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2讲:社会科学研完的方法 论 授课人:王栋副教授
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2讲: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论 授课人:王栋副教授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本体论、认识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法 ;路径与范式(库恩) ◆科学研究路径的演变: 经验论、唯理论 实证主义 ◆-证伪主义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 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 后实证主义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本体论、认识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法 ;路径与范式(库恩) 科学研究路径的演变: --经验论、唯理论 --实证主义 --证伪主义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 --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 --后实证主义
基本概念 ◆本体论:本体论( Ontolo),也称存在论,是探究世界 的本原或基质的学说,是哲学的核心领域,关注的是“存在” ( being)的性质,换言之,是关于存在或者说“是”的理论 从字面上看,本体论是一种关于存在的理论。这一概念是由17 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 GOCLENIUS,1547-1628)首 先使用,并经德国著名哲学家沃尔夫( Freiherr von Wolf,1679- 1754)加以完善并系统化。此词由ont(ovτ)加上表示“学问” 、“学说”的词缀— ology构成,即是关于ont的学问。Ont源 出希腊文是on(0v)的变式,相当于英文的beng
基本概念 本体论:本体论(Ontology),也称存在论,是探究世界 的本原或基质的学说,是哲学的核心领域,关注的是“存在” (being)的性质,换言之,是关于存在或者说“是”的理论。 从字面上看,本体论是一种关于存在的理论。这一概念是由17 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GOCLENIUS,1547-1628)首 先使用,并经德国著名哲学家沃尔夫(Freiherr von Wolff, 1679- 1754)加以完善并系统化。此词由ont(όντ)加上表示“学问” 、“学说”的词缀——ology构成,即是关于ont的学问。Ont源 出希腊文是on(όν)的变式,相当于英文的being
基本概念 ◆本体论的研究源于古希腊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对组成万物 的最基本元素即所谓“本原”(希腊文ache)的讨论。古希腊 早期哲学家巴门尼德( Parmenides)对“存在”( being)进行了 讨论,建立了本体论研究的基本方向,认为“存在”永存不变 ,只能由思维向超验之域探求,而不能由感觉从经验获取,“ 存在”因绝对的普遍性和本原性,必然只能是一。 这一思想被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继承发展。柏拉图的理念论认 为世界分为可感世界和理念世界。可感世界中事物变动不止, 没有实在性,只有理念世界中的事物才是确定不变的,因此理 念是事物的本质,在人的感觉经验之外,并且是可感世界的依 据 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是”如何是可能的?换言之,即现实 的形式和本质是什么?紧接着可问的是,能够被认识的东西是 什么?换句话说,主要话题是,是否存在一个“真实”的“外 部”世界,独立于我们对它的感知而存在?
基本概念 本体论的研究源于古希腊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对组成万物 的最基本元素即所谓“本原”(希腊文arche)的讨论。古希腊 早期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对“存在”(being)进行了 讨论,建立了本体论研究的基本方向,认为“存在”永存不变 ,只能由思维向超验之域探求,而不能由感觉从经验获取,“ 存在”因绝对的普遍性和本原性,必然只能是一。 这一思想被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继承发展。柏拉图的理念论认 为世界分为可感世界和理念世界。可感世界中事物变动不止, 没有实在性,只有理念世界中的事物才是确定不变的,因此理 念是事物的本质,在人的感觉经验之外,并且是可感世界的依 据。 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是”如何是可能的?换言之,即现实 的形式和本质是什么?紧接着可问的是,能够被认识的东西是 什么?换句话说,主要话题是,是否存在一个“真实”的“外 部”世界,独立于我们对它的感知而存在?
◆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本体论立场。一种是基础主义/客 观主义/现实主义,它假定一个“真实”的“外部” 世界,独立于我们对它的知识而存在;另一种是反基 础主义/建构主义/相对主义,它将世界看成是社会建 构的产物。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些流派(实证主义、分析哲学 科学哲学等)反对任何形而上学和本体论,也有些 人试图重新建立关于存在学说的本体论,如胡塞尔( Husser1)的“先验的本体论”、海德格尔( Heidegger) 的“基本本体论”、哈特曼( Hartmann)的“批判本体 论”等,他们往往借助于超感觉和超理性的直觉去建 立概念体系,其观点带有唯心主义或不可知论 ◆从本体论角度来看,国际关系研究中有两种倾向,即 物质主义( materialism)和理念主义/观念主义 idealism)。物质主义的本体论倾向于认为国际关系 事实的本原具有物质的属性,而理念主义/观念主义 的本体论倾向则认为国际关系事实的本原是观念
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本体论立场。一种是基础主义/客 观主义/现实主义,它假定一个“真实”的“外部” 世界,独立于我们对它的知识而存在;另一种是反基 础主义/建构主义/相对主义,它将世界看成是社会建 构的产物。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些流派(实证主义、分析哲学 、科学哲学等)反对任何形而上学和本体论,也有些 人试图重新建立关于存在学说的本体论,如胡塞尔( Husserl)的“先验的本体论”、海德格尔(Heidegger) 的“基本本体论”、哈特曼(Hartmann)的“批判本体 论”等,他们往往借助于超感觉和超理性的直觉去建 立概念体系,其观点带有唯心主义或不可知论。 从本体论角度来看,国际关系研究中有两种倾向,即 物质主义(materialism)和理念主义/观念主义( idealism)。物质主义的本体论倾向于认为国际关系 事实的本原具有物质的属性,而理念主义/观念主义 的本体论倾向则认为国际关系事实的本原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