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高中 2013届高三“一诊”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 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氛(fen)围 晕(yn)车 宁(ning)死不屈前场游弋(yi) B.莞(wan)尔 地壳(qo) 诲(hui)人不倦呼天抢(qing) 地 C.角(jo)'为偌(ruo)大 少不更(geng)事万顷(qing)良田 D.摔折(he) 扎(zha)针 荷(he)枪实弹价值不菲(fei) 2.下列词语中投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搬弄塑化剂出奇不意侧隐之心 B.爆料绿荫场金碧辉煌穷且益坚 C.青睐撒手锏委曲求全神舟九号 D.陷阱度假村惹事生非以逸待劳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不止是关乎百姓健康和生命安 全的问题,也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问题 B.在大连造船厂,“辽宁舰”举行交接入列仪式,正式交付海军使用。中国首艘航母面 市,中国人的百年航母梦成为现实。 C.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人口越来越少, 有些山区甚至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象。 D.仲秋时节,九寨沟别有一番景色。水光山色,光艳照人,有如桃源仙境,叶至红, 水至清,真是秀色可餐,让人流连忘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偶稀饭”“巨靓” 等新词新语能否在考场上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B.针对阶梯电价方案问题,发改委表示,阶梯电价方案中地区差异的原因是由各地经 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差异较大所致,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差距会缩小 C.四川大学在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对考生邮寄的初审材料装帧有进一步要求:考生 将所有材料按顺序装订成册,必须在左侧装订且不能加封面。 D.当前,我国农村“男耕女织”的传统生存方式在许多地方已不复存在,但由于打工
四川省德阳市高中 2013 届高三“一诊”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 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 150 分,150 分钟完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氛.(fēn)围 晕.(yūn)车 宁.(nìng)死不屈 前场游弋.(yì) B.莞.(wǎn)尔 地壳.(qiào) 诲.(huì)人不倦 呼天抢.(qiāng) 地 C.角.(jiāo)'为 偌.(ruò)大 少不更.(gēng)事 万顷.(qǐng)良田 D.摔折.(zhé) 扎.(zhā)针 荷.(hè)枪实弹 价值不菲.(fěi) 2.下列词语中投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搬弄 塑化剂 出奇不意 侧隐之心 B.爆料 绿荫场 金碧辉煌 穷且益坚 C.青睐 撒手锏 委曲求全 神舟九号 D.陷阱 度假村 惹事生非 以逸待劳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不止..是关乎百姓健康和生命安 全的问题,也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问题。 B.在大连造船厂,“辽宁舰”举行交接入列仪式,正式交付海军使用。中国首艘航母面. 市.,中国人的百年航母梦成为现实。 C.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人口越来越少, 有些山区甚至出现了十室九空 ....的现象。 D.仲秋时节,九寨沟别有一番景色。水光山色,光艳照人,有如桃源仙境,叶至红, 水至清,真是秀色可餐 ....,让人流连忘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偶稀饭”“巨靓” 等新词新语能否在考场上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B.针对阶梯电价方案问题,发改委表示,阶梯电价方案中地区差异的原因是由各地经 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差异较大所致,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差距会缩小。 C.四川大学在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对考生邮寄的初审材料装帧有进一步要求:考生 将所有材料按顺序装订成册,必须在左侧装订且不能加封面。 D.当前,我国农村“男耕女织”的传统生存方式在许多地方已不复存在,但由于打工
农民受户籍、住房、教育等约束,要携家带口在城市立足并非易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作为中国两干多年封建社会治道的主流,儒家思想从它产生起就一直倡导“为致以德 主张用道德教化来感化百姓,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理。孔子明确提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政,有耻且格"。在他看来,用道德教化来感动人心,要比 味的惩罚效果更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孟子则更加明确地主张 贵王贱霸”,提倡以德服人的“王政”",反对以力服人的“霸政"。当齐宣王问及齐桓公 晋文公之事时,孟子毫不犹豫地回答:“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臣未之闻也”。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孟子却声称“未之闻也”,其原因乃在于“仲 尼之门;五尺童子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 儒家倡导的道德教化之所以能行,是有一定的人性理论作为基础和出发点的。人是整个 管理活动的中心,任何管理思想、理论都是以对人的本性的认识和理解作为前提的。在儒家 那里,人性问题不仅仅是管理理论的必要前提,而且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中心。儒家的思想家 们在人性问题上都持“人性可塑”的主张。人性可塑,则道德教化能行。 孔子率先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人人所禀受的天性是大体一致的,没有很 大的分别,但是经过后天的习染,人与人之间便渐渐地拉开了差距,不再相近了。孔子虽然 没有言及人性的善与恶但是肯定了人的本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环境和教养来加以改变和塑 造的。以后的儒家,虽在人性的善恶问题上有较大的分歧,但是人性可塑,相信人的本性经 过塑染之后能达到善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 孟子以为人性中有仁、义、礼、智“四端”这四种根本的善,是人性所固有的,是不学 而能、不虑而知的良能良知,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基本特征。仁义礼智之 所以叫做“端”,是因为仅处于萌芽阶段,论其数日不过是“几希”,有待于放大和扩充。因 此,道德教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存其心",“养其性"。在孟子看来,性犹水也,决诸东方则
农民受户籍、住房、教育等约束,要携家带口在城市立足并非易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治道的主流,儒家思想从它产生起就一直倡导“为致以德”, 主张用道德教化来感化百姓,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理。孔子明确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政,有耻且格”。在他看来,用道德教化来感动人心,要比 一味的惩罚效果更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孟子则更加明确地主张 “贵王贱霸”,提倡以德服人的“王政”,反对以力服人的“霸政”。当齐宣王问及齐桓公、 晋文公之事时,孟子毫不犹豫地回答:“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臣未之闻也”。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孟子却声称“未之闻也”,其原因乃在于“仲 尼之门;五尺童子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 儒家倡导的道德教化之所以能行,是有一定的人性理论作为基础和出发点的。人是整个 管理活动的中心,任何管理思想、理论都是以对人的本性的认识和理解作为前提的。在儒家 那里,人性问题不仅仅是管理理论的必要前提,而且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中心。儒家的思想家 们在人性问题上都持“人性可塑”的主张。人性可塑,则道德教化能行。 孔子率先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人人所禀受的天性是大体一致的,没有很 大的分别,但是经过后天的习染,人与人之间便渐渐地拉开了差距,不再相近了。孔子虽然 没有言及人性的善与恶,但是肯定了人的本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环境和教养来加以改变和塑 造的。以后的儒家,虽在人性的善恶问题上有较大的分歧,但是人性可塑,相信人的本性经 过塑染之后能达到善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 孟子以为人性中有仁、义、礼、智“四端”这四种根本的善,是人性所固有的,是不学 而能、不虑而知的良能良知,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基本特征。仁义礼智之 所以叫做“端”,是因为仅处于萌芽阶段,论其数日不过是“几希”,有待于放大和扩充。因 此,道德教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存其心”,“养其性”。在孟子看来,性犹水也,决诸东方则
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若能扩而充之,则为君子;若丧失之、遮蔽之,则沦为小人。如果 人人皆能扩充此四端,则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的性善论在儒家中占有很大优势,后来李 翱、王阳明、王船山、戴东原等人对人性的看法,与孟子十分相近 在人性问题上另一有代表性的观点便是荀子的“性恶论″,荀孑说:“人之性,恶,其善 者伪也。”人性都是好利多欲、自私自利的,其中并无仁义的成分,所有的善都是经由后天 的教化和训练获得的。人性虽本为恶,然而人有相当的聪明才智,可学而能,去恶返善,“化 性起伪"。普通的人只要通过学习积累善的东西,达到“全之”、“尽之”的程度,也可以成 为圣人。如果说孟子的观点代表了“性善可塑论”,那么荀子的观点可以说代表了“性忍可 塑论"。 此外,在儒家的阵营里还有以告子为代表的“性无善无不善论”,以世项为代表的“性 有善有恶论”和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性未善论”等观点。无论这些观点之间的分歧有多大, 它们都把理论的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塑造人性这个核心的问题上。在儒家看来,作岀某种人性 的判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如何改造和塑造人性——去恶扬善;管理活动不仅是对 人性的顺应过程,而且是对人性的塑造过程。道德教化之所以能行,是因为人性是可塑的。 (节选《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初 探》) 5.下列有关儒家关于“人性”的看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儒家那里,人性问题不仅仅是管理理论的重要前提,而且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中心 任何管理思想、理论都是把人的本性作为前提的。 B.孔子认为人与人的不同在于后天的习染,人与人之间便渐渐她拉开了差距,不再相 近了,但是人人所禀受的天性是一致的,没有很大的分别。 C.孟子认为人先天就有仁、义、礼、智四种最重要的善,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 能良知。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基本特征是人性 D.荀子认为人性所有的善都是经由后天的教化训练获得的。人性中无仁义的成分,都 是好利多欲、自私自利的,但人可学而能,去恶返善,“化性起伪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从它产生起就倡导“为政以德”,主张用道德教化来感化百姓,达到有效
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若能扩而充之,则为君子;若丧失之、遮蔽之,则沦为小人。如果 人人皆能扩充此四端,则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的性善论在儒家中占有很大优势,后来李 翱、王阳明、王船山、戴东原等人对人性的看法,与孟子十分相近。 在人性问题上另一有代表性的观点便是荀子的“性恶论”,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 者伪也。”人性都是好利多欲、自私自利的,其中并无仁义的成分,所有的善都是经由后天 的教化和训练获得的。人性虽本为恶,然而人有相当的聪明才智,可学而能,去恶返善,“化 性起伪”。普通的人只要通过学习积累善的东西,达到“全之”、“尽之”的程度,也可以成 为圣人。如果说孟子的观点代表了“性善可塑论”,那么荀子的观点可以说代表了“性忍可 塑论”。 此外,在儒家的阵营里还有以告子为代表的“性无善无不善论”,以世项为代表的“性 有善有恶论”和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性未善论”等观点。无论这些观点之间的分歧有多大, 它们都把理论的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塑造人性这个核心的问题上。在儒家看来,作出某种人性 的判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如何改造和塑造人性——去恶扬善;管理活动不仅是对 人性的顺应过程,而且是对人性的塑造过程。道德教化之所以能行,是因为人性是可塑的。 (节选《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初 探》) 5.下列有关儒家关于“人性”的看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儒家那里,人性问题不仅仅是管理理论的重要前提,而且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中心。 任何管理思想、理论都是把人的本性作为前提的。 B.孔子认为人与人的不同在于后天的习染,人与人之间便渐渐她拉开了差距,不再相 近了,但是人人所禀受的天性是一致的,没有很大的分别。 C.孟子认为人先天就有仁、义、礼、智四种最重要的善,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 能良知。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基本特征是人性。 D.荀子认为人性所有的善都是经由后天的教化训练获得的。人性中无仁义的成分,都 是好利多欲、自私自利的,但人可学而能,去恶返善,“化性起伪”。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从它产生起就倡导“为政以德”,主张用道德教化来感化百姓,达到有效
的治理。儒家的这种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一直作为封建社会治道的主流。 B.儒家倡导的道德教化之所以能行,是有一定的人性理论作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儒家 的尽想家们都主张人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环境和教养来加以改变和塑造的 C.孟子认为道德教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存其心”,“养其性”。因为人性之善还处于萌 芽阶段,数目不过是“几希”,有待于放大和扩充,若丧失、遮蔽,则沦为小人 D.道德教化的前提是人性。在儒家看来,重要的不仅是作出某种人性的判断,更在于 如何改造和塑造人性;管理活动不仅是对人性的顺应过程,而且是对人性的塑造过程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与荀子的对人性问题的看法完全不一致。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是人先天的良能良知:而荀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B.孟子认为人性中的仁义礼智若能扩而充之,则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的性善论占 有很大优势,后来儒家学派中很多人对人性的看法,与孟子基本一致 C.荀子认为人性“虽本为恶”,但人有相当的聪明才智,可学而能,去恶返善,“化性 起伪”。普通的人只要通过学习积累善的东西,也可以成为圣人 D.人性问题是管理理论的必要前提和整个管理活动的中心,人性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塑 造人性。儒家们都把理论的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塑造人性这个问题上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10题。(9分,每小题3分) 陈仪,字予翔,顺天文安人。康熙五十四年进士,改庶吉土,散馆授编修。为古文辞 治经世学,大学士朱轼器之。雍正三年,直隶大水,诸河泛濫,坏田庐。世宗命怡亲王允祥 偕轼相度浚治。王求谙习畿辅水利者,轼以仪对。四年春,从王行视水利,教令章奏皆出仪 手。轼以忧归,王荐于朝,命以侍讲暑天津同知 五年,王奏设水利营田四局,仪领天津局,兼督文安、大城堤工。二县地卑下,积潦不 消。是秋复大水,堤内外皆巨浸。仪购秫秸十馀万束,立表下楗以御水。堤本民工,仪言于 王,请发帑兴修,招民就工代赈,堤得完固。南运河长屯堤地隶静海,吏舞法,岁调发霸州 文安、大城民协修,百里裹粮,咸以为苦,仪为除其籍。畿辅大小诸河七十馀,疏故浚新, 仪所勘定殆十六七云 八年,擢侍讲学土。时议设营田观察使二员,分辖京东西,以督率州县。命仪以佥都御 史充京东营田观察使,营田于天津。仿明汪应蛟遗制,筑十字围,三面开渠,与海河通。潮 来渠满,闭渠蓄水以供灌溉,白塘、葛沽间斥卤尽变膏腴。丰润、玉田地多沮洳,仪教之开 渠筑圩,皆成良田。十一年,大雨,山水暴发,没田庐。仪疏闻,谕筹赈,即命仪董其事 凡赈三十四万馀口。十二年,转侍读学士。寻罢观察使,还京师
的治理。儒家的这种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一直作为封建社会治道的主流。 B.儒家倡导的道德教化之所以能行,是有一定的人性理论作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儒家 的尽想家们都主张人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环境和教养来加以改变和塑造的。 C.孟子认为道德教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存其心”,“养其性”。因为人性之善还处于萌 芽阶段,数目不过是“几希”,有待于放大和扩充,若丧失、遮蔽,则沦为小人。 D.道德教化的前提是人性。在儒家看来,重要的不仅是作出某种人性的判断,更在于 如何改造和塑造人性;管理活动不仅是对人性的顺应过程,而且是对人性的塑造过程。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与荀子的对人性问题的看法完全不一致。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是人先天的良能良知;而荀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B.孟子认为人性中的仁义礼智若能扩而充之,则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的性善论占 有很大优势,后来儒家学派中很多人对人性的看法,与孟子基本一致。 C.荀子认为人性“虽本为恶”,但人有相当的聪明才智,可学而能,去恶返善,“化性 起伪”。普通的人只要通过学习积累善的东西,也可以成为圣人。 D.人性问题是管理理论的必要前提和整个管理活动的中心,人性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塑 造人性。儒家们都把理论的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塑造人性这个问题上。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陈仪,字予翔,顺天文安人。康熙五十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为古文辞, 治经世学,大学士朱轼器之。雍正三年,直隶大水,诸河泛滥,坏田庐。世宗命怡亲王允祥 偕轼相度浚治。王求谙习畿辅水利者.,轼以仪对。四年春,从王行视水利,教令章奏皆出仪 手。轼以忧归,王荐于朝,命以侍讲暑.天津同知。 五年,王奏设水利营田四局,仪领天津局,兼督文安、大城堤工。二县地.卑下,积潦不 消。是秋复大水,堤内外皆巨浸。仪购秫秸十馀万束,立表下楗以.御水。堤本民工,仪言于 王,请发帑兴修,招民就工代赈,堤得完固。南运河长屯堤地隶静海,吏舞法,岁调发霸州、 文安、大城民协修,百里裹粮,咸以为苦,仪为除其籍。畿辅大小诸河七十馀,疏故浚新, 仪所.勘定殆十六七云。 八年,擢侍讲学士。时议设营田观察使二员,分辖京东西,以督率州县。命仪以佥都御 史充京东营田观察使,营田于天津。仿明汪应蛟遗制,筑十字围,三面开渠,与海河通。潮 来渠满,闭渠蓄水以供灌溉,白塘、葛沽间斥卤尽变膏腴。丰润、玉田地多沮洳,仪教之开 渠筑圩,皆成良田。十一年,大雨,山水暴发,没田庐。仪疏闻,谕筹赈,即命仪董其..事, 凡赈三十四万馀口。十二年,转侍读学士。寻.罢观察使,还京师
仪笃于内行,先世遗田数百亩,悉推以让兄。既仕,分禄畀昆弟,周诸故旧。有故人子 贫甚,嘱门生为谋生业,事为人所讦,吏议当降调。乾隆二年,授鸿胪寺少卿。仪以老乞归。 七年,卒,年七十三 (《清史稿·陈仪》有删 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侍讲署天津同知 署:代理 B.二县地卑下,积潦不消 地:地方 C.命仪董其事 董:监督 寻罢观察使 寻:不久 9.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王求谙习畿辅水利者 立表下楗以御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必得契约以报太子也 仪所勘定殆十六七云 即命仪董其事 若属皆且为所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陈仪很有才干。后经朱轼的推荐,陈仪跟随怡亲王参与河道疏通修治工程。期间, 一切有关治水营田的措施教令、呈章奏报都出自陈仪一人之手 B.陈仪关心百姓。在领管天津局后,积极组织县民防水自救。同时,建议由国家拨款 兴修堤坝,给予参加修堤的民工劳务报酬,堤坝得到了完全修固。 C.陈仪精通治水。在担任佥都御史充京东营田观察使时,筑围、开渠。闭渠蓄水来供 灌溉,使白塘、葛沽、丰润、玉田这些地方的土地,都变成了良田 D.陈仪念友顾家。做官以后,将俸禄分给兄弟,或周济故旧。一旧友之子生活十分贫 穷,就为其找取了一份谋生的职业,陈仪因此事被弹劾,降职调用 第Ⅱ卷(共120分) 四、(24分) 11.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为古文辞,治经世学,大学士朱轼器之。 (2)南运河长屯堤地隶静海,吏舞法,岁调发霸州、文安、大城民协修,百里裹粮,咸 以为苦
仪笃于内行,先世遗田数百亩,悉推以让兄。既仕,分禄畀昆弟,周诸故旧。有故人子 贫甚,嘱门生为谋生业,事为人所讦,吏议当降调。乾隆二年,授鸿胪寺少卿。仪以老乞归。 七年,卒,年七十三。 (《清史稿·陈仪》有删 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侍讲署.天津同知 署:代理 B.二县地.卑下,积潦不消 地:地方 C.命仪董.其事 董:监督 D.寻.罢观察使 寻:不久 9.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陈仪很有才干。后经朱轼的推荐,陈仪跟随怡亲王参与河道疏通修治工程。期间, 一切有关治水营田的措施教令、呈章奏报都出自陈仪一人之手。 B.陈仪关心百姓。在领管天津局后,积极组织县民防水自救。同时,建议由国家拨款 兴修堤坝,给予参加修堤的民工劳务报酬,堤坝得到了完全修固。 C.陈仪精通治水。在担任佥都御史充京东营田观察使时,筑围、开渠。闭渠蓄水来供 灌溉,使白塘、葛沽、丰润、玉田这些地方的土地,都变成了良田。 D.陈仪念友顾家。做官以后,将俸禄分给兄弟,或周济故旧。一旧友之子生活十分贫 穷,就为其找取了一份谋生的职业,陈仪因此事被弹劾,降职调用。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4 分) 11.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10 分) (1)为古文辞,治经世学,大学士朱轼器之。 (2)南运河长屯堤地隶静海,吏舞法,岁调发霸州、文安、大城民协修,百里裹粮,咸 以为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