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第一节|利尿药 定义: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及水 排泄,使尿量增加的药物。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尿的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 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 (一)肾小球的滤过
定义: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及水 排泄,使尿量增加的药物。 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尿的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 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 (一)肾小球的滤过 第一节┃利尿药 第二十一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1.近曲小管:65-70‰%a被重吸收 .髓袢升支粗段:3035%Na被重吸 收,水的再吸收!,NaCl的再吸收依 赖管腔膜K+Na+-2Cl共同转运系统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1.近曲小管:65–70%Na+被重吸收. 2.髓袢升支粗段:30–35% Na+被重吸 收,水的再吸收↓,NaCl的再吸收依 赖管腔膜K+ -Na+ -2Cl-共同转运系统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5-10‰Na+被重 吸收。 远曲小管近端在管腔膜K+ Na+2CH共同转运系统介导下重吸收 原尿中10%Na+。因此抑制该段Na 吸收的药可产生中效利尿作用。同 时该段存在Na+-Ca2+交换
3.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5–10%Na+被重 吸收。 远曲小管近端在管腔膜K+ - Na+2Cl-共同转运系统介导下重吸收 原尿中10%Na+。因此抑制该段Na+ 吸收的药可产生中效利尿作用。同 时该段存在Na+ -Ca2+交换
乙酰唑胺 噻嗪类「[蜾内酯、氨苯蝶啶 a NaCl Na 2CI 卜N I- Nat HK 皮质 呋噻咪 髓质 2CI 呋噻咪 H2O HO 髓袢 肾小管各段功能和利尿药作用部位
65–70% Na+被重吸收 30–35% Na+ 被重吸收 5–10%Na+被重吸收 乙酰唑胺 噻嗪类 螺内酯、氨苯蝶啶 皮质 髓质 肾小管各段功能和利尿药作用部位 髓袢 呋噻咪 呋噻咪 H2O H+ K+ H+ K+ H2O Na+ ClNaCl Na+ Na+ Na+ 2Cl- 2ClH+ Na+ K+
常用利尿药的分类、作用部位及机制 分类 药物主要作用部位 机制 高效利尿药/噻咪 髓袢升枝粗段 抑制Na+2Ch-K+同向 布美他尼 转运系统,抑制Na 排K+利尿药 皮质和髓质部 C的重吸收 依他尼酸 中效利尿药噻嗪类 排K利尿药氯塞酮 远曲小管近段(皮质同高效利尿药 部) 低效利尿药乙酰唑胺 近曲小管 抑制碳酸酐酶 螺内酯 竞争醛固酮受体,间 留K+利尿药 远曲小管及集合誉接地抑制NanK交换 氨苯喋啶 直接抑制Nat-K+交换
二、常用利尿药的分类、作用部位及机制 分 类 药 物 主要作用部位 机 制 螺内酯 氨苯喋啶 远曲小管及集合管 竞争醛固酮受体,间 接地抑制Na+ -K+交换 直接抑制Na+ -K+交换 低效利尿药 呋噻咪 布美他尼 依他尼酸 髓袢升枝粗段 皮质和髓质部 抑制Na+ -2Cl- -K+ 同向 转运系统,抑制Na+ 、 Cl- 的重吸收 高效利尿药 乙酰唑胺 近曲小管 抑制碳酸酐酶 留K +利尿药 同高效利尿药 噻嗪类 氯塞酮 远曲小管近段(皮质 部) 中效利尿药 排K +利尿药 排K +利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