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2015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语文基础知识(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折腾/折耗雇佣/佣金抹粉/抹不开锒铛/不稂不莠 B.悭吝/信笺引擎/掣肘剥削/削铅笔间距/挑拨离间 C.证券/卷宗桎梏/纨绔露面/露头角乘机/乘风破浪 D.棱角/绫罗弱冠/冠名不禁/紫禁城齲齿/踽踽独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笼统爆发力犄角之势名门望族 B.叉路节骨眼再接再厉水泄不通 C.落座白内障分庭抗礼口蜜腹剑 D.荟萃亲合力因噎废食精兵简政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寂寞书为伴,心相守,让暗香盈袖,文字留情,唯 有如此,才不枉此生。 ②相比于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的状态,与同地段的 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少得多。 ③国内一些著名旅游景区的乱收费的问题经多家媒体曝光之后,能否得到有效整 治?各地游客对此都_。 A.淡然不温不火拭目以待B.坦然不瘟不火翘首以待 C.淡然不瘟不火拭目以待D.坦然不温不火翘首以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成为人们 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休闲旅游业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B.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不但能进一步增强证件防伪性能,而且社会用证 单位能准确地进行人、证一致性认定,这能有效防止身份证被冒用 C.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日前发布,中国石化集团连续八年蝉联榜首,中石油、 工商银行等国有企业排民靠前,而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排名靠后。 D.从今年起,新开办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不仅可以享受政府一次性三万元的注册 资金补贴,还可以减免十万元税收和十万元贴息贷款的政策扶持。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近年来,“大数据”成为了最火爆的概念。所谓“大数据”,是指数据规模巨大, 大到难以用我们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 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成见:信息是个好东西。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应该多多益 善。这种想法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由于我们曾吃尽信息贫困和蒙昧的苦头, 于是就拼命追逐信息、占有信息。我们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占有的信息越多,就 越好,越有力量。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不再稀缺,这种成见就会受到 冲击。信息的失速繁衍造成信息的严重过剩。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 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我们会不堪重负。 信息的超速繁殖源自于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打开 了信息所罗门的瓶子,数字化的信息失速狂奔,使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在 后面。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两年翻一番,目前世界上的
四川省成都 2015 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折腾/折耗 雇佣/佣金 抹粉/抹不开 锒铛/不稂不莠 B.悭吝/信笺 引擎/掣肘 剥削/削铅笔 间距/挑拨离间 C.证券/卷宗 桎梏/纨绔 露面/露头角 乘机/乘风破浪 D.棱角/绫罗 弱冠/冠名 不禁/紫禁城 龋齿/踽踽独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笼统 爆发力 犄角之势 名门望族 B.叉路 节骨眼 再接再厉 水泄不通 C.落座 白内障 分庭抗礼 口蜜腹剑 D.荟萃 亲合力 因噎废食 精兵简政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寂寞书为伴, 心相守,让暗香盈袖,文字留情,唯 有如此,才不枉此生。 ②相比于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 的状态,与同地段的 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少得多。 ③国内一些著名旅游景区的乱收费的问题经多家媒体曝光之后,能否得到有效整 治?各地游客对此都 。 A.淡然 不温不火 拭目以待 B.坦然 不瘟不火 翘首以待 C.淡然 不瘟不火 拭目以待 D.坦然 不温不火 翘首以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成为人们 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休闲旅游业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B.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不但能进一步增强证件防伪性能,而且社会用证 单位能准确地进行人、证一致性认定,这能有效防止身份证被冒用。 C.中国企业 500 强榜单日前发布,中国石化集团连续八年蝉联榜首,中石油、 工商银行等国有企业排民靠前,而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排名靠后。 D.从今年起,新开办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不仅可以享受政府一次性三万元的注册 资金补贴,还可以减免十万元税收和十万元贴息贷款的政策扶持。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近年来,“大数据”成为了最火爆的概念。所谓“大数据”,是指数据规模巨大, 大到难以用我们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 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成见:信息是个好东西。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应该多多益 善。这种想法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由于我们曾吃尽信息贫困和蒙昧的苦头, 于是就拼命追逐信息、占有信息。我们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占有的信息越多,就 越好,越有力量。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不再稀缺,这种成见就会受到 冲击。信息的失速繁衍造成信息的严重过剩。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 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我们会不堪重负。 信息的超速繁殖源自于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打开 了信息所罗门的瓶子,数字化的信息失速狂奔,使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在 后面。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两年翻一番,目前世界上的
90%以上数据是近几年才产生的。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 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信息都存储在报纸、胶片、黑胶唱片和盒式磁带这类媒介 上。2007年,只有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其余都 是数字数据。到2013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中,数字数据超过98%。面对数字 数据的大量扩容,我们只能望洋兴叹。 “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现在 还无法预料。哈佛大学定量社会学研究所主任盖瑞·金则以“一场革命”来形容 大数据技术给学术、商业和政府管理等带来的变化,认为“大数据”时代会引爆 场“哥白尼式革命”: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生产力,更是信息生产关系;不 仅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内容,更是其生产与传播方式。 我们此前的知识生产是印刷时代的产物。它是15世纪古登堡时代的延续。印刷 革命引爆了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哥白尼式革命”,它使得知识的生产和 传播突破了精英、贵族的垄断,开启了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同时,也确立了“机 械复制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与印刷时代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开启的 “大数据”时代,则是一场更为深广的革命。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生产与 传播往往是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颠覆了 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新媒体遍地开花,打破了传统知识主体对知识 生产与传播的垄断。新媒体技术改写了静态、单向、线性的知识生产格局,改变 了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抛入空前的不确定之中。在 “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知识生产若再固守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理念,沿袭此前 的知识生产方式,就会被远远地甩在时代后面 (节选自2013 《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 5.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规模巨大,繁衍速度快,使得我们难以用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合理撷取、 管理、处理。 B.大数据时代是由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开启的,信息存储方式是数字 数据方式 C.大数据时代,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精英、贵族的垄断,开启了知识传播 的大众时代。 D.信息生产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信息传播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 而是相反。 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数据时代,信息严重过剩,总量已超过了人们的承受极限值而成为社会的 负担,让人们不堪重负。 B.“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料其影 响究竟有多大。 C.新媒体技术改写了静态、单向、线性的知识生产格局,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 抛入空前的不确定之中。 D.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必须要更新知识生产理念,改变知识生产方式,否 则就会被甩在时代后面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信息稀缺时代形成的占有信息应多多益善的认识,将随着“大数据 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改变
90%以上数据是近几年才产生的。2000 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 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信息都存储在报纸、胶片、黑胶唱片和盒式磁带这类媒介 上。2007 年,只有 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其余都 是数字数据。到 2013 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中,数字数据超过 98%。面对数字 数据的大量扩容,我们只能望洋兴叹。 “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现在 还无法预料。哈佛大学定量社会学研究所主任盖瑞·金则以“一场革命”来形容 大数据技术给学术、商业和政府管理等带来的变化,认为“大数据”时代会引爆 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生产力,更是信息生产关系;不 仅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内容,更是其生产与传播方式。 我们此前的知识生产是印刷时代的产物。它是 15 世纪古登堡时代的延续。印刷 革命引爆了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哥白尼式革命”,它使得知识的生产和 传播突破了精英、贵族的垄断,开启了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同时,也确立了“机 械复制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与印刷时代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开启的 “大数据”时代,则是一场更为深广的革命。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生产与 传播往往是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颠覆了 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新媒体遍地开花,打破了传统知识主体对知识 生产与传播的垄断。新媒体技术改写了静态、单向、线性的知识生产格局,改变 了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抛入空前的不确定之中。在 “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知识生产若再固守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理念,沿袭此前 的知识生产方式,就会被远远地甩在时代后面。 (节选自 2013.2.22《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 5.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规模巨大,繁衍速度快,使得我们难以用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合理撷取、 管理、处理。 B.大数据时代是由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开启的,信息存储方式是数字 数据方式。 C.大数据时代,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精英、贵族的垄断,开启了知识传播 的大众时代。 D.信息生产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信息传播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 而是相反。 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数据时代,信息严重过剩,总量已超过了人们的承受极限值而成为社会的 负担,让人们不堪重负。 B.“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料其影 响究竟有多大。 C.新媒体技术改写了静态、单向、线性的知识生产格局,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 抛入空前的不确定之中。 D.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必须要更新知识生产理念,改变知识生产方式,否 则就会被甩在时代后面。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信息稀缺时代形成的占有信息应多多益善的认识,将随着“大数据” 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改变
B.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信息的产生,这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 带来的数字化信息的失速狂奔 C.从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到2013年超过98%,这 说明了传统媒体已被新媒体全面取代 D.将印刷革命和“大数据”时代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表明了其对知识生 产与传播的改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6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广东高要知县。时方用兵, 总督驻髙要。师行征民夫,吏虑其逃,絷之官廨。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 馔畀之。师中索榕树枝制绳以燃炮,军吏檄征,语不逊,雍建笞之。总督王国 光以是称雍建方刚,特疏荐。莅官甫一年,擢兵科给事中 十六年春,世祖幸南苑,雍建疏言:“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 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乃回宫未几,复幸南苑, 寒威未释,陟历郊原,恐不足以慎起居。且古者蒐苗狝狩,各有其时。设使兽 起于前,马逸于后,惊属车之清尘,岂能无万一之虑?”疏入,上甚怒,宣雍建 入,谕以阅兵习武之意。雍建奏对不失常度,上意亦解。 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并镇广东,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 革除。且两藩并建,供亿维繁。今川、贵底定,请移一藩镇抚其地,俾粵民甦息。 上寻命继茂移镇福建,雍建发之也。十七年,疏言:“朋党之患,酿于草野。欲 塞其源,宜严禁盟社,请饬学臣査禁。”从之。转吏科给事中。圣祖‘即位,辅 臣秉政,奏事者入见,皆长跪,雍建独立语。比退,辅臣目之曰:“此南苑上 书谏猎者也。”自是奏事者见辅臣皆不跪 康煕十八年,授贵州巡抚。疏请立营制,减徭役,招集流亡,禁革私派。士司遏 巡抚,故事,必鸣鼓角,交戟于门,俾拜其下。雍建悉屏去,引至座前问疾苦, 予以酒食,土司咸输服。始,贵阳斗米值钱五千,雍建请转饷以给。既,令民翦 荒茅,教以耕种。比三年,稻田日辟,民食以裕。二十三年,召授兵部侍郎。寻 以亲老乞终养,许之。四十三年,卒,赐祭葬。 (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一》,有删节) 【注】①肴馔:祭祀的酒食。②世祖:清顺治帝;南苑:清时皇家猎场。③蒐苗 狝狩:春夏秋冬的狩猎活动。④圣祖:清康熙帝。⑤辅臣:指当时辅佐小康熙皇 帝的顾命大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建笞之笞:鞭打 B.谕以阅兵习武之意谕:告诉 C.转吏科给事中转:转交 D.稻田日辟,民食以裕裕:富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吏虑其逃吾其还也 B.岂能无万一之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 C.且两藩并建且适南冥也 D.雍建请转饷以给作《师说》以贻之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123分) 四、(31分)
B.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信息的产生,这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 带来的数字化信息的失速狂奔。 C.从 2000 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到 2013 年超过 98%,这 说明了传统媒体已被新媒体全面取代。 D.将印刷革命和“大数据”时代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表明了其对知识生 产与传播的改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6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9 题。 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广东高要知县。时方用兵, 总督驻高要。师行征民夫,吏虑其逃,絷之官廨。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 馔 ①畀之。师中索榕树枝制绳以燃炮,军吏檄征,语不逊,雍建笞之。总督王国 光以是称雍建方刚,特疏荐。莅官甫一年,擢兵科给事中。 十六年春,世祖幸南苑②,雍建疏言:“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 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乃回宫未几,复幸南苑, 寒威未释,陟历郊原,恐不足以慎起居。且古者蒐苗狝狩③,各有其时。设使兽 起于前,马逸于后,惊属车之清尘,岂能无万一之虑?”疏入,上甚怒,宣雍建 入,谕以阅兵习武之意。雍建奏对不失常度,上意亦解。 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并镇广东,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 革除。且两藩并建,供亿维繁。今川、贵底定,请移一藩镇抚其地,俾粤民甦息。 上寻命继茂移镇福建,雍建发之也。十七年,疏言:“朋党之患,酿于草野。欲 塞其源,宜严禁盟社,请饬学臣查禁。”从之。转吏科给事中。圣祖④即位,辅 臣 ⑤秉政,奏事者入见,皆长跪,雍建独立语。比退,辅臣目之曰:“此南苑上 书谏猎者也。”自是奏事者见辅臣皆不跪。 康熙十八年,授贵州巡抚。疏请立营制,减徭役,招集流亡,禁革私派。土司谒 巡抚,故事,必鸣鼓角,交戟于门,俾拜其下。雍建悉屏去,引至座前问疾苦, 予以酒食,土司咸输服。始,贵阳斗米值钱五千,雍建请转饷以给。既,令民翦 荒茅,教以耕种。比三年,稻田日辟,民食以裕。二十三年,召授兵部侍郎。寻 以亲老乞终养,许之。四十三年,卒,赐祭葬。 (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一》,有删节) 【注】①肴馔:祭祀的酒食。②世祖:清顺治帝;南苑:清时皇家猎场。③蒐苗 狝狩:春夏秋冬的狩猎活动。④圣祖:清康熙帝。⑤辅臣:指当时辅佐小康熙皇 帝的顾命大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建笞之 笞:鞭打 B.谕以阅兵习武之意 谕:告诉 C.转吏科给事中 转:转交 D.稻田日辟,民食以裕 裕:富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吏虑其逃 吾其还也 B.岂能无万一之虑 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 C.且两藩并建 且适南冥也 D.雍建请转饷以给 作《师说》以贻之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123 分) 四、(31 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4分) 译文: (2)土司谒巡抚,故事,必鸣鼓角,交戟于门,俾拜其下。(4分) 译文: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杨雍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5分) 答: 12.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断句。(限断9处)(4分)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 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选自《文心雕龙·知音》)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北陂杏花 【北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东栏梨花 【北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本诗写于王安石罢相后隐居江宁(今南京)时,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写本诗时,苏轼徐州为官,距离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尚有两年。 (1)两诗都把花比作了“雪”,请结合诗句,分别赏析。(4分) 答 (2)两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4分) 答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个小题)(6分) (1)_,其叶沃若。(《诗经·氓》) (2)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3)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 (4)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事》) (6)子曰:“岁寒,。”(《论语》) (7)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8题。 精神贵族”钱钟书 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晢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 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4 分) 译文:____ (2)土司谒巡抚,故事,必鸣鼓角,交戟于门,俾拜其下。(4 分) 译文: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杨雍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5 分) 答:____ 12.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断句。(限断 9 处)(4 分)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 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选自《文心雕龙·知音》)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北陂杏花 【北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东栏梨花 【北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本诗写于王安石罢相后隐居江宁(今南京)时,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写本诗时,苏轼徐州为官,距离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尚有两年。 (1)两诗都把花比作了“雪”,请结合诗句,分别赏析。(4 分) 答:____ (2)两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4 分) 答:____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个小题)(6 分) (1) ,其叶沃若。(《诗经·氓》) (2)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3)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4)人生如梦,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事》) (6)子曰:“岁寒, 。”(《论语》) (7)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5-18 题。 “精神贵族”钱钟书 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 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
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 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大家共同的心声。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有一般才子的恃才傲物,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 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扑朔迷离,如 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1978年9月至1980年底,是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的时候。 位叫费景汉的汉学家,这样描述在一次座谈会上的钱钟书: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 算是钱钟书一一他给我的印象是机智,善于征服别人。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 国诗人,会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那位诗人的诗作;提起另一位德国诗人,又会 用标准的德文背诵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 一段。这些诗人未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 钱钟书却能出口成章,流利地背出来,真是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 有人这样谈观感:钱钟书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两个小时“表 演”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这些吓坏了的外国人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部真正能吓坏他们的书,就是 正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管锥编》。 姓钱的钱先生,一生似乎没有真穷过,也似乎没有发过财,应该说他是一位 精神的贵族。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他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 夫人杨绛操持家务,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就多少掺进 了挣钱养家的成份。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 恰好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 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 进入80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金子的事接二连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竭 诚邀请他前往讲学半年,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携 夫人同往,只希望由钱钟书每两星期授一次课,每次40分钟,半年讲12次课, 实际授课时间只相当于一个工作日。像这样的价码,着实让人咋舌,可钱钟书却 拒绝了。他对校方的特使说:“你们的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种水平 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 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 文大辞典,他们专门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门,出重金请求卖给他们。 钱钟书说:“不卖。”与钱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约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 次盛邀钱钟书夫妇时间方便时做客观光,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 头婉拒。他说:“我现在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 更使杨绛好笑的是钱钟书一辈子开不了钱庄。有同事找他借钱,他问:你要 借多少?答:一千。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五百,不要来还了 同一个人两次来借,他还是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他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 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出车撞伤行人,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他问:“需 要多少?”司机答:“三千。”他说:“这样吧,我给你一千五,不算你借,就 不要还了 凡进过钱钟书家的人,都不禁惊讶于他家陈设的朴素。沙发是用了多年的旧物, 多年前的一个所谓书架,竟然是四块木板加一些红砖搭起来的。没有人能弄明白 钱钟书究竟看过多少书,但那时他家里却几乎没有书。据说犹太人认为把知识的 财富装进脑子里,比置办什么财产都划算、安全,钱公馆主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
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 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大家共同的心声。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有一般才子的恃才傲物,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 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扑朔迷离,如 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1978 年 9 月至 1980 年底,是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的时候。一 位叫费景汉的汉学家,这样描述在一次座谈会上的钱钟书: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 算是钱钟书——他给我的印象是机智,善于征服别人。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 国诗人,会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那位诗人的诗作;提起另一位德国诗人,又会 用标准的德文背诵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 一段。这些诗人未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 钱钟书却能出口成章,流利地背出来,真是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 有人这样谈观感:钱钟书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两个小时“表 演”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这些吓坏了的外国人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部真正能吓坏他们的书,就是 正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管锥编》。 姓钱的钱先生,一生似乎没有真穷过,也似乎没有发过财,应该说他是一位 精神的贵族。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他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 夫人杨绛操持家务,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就多少掺进 了挣钱养家的成份。一天 500 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 恰好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 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 进入 80 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金子的事接二连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竭 诚邀请他前往讲学半年,开价 16 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携 夫人同往,只希望由钱钟书每两星期授一次课,每次 40 分钟,半年讲 12 次课, 实际授课时间只相当于一个工作日。像这样的价码,着实让人咋舌,可钱钟书却 拒绝了。他对校方的特使说:“你们的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种水平, 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 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 文大辞典,他们专门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门,出重金请求卖给他们。 钱钟书说:“不卖。”与钱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约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 次盛邀钱钟书夫妇时间方便时做客观光,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 头婉拒。他说:“我现在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 更使杨绛好笑的是钱钟书一辈子开不了钱庄。有同事找他借钱,他问:你要 借多少?答:一千。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五百,不要来还了。” 同一个人两次来借,他还是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他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 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出车撞伤行人,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他问:“需 要多少?”司机答:“三千。”他说:“这样吧,我给你一千五,不算你借,就 不要还了。” 凡进过钱钟书家的人,都不禁惊讶于他家陈设的朴素。沙发是用了多年的旧物, 多年前的一个所谓书架,竟然是四块木板加一些红砖搭起来的。没有人能弄明白 钱钟书究竟看过多少书,但那时他家里却几乎没有书。据说犹太人认为把知识的 财富装进脑子里,比置办什么财产都划算、安全,钱公馆主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