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I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 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 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 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 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 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 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 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 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 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 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 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 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 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 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 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 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 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 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 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 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 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语文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 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6.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 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 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 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 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 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 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 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 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 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 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 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 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 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 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 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 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 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 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 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 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答案】1.C 2.C 3.B 【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 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 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 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解答】 A.“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错,原文二段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 这方面的前期规划”,“前期”就需要有所准备,“就不会”表述过于绝对化。故A错误。 B.“必须完好保存下来”过于绝对化,原文第二段为“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 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 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故B错误。 C.正确。 D.“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错,原文最后一段为“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 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而不是“使之成为配套设施”。故D 故选C 【分析】 本题考査学生对文本论证的分析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 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 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 【解答】 C.“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于文无据。故C错误。 ABD正确。 故选C。 【分析】 本题考査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 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再把备选项与原文内容对照,看 有没有于文无据、因果倒置、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的错误。 【解答】 B.“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无中生有。由原文第二段“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 保留……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可知,文章只是简单阐述了用综合甄选的方式保留乡 村记忆,并未举例具体说明综合甄选的标准。故B错误 ACD正确。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答案】1.C 2.C 3.B 【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 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 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 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解答】 A.“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错,原文二段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 这方面的前期规划”,“前期”就需要有所准备,“就不会”表述过于绝对化。故 A 错误。 B.“必须完好保存下来”过于绝对化,原文第二段为“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 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 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故 B 错误。 C.正确。 D.“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错,原文最后一段为“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 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而不是“使之成为配套设施”。故 D 错误。 故选 C。 2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论证的分析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 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 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 【解答】 C. “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于文无据。故 C 错误。 ABD 正确。 故选 C。 3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 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再把备选项与原文内容对照,看 有没有于文无据、因果倒置、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的错误。 【解答】 B.“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无中生有。由原文第二段“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 保留……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可知,文章只是简单阐述了用综合甄选的方式保留乡 村记忆,并未举例具体说明综合甄选的标准。故 B 错误。 ACD 正确。 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 2018年1月8日,天津市海河医院“儿科停诊通知”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热传:“尊 敬的患者/家属:因我院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儿科不得不停 诊,何日开诊尚不能确定……”作为一家三甲医院,儿科医生竟然只有3名。否则即便 有人染病,也断不至全科“停摆”,可见压垮医生的,除了疾病,更有超负荷工作带来 的身心俱疲。而其背后,则是“儿科医生荒”的不争现实。 据《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目前我国城市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生数仅为0.57 人,农村为0.47人,而按照《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到2020年每千人拥有 0.69名儿科医生”的目标,目前儿科医生缺口己直逼十万大关。随着“二孩”生育高 峰期的到来,儿科医生将更显紧缺,“补缺”更不易。据统计,全国医学院校每年仅能 培养1800余名儿科医生,但就在这本就不足的“后备军”中,还不乏有人“临阵退 缩”,更别说近年来屡有辞职的儿科医生 (摘编自2018年1月11日《北京晨报》) 材料二 毋庸讳言,“儿科医生荒”早就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比 较清楚:一是儿科医生的培养有缺口,二是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有缺陷。我国的医学院 校自199年起,儿科专业停招,代之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仅仅作为临床医学专业 中的一门课程存在。虽然在2016年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开始合作恢复儿科本科招生, 但儿科停招18年造成的儿科医生缺口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 医务界常常用“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来描述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据了解,目前 在各综合性医院中,儿科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而在专科医院,高负荷的工作节奏则令儿 科医生们频生去意。以此次来势凶猛的流感疫情为例,2017年12月,天津市儿科门诊 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4%,急诊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68%。与之相应,全市儿科门诊医 生每日出诊量增加了42%,儿科急诊医生每日出诊量增加了36%。超负荷应诊让许多 儿科医生叫苦不迭。除了工作的高强度,更让儿科医生纠结的是不得不经常忍受无端的 指责,承担难以预料的风险。抱怨、指责、谩骂,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这些执业风险是 近年来儿科医生不断流失的主要原因之 (摘编自2018年1月17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中国儿科医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中国儿科医生两年内,是否有辞职的计划 诊疗风险高 患儿家长施加压力 43% 34% 口有 工资过低 75.0% 不确定 工作强度大 74.0% 没有 儿童用药短缺 55.0% 23%
材料一: 2018 年 1 月 8 日,天津市海河医院“儿科停诊通知”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热传:“尊 敬的患者/家属:因我院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儿科不得不停 诊,何日开诊尚不能确定……”作为一家三甲医院,儿科医生竟然只有 3 名。否则即便 有人染病,也断不至全科“停摆”,可见压垮医生的,除了疾病,更有超负荷工作带来 的身心俱疲。而其背后,则是“儿科医生荒”的不争现实。 据《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目前我国城市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生数仅为 0.57 人,农村为 0.47 人,而按照《健康中国 2020 战略研究报告》“到 2020 年每千人拥有 0.69 名儿科医生”的目标,目前儿科医生缺口已直逼十万大关。随着“二孩”生育高 峰期的到来,儿科医生将更显紧缺,“补缺”更不易。据统计,全国医学院校每年仅能 培养 1800 余名儿科医生,但就在这本就不足的“后备军”中,还不乏有人“临阵退 缩”,更别说近年来屡有辞职的儿科医生。 (摘编自 2018 年 1 月 11 日《北京晨报》) 材料二: 毋庸讳言,“儿科医生荒”早就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比 较清楚:一是儿科医生的培养有缺口,二是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有缺陷。我国的医学院 校自 1999 年起,儿科专业停招,代之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仅仅作为临床医学专业 中的一门课程存在。虽然在 2016 年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开始合作恢复儿科本科招生, 但儿科停招 18 年造成的儿科医生缺口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 医务界常常用“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来描述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据了解,目前 在各综合性医院中,儿科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而在专科医院,高负荷的工作节奏则令儿 科医生们频生去意。以此次来势凶猛的流感疫情为例,2017 年 12 月,天津市儿科门诊 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 4l%,急诊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 68%。与之相应,全市儿科门诊医 生每日出诊量增加了 42%,儿科急诊医生每日出诊量增加了 36%。超负荷应诊让许多 儿科医生叫苦不迭。除了工作的高强度,更让儿科医生纠结的是不得不经常忍受无端的 指责,承担难以预料的风险。抱怨、指责、谩骂,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这些执业风险是 近年来儿科医生不断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 2018 年 1 月 17 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摘编自《调研:中国儿科医生工作现状,你所想不到的几个数据》) 材料四: 医治“儿科医生荒”需开综合药方,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疗服务供需矛盾。除了千方百 计稳定儿科医生队伍外,还要完善分级诊疗体制,增加医疗资源供给。目前,我国只有 53.2%的综合性医院有儿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儿科的仅占12.6%。此外,还要 加强科普宣传,缓解儿科就诊压力。不少家长一遇到孩子发烧哭闹,就抱着去医院,在 冶疗过程中也容易因常识和信息掌握不充分而和医生产生矛盾。对此,有关部门要做好 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宣传,开通多渠道咨询热线,指导家长从容应对,不盲目扎堆 医院,就医期间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 (摘编自2018年1月11日《工人日报》) 4.下列关于儿科医生紧缺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儿科医师紧缺的状况十分严重,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的人数偏低,这种状 况在我国农村尤其突出。 B.目前需要增加近十万名儿科医生,才能完成国家相关战略计划,但医学院校的人才 培养现状暂时无法满足这一需要。 C.高风险、高强度、压力大、待遇低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儿科医生不断流失,这 现状的改变需要多方位的调整 D.随着两年内超过三分之一的儿科医生辞职,以及“二孩”生育高峰的到来,儿科医 生紧缺的状况还有可能加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天津市海河医院的“儿科停诊通知”说起,引出目前我国“儿科医生荒” 这一现象,并通过一系列数据来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 B.材料二指出了“儿科医生荒”两大成因:一是培养机制有问题,造成儿科医生来源 不足:二是职业环境有缺陷,造成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C.关于儿科医生的职业环境缺陷,材料二先将其概括为“高风险、髙负荷、低待遇” 三个方面,然后通过翔实的材料对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D.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具有因果关系:儿科医生中感受到每一项困难的比例均达到70%, 这使得他们两年内完全没有辞职计划的还不到50% 6.材料中说“医治‘儿科医生荒’需开综合药方”,从材料看,目前可以开出哪些“药 方”? 【答案】【小题4】D 【小题5】A 【小题6】 ①改革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扩大儿科医生培养规模;②完善分级医疗体制,增加医疗资源供 给:③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儿科医生人身安全和职业尊严;④改善儿科医生工作环境 降低儿科医生劳动强度;⑤提高儿科医生工资待遇,增强儿科医生职业吸引力:⑥加强医疗 科普宣传,指导家长理性就医 【解析】本题考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随着两年内超过三分之
(摘编自《调研:中国儿科医生工作现状,你所想不到的几个数据》) 材料四: 医治“儿科医生荒”需开综合药方,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疗服务供需矛盾。除了千方百 计稳定儿科医生队伍外,还要完善分级诊疗体制,增加医疗资源供给。目前,我国只有 53.2%的综合性医院有儿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儿科的仅占 12.6%。此外,还要 加强科普宣传,缓解儿科就诊压力。不少家长一遇到孩子发烧哭闹,就抱着去医院,在 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因常识和信息掌握不充分而和医生产生矛盾。对此,有关部门要做好 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宣传,开通多渠道咨询热线,指导家长从容应对,不盲目扎堆 医院,就医期间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 (摘编自 2018 年 1 月 11 日《工人日报》) 4.下列关于儿科医生紧缺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儿科医师紧缺的状况十分严重,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的人数偏低,这种状 况在我国农村尤其突出。 B. 目前需要增加近十万名儿科医生,才能完成国家相关战略计划,但医学院校的人才 培养现状暂时无法满足这一需要。 C. 高风险、高强度、压力大、待遇低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儿科医生不断流失,这一 现状的改 变需要多方位的调整。 D. 随着两年内超过三分之一的儿科医生辞职,以及“二孩”生育高峰的到来,儿科医 生紧缺的状况还有可能加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从天津市海河医院的“儿科停诊通知”说起,引出目前我国“儿科医生荒” 这一现象,并通过一系列数据来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 B. 材料二指出了“儿科医生荒”两大成因:一是培养机制有问题,造成儿科医生来源 不足;二是职业环境有缺陷,造成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C. 关于儿科医生的职业环境缺陷,材料二先将其概括为“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 三个方面,然后通过翔实的材料对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D. 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具有因果关系:儿科医生中感受到每一项困难的比例均达到70%, 这使得他们两年内完全没有辞职计划的还不到 50%。 6.材料中说“医治‘儿科医生荒’需开综合药方”,从材料看,目前可以开出哪些“药 方”? 【答案】【小题 4】D 【小题 5】A 【小题 6】 ①改革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扩大儿科医生培养规模;②完善分级医疗体制,增加医疗资源供 给;③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儿科医生人身安全和职业尊严;④改善儿科医生工作环境, 降低儿科医生劳动强度;⑤提高儿科医生工资待遇,增强儿科医生职业吸引力;⑥加强医疗 科普宣传,指导家长理性就医。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 项,“随着两年内超过三分之
的儿科医生辞职”错,根据材料二图2,两年内349%的儿科医生有辞职计划,但并不等于 他们一定辞职。故选D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职业环境有缺陷 与“医患关系口益紧张”强加因果:;C材料二没有对“低待遇”这一点作详细说明;D.“儿 科医生中感受到每一项困难的比例均达到70%”以偏概全,材料三图1显示,感受到“儿童 用药短缺”这项困难的未达到70%。故选A 本题考査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 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作答本题,主要筛选文中目前我国 儿科就医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措施,相关的信息有:材料一:“全国医学院校每 年仅能培养1800余名儿科医生”;材料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比较清楚:一是儿科 医师的培养有缺口,二是儿科医师的职业环境有缺陷”:“医务界常常用‘高风险、高负荷、 低待遇’来描述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据了解,目前在各综合性医院中,儿科普遍处于弱势 地位。而在专科医院,高负荷的工作节奏则令儿科医师们频生去意”:“除了工作的高强度, 更让儿科医师糾结的是不得不经常忍受无端的指责,承担难以预料的风险……这些职业风险 成为儿科医师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是近年来儿科医师不断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材料 四:“除了千方百计稳定儿科医生队伍外,还要完善分级诊疗体制,增加医疗资源供给 此外,还要加强科普宣传,缓解儿科就诊压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根火柴 叶骑我独自站在这广袤、寥廓的雪域之地,雪花如落下的枫叶漫天飞舞,淹没了足迹,隐去 了生机,空留一片彻骨的银白把大地冻结。 但即或如此,多年前,我仍能在这土地上分清兔子的粪便、辨出百米外獐子啃食地衣发出的 碎响,而今天,我孤独地站在雪地,再也闻不出故乡烟筒里散发出的炊烟。是的,我不得不 承认,一个年迈的猎人,迷失在了他曾经无数次穿行过的土地上。我开始整理身上的物资, 背包里食物充足,这些肉干足够我撑上三天。但就在检查包底时,我不幸地发现,一道豁口 撕开了背包,自己唯一的一块打火石再无踪影。我浑身一紧,一股寒意顿时从四肢散入身躯。 我急忙搜寻外衣的口袋,里面还有一封自己用来点燃烟斗的火柴,但在盒子打开的瞬间,我 立即陷入了无尽的暗夜,里面仅有一根火柴。 我瘫坐在无垠的雪地里,绝望地发出咒骂。我痛恨。自己的老去,不辨东西。我痛恨。命运 的尖薄,在这存亡的关头夺去救命之物。难道冥冥之中,这就是一个老猎人无法脱逃的宿命? 然而,我却无意就范 我是一个猎人,一个以山林为家的乡巴佬,生存或者死亡是我一生不曾回避的问题,我们或 将苍老,枯竭的躯干也终将交还给这片挚爱的土地,但却从来不是一个向天乞怜的可怜虫 天色将晚。我用树枝在雪地里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然后从四周捡拾了一些枯枝败叶,堆放 在一旁,这是自己仅有的希望。 “你只有一根火柴。” 我提醒自己
一的儿科医生辞职”错,根据材料二图 2,两年内 34%的儿科医生有辞职计划,但并不等于 他们一定辞职。故选 D。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职业环境有缺陷” 与“医患关系口益紧张”强加因果;C.材料二没有对“低待遇”这一点作详细说明;D.“儿 科医生中感受到每一项困难的比例均达到 70%”以偏概全,材料三图 1 显示,感受到“儿童 用药短缺”这项困难的未达到 70%。故选 A。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 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作答本题,主要筛选文中目前我国 儿科就医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措施,相关的信息有:材料一:“全国医学院校每 年仅能培养 1800 余名儿科医生”;材料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比较清楚:一是儿科 医师的培养有缺口,二是儿科医师的职业环境有缺陷”;“医务界常常用‘高风险、高负荷、 低待遇’来描述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据了解,目前在各综合性医院中,儿科普遍处于弱势 地位。而在专科医院,高负荷的工作节奏则令儿科医师们频生去意”;“除了工作的高强度, 更让儿科医师糾结的是不得不经常忍受无端的指责,承担难以预料的风险……这些职业风险 成为儿科医师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是近年来儿科医师不断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材料 四:“除了千方百计稳定儿科医生队伍外,还要完善分级诊疗体制,增加医疗资源供给”; “此外,还要加强科普宣传,缓解儿科就诊压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根火柴 叶骑我独自站在这广袤、寥廓的雪域之地,雪花如落下的枫叶漫天飞舞,淹没了足迹,隐去 了生机,空留一片彻骨的银白把大地冻结。 但即或如此,多年前,我仍能在这土地上分清兔子的粪便、辨出百米外獐子啃食地衣发出的 碎响,而今天,我孤独地站在雪地,再也闻不出故乡烟筒里散发出的炊烟。是的,我不得不 承认,一个年迈的猎人,迷失在了他曾经无数次穿行过的土地上。我开始整理身上的物资, 背包里食物充足,这些肉干足够我撑上三天。但就在检查包底时,我不幸地发现,一道豁口 撕开了背包,自己唯一的一块打火石再无踪影。我浑身一紧,一股寒意顿时从四肢散入身躯。 我急忙搜寻外衣的口袋,里面还有一封自己用来点燃烟斗的火柴,但在盒子打开的瞬间,我 立即陷入了无尽的暗夜,里面仅有一根火柴。 我瘫坐在无垠的雪地里,绝望地发出咒骂。我痛恨。自己的老去,不辨东西。我痛恨。命运 的尖薄,在这存亡的关头夺去救命之物。难道冥冥之中,这就是一个老猎人无法脱逃的宿命? 然而,我却无意就范。 我是一个猎人,一个以山林为家的乡巴佬,生存或者死亡是我一生不曾回避的问题,我们或 将苍老,枯竭的躯干也终将交还给这片挚爱的土地,但却从来不是一个向天乞怜的可怜虫。 天色将晚。我用树枝在雪地里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然后从四周捡拾了一些枯枝败叶,堆放 在一旁,这是自己仅有的希望。 “你只有一根火柴。” 我提醒自己