作品的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它是以文本为鹄的,揭示作品的客观 意义。一切研究作品中的人物、人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品的社会意义的研究 都属于这一类。别林斯基评论果戈理,评论《死魂灵》,很多是果戈理根本想不 到的。中国的很多文学批评都走这个路数,甚至越走越偏,如毛泽东评《红楼梦》, 就是阶级斗争,封建主义衰亡的必然命运。 第三个,是现代主义阶段,是批评者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也是现阶段的文学观念 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有着独特的艺术性,批评者的写作也是一种创作。 批评者的评论对象,其实是写出他自己。这种批评的写作、批评的艺术是以原作 品和作者为素材,运用这些材料,写出批评者自己。评论者当“同情地了解”他 的研究对象,入乎其内;又当超越他,“居高临下地霸占”,出乎其外。虽然也 描述,也分析,也褒贬研究对象,为硏究对象“树碑立传”,但写出的是批评者 根据自己的思想高度对原作品和作者的把握和评骘,当然也更是批评者自己思想 和文采的显现。 这种批评的写作,我想以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为范例。作者是写柳如是,同 时也是写作者自己,他描述柳如是,评点和揭示柳如是的价值意义,其实也是弘 扬自己的见识、主张,表述自己深隐难言而顽强坚决的思想意志。他是评柳如是, 他也是通过柳如是写自己,这种批评达到了合二而一的高度,是批评的极致! 我赞赏这种批评。 5.下列对文学批评“三个向度”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古典主义阶段,是向着作者其人和他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状况来研究,以此来 知人论世。 B.现实主义阶段,是向着文本的客观意义来研究,不在于作者主观上要写什么。 C.现代主义阶段,既要向着作者其人知人论世,也要向着作品的客观意义来研 究 D.现代主义阶段,批评者主体意识觉醒,是以原作品和作者为素材,运用这些 材料,写出批评者自己。 6.下列不属于作者赞赏现代主义阶段文学批评的理由的一项是( A.古典主义阶段的文学批评一切以研究作者为中心,但批评者不可能成为作者 肚子里的蛔虫,所以,很多研究成为痴人说梦。 B.现实主义阶段的文学批评注重发掘作品的客观意义,而不关心作者主观上要 写什么,出现了有些批评越走越偏的现象
结晶以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知言养气”为代表。所谓“知言”,也 就是擅长揣摩作者的意图;所谓“逆志”也就是追寻作者写作的心志。为了“逆 作者之志”“知作者之言”当然要“知人论世”,即知作者其人,知他的生活背 景和社会状况。 一切以研究作者为中心的批评,一切研究作者写作动机、作者与作品关系的批评, 都属于这种古典主义的研究。其最典型的可以以《红楼梦》研究的旧红学派为代 表,他们挖空心思地研究作者,研究曹雪芹,研究写作意图等等。但是他们研究 得对吗?他们不可能成为曹雪芹肚子里的蛔虫,所以很多成了痴人说梦。 第二个是现实主义阶段,是向着作品发掘,发掘文本的客观意义。不在于作者主 观上要写什么,而在于作品客观上写出了什么,又呈现出怎样的客观意义和价值。 作品一旦发表,就脱离了作者,成为独立的客观存在,有着自己独立的内涵和命 运。作者思想中未必有,而作品客观上未必没有。生活远远大于思想,形象远远 大于概念。 这种研究就是作品的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它是以文本为鹄的,揭示作品的客观 意义。一切研究作品中的人物、人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品的社会意义的研究, 都属于这一类。别林斯基评论果戈理,评论《死魂灵》,很多是果戈理根本想不 到的。中国的很多文学批评都走这个路数,甚至越走越偏,如毛泽东评《红楼梦》, 就是阶级斗争,封建主义衰亡的必然命运。 第三个,是现代主义阶段,是批评者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也是现阶段的文学观念。 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有着独特的艺术性,批评者的写作也是一种创作。 批评者的评论对象,其实是写出他自己。这种批评的写作、批评的艺术是以原作 品和作者为素材,运用这些材料,写出批评者自己。评论者当“同情地了解”他 的研究对象,入乎其内;又当超越他,“居高临下地霸占”,出乎其外。虽然也 描述,也分析,也褒贬研究对象,为研究对象“树碑立传”,但写出的是批评者 根据自己的思想高度对原作品和作者的把握和评骘,当然也更是批评者自己思想 和文采的显现。 这种批评的写作,我想以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为范例。作者是写柳如是,同 时也是写作者自己,他描述柳如是,评点和揭示柳如是的价值意义,其实也是弘 扬自己的见识、主张,表述自己深隐难言而顽强坚决的思想意志。他是评柳如是, 他也是通过柳如是写自己,这种批评达到了合二而一的高度,是批评的极致! 我赞赏这种批评。 5. 下列对文学批评“三个向度”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古典主义阶段,是向着作者其人和他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状况来研究,以此来 知人论世。 B. 现实主义阶段,是向着文本的客观意义来研究,不在于作者主观上要写什么。 C. 现代主义阶段,既要向着作者其人知人论世,也要向着作品的客观意义来研 究。 D. 现代主义阶段,批评者主体意识觉醒,是以原作品和作者为素材,运用这些 材料,写出批评者自己。 6. 下列不属于作者赞赏现代主义阶段文学批评的理由的一项是( ) A. 古典主义阶段的文学批评一切以研究作者为中心,但批评者不可能成为作者 肚子里的蛔虫,所以,很多研究成为痴人说梦。 B. 现实主义阶段的文学批评注重发掘作品的客观意义,而不关心作者主观上要 写什么,出现了有些批评越走越偏的现象
C.现代主义的文学批评将批评者对原作品和作者的把握和评骘,与批评者自己 的思想意志合二为一,达到了文学批评的新高度。 D.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既评点和揭示了柳如是的价值意义,同时也弘扬 了他自己的见识、主张,达到了文学批评的极致。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典主义阶段的研究是从孟子开始的,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 志”“知言养气”成为古典主义的代表。 B.大多数研究作品中的人物、人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品的社会意义的研究, 都属于现实主义的研究。 C.现代主义的批评者进行文学批评时,既要做到入乎其内,又当超越他,出乎 其外,这就要求他们的创作水平一定要比原作者高。 D.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有着独特的艺术性,它要求批评者既是他人作 品的批评者,同时也是自身作品的创作者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9题(6分,每小题3分) 虞翻传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 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 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 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 第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 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 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 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 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岀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 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 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 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 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 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 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 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 遽避之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ε 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 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有删改) 【注】①衰:cu,(穿着)丧服
C. 现代主义的文学批评将批评者对原作品和作者的把握和评骘,与批评者自己 的思想意志合二为一,达到了文学批评的新高度。 D. 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既评点和揭示了柳如是的价值意义,同时也弘扬 了他自己的见识、主张,达到了文学批评的极致。 7.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典主义阶段的研究是从孟子开始的,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 志”“知言养气”成为古典主义的代表。 B.大多数研究作品中的人物、人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品的社会意义的研究, 都属于现实主义的研究。 C. 现代主义的批评者进行文学批评时,既要做到入乎其内,又当超越他,出乎 其外,这就要求他们的创作水平一定要比原作者高。 D. 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有着独特的艺术性,它要求批评者既是他人作 品的批评者,同时也是自身作品的创作者。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8~9 题(6 分,每小题 3 分) 虞翻传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 ①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 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 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 第。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 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②, 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 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 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 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 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 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 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 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 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 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 遽避之。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 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 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有删改) 【注】①衰:cuī,(穿着)丧服
②茂才:即“秀才” 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诣:到……去、拜访 B.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虞:预料 C.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持:捉拿 D.翻伏地阳醉,不持 阳:假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B.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 去以六月息者也 D.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Ⅱ部分(共123分) 四、(31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4分) 译 文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4 分) 译文 11.虞翻性情有“粗疏耿介”的一面,也有“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一面 请对文中体现了虞翻“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事件分别加以概述。(5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列文言文断句。(4分)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 能 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 所生 (《孝经·士章第五》)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诗后问题(8分) 恨
②茂才:即“秀才”。 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诣:到……去、拜访 B.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虞:预料 C.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持:捉拿 D.翻伏地阳醉,不持 阳:假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B.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 去以六月息者也 D.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Ⅱ部分 (共 123 分) 四、(31 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4 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4 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1.虞翻性情有“粗疏耿介”的一面,也有“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一面, 请对文中体现了虞翻“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事件分别加以概述。 (5 分) 答: 12. 用斜线(/)给下列文言文断句。(4 分) 故 以 孝 事 君 则 忠 以 敬 事长 则 顺 忠 顺 不 失 以 事 其 上 然 后 能 保 其 禄 位 而 守 其 祭 祀 盖 士 之 孝 也 诗 云 夙 兴 夜 寐 无 忝 尔 所 生。 (《孝经·士章第五》)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诗后问题(8 分)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2,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4 分) 答 (2)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 塑造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4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2)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 褒禅山记》) (3)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7)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8) 任重而道远。(《论语》)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 家山迷茫 旅美作家刘成章 (1)这就是我所看到的美国西海岸某天的落日过程:一轮夕阳,像一颗悬挂在 隐形枝桠上的特大号的熟透了的柿子,不知怎么扑沓一下,竟整个儿地跌落在山 头上了。它从山背后涌流下去,陡溅起一天耀眼的绯红。那绯红自然是非霞莫属 了,灿灿之霞。 (2)我默然散步向前,看见归鸦成群地从天上飞过,在目力所及的一切角落, 都有如烟似气的暮霭缓缓溢出。我想,这迷迷离离的巨网似的罩着的暮天之景, 应是出自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故国的哪位丹青妙手吧,也许是米芾、八大山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4 分) 答: (2)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 塑造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4 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6 小题,6 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2)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 褒禅山记》) (3)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 (4)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7)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8) ,任重而道远。(《论语》)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22 分) 家山迷茫 旅美作家 刘成章① (1)这就是我所看到的美国西海岸某天的落日过程:一轮夕阳,像一颗悬挂在 隐形枝桠上的特大号的熟透了的柿子,不知怎么扑沓一下,竟整个儿地跌落在山 头上了。它从山背后涌流下去,陡溅起一天耀眼的绯红。那绯红自然是非霞莫属 了,灿灿之霞。 (2)我默然散步向前,看见归鸦成群地从天上飞过,在目力所及的一切角落, 都有如烟似气的暮霭缓缓溢出。我想,这迷迷离离的巨网似的罩着的暮天之景, 应是出自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故国的哪位丹青妙手吧,也许是米芾、八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