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D17.A18.①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 呢!②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 来。19.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 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 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 学习。 【2016·浙江省宁波卷】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两般战战,几欲先走 (3)媵人持炀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4)荀富贵,无相忘。 3.(1)靠近(2)大腿(3)热水(4)如果(4分,各1分) (三)(18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 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 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 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 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伏伽°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 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 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 选贤才,澄僚友之选。” 帝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 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 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 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答: 16. D17. A18. ①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 呢!②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 来。19. 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 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 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 学习。 【2016·浙江省宁波卷】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 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4)苟.富贵,无相忘。 ▲ 3. (1)靠近(2)大腿(3)热水(4)如果(4 分,各 1 分) (三)(18 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 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 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 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 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 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 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 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 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 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 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 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译文: 17.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 的 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 (用原文语 句回答)(4分) 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 同特点。(4分) 王曰:“善。”乃下令……大悦,即诏 答 (三)(18分)14.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3 分,每处1分。多断一处倒扣1分,扣完为止)15.D(2分)16.(1)一年 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2)周、隋两朝的 晚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 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5分,(1)2分,(2)3分] 17.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4分,各2分)18.“乃”为“于是 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布诏 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4 分,由字义引发理解2分,人物形象2分) 【2016·浙江省温州卷】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6分) (1)近塞上之人有蓉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3.(6分)(1)善于、擅长逃跑(2)没有归依(3)交换答应 (二)(12分) 短文两篇 [宋]苏轼
译文: 17.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 ▲ 的 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 ▲ 。(用原文语 句回答)(4 分) 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 同特点。(4 分) 王曰:“善。”乃.下令…… 大悦,即.诏…… 答: (三)(18 分)14.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3 分,每处 1 分。多断一处倒扣 1 分,扣完为止)15. D (2 分)16. ⑴一年 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⑵周、隋两朝的 晚期 (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 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5 分,(1)2 分,⑵3 分] 17. 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4 分,各 2 分) 18. “乃”为“于是、 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 布诏 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4 分, 由字义引发理解 2 分,人物形象 2 分) 【2016·浙江省温州卷】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6 分)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3. (6 分)(1)善于、擅长 逃跑 (2)没有 归依 (3)交换 答应 (二)(12 分) 短文两篇 [宋]苏轼
这两篇短文都写于苏轼政治失意之时,从中我们可以看见苏轼生活的产 些真实细节。不管是随手记录的文字,还是写给友人的短笺,都那么饶有情 趣,令人玩不尽。 读陶诗 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人求」 个“大”字,一个“厚”字,看似 普通,却有巨大的惊喜和满足 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字大纸厚,甚可喜也} 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惟恐读尽后无以 【甲】 自遗王-tz】 田家乐 某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 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基 状,而老妻识之曰:“牛发痘斑疮也,法当以「煮居乡野,非但没有一丝恍愁之态 青葛粥啖之,”用其言而数,纽谓什谪居之后,二言语中还有洋洋自得、眉飞色舞纳 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 夸雁之意。东坡可爱可敬 如郑重写信告知此等小事,东坡真 是顽友。难遒这只为了让千里之外的 选自《古典的中国》){章惇一笑?呵呵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②某:与后文的“公 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③仆:对自己的谦称。④陂(bei):山坡,斜坡。 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方欲遣人求之 (2)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 (3)昨日一牛病几死 (4)用其言而效_▲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15.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 【丙】三处作批注。(6分 【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己】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二)(12分)13.(4分)(1)正、刚刚(2)给予、赠送(3)几乎 (4)见效、奏效14.(2分)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15.(6分) 【甲】示例:陶诗对他宛如良药,可见苏轼对陶渊喜爱之甚,又读得小心翼翼, 舍不得一下子读完,真有意思*。 乙】示例:如孩童得一糖果,惟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而“无以自遣耳”, 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丙】示例:“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看 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他是以“老妻”为豪。 【2016·浙江省绍兴卷】 (二)阅读《陶渊明:四海和丘山》,完成9-17题。(39分) 陶渊明:四海与丘山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②某:与后文的“公” 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③仆:对自己的谦称。④陂(bēi):山坡,斜坡。 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 分) (1)方.欲遣人求之 ▲ (2)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 ▲ (3)昨日一牛病几.死 ▲ (4)用其言而效. ▲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15.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 【丙】三处作批注。(6 分) 【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 【己】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 【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 (二)(12 分 )13. (4 分)(1)正、刚刚 (2)给予、赠送 (3)几乎 (4)见效、奏效 14. (2 分)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15. (6 分) 【甲】示例:陶诗对他宛如良药,可见苏轼对陶渊喜爱之甚,又读得小心翼翼, 舍不得一下子读完, 真有意思*。 【乙】示例:如孩童得一糖果,惟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而“无以自遣耳”, 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丙】示例:“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看 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他是以“老妻”为豪。 【2016·浙江省绍兴卷】 (二)阅读《陶渊明:四海和丘山》,完成 9 -17 题。(39 分) 陶渊明:四海与丘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他出身 仕宦家庭,曾祖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父亲都作过太守。后家道衰微,九岁丧 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孟嘉家生活。陶渊明在《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 传》中描述外祖父:“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 乱;至于任怀得意,傍若无人。”陶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既有“猛志逸四海”的追求,又有“性本爱丘 山”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之愿,担任祭酒一职,后因官场黑 暗而辞官。安帝隆安四年,他又投入桓玄门下。元兴二年,桓玄篡夺帝位,他不 愿同流合污而再返田园。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桓平叛。陶渊明仿效田畴效忠东 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冒险到到建康,担任刘裕参军。他写诗明志:“千里虽 遥,孰敢不至!” 义熙元年秋,他任彭泽县令,《晋书·陶潜传>记载: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澒不堪衷职,貝自艇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贵 避抱赢疾。复为镇军、建成参军,谓亲朋日:“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日:“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责,不私事上官。郡遗 骨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 辞》。 宋文帝元嘉元年,他已贫病交加,但对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粱肉,他挥而 去之。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遗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 奈何自苦如此?”他答:“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虽然生活清贫,但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 乐。他在《与子俨等疏》中描写自己的情趣:“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 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 遏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种快乐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他的笔下,田 园生活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晨兴理 荒秽,带月荷锄归”;是“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又如《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 我书。穷巷隔深辙,颅回故人车。欢言酌舂酒,摘我因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 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好一个“不乐复何如”!陶渊明不是没有痛苦和烦恼,只是因为有这种热爱 自然、怡然自得的精神品格,他能比较容易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平衡。《晋书‘陶 潜传》记载: 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 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 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蛄,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_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 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他出身 仕宦家庭,曾祖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父亲都作过太守。后家道衰微,九岁丧 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孟嘉家生活。陶渊明在《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 传》中描述外祖父:“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 乱;至于任怀得意,傍若无人。”陶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既有“猛志逸四海”的追求,又有“性本爱丘 山”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之愿,担任祭酒一职,后因官场黑 暗而辞官。安帝隆安四年,他又投入桓玄门下。元兴二年,桓玄篡夺帝位,他不 愿同流合污而再返田园。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桓平叛。陶渊明仿效田畴效忠东 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冒险到到建康,担任刘裕参军。他写诗明志:“千里虽 遥,孰敢不至!” 义熙元年秋,他任彭泽县令,《晋书·陶潜传>记载: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贵 避抱赢疾。复为镇军、建成参军,谓亲朋日:“聊欲弦歌①,以为三径②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日:“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责,不私事上官。郡遗 骨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 辞》。 宋文帝元嘉元年,他已贫病交加,但对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粱肉,他挥而 去之。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遗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 奈何自苦如此?”他答:“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虽然生活清贫,但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 乐。他在《与子俨等疏》中描写自己的情趣:“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 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 遏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种快乐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他的笔下,田 园生活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晨兴理 荒秽,带月荷锄归”;是“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又如《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 我书。穷巷隔深辙,颅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因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 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好一个“不乐复何如”!陶渊明不是没有痛苦和烦恼,只是因为有这种热爱 自然、怡然自得的精神品格,他能比较容易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平衡。《晋书‘陶 潜传》记载: 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 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 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蛄,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_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 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南朝昭明太子萧统十分推崇这位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 序、作传。他认为陶渊明那些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诗篇可以使人忘却世问的奔竞 争夺,培养旷远、真率的情感'获得精神的自由。到了隋唐,陶渊明得到的评价 越来越高。北宋年间,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欧阳 修盛赞。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王安石评价“渊明趋向不群, 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渊明作诗不 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③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摘编自《陶渊明诗文》及有关资料,标题为 编者所加) 【注释】①弦歌:出任邑(县)令。②三径:常指归隐后的住所。③癯:瘦。 【读·通文字】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6分) (1)妻子固请种粳() (2)索简贵( (3)拳拳享乡里小人邪()(4)先生不知何#人也() (5)或置宿而招之() (6)造饮辄尽()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A.吏白应束带见之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B.亦不详其姓字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乃赋《归去来兮辞》屠乃奔倚其下(《狼》) D.忘怀得失,纵此自终 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11.为文中画横线处断句。(用“/”断三处)(3分)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大意。(3分)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译文: 【参考】起:①站起,起来;②兴起;③起用;④出现,产生;⑤建造。(《古 汉语常用字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 【读·析文章】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和评论陶渊明的?简要归纳,填入下面方框内。(4 抱负情趣 14.文中有三处提到陶渊明的“志”:“猛志逸四海”,“常著文章自娱,颇示 己志”,“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结合全文,简要写出陶渊明“志”的 具体内涵。(4分) 【读·品文学】 15.《读(山海经)》(其一)如何体现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 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这一点?请结合这首诗的词句加以品析。(4分)
南朝昭明太子萧统十分推崇这位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 序、作传。他认为陶渊明那些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诗篇可以使人忘却世问的奔竞 争夺,培养旷远、真率的情感'获得精神的自由。到了隋唐,陶渊明得到的评价 越来越高。北宋年间,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欧阳 修盛赞。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王安石评价“渊明趋向不群, 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渊明作诗不 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③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摘编自《陶渊明诗文》及有关资料,标题为 编者所加) 【注释】①弦歌:出任邑(县)令。②三径:常指归隐后的住所。③癯:瘦。 【读·通文字】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6 分) (1)妻子固.请种粳( ) (2)索.简贵( ) (3)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4)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5)或.置宿而招之( ) (6)造.饮辄尽( )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3 分) A.吏白应束带见之.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B.亦不详其.姓字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乃.赋《归去来兮辞》 屠乃.奔倚其下(《狼》) D.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ll.为文中画横线处断句。(用“/”断三处)(3 分) 州 召 主 簿 不 就 躬 耕 自 资 遂 抱 赢 疾。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大意。(3 分)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译文: 【参考】起:①站起,起来;②兴起;③起用;④出现,产生;⑤建造。(《古 汉语常用字字典》第 10 版,商务印书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读·析文章】 1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和评论陶渊明的?简要归纳,填入下面方框内。(4 分) (1)_________ --(2)__________--抱负情趣 --(3)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14.文中有三处提到陶渊明的“志”:“猛志逸四海”,“常著文章自娱,颇示 己志”,“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结合全文,简要写出陶渊明“志”的 具体内涵。(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品文学】 15.《读(山海经)》(其一)如何体现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 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这一点?请结合这首诗的词句加以品析。(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