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2018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刘江华 审题:胡华强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经济健康繁荣的背后有着一个重要的内容一一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唐代 的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主要依靠商人们自觉地遵守奉行,同时也通过契约制度 等政策法令予以约束;政策法令对诚信思想的推动、促进又反过来促使商人更加 自觉地在其商业活动中以“诚信”理念经营。 唐代的契约文书是经济活动中产生纠纷时进行法律裁定的依据,同时也是该时期 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重要形式。契约文书的出现深刻地影响 着后世的经济生活。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买卖契约制度方面,唐代获得了长 足发展,契约文书大量出现,成为了诚信思想的见证。并且出现了契约的“样 文”,类似于现在的“格式合同”。这极大地方便了当时的人们签订契约和进行 不动产市场交易,使契约的内容及其形式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规范化、固定化、合 理化。就现存的唐代契约实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及其种类等内容通常 先依据民间惯例执行,即民间惯例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慢慢得以固定化。契约签 署的方式则多种多样,可通过签字、加盖私印等方式签订契约。在进行一些日用 商品买卖时,唐人也常常签订契约。 唐代货币流通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信用货币“飞钱”的出现。“飞 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货币汇兑方法。唐代诸道进奏院 诸军、诸使经常要将从各州府征收来的赋税、盐钱和各种收入折合成货币后运送 到京城,但是京城的商人们又需将大量的货币缴纳给上述朝廷的各类机构,于是 由这些机构向京城的商人们发放“文券”。此“文券”类似于当代的汇票。商人 们从朝廷上述相应机构获取“文券”后便“轻装趋四方”。商人们在外从事经济 活动过程中需要大量现钱之时便到各地衙门领取。这对后来历朝历代的经济发展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唐代经济活动中诚信思想的重要体现。先秦时期,政府 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予以严格规范和管理。商人们开展日用品的经营须到衙 门进行登记,加入市籍。政府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规定,对未达到质量要求而 销售产品的商人予以惩戒。唐代政府非常看重产品买卖,在经营登记、产品质量 方面的规定更为严格、规范。衙门设置“市令”作为市场交易活动的管理者,由 “市令”或者其“属员”按照质量的好坏对各类产品估定价格之后,由商家明码 标价销售。在手工产品出售之前,需要题写制作者的名字。对制作或者销售假冒 伪劣手工产品的,以及制作和销售长度、幅宽不足的货物的,唐代通过刑法进行 规制,对制作者和销售者杖六十,且还须没收所有的器物。销售货物时缺斤少两 或者商家之间相互勾结抬髙市价的,处以杖八十的刑罚。在这些规制交易活动的 法律制度影响之下,唐代形成了相应的市场规则。这些市场规则受到国家法律的 保护 唐代不仅汉人之间的商业来往中诚信相待,同时以开放兼容的姿态平等对待胡商 和外国商人。不少胡商不仅在中原有宅子、田地;而且政府部门遵照相关规定“以 诚相处”,胡商在危难之时还可踏实地从官府中获得优待。这说明了唐人以诚信 对待胡商。唐人的诚信品行,吸引了很多的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因而,诚信成
四川省成都 2018 届高三 11 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刘江华 审题:胡华强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唐代经济健康繁荣的背后有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唐代 的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主要依靠商人们自觉地遵守奉行,同时也通过契约制度 等政策法令予以约束;政策法令对诚信思想的推动、促进又反过来促使商人更加 自觉地在其商业活动中以“诚信”理念经营。 唐代的契约文书是经济活动中产生纠纷时进行法律裁定的依据,同时也是该时期 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重要形式。契约文书的出现深刻地影响 着后世的经济生活。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买卖契约制度方面,唐代获得了长 足发展,契约文书大量出现,成为了诚信思想的见证。并且出现了契约的“样 文”,类似于现在的“格式合同”。这极大地方便了当时的人们签订契约和进行 不动产市场交易,使契约的内容及其形式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规范化、固定化、合 理化。就现存的唐代契约实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及其种类等内容通常 先依据民间惯例执行,即民间惯例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慢慢得以固定化。契约签 署的方式则多种多样,可通过签字、加盖私印等方式签订契约。在进行一些日用 商品买卖时,唐人也常常签订契约。 唐代货币流通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信用货币“飞钱”的出现。“飞 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货币汇兑方法。唐代诸道进奏院、 诸军、诸使经常要将从各州府征收来的赋税、盐钱和各种收入折合成货币后运送 到京城,但是京城的商人们又需将大量的货币缴纳给上述朝廷的各类机构,于是 由这些机构向京城的商人们发放“文券”。此“文券”类似于当代的汇票。商人 们从朝廷上述相应机构获取“文券”后便“轻装趋四方”。商人们在外从事经济 活动过程中需要大量现钱之时便到各地衙门领取。这对后来历朝历代的经济发展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唐代经济活动中诚信思想的重要体现。先秦时期,政府 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予以严格规范和管理。商人们开展日用品的经营须到衙 门进行登记,加入市籍。政府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规定,对未达到质量要求而 销售产品的商人予以惩戒。唐代政府非常看重产品买卖,在经营登记、产品质量 方面的规定更为严格、规范。衙门设置“市令”作为市场交易活动的管理者,由 “市令”或者其“属员”按照质量的好坏对各类产品估定价格之后,由商家明码 标价销售。在手工产品出售之前,需要题写制作者的名字。对制作或者销售假冒 伪劣手工产品的,以及制作和销售长度、幅宽不足的货物的,唐代通过刑法进行 规制,对制作者和销售者杖六十,且还须没收所有的器物。销售货物时缺斤少两 或者商家之间相互勾结抬高市价的,处以杖八十的刑罚。在这些规制交易活动的 法律制度影响之下,唐代形成了相应的市场规则。这些市场规则受到国家法律的 保护。 唐代不仅汉人之间的商业来往中诚信相待,同时以开放兼容的姿态平等对待胡商 和外国商人。不少胡商不仅在中原有宅子、田地;而且政府部门遵照相关规定“以 诚相处”,胡商在危难之时还可踏实地从官府中获得优待。这说明了唐人以诚信 对待胡商。唐人的诚信品行,吸引了很多的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因而,诚信成
为唐代国家最佳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内容。商人们 也受此影响,通常能够自觉地诚信经营。 (摘编自杨洁《考析诚信思想在唐代经济活动中的体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契约文书是唐代契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代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 信从事买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见证物。 B.“飞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一种信用货币,这种货币 的汇兑过程得到了朝廷各类相关机构的支持 C.唐代政府对经济活动非常重视,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给予了非常明晰的 规定,比先秦政府的相关做法更加严格规范。 D.唐代刑法虽然对不同的违法经济行为所采取的处罚措施不一样,但却为唐代 形成相应的市场规则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契约文书常出现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以及一些日用商品的买卖活动中,唐 人也常采用签字、加盖私印等多种方式来签订契约。 B.就目前所掌握的相关契约文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种类等内容经 历了由“民间惯例”到“官方认可”的固化过程。 C.“飞钱”较好地解决了京城的商人们携带大量现金从事经济活动而带来的困 难,也减少了朝廷从各地运输货币到京城的工作量。 D.在“开放兼容”“平等”等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胡商到中原并拥有了宅子、 田地。这反映出唐人对胡商“以诚相待”的心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在唐代的很多商业活动中,诚信思想都得到了较好地贯彻与施行,因而,有 效地促进了唐代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B.唐代商人诚信经营风气的形成,离不开商人们对诚信思想自觉地践行,同 也与政府对诚信思想的大力推动与促进有关 C.唐代商业生活中的很多经济内容,如“契约文书”“诚信思想”“飞钱”等 对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D.诚信是唐代国家经济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很多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 的最佳经济发展软环境,让唐人受益颇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黑夜里移动(陈思宏) 漆黑的夜里,找光。 柏林有一家餐厅,名为 Noctivagus,此为拉丁文, Nocti为“黑夜”, Vagus为 “移动”,意即“黑夜里移动” 这是一家没有光的餐厅。 春夜微寒,我和T走进这家餐厅,室内明亮温暖,与一般餐厅无异。服务生马上 过来招呼,帮我们挂外套,问好,闲聊。所有的服务生都是盲人。我们坐在等候 区看菜单,招呼我们的服务生是个年轻的女孩,她的脸一直朝向我们,笑容和煦。 她向我们推介海鲜,说自己是个爱吃鱼的人。前菜、主菜、点心点妥,餐后还有 咖啡跟甜点,服务生接着解说待会儿入座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首先,我们必须把身上所有的光源全部关掉,用餐时严禁拍照。服务生开始给我 们做心理建设,等会儿进入的用餐区是彻底黑暗的,但请不要惧怕,虽然餐厅里 完全黑暗,但设有特殊的感应系统,安全逃生门也很齐全,让客人可安心用餐
为唐代国家最佳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内容。商人们 也受此影响,通常能够自觉地诚信经营。 (摘编自杨洁《考析诚信思想在唐代经济活动中的体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契约文书是唐代契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代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 信从事买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见证物。 B.“飞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一种信用货币,这种货币 的汇兑过程得到了朝廷各类相关机构的支持。 C.唐代政府对经济活动非常重视,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给予了非常明晰的 规定,比先秦政府的相关做法更加严格规范。 D.唐代刑法虽然对不同的违法经济行为所采取的处罚措施不一样,但却为唐代 形成相应的市场规则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契约文书常出现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以及一些日用商品的买卖活动中,唐 人也常采用签字、加盖私印等多种方式来签订契约。 B.就目前所掌握的相关契约文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种类等内容经 历了由“民间惯例”到“官方认可”的固化过程。 C.“飞钱”较好地解决了京城的商人们携带大量现金从事经济活动而带来的困 难,也减少了朝廷从各地运输货币到京城的工作量。 D.在“开放兼容”“平等”等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胡商到中原并拥有了宅子、 田地。这反映出唐人对胡商“以诚相待”的心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唐代的很多商业活动中,诚信思想都得到了较好地贯彻与施行,因而,有 效地促进了唐代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B.唐代商人诚信经营风气的形成,离不开商人们对诚信思想自觉地践行,同时 也与政府对诚信思想的大力推动与促进有关。 C.唐代商业生活中的很多经济内容,如“契约文书”“诚信思想”“飞钱”等 对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D.诚信是唐代国家经济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很多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 的最佳经济发展软环境,让唐人受益颇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黑夜里移动(陈思宏) 漆黑的夜里,找光。 柏林有一家餐厅,名为 NoctiVagus,此为拉丁文,Nocti 为“黑夜”,Vagus 为 “移动”,意即“黑夜里移动”。 这是一家没有光的餐厅。 春夜微寒,我和 T 走进这家餐厅,室内明亮温暖,与一般餐厅无异。服务生马上 过来招呼,帮我们挂外套,问好,闲聊。所有的服务生都是盲人。我们坐在等候 区看菜单,招呼我们的服务生是个年轻的女孩,她的脸一直朝向我们,笑容和煦。 她向我们推介海鲜,说自己是个爱吃鱼的人。前菜、主菜、点心点妥,餐后还有 咖啡跟甜点,服务生接着解说待会儿入座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首先,我们必须把身上所有的光源全部关掉,用餐时严禁拍照。服务生开始给我 们做心理建设,等会儿进入的用餐区是彻底黑暗的,但请不要惧怕,虽然餐厅里 完全黑暗,但设有特殊的感应系统,安全逃生门也很齐全,让客人可安心用餐
在服务生的带领下,我们和另外一组客人一起进入一个光线幽微的区域,这是 个过渡区,让我们从明亮走入幽暗,视觉慢慢习惯弱光源,准备迎接黑暗。服务 生请我抓住她的手臂,跟着她走。我尾随着,连续掀开数个帘幕,终于走进了用 餐区。我身体突然静止,不敢迈出下一步,因为这里头,果真,完一一全一一没 有—一光。服务生轻声说:“跟我来,左转,来,放心,直走,您不会撞到 任何东西,右转,对,就是这里,正前方就是您的椅子,请慢慢坐下 我坐下,没有光,就是没有光。我把手放在面前,完全看不到我的手指。T的声 音从桌子的另一头传来,声音里有些许惊慌:“你在哪里?” 和我们一起进来的那组客人,因为其中一位女士完全无法忍受黑暗,尖叫抗拒。 她的呼喊很快消失在帘幕后,应该是被服务生带向光明了。我被黑暗钉在座椅上, 身体僵硬,不安开始在皮肤上逼出汗滴。服务生突然发声,我被她的声音吓了 跳,原来,她一直站在我身旁。“我来跟你解说,您的右手边是刀,左手边有叉, 杯子在正前方,请您开始用手去寻找,慢慢来,饮料随后上桌。” 我慢慢伸出手,碰触到桌、巾、刀、叉、匙、杯,还有,从对面伸过来的T的手。 我们在黑暗中握了彼此一下,“相濡以手汗”,给彼此打气。 身体稍微放松之后,我开始听到许多声音。四周其实有许多客人,我看不到任何 桌椅和身影,但有许多细碎的人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我听到刀锋撞上瓷盘的声音、 饮料倒入杯子的声音、笑声、聊天声……当视觉失去作用,我的听觉逐渐开启, 敏感度升高。然后,我就明白,为何餐厅要叫“黑夜里移动”了。 黑暗中,宾客坐定,但服务生上菜上酒,必须移动。他们都是视障者,黑暗对他 们已属平常,把宾客们的座椅位置记熟,就可以在其中穿梭自如。这些服务生在 外面的世界里,是绝对的弱势,但在这个工作场所,他们身体的弱点就变成他们 的强项了 前菜沙拉、浓汤上桌,我在黑暗中进食,行动如树獭,生怕打翻水杯、把刀叉扫 出桌面、把浓汤送进眼里。黑暗果然有其分量,肢体被黑暗黏住,一切都迟滞缓 慢,咀嚼慢,说话也慢。 看不到菜色,吃食全然只靠味觉与想象力,我知道自己的主菜是海鲜,但有个东 西我嚼了很久,就是无法正确说出它的名称,连续吃了三口,我才惊呼:“这是 虾啊!”视觉功能消失,必须仰赖味觉与嗅觉,这是一次全新的就餐经历 少了视觉,耳朵伸展成漏斗,四周各种细碎的声响都倒进听觉里。隔壁桌一对男 女的对话,让餐厅里所有用餐的宾客都忽然安静下来。原来,大家的耳朵,都变 成漏斗了。 男士说:“你愿意嫁给我吗?” 静 这句话像一根绳索,勒住了所有人的喉咙,话语休止,吃食暂停。 女士没回答。 男士继续说:“你看不到,但现在我手上,有个戒指。” 寂静再度塞满黑暗。我的刀叉在空中悬浮,嘴巴微张,不敢动 “你愿意嫁给我吗?” 依然听不到女士的回答。 再试一次:“你愿意嫁给我吗?” 重复三次的问句,在黑暗里回荡,求婚的男士喉咙干渴,声线分叉,问句的结尾 很微弱。 “你愿意嫁给我吗?
在服务生的带领下,我们和另外一组客人一起进入一个光线幽微的区域,这是一 个过渡区,让我们从明亮走入幽暗,视觉慢慢习惯弱光源,准备迎接黑暗。服务 生请我抓住她的手臂,跟着她走。我尾随着,连续掀开数个帘幕,终于走进了用 餐区。我身体突然静止,不敢迈出下一步,因为这里头,果真,完——全——没 ——有——光。服务生轻声说:“跟我来,左转,来,放心,直走,您不会撞到 任何东西,右转,对,就是这里,正前方就是您的椅子,请慢慢坐下。” 我坐下,没有光,就是没有光。我把手放在面前,完全看不到我的手指。T 的声 音从桌子的另一头传来,声音里有些许惊慌:“你在哪里?” 和我们一起进来的那组客人,因为其中一位女士完全无法忍受黑暗,尖叫抗拒。 她的呼喊很快消失在帘幕后,应该是被服务生带向光明了。我被黑暗钉在座椅上, 身体僵硬,不安开始在皮肤上逼出汗滴。服务生突然发声,我被她的声音吓了一 跳,原来,她一直站在我身旁。“我来跟你解说,您的右手边是刀,左手边有叉, 杯子在正前方,请您开始用手去寻找,慢慢来,饮料随后上桌。” 我慢慢伸出手,碰触到桌、巾、刀、叉、匙、杯,还有,从对面伸过来的 T 的手。 我们在黑暗中握了彼此一下,“相濡以手汗”,给彼此打气。 身体稍微放松之后,我开始听到许多声音。四周其实有许多客人,我看不到任何 桌椅和身影,但有许多细碎的人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我听到刀锋撞上瓷盘的声音、 饮料倒入杯子的声音、笑声、聊天声……当视觉失去作用,我的听觉逐渐开启, 敏感度升高。然后,我就明白,为何餐厅要叫“黑夜里移动”了。 黑暗中,宾客坐定,但服务生上菜上酒,必须移动。他们都是视障者,黑暗对他 们已属平常,把宾客们的座椅位置记熟,就可以在其中穿梭自如。这些服务生在 外面的世界里,是绝对的弱势,但在这个工作场所,他们身体的弱点就变成他们 的强项了。 前菜沙拉、浓汤上桌,我在黑暗中进食,行动如树獭,生怕打翻水杯、把刀叉扫 出桌面、把浓汤送进眼里。黑暗果然有其分量,肢体被黑暗黏住,一切都迟滞缓 慢,咀嚼慢,说话也慢。 看不到菜色,吃食全然只靠味觉与想象力,我知道自己的主菜是海鲜,但有个东 西我嚼了很久,就是无法正确说出它的名称,连续吃了三口,我才惊呼:“这是 虾啊!”视觉功能消失,必须仰赖味觉与嗅觉,这是一次全新的就餐经历。 少了视觉,耳朵伸展成漏斗,四周各种细碎的声响都倒进听觉里。隔壁桌一对男 女的对话,让餐厅里所有用餐的宾客都忽然安静下来。原来,大家的耳朵,都变 成漏斗了。 男士说:“你愿意嫁给我吗?” 静。 这句话像一根绳索,勒住了所有人的喉咙,话语休止,吃食暂停。 女士没回答。 男士继续说:“你看不到,但现在我手上,有个戒指。” 寂静再度塞满黑暗。我的刀叉在空中悬浮,嘴巴微张,不敢动。 “你愿意嫁给我吗?” 依然听不到女士的回答。 再试一次:“你愿意嫁给我吗?” 重复三次的问句,在黑暗里回荡,求婚的男士喉咙干渴,声线分叉,问句的结尾 很微弱。 “你愿意嫁给我吗?
我受不了了,黑暗我可以习惯,但这种悬疑,杀人哪。 女士的声音,在此时,终于划破沉默。她的声音,在黑暗里点燃了光。 在彻底的黑暗中,她哽咽着慢慢回答:“我,一,直,在,点, 头 (有删改) 4、对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几段从名称、特点和内部设置等对餐厅进行介绍,交代了这家餐厅对就 餐者细心的照顾和特殊的就餐环境,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小说中的T来到没有光的用餐区惊慌失措,用餐过程中还伸出手给“我”, 说明他是个胆子比较小的人,与“我”的镇定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 C.“我”在用餐中听觉“敏感度升髙”,“吃食全然只靠味觉与想象力”,这 些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在没有视觉之后的特殊感受 D.小说题材独特,发生在“黑夜里移动”餐厅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 作者对生活在这里的弱势群体的同情,这是小说的独到之处。 5、小说是怎样叙述发生在“黑夜里移动”餐厅里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为什么以一个求婚的情节来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访谈嘉宾:扬庆祥(评论家、学者、诗人) 凤凰文化:是怎么想要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的? 杨庆祥:首先,我已经注意到了有大量的作品在书写“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而 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涉及到伤痕的问题。这些作品中包括前辈作家余华的《第七 天》,阎连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还包括大量青年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又发现整个批评界或者说整个文化界并没有对这种倾向做出一个非 常准确的判断。只是从非常简单的社会学角度一一比如70后、80后等等一一来 划分的。我恰恰认为中国当下所谓的“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90 后、00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都在面临整个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 伤痕或阵痛。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心理结构和情感结构,在他们的表达里面有共同 的诉求。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新伤痕文学”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历史语境,是时候 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凤凰文化:既然今天主要聊“新伤痕文学”,那我们先从“旧”的伤痕文学说起。 伤痕文学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文革”的历史创伤),它是一个比较短命的文 学现象,当时比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伤痕》,现在看起来是文学史价 值大于文学价值的。那么属于“新伤痕文学”范畴的文学作品,也会具有相似的 局限或者说遗憾吗? 杨庆祥:八十年代的旧伤痕文学有个很大的局限,对事件的描述大于对人的描述, 这就导致了它变成一个非常短暂的潮流。当然它当时被终结也有一定的政治原 因。“新伤痕文学”应该从中吸取它的教训。比如余华的《第七天》,在我的定 义范畴里面它一定是“新伤痕文学”。但如果“新伤痕文学”止步于余华的《第 七天》,它可能也会变成一个短命的文学现象。《第七天》的内在书写模式非常
我受不了了,黑暗我可以习惯,但这种悬疑,杀人哪。 “你……” 女士的声音,在此时,终于划破沉默。她的声音,在黑暗里点燃了光。 在彻底的黑暗中,她哽咽着慢慢回答:“我,一,直,在,点, 头。” (有删改) 4、对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几段从名称、特点和内部设置等对餐厅进行介绍,交代了这家餐厅对就 餐者细心的照顾和特殊的就餐环境,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小说中的 T 来到没有光的用餐区惊慌失措,用餐过程中还伸出手给“我”, 说明他是个胆子比较小的人,与“我”的镇定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 C.“我”在用餐中听觉“敏感度升高”,“吃食全然只靠味觉与想象力”,这 些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在没有视觉之后的特殊感受。 D.小说题材独特,发生在“黑夜里移动”餐厅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 作者对生活在这里的弱势群体的同情,这是小说的独到之处。 5、小说是怎样叙述发生在“黑夜里移动”餐厅里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请简要分析。(5 分) 6、小说为什么以一个求婚的情节来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访谈嘉宾:扬庆祥(评论家、学者、诗人) 凤凰文化:是怎么想要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的? 杨庆祥:首先,我已经注意到了有大量的作品在书写“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而 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涉及到伤痕的问题。这些作品中包括前辈作家余华的《第七 天》,阎连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还包括大量青年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又发现整个批评界或者说整个文化界并没有对这种倾向做出一个非 常准确的判断。只是从非常简单的社会学角度——比如 70 后、80 后等等——来 划分的。我恰恰认为中国当下所谓的“50 后、60 后、70 后、80 后”甚至“90 后、00 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都在面临整个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 伤痕或阵痛。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心理结构和情感结构,在他们的表达里面有共同 的诉求。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新伤痕文学”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历史语境,是时候 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凤凰文化:既然今天主要聊“新伤痕文学”,那我们先从“旧”的伤痕文学说起。 伤痕文学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文革”的历史创伤),它是一个比较短命的文 学现象,当时比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伤痕》,现在看起来是文学史价 值大于文学价值的。那么属于“新伤痕文学”范畴的文学作品,也会具有相似的 局限或者说遗憾吗? 杨庆祥:八十年代的旧伤痕文学有个很大的局限,对事件的描述大于对人的描述, 这就导致了它变成一个非常短暂的潮流。当然它当时被终结也有一定的政治原 因。“新伤痕文学”应该从中吸取它的教训。比如余华的《第七天》,在我的定 义范畴里面它一定是“新伤痕文学”。但如果“新伤痕文学”止步于余华的《第 七天》,它可能也会变成一个短命的文学现象。《第七天》的内在书写模式非常
接近于当年旧伤痕文学的模式。其实在我看来,应该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 不能上升到这个高度,必然就会很短命,也不能够提供更多的意义和路径。 凤凰文化:你提到“新伤痕文学”不仅仅是发现和揭露,对这个时代也是有照亮 和疗愈作用的。这个“疗愈”怎么体现? 杨庆祥: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生活在中国的普通人在社会转型的撞击过程当中积 累了太多负面的情感性的东西。个人跟世界的相处出现了问题,人和人之间的相 处也出现了问题。而我们又没有一个特别明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对这些东西进 行整合和改造,这就导致了有很多人会盲目地去追求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对于 真正的现代人来说,其实更需要一种理性的途径。 风凰文化:“疗愈”就是表达出这种感情吗? 杨庆祥:不但仅是表达,而是通过一个“语言化”的过程将这种情感进行创造性 的转化。书写可以把这种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是互为 一体的。这种创伤表达出来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 风凰文化:那么就你的观察,哪些作家或者哪些作品是让人满意的,能够担当起 “新伤痕文学”的疗愈作用的? 杨庆祥:有很多人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地写,但完美的作品目前可能还不存在。我 觉得更年轻的作家他们的写作方向是对的,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对话的视角,没有 简单地将伤痕“他者化 老一代的作家容易把伤痕轻易地归结于某一个具体的事物。“新伤痕”不是,更 年轻的作家们可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问题。每个人只 可能从自我出发然后抵达他者、疗愈他者。首先要反思和批判自己,然后重建自 我这个现代概念的主体性。比如张悦然最近出版的长篇《茧》作出了一些尝 (摘蝙自凤凰网) 7.对访谈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庆祥认为,“50后”到“00”后有着共同的心理结构,共同的表达诉求 这是“新伤痕文学”出现的重要原因 B.由于写作上太着力于具体事件,不能上升到哲学和美学高度,旧的“伤痕文 学”因缺乏文学价值而成为短命的文学现象 C.“新伤痕文学”对时代具有疗愈作用,可以通过书写创伤使现代人以理性的 途径去对待自己在时代中遇到的问题。 D.年轻作家在写作“新伤痕文学”作品时采用了对话的视角,先反思和批判自 己,重建自我主体性,再达到疗愈他者的目的。 8.下面对访谈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记者在对“新伤痕文学”提问时,一方面与本国文学中相似类型的作品进行 了比较,另一方面也对其现实价值进行了追问 B.杨庆祥认为余华的作品《第七天》在内在写作模式上仍未摆脱旧“伤痕文学” 的影响,因而不能属于“新伤痕文学” C.杨庆祥认为“新伤痕文学”通过“语言化”的过程书写负面情感,这是一种 创造性的转化,可以将个人创伤转化为社会创伤 D.杨庆祥认为,虽然完美的“新伤痕文学”作品还未出现,但还是有青年作家 做出了好的尝试,譬如张悦然的作品《茧》。 E.杨庆祥认为老一代作家在创作上容易将作品中的“伤痕”简单地“他者 化”,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识不足
接近于当年旧伤痕文学的模式。其实在我看来,应该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 不能上升到这个高度,必然就会很短命,也不能够提供更多的意义和路径。 凤凰文化:你提到“新伤痕文学”不仅仅是发现和揭露,对这个时代也是有照亮 和疗愈作用的。这个“疗愈”怎么体现? 杨庆祥: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生活在中国的普通人在社会转型的撞击过程当中积 累了太多负面的情感性的东西。个人跟世界的相处出现了问题,人和人之间的相 处也出现了问题。而我们又没有一个特别明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对这些东西进 行整合和改造,这就导致了有很多人会盲目地去追求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对于 真正的现代人来说,其实更需要一种理性的途径。 风凰文化:“疗愈”就是表达出这种感情吗? 杨庆祥:不但仅是表达,而是通过一个“语言化”的过程将这种情感进行创造性 的转化。书写可以把这种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是互为 一体的。这种创伤表达出来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 凤凰文化:那么就你的观察,哪些作家或者哪些作品是让人满意的,能够担当起 “新伤痕文学”的疗愈作用的? 杨庆祥:有很多人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地写,但完美的作品目前可能还不存在。我 觉得更年轻的作家他们的写作方向是对的,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对话的视角,没有 简单地将伤痕“他者化”。 老一代的作家容易把伤痕轻易地归结于某一个具体的事物。“新伤痕”不是,更 年轻的作家们可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问题。每个人只 可能从自我出发然后抵达他者、疗愈他者。首先要反思和批判自己,然后重建自 我这个现代概念的主体性。比如张悦然最近出版的长篇《茧》作出了一些尝 试。 (摘蝙自凤凰网) 7. 对访谈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杨庆祥认为,“50 后”到“00”后有着共同的心理结构,共同的表达诉求, 这是“新伤痕文学”出现的重要原因。 B. 由于写作上太着力于具体事件,不能上升到哲学和美学高度,旧的“伤痕文 学”因缺乏文学价值而成为短命的文学现象。 C. “新伤痕文学”对时代具有疗愈作用,可以通过书写创伤使现代人以理性的 途径去对待自己在时代中遇到的问题。 D. 年轻作家在写作“新伤痕文学”作品时采用了对话的视角,先反思和批判自 己,重建自我主体性,再达到疗愈他者的目的。 8. 下面对访谈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记者在对“新伤痕文学”提问时,一方面与本国文学中相似类型的作品进行 了比较,另一方面也对其现实价值进行了追问。 B. 杨庆祥认为余华的作品《第七天》在内在写作模式上仍未摆脱旧“伤痕文学” 的影响,因而不能属于“新伤痕文学”。 C. 杨庆祥认为“新伤痕文学”通过“语言化”的过程书写负面情感,这是一种 创造性的转化,可以将个人创伤转化为社会创伤。 D. 杨庆祥认为,虽然完美的“新伤痕文学”作品还未出现,但还是有青年作家 做出了好的尝试,譬如张悦然的作品《茧》。 E. 杨庆祥认为老一代作家在创作上容易将作品中的“伤痕”简单地“他者 化”,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