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要求3:具备吻合网络与新媒体事业新闻、传播特征和规律的内容策划、发布及管理能力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1.1.1:掌握基础新闻理论,并能使用基础新闻理论解释新闻现象和规律。 (2)指标点1.1.4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和应用。 (3)指标点3.11掌握吻合网络与新媒体事业新闻、传播特征和规律的网络与新媒体新闻的生 产、策划技能、技巧。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新闻学概论 任课教师:李京丽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掌握包括新闻概念特点、新闻价值、新闻真 11.1:掌握基础新闻理论,并能 实、新闻自由、新闻职业伦理道德等在内的基础新闻理 使用基础新闻理论解释新闻现象 名 和规律 达成途径:基础理论讲解,新闻案例分析 评价依据:平时提问、考试。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4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及 新闻理论的产生历程及其基本内容 其在中国的实践和应用。 达成途径:理论讲解 评价依据:平时提间、考试。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新闻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 11.1:掌握基础新闻理论,并能 新闻观等解释新闻现象和规律的能力。 使用基础新闻理论解释新闻现象 达成途径:结合基础理论讲解,进行新闻案例分析 和规律 评价依据:平时提问、考试。 11.4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及 其在中国的实践和应用。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结合新闻、舆论、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等基 3.11掌握吻合网络与新煤体事业 础理论,把握网络与新媒体新闻的基本特征、传播规律 新闻、传播特征和规律的网络与 达成途径:基础理论讲解,结合新闻案例分析 新媒体新闻的生产、策划技能、 教学目标:掌握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宣传工作的辨证关系 技巧 和基本技能。网络与新媒体新闻生产机构、新闻基本职 业规范 达成途径:通过基础理论讲解,新闻案例分析 评价依据:平时提问和随堂作业、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绪论:新闻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对象 本章无作业 1新闻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无自学内容 2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3学习新闻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33
33 毕业要求 3:具备吻合网络与新媒体事业新闻、传播特征和规律的内容策划、发布及管理能力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1.1.1:掌握基础新闻理论,并能使用基础新闻理论解释新闻现象和规律。 (2)指标点 1.1.4 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和应用。 (3)指标点 3.1.1 掌握吻合网络与新媒体事业新闻、传播特征和规律的网络与新媒体新闻的生 产、策划技能、技巧。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 新闻学概论 任课教师:李京丽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1.1:掌握基础新闻理论,并能 使用基础新闻理论解释新闻现象 和规律 教学目标:掌握包括新闻概念特点、新闻价值、新闻真 实、新闻自由、新闻职业伦理道德等在内的基础新闻理 论 达成途径:基础理论讲解,新闻案例分析 评价依据:平时提问、考试。 毕业要求 1: 1.1.4 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及 其在中国的实践和应用。 教学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闻理论的产生历程及其基本内容 达成途径:理论讲解 评价依据:平时提问、考试。 毕业要求 1: 1.1.1:掌握基础新闻理论,并能 使用基础新闻理论解释新闻现象 和规律 1.1.4 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及 其在中国的实践和应用。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新闻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 新闻观等解释新闻现象和规律的能力。 达成途径:结合基础理论讲解,进行新闻案例分析 评价依据:平时提问、考试。 毕业要求 3: 3.1.1 掌握吻合网络与新媒体事业 新闻、传播特征和规律的网络与 新媒体新闻的生产、策划技能、 技巧 教学目标:结合新闻、舆论、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等基 础理论,把握网络与新媒体新闻的基本特征、传播规律 达成途径:基础理论讲解,结合新闻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宣传工作的辨证关系 和基本技能。网络与新媒体新闻生产机构、新闻基本职 业规范 达成途径:通过基础理论讲解,新闻案例分析 评价依据:平时提问和随堂作业、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绪论:新闻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对象 1 新闻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2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3 学习新闻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本章无作业 本章无自学内容
知识点: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第一讲:什么是新闻 本章无作业 1各种新闻定义 本章无自学内容 2新闻的基本特点 3新闻的分类 第二讲: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本章无作业 1新闻VS信息 本章无自学内容 2新闻VS宣传 3新闻VS舆论 第三讲:什么是新闻价值 本章无作业 1决定新闻价值大小的十个要素 自学内容:新闻的时新性、重要性、 2实践中决定新闻选择的其他因素 接近性、显著性 第四讲:新闻真实性 本章无自学内容 1为什么要讨论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课后作业:寻找假新闻案例,并进 2五花八门的新闻不真实现象 行分析 3新闻真实的五重考验 4新闻中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第五讲:新闻自由 本章无作业 1新闻出版自由 本章无自学内容 2欧美新闻出版自由的发展历史 3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文献 4新闻出版自由需要讨论的几个问题 第六讲:新闻职业道德与操守 本章无自学内容 1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与新闻职业道德的产生 课后作业:寻找违背新闻职业伦理 2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一般原则 道德案例,并进行分析 3普遍存在的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各种现象 4造成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第七讲:新闻法规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本章无作业 1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途径 自学内容:《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 2新闻事业的法律控制 伦理道德准则》 3中国的新闻法规 第八讲:我国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 本章无作业 1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本章无自学内容 2我国新闻媒介的性质、运行体制 3我国新闻煤介的媒介管理模式 第九讲: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及其功能 本章无作业 1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自学内容: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 3技术因素是影响新闻事业的关键性因素 4受众的多元化需求是新闻多元的重要动力 5新闻的社会功能及变迁 第十讲: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 本章无作业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本章无自学内容 2社会责任论 34
34 知识点: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第一讲:什么是新闻 1 各种新闻定义 2 新闻的基本特点 3 新闻的分类 本章无作业 本章无自学内容 第二讲: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1 新闻 V·S 信息 2 新闻 V·S 宣传 3 新闻 V·S 舆论 本章无作业 本章无自学内容 第三讲:什么是新闻价值 1 决定新闻价值大小的十个要素 2 实践中决定新闻选择的其他因素 本章无作业 自学内容:新闻的时新性、重要性、 接近性、显著性 第四讲:新闻真实性 1 为什么要讨论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2 五花八门的新闻不真实现象 3 新闻真实的五重考验 4 新闻中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本章无自学内容 课后作业:寻找假新闻案例,并进 行分析 第五讲:新闻自由 1 新闻出版自由 2 欧美新闻出版自由的发展历史 3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文献 4 新闻出版自由需要讨论的几个问题 本章无作业 本章无自学内容 第六讲:新闻职业道德与操守 1 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与新闻职业道德的产生 2 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一般原则 3 普遍存在的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各种现象 4 造成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本章无自学内容 课后作业:寻找违背新闻职业伦理 道德案例,并进行分析 第七讲:新闻法规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1 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途径 2 新闻事业的法律控制 3 中国的新闻法规 本章无作业 自学内容:《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 伦理道德准则》 第八讲:我国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 1 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2 我国新闻媒介的性质、运行体制 3 我国新闻媒介的媒介管理模式 本章无作业 本章无自学内容 第九讲: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及其功能 1 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2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3 技术因素是影响新闻事业的关键性因素 4 受众的多元化需求是新闻多元的重要动力 5 新闻的社会功能及变迁 本章无作业 自学内容: 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 第十讲: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 1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 社会责任论 本章无作业 本章无自学内容
3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 4喉舌理论(党报理论)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 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号 讲授实 习题课 小 1 新闻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对象 2 0 0 2 目标1、目标2 2 什么是新闻 2 0 0 目标1、目标2 3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4 0 0 4 目标1、目标2 什么是新闻价值 0 0 目标1、目标2 5 新闻真实性 4 0 0 4 目标1、目标2 0 0 6 新闻自由 4 4 目标1、目标2 0 0 目标1、目标2 7 新闻职业道德与操守 2 目标3、 新闻法规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0 0 2 目标1、目标2 9 我国新闻煤介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 0 0 × 目标2、目标3 10 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及其功能 2 0 0 2 目标2、目标3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 2 0 0 2 目标1、目标2 合计 32 0 0 32 六、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有三类,具体内容包括: 1理论讲解:核心概念、基础新闻理论讲解 2案例分析:使用历史上发生的经典案例及近几年的新闻案例,阐述某一核心概念或重要理论 3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大量新闻阅读,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新闻案例的寻找和分析,并 在此后课堂上进行呈现。 4、多个教材及著作互相参照阅读,课后自学与课堂相结合。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 35
35 3 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 4 喉舌理论(党报理论)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 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1 新闻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对象 2 0 0 计2 目标 1、目标 2 2 什么是新闻 2 0 0 2 目标 1、目标 2 3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4 0 0 4 目标 1、目标 2 4 什么是新闻价值 4 0 0 4 目标 1、目标 2 5 新闻真实性 4 0 0 4 目标 1、目标 2 6 新闻自由 4 0 0 4 目标 1、目标 2 7 新闻职业道德与操守 2 0 0 2 目标 1、目标 2 目标 3、 8 新闻法规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2 0 0 2 目标 1、目标 2 9 我国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 式 4 0 0 4 目标 2、目标 3 10 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及其功能 2 0 0 2 目标 2、目标 3 1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 2 0 0 2 目标 1、目标 2 合 计 32 0 0 32 六、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有三类,具体内容包括: 1.理论讲解:核心概念、基础新闻理论讲解 2.案例分析:使用历史上发生的经典案例及近几年的新闻案例,阐述某一核心概念或重要理论 3.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大量新闻阅读,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新闻案例的寻找和分析,并 在此后课堂上进行呈现。 4、多个教材及著作互相参照阅读,课后自学与课堂相结合。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期末考核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2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考勤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何梓华等编《新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彼得斯著,何道宽译《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华夏出版社,2003年; 哈软斯《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撰写人:李京丽 审核人: 然色产 x18 的轩溪态酸卡年叶我 导签字(整大绑寄 文学与新同传督学 2018年7月1日 36
36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按以下 2 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考勤 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8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何梓华等编《新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参考书: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年;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年; 彼得斯著,何道宽译《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华夏出版社,2003 年; 哈钦斯《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 撰写人:李京丽 审核人:
《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6425010 课程名称:融合新闻学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 适用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及高等教育界的发展趋势 和重要潮流。在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设置中,《融合新闻学》是继《新 闻学概论》之后的指导融合新闻实践的基础课程,也是后续开展(互联网时代)融合新闻采访、 不同类型的媒体写作、融合新闻编辑、评论、多样化视听制作课程学习的理论融合实践的基础 课。作为21世纪的新闻人才,必须了解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的发展思维、表现形态、内容生 产及制作方式、未来发展前景,否则,很可能影响职业道路的发展与推进。通过学习《融合新 闻学》,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媒介融合意识,掌握融合新闻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生产流程、 并掌握融合新闻生产的基础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融合新闻学》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掌握融合新闻学基础理论,并能使用融合新闻学基础理论解释融合新闻现象和 规律(指标点1.12)月 2.教学目标2:具备吻合网络与新煤体环境的媒介产品综合生产的能力(指标点3.5) 3教学目标3:认识网络与新煤体事业发展方向,了解业界前沿动态(指标点5.1.1) 4.教学目标4:了解前沿理论(指标点5.2.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掌握新闻传播学学科理论 37
37 《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6425010 课程名称:融合新闻学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 适用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及高等教育界的发展趋势 和重要潮流。在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设置中,《融合新闻学》是继《新 闻学概论》之后的指导融合新闻实践的基础课程,也是后续开展(互联网时代)融合新闻采访、 不同类型的媒体写作、融合新闻编辑、评论、多样化视听制作课程学习的理论融合实践的基础 课。作为 21 世纪的新闻人才,必须了解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的发展思维、表现形态、内容生 产及制作方式、未来发展前景,否则,很可能影响职业道路的发展与推进。通过学习《融合新 闻学》,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媒介融合意识,掌握融合新闻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生产流程、 并掌握融合新闻生产的基础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融合新闻学》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掌握融合新闻学基础理论,并能使用融合新闻学基础理论解释融合新闻现象和 规律(指标点 1.1.2); 2.教学目标 2:具备吻合网络与新媒体环境的媒介产品综合生产的能力(指标点 3.5) 3.教学目标 3: 认识网络与新媒体事业发展方向,了解业界前沿动态(指标点 5.1.1) 4.教学目标 4:了解前沿理论(指标点 5.2.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掌握新闻传播学学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