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文章在介绍陶渊明时,为什么要多次引用史料?请简要分析。(4分) 【读·悟文化】 17.儒家主张“济世安民”,道家崇尚“自然平和”。陶渊明是“儒”?是“道”? 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你的阅读积累,参考名家点评,写出你的看法及理由。(8分) 【儒家情怀】“陶是个知识分子,骨子里是心忧国家,要踏破不平救黎民,治 天下。…‘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一时彭泽县里削富济贫、充实国库的政改 实验搞得轰轰烈烈。正是:……翻身一怒虎啸川,秀才出手乾坤转 梁衡 【道家风骨】“(陶)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 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 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 鲁迅 9.(1)固:坚定,坚决;(2)索:向来,一向;(3)事:为……服务,服侍,侍奉 (4)许 处所:;(5)或:有的,有时;(6)造:往、到。10.C11.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 遂抱赢疾。12.因为(他的)亲人年迈家里贫穷,起用(他)担任州祭酒。(他) 不能忍 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辞官回家了。13.(1)身世(姓氏籍贯和家境); (2)仕途 经历;(3)作品特色:(4)文学地位。14.“志”的具体内涵是:心怀为国为民、 大济苍生 的愿望: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喜欢读书、饮酒、写文章;厌恶黑暗现实,不与 世俗同流合 污,向往自由自在、率真自然的田园生活。15.(1)能从“草木长”、“树扶 疏”、“微雨 来、“好风”俱等普通的自然现象中体味到自然之乐,(2)能从“众鸟欣有托”想 到自己也有 居室而感到快乐;(3)能从“既耕亦已种”、“摘我园中蔬”等普通的劳动生活 中体味到耕种 之乐;(4)能从“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等普通的生活中 体味到交友之 乐:(5)能从“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等普通的读书生活中体味到 阅读之乐。16.(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6.文章在介绍陶渊明时,为什么要多次引用史料?请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读·悟文化】 17.儒家主张“济世安民”,道家崇尚“自然平和”。陶渊明是“儒”?是“道”? 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你的阅读积累,参考名家点评,写出你的看法及理由。(8 分) 【儒家情怀】“陶是个知识分子,骨子里是心忧国家,要踏破不平救黎民,治 天下。…‘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一时彭泽县里削富济贫、充实国库的政改 实验搞得轰轰烈烈。正是:……翻身一怒虎啸川,秀才出手乾坤转!” ——一梁衡 【道家风骨】“(陶)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 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 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 ———鲁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9.(l)固:坚定,坚决;(2)索:向来,一向;(3)事:为……服务,服侍,侍奉; (4)许: 处所;(5)或:有的,有时;(6)造:往、到。 10.C 11.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 遂抱赢疾。 12. 因为(他的)亲人年迈家里贫穷,起用(他)担任州祭酒。(他) 不能忍 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辞官回家了。 13.(1)身世(姓氏籍贯和家境); (2)仕途 经历;(3)作品特色;(4)文学地位。 14.“志”的具体内涵是:心怀为国为民、 大济苍生 的愿望;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喜欢读书、饮酒、写文章;厌恶黑暗现实,不与 世俗同流合 污,向往自由自在、率真自然的田园生活。 15.(l)能从“草木长”、“树扶 疏”、“微雨” 来、“好风”俱等普通的自然现象中体味到自然之乐,(2)能从“众鸟欣有托”想 到自己也有 居室而感到快乐;(3)能从“既耕亦已种”、“摘我园中蔬”等普通的劳动生活 中体味到耕种 之乐;(4)能从“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等普通的生活中 体味到交友之 乐;(5)能从“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等普通的读书生活中体味到 阅读之乐。16.(1)
能丰富文章内容,使对陶渊明的介绍更全面:(2)能更好地突出陶渊明某一方面 的特点,(3) 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4)能使行文比较活泼,语言文白相间,古朴典 雅,增添文 章的形式美。17.示例:陶渊明是一位融合了“儒家情怀”和“道家风骨”的 文人。起初, 化心怀大济苍生之愿,后因社会现实逐渐走向平和宁静(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率真自然) 的田园生活。文中写他“猛志逸四海”,多次投身仕途。梁衡也提到他想要踏 破不平救黎民, 治天下。这些都表现了陶渊明心怀天下,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儒家济世情怀。后 来,他终因 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坚决辞官、荐返田园。从田园生活中体味到快乐,获得 心灵的充实 和平衡。如鲁迅所说的那样,穷到衣服破烂不堪还在悠然地采菊;也如《归园田 居》(其三) 所写,他在南山下耕作,虽然辛苦,仍陶醉于田园生活。总之,他从满怀儒家的 济世情怀走 向看似洒脱的道家风骨,这也是中国很多文人的人生经历。 (1)写出下列诗句中典故的常用义。(2分) ①客从远方来,遗我輕鱼。,(《饮马长城窟行》)() ②彦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附加题(5分) (1)①书信②信使(送信的人) 【2016·浙江省湖州卷】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天柱折,地维绝。() (2)菊之爱,陶后有闻。()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 3.(1)绝:断(2)鮮:少(3〉度:估计,推测,揣度评分标准:共3分,各 1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5-19题。(14分)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 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断断然, 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 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 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 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能丰富文章内容,使对陶渊明的介绍更全面;(2)能更好地突出陶渊明某一方面 的特点,(3) 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4)能使行文比较活泼,语言文白相间,古朴典 雅,增添文 章的形式美。 17.示例:陶渊明是一位融合了“儒家情怀”和“道家风骨”的 文人。起初, 化心怀大济苍生之愿,后因社会现实逐渐走向平和宁静(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率真自然) 的田园生活。文中写他“猛志逸四海”,多次投身仕途。梁衡也提到他想要踏 破不平救黎民, 治天下。这些都表现了陶渊明心怀天下,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儒家济世情怀。后 来,他终因 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坚决辞官、荐返田园。从田园生活中体味到快乐,获得 心灵的充实 和平衡。如鲁迅所说的那样,穷到衣服破烂不堪还在悠然地采菊;也如《归园田 居》(其三) 所写,他在南山下耕作,虽然辛苦,仍陶醉于田园生活。总之,他从满怀儒家的 济世情怀走 向看似洒脱的道家风骨,这也是中国很多文人的人生经历。 (1)写出下列诗句中典故的常用义。(2 分) ①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饮马长城窟行》)( ) 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 附加题(5 分) (l)①书信 ②信使(送信的人) 【2016·浙江省湖州卷】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天柱折,地维绝.。( )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3.(1)绝:断(2)鮮:少(3〉度:估计,推测,揣度 评分标准:共 3 分,各 1 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 15-19 题。(14 分)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 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 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 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 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 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 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断断(y in yi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 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灌水之阳,有溪焉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皆山水之奇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可入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译文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答 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 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答 (二〉(14分〉15.A评分标准:3分。16.示例:愚泉共存六个泉眼,都是 从山下平地上涌出来的,原来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啊。评分标准:共3分,意思 对即可。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18. 当地居民有的称之冉溪,有的称之染溪,莫衷一是,争论不休。评分标准: 共2分。意思对即可。19.示例:愚公下定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 而“山不加增”,共“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长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題) 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來命名丘、泉、沟 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因此他是 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 郁和愤激。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对“愚”的不同理解2分,结合文本内容分 析2分,意思对即可。 【2016·浙江省嘉兴卷】 【2016·浙江省舟山卷】 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A)(3分 A.杂然相許 时人莫之#也 B.及鲁肃过寻阳 人恒过,然后能改 C.执袋而临之 策勋十二转 D.苟富贵,无相忘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二)与王介甫第一书(15分) 【宋】曾巩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 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 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 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灌水之阳.,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皆山水之奇.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可.入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译文: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 分)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18.“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分) 答: 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 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 分) 答: (二〉(14 分〉15. A 评分标准:3 分。16. 示例:愚泉共存六个泉眼,都是 从山下平地上涌出来的,原来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啊。评分标准:共 3 分,意思 对即可。17.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评分标准:共 2 分,每处 1 分。18. 当地居民有的称之冉溪,有的称之染溪,莫衷一是,争论不休。评分标准: 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9. 示例:愚公下定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 而“山不加增”,共“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长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題), 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來命名丘、泉、沟 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因此他是 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 郁和愤激。评分标准:共 4 分,答出对“愚”的不同理解 2 分,结合文本内容分 析 2 分,意思对即可。 【2016·浙江省嘉兴卷】 【2016·浙江省舟山卷】 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 A )(3 分) A.杂然相许. 时人莫之许.也 B.及鲁肃过.寻阳 人恒过.,然后能改 C.执策.而临之 策.勋十二转 D.苟.富贵,无相忘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二)与王介甫①第一书(15 分)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 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 写,不胜其勤。以无鳳文示之恋以书来意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 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 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 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 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 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 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 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 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 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 表达思想就行。。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舟船侍从以西() (2)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4)余俟到京作书去()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译文: 17.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2分) 答 18.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3分) 答 (二)14.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间以王回文 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15.(1)向西行进(向西前进)(2 遗憾(3)稍微(4)等待,等到16.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辉煌,我们这 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假使像这样的好文章不为世人所知,是我们这些人的 耻辱。)17.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 应取法自然。18.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情况),表达 与王安石的浓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义, 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 【2016·浙江省金华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D)(2分) A.厥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顾臣于草庐之中 虽杀臣,不能绝也 奇山异水,天下独绺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又闻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 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 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 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 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 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 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②,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 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③有同者矣。欧公更 欲足下少开廓④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⑤。欧云:孟韩文虽高, 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 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 表达思想就行。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及舟船侍从以西.( ) (2)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 (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 ) (4)余俟.到京作书去(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 分)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译文: 17.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2 分) 答: 18.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3 分) 答: (二)14.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间以王回文 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15.(1)向西行进(向西前进)(2> 遗憾(3)稍微(4)等待,等到 16.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辉煌,我们这 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假使像这样的好文章不为世人所知,是我们这些人的 耻辱。)17.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 应取法自然。18.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情况),表达 与王安石的浓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义, 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 【2016·浙江省金华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D )(2 分) A.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虽杀臣,不能绝.也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14-19 题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 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囚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 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硗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 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金华民为兵, 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銻习兵,籍之,徒糜饷耳。”太即罴之后聰修忠书书成而 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 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 胡翰 明招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未成先误身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③顺生:人名。 ④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⑤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 多余无用之物 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或劝之仕( ②魔归( ③时方籍金华民为兵()④鲜习兵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译文 17.文“囗”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2分) A.于B.以C.而D.乃 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 答: 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答案:14.太祖即罢之/后修史书/书成而归 15.①有人,有的:②已经;③正;④少。16.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 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17.B。18.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 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 19.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 文 附资料:【译文】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时聪明超常。七岁时,在路上拾金, 坐待失主来取。长大后从兰奚谷吴师道、甫江吴莱学古文,又向同乡许谦登门求教。当时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 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 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 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 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 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 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③ 胡翰 明招④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③顺生:人名。 ④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⑤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 多余无用之物。 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 分) 太 祖 即 罢 之 后 聘 修 史 书 书 成 而 归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①或.劝之仕( ) ②既.归( ) ③时方.籍金华民为兵( ) ④鲜.习兵(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译文: 17.文中“ ”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2 分) A.于 B.以 C.而 D.乃 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2 分) 答: 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14-19 题。答案:14.太 祖 即 罢 之/后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 15.①有人,有的;②已经;③正;④少。16.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 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17.B。18.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 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 19.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 文。 附资料:【译文】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时聪明超常。七岁时,在路上拾金, 坐待失主来取。长大后从兰奚谷吴师道、甫江吴莱学古文,又向同乡许谦登门求教。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