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2015届高三三诊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稽査/稽首裨益/裨将刹那/古刹数落/数见不鲜 B骠勇/骠马秸秆/桔梗内讧/杠杆摒弃/敛声屏息 C挣揣/挣扎盘踞/拮据商埠/阜盛交恶/深恶痛绝 D处理/处所恫吓/胴体手腕/婉谢和面/曲高和寡 B( piao/biao jie/jie hong/gang bing/bing: A ji/qi bi/pi cha shu/ shuo C zheng/zheng ju/ju bu/fu wu; D. chu/ chu dong wan/ wan huo/h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撺掇缉私队徇私舞弊不近情理 B.切蹉连锁店喁喁私语手屈一指 C.阴骘冷飕飕一诺千金胼手砥足 D.坐镇文绉绉度长挈大秀外慧中 2.A(B.切磋首屈一指:C.胼手胝足;D度长絜大)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做文章原本就要自出机杼,自行发挥,而不是迎合他人的嗜好。如今,他已经 攀上写作的髙峰,“峰髙无坦途”,相信他定能书写出更美的画卷。 B阅卷时所看到的许多作文,至今记忆犹新。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 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堪卒读、难以入目。 C今年初以来,由于干旱少雨,库区水体富养化加剧,局部水域水葫芦大面积繁 殖。7月,省政府下达了三个月内还库区一片洁净的“军令状” D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它以严谨细腻的针法,淡雅清秀的色彩,优美流畅 的线条,中国水墨画的格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赞誉。 C(军令状:原为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完成任 务,愿依军法受罚。借指接受任务时所做的暗示完成任务的保证。“军令状”是 下级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而自己立下的。上级是下达“军令”的,不是下达“军 令状”的。A“自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B“不 堪卒读”,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发起组建亚投行的目的主要是从亚洲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考虑 的 如果亚投行能为 这些国家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支持,那么,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条件就会很快得 到改善。 ①经济发展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巨大变化的 ②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如果没有基础设施先行 ③因为,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正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大力改善 ④而从亚洲国家的现状来看,印度、印尼等国家,都在基础设施方面严重滞后 ⑤才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⑥这已严重拖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后腿 A④⑥②①③⑤B③⑤②①④⑥ C③②⑤④⑥⑤D②①③⑤④⑥ 4 B
四川省德阳市 2015 届高三三诊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稽查/稽首 裨益/裨将 刹那/古刹 数落/数见不鲜 B 骠勇/骠马 秸秆/桔梗 内讧/杠杆 摒弃/敛声屏息 C 挣揣/挣扎 盘踞/拮据 商埠/阜盛 交恶/深恶痛绝 D 处理/处所 恫吓/胴体 手腕/婉谢 和面/曲高和寡 B( piào/biāo jiē/jié hòng/gàng bìng/bǐng; A.jī/qí bì/pí chà shǔ/shuò ; C.zhèng/zhēng jù/jū bù/fù wù;D. chǔ/chù dòng wàn/wǎn huó/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撺掇 缉私队 徇私舞弊 不近情理 B.切蹉 连锁店 喁喁私语 手屈一指 C.阴骘 冷飕飕 一诺千金 胼手砥足 D.坐镇 文绉绉 度长挈大 秀外慧中 2. A(B.切磋 首屈一指;C.胼手胝足;D 度长絜大)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做文章原本就要自出机杼,自行发挥,而不是迎合他人的嗜好。如今,他已经 攀上写作的高峰,“峰高无坦途”,相信他定能书写出更美的画卷。 B 阅卷时所看到的许多作文,至今记忆犹新。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 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堪卒读、难以入目。 C 今年初以来,由于干旱少雨,库区水体富养化加剧,局部水域水葫芦大面积繁 殖。7 月,省政府下达了三个月内还库区一片洁净的“军令状”。 D 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它以严谨细腻的针法,淡雅清秀的色彩,优美流畅 的线条,中国水墨画的格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赞誉。 C(军令状:原为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完成任 务,愿依军法受罚。借指接受任务时所做的暗示完成任务的保证。“军令状”是 下级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而自己立下的。上级是下达“军令”的,不是下达“军 令状”的。A“自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B “不 堪卒读”,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发起组建亚投行的目的主要是从亚洲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考虑 的。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亚投行能为 这些国家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支持,那么,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条件就会很快得 到改善。 ①经济发展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巨大变化的 ②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如果没有基础设施先行 ③因为,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正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大力改善 ④而从亚洲国家的现状来看,印度、印尼等国家,都在基础设施方面严重滞后 ⑤才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⑥这已严重拖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后腿 A ④⑥②①③⑤ B ③⑤②①④⑥ C ③②⑤④⑥⑤ D ②①③⑤④⑥ 4 B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一般认为,儒家比较强调伦理 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则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三个简 单观念来加以分辨。 第一,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类为中心,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 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 道家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必定徒劳无功,必须改变思维模式,超越人类 本位。而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的 造作越多,麻烦越多。譬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 善已”,定出真、善、美的标准以后,就会有不真、不善、不美出现;反之,如 果还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开心自在,不用刻意做好事,因为没有所谓的好事 可做;不用担心有没有面子,因为所要做的只是活着而已。所以,人世间的一切 都是相对的,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设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敞开眼界与心胸, 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只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心灵才可能自由逍遥 第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 现宇宙视野。任何一派哲学对于宇宙的真相或本体都必须有所论断。中国的传统 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古人称帝王为“天子”,更是充分证明 “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儒家承前启后,继承了这一观念,把“天”当 作最高存在。孔子两次遇到困境,都把“天”抬出来,如说:“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 道家则不同,道家以“道”代替“天”,“天”则被降格为和“地”并称,“天 地”并称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种均衡状态,问题也远比人类社 会少。然而,自然界虽然自给自足,毕竟不是最后的根源。道家认为宇宙最后的 根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孕育万物,是 切的起始与归宿;“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却又超越万物。道家由“道”取代 “天”的地位,很多西方学者据此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道家则希望“与道合一”。 “天人合德”的“德”是善的德行,亦即人要行善,要不断地修养德行。“与道 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觉悟了“道”,人的生命境界整个就不 一样了。 过去认为,有三种人学习道家会比较有心得。一是年长的人,二是失意的人, 是非常聪明的人。从秦汉到唐宋,中国历代的文人,许多都喜欢道家,他们的作 品所用的语汇,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像苏 东坡在《前赤壁赋》提到的:“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这显然是道家对大自然的欣赏,可以说 是敞开心灵与自然沟通,不像儒家主要界定在人的社会中。 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 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如果离开儒家, 可能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以及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况且,如果大家 都走道家的路,这个社会要交给谁来担当呢?由此观之,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 用上,是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 (节选自傅佩荣《国学的天空》,有删改) 5下列对有关道家思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一般认为,儒家比较强调伦理 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则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三个简 单观念来加以分辨。 第一,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类为中心,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 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 道家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必定徒劳无功,必须改变思维模式,超越人类 本位。而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的 造作越多,麻烦越多。譬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 善已”,定出真、善、美的标准以后,就会有不真、不善、不美出现;反之,如 果还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开心自在,不用刻意做好事,因为没有所谓的好事 可做;不用担心有没有面子,因为所要做的只是活着而已。所以,人世间的一切 都是相对的,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设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敞开眼界与心胸, 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只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心灵才可能自由逍遥。 第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 现宇宙视野。任何一派哲学对于宇宙的真相或本体都必须有所论断。中国的传统 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古人称帝王为“天子”,更是充分证明 “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儒家承前启后,继承了这一观念,把“天”当 作最高存在。孔子两次遇到困境,都把“天”抬出来,如说:“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 道家则不同,道家以“道”代替“天”,“天”则被降格为和“地”并称,“天 地”并称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种均衡状态,问题也远比人类社 会少。然而,自然界虽然自给自足,毕竟不是最后的根源。道家认为宇宙最后的 根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孕育万物,是 一切的起始与归宿;“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却又超越万物。道家由“道”取代 “天”的地位,很多西方学者据此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道家则希望“与道合一”。 “天人合德”的“德”是善的德行,亦即人要行善,要不断地修养德行。“与道 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觉悟了“道”,人的生命境界整个就不 一样了。 过去认为,有三种人学习道家会比较有心得。一是年长的人,二是失意的人,三 是非常聪明的人。从秦汉到唐宋,中国历代的文人,许多都喜欢道家,他们的作 品所用的语汇,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像苏 东坡在《前赤壁赋》提到的:“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这显然是道家对大自然的欣赏,可以说 是敞开心灵与自然沟通,不像儒家主要界定在人的社会中。 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 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如果离开儒家, 可能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以及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况且,如果大家 都走道家的路,这个社会要交给谁来担当呢?由此观之,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 用上,是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 (节选自傅佩荣《国学的天空》,有删改) 5 下列对有关道家思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家认为人为的造作多,麻烦就会多,假如不定真善美的标准,每个人都可开 心自在 B道家认为要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看一切,只有不受时空拘束,才可能 自由逍遥。 C道家认为“天地”并称主要是指自然界,自然界能自给自足,它的问题远比人 类社会少。 D道家认为“道”孕育万物,以“道”代替“天”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 的思想 D“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是很多西方学者的看法,不是道家思想。 6.下列有关儒家与道家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强调人的社会性,以便人类永续发展;道家认为要超越人类本位,顺其自 然 B儒家以“天”为最高存在;道家认为“道”是宇宙最后的根源,“道”才是至 高的。 C儒家强调要不断地修养德行;道家认为智慧的觉悟和解脱重要,觉悟了“道” 尤其重要。 D儒家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至善;道家希望“与道合一”,人就成为了有 道或行道者。 D(“与道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天”在古人的心目中就是 至高主宰。 B面对乱世,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儒家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这比道 家强 C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道家,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 然不同。 D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否则,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等诸多 问题。 A(B“这比道家强”不对,原文只是说“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用上,是有点分 工合作的意味”。C是“许多都喜欢道家”。D原文是“可能会面临”。)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九岁,州辟主簿。天保初,除太子庶子,以本官 行博陵太守。天统中,除信州刺史。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 孤独,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诣诸州,悉有举劾,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既盛暑,恐其劳弊 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 人请为立碑。府省为奏,敕报许之。寻除都官尚书。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 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 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私,门生藜藿,聿修独以 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在官廉谨, 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遣,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 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
A 道家认为人为的造作多,麻烦就会多,假如不定真善美的标准,每个人都可开 心自在。 B 道家认为要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看一切,只有不受时空拘束,才可能 自由逍遥。 C 道家认为“天地”并称主要是指自然界,自然界能自给自足,它的问题远比人 类社会少。 D 道家认为“道”孕育万物,以“道”代替“天”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 的思想。 D“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是很多西方学者的看法,不是道家思想。 6.下列有关儒家与道家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儒家强调人的社会性,以便人类永续发展;道家认为要超越人类本位,顺其自 然。 B 儒家以“天”为最高存在;道家认为“道”是宇宙最后的根源,“道”才是至 高的。 C 儒家强调要不断地修养德行;道家认为智慧的觉悟和解脱重要,觉悟了“道” 尤其重要。 D 儒家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至善;道家希望“与道合一”,人就成为了有 道或行道者。 D(“与道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 7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天”在古人的心目中就是 至高主宰。 B 面对乱世,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儒家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这比道 家强。 C 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道家,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 然不同。 D 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否则,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等诸多 问题。 A(B“这比道家强”不对,原文只是说“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用上,是有点分 工合作的意味”。C 是“许多都喜欢道家”。D 原文是“可能会面临”。)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9 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九岁,州辟主簿。天保初,除太子庶子,以本官 行博陵太守。天统中,除信州刺史。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 孤独,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诣诸州,悉有举劾,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既盛暑,恐其劳弊, 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 人请为立碑。府省为奏,敕报许之。寻除都官尚书。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 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 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私,门生藜藿,聿修独以 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在官廉谨, 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遣,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 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
细为信。聿修退绸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 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 日之赠,卒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 日复作清卿矣。”及在吏部,属政塞道丧,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漬 白自守,犹不能免请谒之累。隋开皇初,入朝,又除都官尚书。二年,出为熊州 刺史。寻卒,年七 (选自《北齐书》,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辟主簿辟:征召B.时望多相器待相:表动作偏指一方,他 C.存问来往存:问候D.卒而不思卒:最终 8.D(卒:仓促)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不言而治B.请为立碑 拔剑撞而破之为击破沛公军 C.因成交友D.邢邵与聿修旧款 伺者因此觉之彼与彼年相若也 9.B.(为:介词,给,替;A.而:连词,表修饰(一说表转折)/连词,表承 接,可译“就”;C.因:副词,于是,就/介词,因为,由于;D.与:介词, 和,跟/连词,和,跟)(注意:高考后期复习时,还是要注意虚词的词性的区 别。)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御史诣诸州,悉有举劾,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4分) (1)御史到各州(巡视),(各州)都有检举揭发(不法官员的事),(御史) 竟然不到信州来,袁聿修就像这样被朝廷信任。(画线处各1分,大意正确2 分。) (2)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能免请谒之累。 (2)如果违背权要之臣,恐怕灾祸立刻就会接踵而至,(袁聿修)即使凭清白 自守,还是不能摆脱请求拜谒(权贵)的烦劳。(画线处各1分,大意正确2 分。“请谒”也可译为“私下告求”) 11.第I卷文言文中,传主袁聿修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5分) 政绩显著(为政清靖);平和温润:关爱百姓;重视友情:为官廉谨。(一点1 分,共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 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司马光《训俭示康》) 12.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 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对两处得1分) 【参考译文】近代寇莱公豪华奢侈堪称第一,但因他的功劳业绩大,人们没有批 评他,子孙习染他的这种家风,现在大多穷困了。其他因为节俭而树立名声,因 为奢侈而自取灭亡的人还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上面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洞庭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细为信。聿修退绸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 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 日之赠,卒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 日复作清卿矣。”及在吏部,属政塞道丧,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 白自守,犹不能免请谒之累。隋开皇初,入朝,又除都官尚书。二年,出为熊州 刺史。寻卒,年七十二。 (选自《北齐书》,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辟主簿 辟:征召 B. 时望多相器待 相:表动作偏指一方,他 C. 存问来往 存:问候 D. 卒而不思 卒:最终 8.D(卒:仓促)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不言而治 B. 请为立碑 拔剑撞而破之 为击破沛公军 C. 因成交友 D. 邢邵与聿修旧款 伺者因此觉之 彼与彼年相若也 9. B.(为:介词,给,替;A.而:连词,表修饰(一说表转折)/ 连词,表承 接,可译“就”; C.因:副词,于是,就/ 介词,因为,由于;D.与:介词, 和,跟/ 连词,和,跟)(注意:高考后期复习时,还是要注意虚词的词性的区 别。)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3 分) 四、(31 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御史诣诸州,悉有举劾,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4 分) (1)御史到各州(巡视),(各州)都有检举揭发(不法官员的事),(御史) 竟然不到信州来,袁聿修就像这样被朝廷信任。(画线处各 1 分,大意正确 2 分。) (2)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能免请谒之累。 (2)如果违背权要之臣,恐怕灾祸立刻就会接踵而至,(袁聿修)即使凭清白 自守,还是不能摆脱请求拜谒(权贵)的烦劳。(画线处各 1 分,大意正确 2 分。“请谒”也可译为“私下告求”)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袁聿修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5 分) 政绩显著(为政清靖);平和温润;关爱百姓;重视友情;为官廉谨。(一点 1 分,共 5 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划 8 处)(4 分)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 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司马光《训俭示康》) 12.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 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对两处得 1 分) 【参考译文】近代寇莱公豪华奢侈堪称第一,但因他的功劳业绩大,人们没有批 评他,子孙习染他的这种家风,现在大多穷困了。其他因为节俭而树立名声,因 为奢侈而自取灭亡的人还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上面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 分)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请简要说明上片中“尽”字的作用。(3分) 由江到湖,交待词人行踪,自然引出下面描绘的洞庭美景。(每点1分,共3分) 2)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词的下片。(5分) 动静结合,静中见动,展现了优美的境界,表现出作者的愉悦之情。(1分)头 两句,水湾倒映出红蓼是“静”,波纹荡漾则为“纹缬乱”,跃出水面之鱼才会 双尾玉刀明”,自然有“动”。(2分)最后一句,疏星淡月倒影湖中,水中 船影浸盖着星空倒影,静美无比,表达出作者喜爱流连自然界的心态。(2分) (如能联系作者生平,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凄凉之情也可。)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 (1)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蹑足行伍之间, 。(贾谊《过秦论》) (3)问征夫以前路,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6) 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⑦)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14舜发于畎亩之中而倔起阡陌之中恨晨光之熹微以手抚膺坐长叹青树翠蔓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榲英雄泪惶恐滩头说惶恐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半张纸 【瑞典】斯特林堡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 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 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 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 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 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一一半张小纸上 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 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一一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 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一一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 包、住所和家庭一一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 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一一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一一他们搬进来了 歌剧院售票处,50,50—一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晩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 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请简要说明上片中“尽”字的作用。(3 分) 由江到湖,交待词人行踪,自然引出下面描绘的洞庭美景。(每点 1 分,共 3 分) (2)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词的下片。(5 分) 动静结合,静中见动,展现了优美的境界,表现出作者的愉悦之情。(1 分)头 两句,水湾倒映出红蓼是“静”,波纹荡漾则为“纹缬乱”,跃出水面之鱼才会 “双尾玉刀明”,自然有“动”。(2 分)最后一句,疏星淡月倒影湖中,水中 船影浸盖着星空倒影,静美无比,表达出作者喜爱流连自然界的心态。(2 分) (如能联系作者生平,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凄凉之情也可。)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6 个小题)(6 分) (1)_____________,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蹑足行伍之间,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3)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6)___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14 舜发于畎亩之中 而倔起阡陌之中 恨晨光之熹微 以手抚膺坐长叹 青树翠蔓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搵英雄泪 惶恐滩头说惶恐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半张纸 【瑞典】斯特林堡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 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 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 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 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 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 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 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 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 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 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 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 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